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衝浪都被認定為「極限運動」。
難度大,挑戰性高,有危險性,這些冠在「衝浪」之上的形容詞,讓許多人望而卻步,然而,衝浪真的有那麼難嗎?
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海上衝浪,衝浪其實已經衍生出更多有趣好玩的模式。那麼究竟有哪些類型的衝浪?它們之間又有什麼相同與差異之處?
本期,我們就帶大家探索一下各式衝浪的「獨特之處」。
作為衝浪運動的始祖,海上衝浪無疑是最被廣大群眾熟知的。海衝的歷史,在500年前就早已開始。
那時候的衝浪在部落中被視為權力和晉升的象徵,當然,發展到現在,海衝已經成為追求個人自由的極限運動。
海衝的原理其實就是藉助海浪的動力,在海浪之上完成一系列板類動作。
劃破浪尖,衝破浪牆,這種與自然搏鬥的快感,令無數極限運動愛好者上癮,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不遠萬裡,只為尋找最好的浪點。
雖然看起來自由酷炫,但海衝對玩家的要求也比較高。
衝浪者七成時間都在划水等浪,所以他們得有非常好的體力與耐力。另外,海浪不確定性多,礁石、回流、鯊魚、氣候、海浪狀態都成為考驗衝浪者的因素。
因此,為了確保安全,衝浪者必須比較熟悉水性,建議新手適合在岸邊或者白浪潰敗區多多練習,再逐漸去嘗試難度更高的海浪。
風箏衝浪是風箏與衝浪結合的運動形態,1992年,一位熱愛海衝與飛行風箏的小夥子突發奇想,覺得大型風箏足夠產生動力帶動衝浪。
但當時大型風箏由於沒有科學的設計,非常容易就沉於水中導致失敗。
直到幾年後,終於有人設計出專供人在水面操作的風箏,此類風箏翼面與龍骨充氣,當它落在水面上時,不但不會下沉還能重新起飛。
自此起,風箏衝浪逐漸出現在人們視線之中。
動力足、負重小、阻力小,藉助風箏在空中飄揚獲取動力,風衝玩家可以體驗到極速快感,這就是為什麼全球這麼多人熱愛風箏衝浪的原因。
但是,風箏衝浪的危險性遠遠大於海衝。
風箏衝浪並不好掌控。由於起飛力量太大,它有可能將人拖著滑行,甚至帶離水面,造成傷害。
而在人多的情況,風箏線也可能和他人的互相纏繞,甚至被過往船隻桅杆捲住。
雖然具有一定危險性,但是風箏衝浪的安全監控已經越來越強,對場地選擇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全球的風箏衝浪玩家也越來越多。
尾波衝浪是通過船尾造浪,產生可衝滑推進力的一種新式衝浪運動。
蜈支洲島尾波衝浪
站在衝浪板上,我們利用身體重心、肩膀和腿,就可以去控制衝浪板的走向,感受與大海一同律動的快樂。而且船尾造浪也可以控制水流大小,相對而言安全性比較高。
與傳統衝浪相比,尾波衝浪體積小、重量輕、速度快,考驗的是人的體力和膽量,顛簸的刺激感、飛速航行的激爽感,衝浪的同時還可以一閱周邊的美景,因此近年來尾波衝浪也越來越受人們歡迎。
蜈支洲島尾波衝浪
但是,由於受牽引和船尾波浪的限制,尾波衝浪能挑戰的板上動作相對比較少,但當衝浪者達到一定速度,也能拋開拖繩,尾隨船隻產生的波浪做出衝浪動作。
蜈支洲島尾波衝浪
如果說以上這些衝浪都是深受歡迎的戶外運動,那麼滑板衝浪絕對是不受室內外限制、最安全、最新式的衝浪運動。
滑板衝浪運動不等同海上衝浪,它更像是一項混合型滑板運動,自1980年第一臺造浪機研製成功以來,這項運動就不斷發展。
它融合了滑板、衝浪、滑雪等多種板類運動的核心技巧,而喜歡這項運動的浪人們,也是通過不斷改良滑板衝浪的動作藝術,使其發展成為一項在衝浪模擬器上極具參與性的新生潮流運動,並在短短幾年迅速成為全球時尚運動。
海上衝浪需要合適浪點,但滑板衝浪機卻可以走進各種場景中。
在室外,樂園、景區、酒店也不乏見到滑板衝浪的身影,高科技衝浪模擬器噴發出波濤洶湧的急湍水流,這種玩水模式簡直嗨翻天!
而在室內,不僅可以忽略春夏秋冬,暴曬暴雨,而且搭配上強烈的音樂與燈光,簡直是都市人的減壓神器。
6-55歲,即便你是個旱鴨子,你也可以完全駕馭滑板衝浪。
滑板衝浪機製造出來的水流水位並不高,所以即便被浪打翻也不會溺水,而浪花穩定性極高,教練還可以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水流流速的調節。
對於滑板衝浪而言,衝浪再不是遙不可及的運動。
數米之內,每一個人都可以看見浪機之上浪手的酷炫技術,能一次次弛聘在浪上體驗的刺激與快感,非任何水上設施能夠媲美。
在這基礎上,能隨心所欲攝影、視頻成了此項運動的快速傳播方式,集健康與酷炫於一體,廣受人們歡迎。
無論是什麼衝浪
雖然本質和玩法有所差異
但對平衡力的要求都是一樣的哦
如果你還對海上各式衝浪望而卻步
不如先來室內衝浪收穫一點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