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間傳統節日頗多,廣州每年最有代表性的民俗傳統節日有龍舟節、乞巧節和菠蘿誕。其中的乞巧節在每年的中國傳統節日七夕期間,主要的發起地在廣州天河區的珠村,而珠村離我的居住地相距2公裡左右,因而我對乞巧節特別地關注,了解得多一些。
每年的乞巧節,廣州的珠村是主會場,車陂村商業中心地帶和天河也會舉辦相關的七夕活動,與珠村相輔相成。
乞巧節的主會場珠村,已經傳承了這個文化傳統幾十年,現在是廣州的人文文化不可少的一部分。珠村的乞巧節儀式非常隆重,乞巧節的擺七娘、拜七娘、送七娘的儀式在珠村的潘氏宗祠會莊重舉行。
潘氏宗祠是珠村裡姓氏最大的祠堂,這裡的姓氏以潘氏為主。潘氏宗祠的明德堂是所有儀式的主要場地。
擺七娘就是姑娘們把自己做的手工藝品擺在家門口或八仙桌上,陳列出來給大家看。巧姐們在節日期間都會大顯身手,各展風姿,做出自己水平最高的工藝品。潘氏宗祠的明德堂的大案臺上擺放的是村裡做工最精細,造型最美的工藝品了。巧姐們都爭先想自己創作的工藝品能夠在潘氏宗祠被展出。來珠村觀摩乞巧節的遊客,可以自由觀賞這些民間的手工製作。
拜七娘的儀式就相當隆重了。在祠堂內有身穿漢服的司儀和8名巧女進行拜七娘的儀式。儀式的過程還有村裡的樂隊演奏輕鬆愉快的廣東音樂。這些巧女都是珠村裡的年輕姑娘。拜七娘的過程有上香、敬茶和跪拜,最後還有巧女穿針引線的表演環節。這裡拜七娘的儀式,吸引著廣州的市民到此觀賞,了解民俗民風。
送七娘就是把織女送回仙境。心靈手巧的織女下凡恩惠百姓,老百姓和巧女通過自己的方式把織女送裡人間回到仙境。巧姐們會在七月初七那天,焚化七娘盤和七娘服,祈福七娘,把七娘送回仙界。
乞巧節除了主會場珠村的三個重頭戲之外,兄弟村車陂村也會舉辦民間活動,最常見的是舞獅、漢服巡遊和鵲橋相會了。俊男俏女身穿漢服,在車陂村的街道巡遊。這樣的活動,引來村民和市民前來觀望,喚起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追溯和思考,把優良的民俗民風延續下來,把優良的傳統留給後人。
乞巧節的時間是從農曆初一到初七,這樣的文化傳統,賦予了城市的人文氣息。民間乞巧節原本的意願就是祈求自己心靈手巧,賢惠多福,姻緣美滿。這樣的傳統活動,讓人們變得更加熱愛勞動,珍惜當下生活,讓時代的高速變遷帶來的內心的躁動與不安得到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