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

2020-12-15 東方諺語講中學歷史

人類進入青銅時代,大概是在6000年前,當時在古巴比倫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會鑄造青銅器了。中國人的青銅器出現的要晚一點,距今5000-4000年,那個時期屬於原始部落聯盟時期。比如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就出土了銅容器殘片,據說那是個銅鈴,不過看起來可沒鈴的樣子,還有個齒輪狀的玩意,也不知道是幹嘛的。

誰知道這是幹嘛的

那時的青銅器主要用銅、錫、鉛合制的,從四五千年前出現一直流行到了秦漢時代,以夏商周時期的物件最為精美,所以我們就把夏商周時期稱為「青銅時代」

青銅器一開始都是些小型器物,比如說酒器一類的。當然,這和之前用的陶器比起來,原料要昂貴得多,製作工藝也更複雜,自然是造價不菲,也就貴族用得起。注意,用青銅器的是貴族,而不是有錢人。因為青銅器可不是用來炫富的,青銅器有種特殊的功能——充當禮器

身份的象徵

禮器(也就是青銅器)在夏商周時期,尤其是到了崇尚禮制的西周,青銅器可是王公貴族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象徵,小到吃飯,大到祭祀,青銅器的使用的類型和數量可是有嚴格的制度規定的,可不是你有錢就能亂用的,亂用會惹出大麻煩。

「九鼎八簋」可是天子的排場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製造工藝高超,真正體現了大國工匠精神。當時的工匠需要精確地控制銅、錫、鉛的比例,採用「泥範鑄造法」,經過制模、雕刻紋飾、翻制泥範、高溫焙燒、澆注液態金屬、加工修正等複雜的工序,才能製造出不同用途的青銅器。

比如商代的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這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重達832.84千克,這可是真正的國之重器啊!當然還有比它還「重」的——四羊方尊,不是說重量,是說地位。四羊方尊可是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論造型的奇特和精美,可以說是無出其之右者。

看局部更攝人心魄

這些巧奪天工的青銅器處處體現出來我中原上邦的渾厚大氣,以及超凡脫俗的審美。而在四川廣漢市發現的三星堆青銅器就有點讓人莫名驚詫了,那個造型就不能說是奇特了,準確的說,應該用雷人來形容。

曾長期盤踞於此的古蜀國消失很神秘,中間留下了兩千多年的空白期,更要命的是古蜀國沒有留下文字,以至於到現在為止,關於古蜀國的滅亡,目前所有說法仍停留在「假設」層面。

古蜀國後來被秦國滅了

人沒了,東西卻留下了。在古蜀國留下的秘寶中,就有高2.62米的青銅大立人,有寬1.38米的青銅面具,更有高達3.95米的青銅神樹等,均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當然是獨一無二了,應為這種造型一般人根本就想像不出來,要麼都有人說這些玩意兒純粹是外星人開的玩笑。這可是在我們祖國境內發現的,我們必須認為這和外星人無關,這確實是我們的祖先留下的獨特的文化遺產。

雷人不?

這裡是東方諺語講中學歷史,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若有轉載請註明百家號東方諺語講中學歷史。

相關焦點

  • 「國之重器」司母戊鼎—商周青銅器之冠的傳奇經歷
    中國歷史上朝代(圖片借鑑,侵權可刪)到了夏、商、西周及春秋戰國這段近1600多年的時間裡,青銅器的應用更加廣泛,在兵器、禮樂器、祭祀用器中使用。當鐵製品開始普及應用後,日常用的青銅器就被擠出了生活舞臺。古代中國中原地區是現今青銅器出土最為集中的地區。除此外,西北、東北、巴蜀、嶺南等古代中國王朝定都之地都有青銅器的影子。特別是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因其歷史悠久、製作精湛、花紋精緻、造型生動瑰異而備受國內外收藏家和歷史學家的青睞,工藝水平也是國外粗製濫造的青銅鑄品不可同日而語的。
  • 國之重器,青銅器富有特殊的魅力
    竊曲紋鼎 西周 通高23.9釐米 口徑23釐米虢[guó]季子白盤 商周時期盛水器,晚清時期出土於陝西寶雞的虢川司(今屬寶雞市陳倉區),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是鎮館之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 「冥器」還是「明器」—「國之重器」司母戊鼎的傳奇經歷
    到了夏、商、西周及春秋戰國這段近1600多年的時間裡,青銅器的應用更加廣泛,在兵器、禮樂器、祭祀用器中使用。由於帶花紋的青銅禮器帶著普通大眾所認定的神聖性,代表著崇拜和圖騰,一般的生活場合併不會使用。因此,以上三種青銅器可以代表著中國青銅器史上的巔峰工藝水平(如越王勾踐劍,至今無法仿製)。
  • 「鼎」——商周時期的傳國重器
    鼎原為古代炊具,也是商周時期重要的青銅禮器,被後世認為是所有青銅器中最能代表至高無上權力的器物。傳說夏禹曾鑄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九州,並在上面刻上各種鬼怪的圖形,讓人們警惕,防止被其傷害。自從有了禹鑄九鼎的傳說,鼎就從一般的炊器發展成為傳國重器,成為國家和權力的象徵,國滅則鼎遷,商代到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稱為「定鼎」。
  • 玉者,國之重器,中國人為何對玉如此情有獨鍾
    周衛國回答了一句「玉者,國之重器」,然後拜別了其父前往了南京。周衛國說,玉者,國之重器,是明白了他父親支持他要去報考軍校,保家衛國的志向。而且他父親從小也教導他們兄弟三人,個人得失榮辱,比之國家利益那是微不足道。當然我不是來說這部劇的,而是針對那句「玉者,國之重器」,來簡單的聊一聊中國人對於玉石的那種獨有的情感。
  • 藏禮於器:從夏商周青銅器看禮制思想
    >夏商周考古發掘所見的夏代青銅禮器的品類和數量有限,對其青銅器的禮制也不甚明了。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割據,戰亂頻繁。與此同時,列國青銅器數量激增。諸侯、卿大夫,甚至家臣,競相鑄造青銅器,以此顯示權力和財富。隨著青銅禮器制度的破壞,青銅器的使用更加廣泛,不僅限於王室和上層貴族,而是已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有著怎樣的文化內涵?
    青銅器饕餮紋 一、饕餮紋的演變 饕餮紋是商周時期青銅器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裝飾花紋這些圖案與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非常相似,獸面都是卵圓形,無角,下顎寬大,以雲雷紋襯託,特別是獸面上的一對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與現存的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更是幾乎一模一樣。 在商代的青銅器的裝飾花紋上,饕餮紋也有一個漸漸演變的過程。早期的商代青銅器上的饕餮紋,線條粗獷,獸面上的眼睛十分突出,整體圖案極富神秘感。
  • 夏商周時期的中國飲酒習俗
    《詩經》中的酒禮、酒德完美詮釋了夏商周時期的禮儀制度文化。隨著釀酒業的普遍興起,酒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品,酒事活動也隨之廣泛開展。所以在夏商周時期,酒與人們的生活習俗、禮儀風尚就已緊密相連,並且公式化、系統化。夏朝,杜康造秫酒夏朝酒文化十分盛行,有一種叫爵的酒器,是我國已知最早的青銅器,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古雲:「杜康造秫酒」,杜康作為夏王朝的第五位國王,親自造酒,可見當時人們對酒的重視程度。
  • 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紋飾——馬紋、兔紋、雷紋、冏紋、竊曲紋
    1.馬紋夏商周三代,中國本土的馬並不如大象或秦漢與後朝由外國引進的馬那般優雅與美麗,反而是矮小、粗頸、大耳的動物。
  • 公開拍賣中最貴的青銅器是啥?2800年前做的,如今賣了2億多
    提到商周青銅器,大家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毛公鼎、司母戊大方鼎等。但就是這件拍賣出去的平底鍋卻被一代大師王國維評價在毛公鼎之上。這件平底鍋其實是一件國之重器,它的名字叫「兮甲盤」,是迄今所見傳世青銅器中流傳年代最久遠的國寶重器,同時,也是漢代至宋代期間出土的商周青銅器裡,唯一流傳至今的瑰寶。
  • 國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歷經亂世,終成傳奇
    商后母戊鼎,又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後期(約前十四世紀至前十一世紀)鑄品,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國古代最重的青銅器;2002年1月18日,被國家文物局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目錄》 。
  • 「風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來看看那些精美的國之重器
    老照片丨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就在北京,來看看那些精美的國之重器那些琳琅滿目的文物、青銅器、玉器、佛像等等,個個精美絕倫、歷史與藝術並重,看一次哪會過癮。這篇先介紹「古代中國」展廳中的十大鎮館之寶,其中好幾樣都是在歷史書上學到過的呢。其實國博裡面的精品非常多,鑑於篇幅有限,有機會下次再介紹更多。
  •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西周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5,青銅器是由青銅(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的。因為青銅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現,所以是一種世界性文明的象徵。最早的青銅器出現於5000年至6000年前的西亞兩河流域地區。蘇美爾文明時期雕有獅子形象的大型銅刀是早期青銅器的代表。青銅器在2000多年前逐漸由鐵器所取代。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堪稱藝術價值最 高。
  • 夏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算是遺傳至今最偉大的酒文化傳統的見證——兕...
    中國古代青銅器源遠流長,絢麗璀璨,有著永恆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傳世和近幾年發現的大量青銅器表明,青銅器自身有著一個完整的發展演變系統。自夏、商、周至秦、漢整個青銅器發展史,大約可以分為十三期:即夏為二里頭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為早、中、晚三期,戰國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漢為青銅器發展 史的餘輝。
  •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古代先民的自然崇拜和精神夙願
    在對商周時期藝術文化的研究之上,青銅器是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直接反映出當時人們的信仰和審美。這些原始而莊重的器具 在商周人們的宗教和禮儀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人們在探索人與自然關係的重要體現。而我國史料之中對於青銅器紋飾的較早記載是在《呂氏春秋》之中:「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青銅器的紋飾不同於明清時期的器具的吉祥紋飾,它們更加神秘,更加凝重。而作為青銅器鼎盛時期的商周兩代,因為鑄造青銅器的技藝已經相對成熟,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無價瑰寶,並給我們留下了研究商周文化的翔實資料,彌補了這個時間段文字資料的不足。
  • 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那中國「重器」是什麼?絕不是飛機大炮
    意料之中的意料之外,2018年天津高考作文題目是: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材料說的一點都沒錯,有一種「器」叫國之重器,肩負榮光,成就夢想。那麼我國最霸氣最能稱得上國之重器的逆天神獸到底是什麼?重器!那麼怎麼又能稱得上是「重」?!
  • 神獸與玄鳥的結合,從青銅器的紋路,看商周時期人們的浪漫
    商周時期,在中國人們的整個歷史發展長河當中,起著非常重要承前啟後的作用。它上承新石器和原始時代,下啟春秋與戰國。在經濟發展方面,商周時期的人們,基本掌握了一定的冶煉技術,特別是青銅鑄造在整個古代歷史發展當中都佔據著登峰造極的地位。
  •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被外國學者質疑,夏商周真的不存在?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已經很長時間了,這項工程是關乎我國歷史最早的一部分。現如今我們的常識中,都認為我國是五千年文明,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斷代的文明,這其中就包括夏商周在內。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研究引起了很大的轟動,畢竟在我們的常識中,夏商周是肯定存在的。這項工程的啟動,引來了外國學者的質疑,包括美國"亞洲學協會"、史丹福大學等等,很多學者對此表示質疑。
  • 青銅器裡的古代大觀世界
    本次展覽珍品薈萃,共展出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各類重要青銅文物148件(組),其中包括婦好鴞尊、龍虎紋尊以及天亡簋等商周時期的國之重器。此外還有國家博物館近年來新入藏的青銅器精華,如子龍鼎、鄂監簋、衛簋、射壺、秦公壺、楚王鼎、王子臣俎等重要器物,還有一些是多年未展出或者從未展出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