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是很多企業家們追逐的榜樣。他用自己的人生哲學經營出京瓷,KDDI 兩家世界 500 強企業。另外,他在危難之際受任日本航空會長,並且帶領日航轉危為安,重回行業寶座。
在他經營出一個個奇蹟時,他先後出版了《幹法》、《活法》、《阿米巴經營》等眾多書籍,將自己的經營哲學毫無保留的傳遞給年輕人。
《心》這本書同樣凝聚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智慧,內容更為簡潔精煉,這本書結合先生的過往經歷將其人生哲學一一展現。他用一生的經歷總結出「心」性哲學。
很多人都夢想擁有稻盛和夫先生般的榮譽、地位與智慧,行好一生,那麼一定不要錯過讀《心》,了解「心」性哲學的內在邏輯。
一、心是人生的根基
心之於人的意義不僅僅是維持人生命的器官,它更是構築美好人生的基礎。生活需要智慧,而這智慧往往就來自我們的心。高智商的人很多,但擁有智慧的人卻不多,足以說明能夠真正將心的作用發揮出來的人少之又少。
而能夠意識到心的重要性,並用心修煉的人,無疑都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心》這本書中提到了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松下先生並非天生一副好牌,他少年的遭遇甚至有些不幸。為了生計,他很早就當上了學徒工。為了討好僱主,他拼了命的工作。即使這樣,他在困難面前從不抱怨、不氣餒,積極、認真、樂觀的對待每一項工作,磨練自己的心性。憑著這股韌勁松下先生不但讓人生翻盤,而且還創建了家喻戶曉的松下電器,成為「經營之聖」。
無獨有偶,稻盛和夫先生也有著類似的經歷,他的第一份工作雖不盡人意,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在逆境中接受現實,集中精力修煉自己,打磨自己的心性,最終創辦了京瓷,並且將京瓷打造成世界 500 強企業。
他們都將成功歸功於心,當心開始改變,接受磨練時,即使重重困難也不會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心作為人生的根基是需要不斷磨練的,為心提供感謝、謙虛、勇氣等營養成分,用心澆築它,才能為人生提供良好的根基。
好的心根離不開感恩
感謝命運的各種安排,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懷感恩之心接納所有,是好是壞皆由心定。心念對了,壞的也會慢慢轉變成好的。
當京瓷還是一家不起眼的街道小作坊時,有幸能拿到松下電器的訂單。但松下電器苛刻的採購要求和技術標準令很多大企業都頂不住壓力,望而卻步。可京瓷卻是相反,非常感謝松下的訂單,可以讓企業生存下來,然後全盤接受對方的條件,沒有任何反駁和質疑。就是在這樣的感恩之心下,京瓷的研發和生產技術得到了驚人的進步,不但滿足了松下電器的要求,還領跑同行業。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福是禍還真不由天定,而是由我們的心決定。在苛刻條件的磨練下,松下成了京瓷的福。
好的心根要懂得謙虛。
古人云:「謙虛使人進步」。謙虛是樂於、願意接受別人或意見的表現。人有多謙虛,就有多少度量容納異己。換句話說,存謙虛之念,為個人想得少了,為他人想得也就多了,自然可以消滅利己之心、滋生利他之心。
人置身於花花世界,經常被五彩繽紛的景象弄得眼花繚亂,亂了心性。只有將好的心根深深紮根於靈魂深處,樹幹、樹葉才會生長得更好,人生才有可能發生轉變。
二、修心的良藥
人天生未必善良,也未必認識真我,想遇見真善美的心,還有宇宙中存在的真我,一定要不斷地修心。稻盛和夫先生作為改「心」成賢的範本,他為我們總結了幾個修心的方法。
首先,修心的動機應該是利他的
可以是為家人、為員工、為朋友;只有擺脫了利己主義,才能將心修成正道。撇棄利己之心,保持利他之心,是符合宇宙規律的行為,也是修心的初衷。
其次,要克制欲望
人的欲望往往是利己的,如果欲望多了,利己心難免就重了。這不僅違背修心的初衷,也不符合宇宙規律。宇宙教育我們要克制欲望,懂得知足、不浪費、不糟蹋。
再次,擁有強大的心靈
強大的心靈才能經得住狂風暴雨的襲擊。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是面對困難時的勇氣,以及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只有擁有了強大的心靈才能抵得住修心的各種誘惑,克服修心的各種困難,才能將利他之心發揚出來。稻盛和夫先生在研發鎂橄欖石成型的過程中,就是憑著強大的心靈,不放棄,才得到幸運之神的光顧。
最後,貫徹正道
修心的道路充滿荊棘與誘惑,稍不留心就會前功盡棄。
所謂的正道也並非多麼高深的道理,而是那些最基礎,我們從小被教育、耳熟能詳,長大卻又經常忘記的道理。
稻盛和夫先生在《心》中提到「作為人,何為正確。」是自己一直堅持的正道,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在需要決策時,他總是呼籲大家用這句話來思考,來決定。也正是因為守住了這最基本的道,稻盛和夫先生和他的員工緊緊地聯繫了在一起,共同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蹟。
修心的道路坎坷崎嶇,很辛苦,但只要堅持,一定會守得雲開見雲明。
三、真心的能量
稻盛和夫先生在《心》中提到了自己選擇幹部的標準:
「我所推薦的是多少有點愚鈍,但既謙虛又勤奮的好人。」
這是他的用人標準,也是他認可的人才的勝任力模型。當我們迷茫,抱怨無用武之地時,我們不妨回頭看看這句話,我們又具備了哪些。
那些能夠秉持真心,保持善良心根,懷有謙虛之心,捨得花力氣的人才有可能成為稻盛先生團隊的幹部候選人。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能夠成為這樣的候選人應該是件很榮耀的事,而這看似難得的榮譽卻來自於最簡單,但卻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心。
遇見這顆真心,離不開一日三省,自省的過程猶如過濾水去雜質的過程,每天反省一下,將心中的雜質一點點過濾掉,讓心變得至善純淨,即使用肉眼看不見,但卻無時無刻不流露在你的行為中。
人的心改變了,思維方式自然會改變。在《心》中稻盛和夫先生提到了一個成功方程式:
人生.工作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在這個方程式中,熱情和能力的打分範圍都是從 0 分到 100 分,但思維方式卻從負 100 分到正 100 分。三者相乘才是關鍵。不管熱情和能力多高,只要思維方式是負數,一切都是負數。
這個公式蘊含的道理極其簡單,如果想讓自己的人生或者工作結果得高分,除了保持高漲的熱情和高能力外,不讓思維方式為負數是關鍵。如果思維方式的正值越大,整體得分會越高,成功的機率也就越大。
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經歷曲折,但最終都能平安度過,他在書中總結為:「一切始於心,一切終於心。」只有不斷磨練我們的心性,始終保持一顆純粹而善良的利他之心,無論多大的坎,我們最終都能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