曾國藩:修身四個獨門心法,你學會了嗎

2020-09-22 雪域筱天

說起曾國藩,世人對他褒貶不一,有人罵他是賣國賊,但更多的是稱讚他是「中興第一名臣」。

曾國藩的人生充滿了傳奇。他出生於普通農民家庭,但備受朝廷重用,文能,武能殺人,官封兩江總督。朝廷稱讚他:「學本有源,器成遠大,忠誠體國,節勁凌霜」。

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與他長期以來堅持自律,堅持修身養性的習慣息息相關,與他修煉修身四個獨門心法緊密相連。

1.慎獨則心泰。‍

曾國藩說,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

什麼叫「慎獨」?簡單理解,就是好好做自己,走你自己的路,按照自身的行為準則處事,不必要求自己和他人一樣。當然這個行為準則的前途是向上的、積極的、正道的,而不是什麼旁門左道的處事方式。

「獨」即為你特有的、獨特的,是你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是你這輩子最需要發揮的部分。獨特的思想、言語、行為,保持慎獨,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

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在修身養性上,慎獨是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對天地質鬼神。慎獨,則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是修身的第一要務。

《論語》裡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往往能在「獨」上一見分曉。

小人缺乏「獨」,往往容易見風使舵,做「牆頭草」,沒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在獨處時,容易滋生妄念,產生邪惡、偏激思想,自然行小人之事。

君子慎獨,內心真誠,保持獨立思想,處事謹慎,一日三省吾身,及時反思,自然心安。

2.主敬則身強。‍

曾國藩說,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

曾國藩在後期,幕府才盛、人才輩出,其中的原因離不開他對人才的重視和敬意,特別是對待文人,無論老弱年幼,一律親自接見,並薰陶、培養、委以重任,以至為他建功立業出謀劃策、肝腦塗地。

曾國藩曾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

李嘉誠說過:要成為一位成功的領導者,不單要努力,更要聽取別人的意見,要有忍耐力,提出自己意見前,更要考慮別人的意見。

「敬」就是看重、看得起。人與人之間保持敬意,不妄自尊大,亦不妄自菲薄,相互尊重與理解,和諧相處。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是為敬。你看得起別人,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閩南有句話,就叫「你看我普普,我看你霧霧」。你看不起我,我幹嗎要看得起你?你對我不好,我為什麼要對你好?

所以,別人看不起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你讓他感覺到你看不起他。想要獲得他人的尊敬,首先要懂得尊敬他人;要別人怎麼對待你,首先要學會怎麼對待別人。

3.求仁則人悅。‍‍

曾國藩說,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我,故人悅。

曾國藩是孔孟信徒,深受儒家思想洗禮。「仁」是儒家學派的核心要義,孔孟所提出的「仁愛」思想,對他的人生信條影響深遠。

曾國藩非常注重修養心性、品德,對他人也心懷仁德與關愛,對人對事大公無私。他追求仁愛,心中有他人,不自私自利,他手下的湘軍能肝腦塗地跟隨他,為他赴湯蹈火,心悅誠服於他。

《聖經》裡說:我喜歡仁愛勝於祭獻。

仁愛是一種品質,一種人格和一種智慧。懷有仁愛之心,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善意,少一點自私自利,懂得感恩,換位思考,真誠相待,仁愛之光將照亮你我的心靈。

4.思誠則神欽。‍

曾國藩說,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

意思是說,你的心思想法很忠實誠懇,言語也實在可信,那麼連神明都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可敬。

有句老話說,神明信則靈,不信則無。

一個人內心誠懇,品德善良,保持一顆真誠的心待人處事,那麼他一定能受到他人的尊敬愛戴。

商湯天不明就開始勤政,終日不閒;周文王日頭偏西還沒休息過一刻;周公更是夜以繼日,通宵達旦操勞。正是這種十年如一日的「習勞」,德與行相匹配,厚德載物,受他人尊重,連神明都欽佩,讓他成就一番事業。

一個人一旦與社會尊崇的價值觀背道而馳,心懷鬼胎,帶著虛偽面具示人,用欺詐手段贏得名利地位,連神明都會看不下去,一旦德不配位,必有殃災,必然跌得很深。

「修身功夫果至,效驗自臻。」一個人的品德如果修煉得好,就一定會有好報、好結局。

5.小結。‍

曾國藩的四個修身心法,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並且持之以恆貫穿修身的始終,對他人生的成就影響深遠,依然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在這個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精神世界空虛的處境中,無不渴望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能在風急雨斜處,立得;在花濃柳豔麗處,得眼高;在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實現這樣強大的內心,是一路不斷磨練、不斷修行而來的。

楊絳說:人這一生,無非是認識自己,洗鍊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

能夠決勝千裡的,永遠是內心的力量,和外界激烈喧囂的世界無關。

曾國藩留下的慎獨、主敬、求仁、思誠四條修身心法,對我們認識自己、洗鍊自己、改造自己、實現自己,依然有時代價值意義。

領悟四條修身心法,人生道路上將會少走彎路,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免責聲明:文/原創首發;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修身四個獨門心法,你學會了嗎
    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與他長期以來堅持自律,堅持修身養性的習慣息息相關,與他修煉修身四個獨門心法緊密相連。1.慎獨則心泰。曾國藩說,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在修身養性上,慎獨是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對天地質鬼神。慎獨,則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是修身的第一要務。《論語》裡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曾國藩心法十二條解讀之主敬
    曾國藩作為儒家最後一位聖人,被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關於曾國藩的故事、書籍和文章有很多,從出生巨蟒轉世、少年讀本書、和李鴻章的關係等等,但是不可否認的是,33歲時提筆寫下的修身十二心法對其後半生影響甚大,也是能夠使其成為
  • 看看曾國藩修身法則給我們的啟示
    曾國藩的一生又是如何踐行整齊嚴肅的?同時,小編也給大家提出幾個接下來梁冬老師和慄強老師重點解讀的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日升月亮,星辰流轉對人生之道有怎樣的啟示?魂不守舍反映了哪些心靈困境?梁冬:之前講曾國藩修身十二法的時候,我們說到「敬」,它的心法注釋是要整齊嚴肅。關於「整」,就是說統一性的問題。
  • 曾國藩:修身有四條要則,指引人生大方向
    曾國藩的四條修身要則同治九年(1870年)九月二十二日晚,曾國藩在天津寓所寫下如下一段日記:是日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
  • 吃蝙蝠其實是不敬畏自然,曾國藩修身法則中早對「敬」有所解釋
    小編最近整理了由梁冬老師和慄強老師解讀的《國學堂》曾國藩系列的節目,發現曾國藩先生的故事和修身法則對我們身處疫情環境中的心理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接下來小編和大家繼續分享曾先生的修身法則對我們的現實啟示。
  • 曾國藩的人生「四辱」,讓自己學會了堅忍
    前言一直以來,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國藩飽受爭議。但是,對於《曾國藩家書》,大多數人都是持肯定意見的。這是因為,在《曾國藩家書》中,有著曾國藩一生的智慧。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曾國藩給其弟弟曾國荃寫的一封家書。
  • 曾國藩:讀書治學有四個要訣,學會受益
    曾國藩與家人書信之中,常談及自己讀書做學問的方法,歸而結之可謂靜、敬、滌、恆四字:治學首必以「靜」,一生誠奉「敬」字,反思改過求新是為「滌」,落實行動貴有「恆」。曾國藩畢生追求學問上進,作為儒家精神的踐行者,曾國藩把「靜、敬、滌、恆」發展到了極致。
  • 成功心法一:內聖,開啟成功之路
    能量系列算是告一段落,今天開始寫心法系列。此系列為拜讀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所著《挺經》之後的讀書隨筆,供你我討論。《挺經》是曾國藩完成「三不朽」偉大事業,實現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後總結的成功心法。
  • 曾國藩死前留下的2個字,立大志者必看,你知道嗎?
    曾國藩一生坎坷,早年出身貧賤,家裡雖然是個小地主,但也屬於社會的最底層,就是這樣的基礎曾國藩憑藉著自己的智慧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位置,這其中的浮浮沉沉就連曾國藩自己也會感嘆。曾國藩成功的原因眾說紛紜,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其實曾國藩在臨終前總結的兩個字就能概括他的成功,這兩個字是立大志者必看的,你了解嗎?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揭開這兩個字的真面目。第一個字「慎」,即為謹慎,穩重的意思。
  • 陳忠平與曾國藩傳人曾樾論修身齊家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史的豐碑,在當代中國的深遠影響就是從修身、齊家開始,曾國藩的修身強調「先利他,再利己」,曾國藩的齊家包含大家與小家,才有曾國藩的治國平天下。、牧業、教育,但談起祖先曾國藩的修身、齊家,他表示:「誠」和「勤、儉」才是其內核、至理名言。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四曰口勤:待同僚,則互相規勸;待下屬,則再三訓導。五曰心勤:精誠所至,金石亦開;苦思所積,鬼神跡通。」 曾國藩的「五勤」之道雖是為官之道,同時也是為人處世之道: 一曰身勤,曾國藩所說的「身勤」就是身體力行、以身作則。
  • 曾國藩為修身勵志訂立十二條功課
    曾國藩與普通人並無二致,一樣有著七情六慾,有著善惡兼具的本性。這從他的學習履歷中就可以看出。曾國藩六歲開始發蒙,二十四歲中舉,連著參加了三次會試才考中個賜同進士出身。在品行方面,曾國藩小時候心胸並不寬容豁達,睚眥之仇必報;亦非老練沉穩之人,稍有成功便沾沾自喜;心氣浮躁,常與人爭強好勝。這些不足,如若不加克制,日後很難有所作為。
  • 曾國藩:這3個口訣教你看穿人心,再會撒謊的人都逃不過你的慧眼
    曾國藩在官場沉浮近四十年,看透了太多是非,練就了高超的識人本領,關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說謊,我們可以參照一下曾國藩這3句識人術口訣,教你看穿人心,再會撒謊的人都逃不過你的慧眼。1、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人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
  • 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你吃過虧嗎?老話說「吃虧是福」,當真是這樣嗎?人在年輕的時候難免會吃點虧,也就是所謂的吃一塹長一智,經驗也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積攢得來。經歷的多了,才知道怎樣更好地走下一步。難和易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對,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曾國藩的一生是傳奇的,可以說他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了人生,而他的不少著作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他所創造總結的智慧,足以讓很多人在迷茫時找到方向。
  • 曾國藩:人生如何做到心如古井、不為所動?關鍵在這四個字
    他經歷組建湘軍、剿滅太平天國叛亂,經過十多年的立志修養,做到了心如古井,不為所動,靠的是靜、敬、謹、恆這四個字,放到今天依然值得我們借鑑學習。01.靜:靜以修身。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為靜。
  • 曾國藩的兩大讀書心法|讀書沒用是你最大的錯覺
    果真是讀書無用嗎?來看看曾國藩的讀書心法吧。想必大家對曾國藩都不陌生,他是中國近代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事業上的成功,可以說是讀書和做人的成功。曾國藩主張讀書要每日堅持,哪怕是堅持讀一頁甚至一行,只要每天堅持,精進就會很快。
  • 熟記曾國藩的這四句「修身箴言」,知行合一,至臻至善!
    由此可見,曾國藩之所以能如此優秀和成功,也是因為他經常在這四個方面下苦功夫!我們若能熟記曾國藩的這段話,繼而做到知行合一,也可以至臻至善!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看這段話中包含的四句修身箴言的意思!
  • 曾國藩:古人修身要義,有成效的大約是這4個方面,你做到了嗎?
    毛主席曾點評曾國藩:「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文正是曾國藩的諡號,毛主席對於近代的人才,就服曾國藩,可見曾國藩名望厚重,其實力不虛。因此,應該從曾國藩的晚年悔恨當中,汲取良言,幫助自己修身。曾國藩說:「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
  • 曾國藩:古人修身要義,有成效的大約是這4個方面,你做到了嗎?
    因此,應該從曾國藩的晚年悔恨當中,汲取良言,幫助自己修身。曾國藩說:「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今天我們就從這四個方面,來解讀怎樣才算內聖:1、慎獨則心泰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
  • 《曾國藩家書》10句傳世名言,教你如何修身與治家
    《曾國藩家書》10句傳世名言,教你如何修身與治家。1. 自古君子好與小人為緣,其終無不受其累者。——出自《曾國藩家書·與九弟國荃書》。自古以來君子愛和小人攀緣的,最終沒有不受到他們拖累的。2.——出自《曾國藩家書·與九弟國荃書》。憑著我多年的閱歷,看一件事情能不能成功,人能不能成名,是有定數的,不是完全只和人事有關係。3. 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出自《曾國藩家書·與四弟國潢書》。凡是懂得敬畏別人而不亂加議論的人,一定是謙虛謹慎的人。但凡喜歡譏笑和評論別人短處的人,一定是驕傲的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