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之星|黎採:採採蓼花

2020-12-18 中國作家網

2019年12月,中國作家網原創頻道新版頁面上線。新版頁面提升的不僅僅是顏值,更是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新穎度,我們為註冊用戶中的魯迅文學院學員開闢專區,我們邀請各地文學內刊和作家群駐站,我們從海量的來稿中選取「重點推薦」作品……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我們每周推出一位「本周之星」,配發推薦語,在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微博共同推介。

「本周之星」所推薦的作家,會有文壇老將,但更多的,是目前還默默無聞的文學新人。「本周之星」的評選標準,一是看作品質量,二是看好作品的比重。總而言之,是對一個寫作者總體水平的考量。因此,建議我們的註冊會員,一定精選自己的好作品上傳,區別練習之作與發表之作,這樣我們才能更準確、更有效地作出判斷。

不埋沒寫作者的才華,不辜負大家對文學的熱愛~希望「本周之星」所推薦的作家作品,能給閱讀者帶來欣悅,給寫作者帶來鼓舞。

本周之星:黎採

黎採,本名蔡黎彩,漢族,湖北建始人,編輯。迄今發表散文作品20餘萬字,作品散見於中國作家網等媒體。現就職於建始縣融媒體中心。

作品欣賞

採採蓼花

秋漸深,蓼花次第開放了。

山野裡,到處都有她們的身影。一串串,一叢叢,一片片,紅豔豔,輕盈盈,嬌媚媚。於我而言,低頭看見蓼花,是一種什麼感覺呢?還真是說不清,我只能說,就像抬頭就遇見彩虹一般美妙。

蓼花是花,也不是花。蓼花也稱葒草、水葒、紅蓼。「山有喬松,隰有遊龍。」 蓼花,即那根被古人叫做「遊龍」的草,自《詩經》中走來,亭亭嫋嫋,繽紛了幾千年的時光。

秋天裡,蓼花仿佛再也按捺不住一顆熱烈激蕩的心,傾盡所有的靈氣,乘風破浪般地,衝入紅塵之中,化為朵朵紅花,在秋風裡搖曳,在秋雨裡靜默。花朵是那樣小巧那樣可愛,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夢。任你心似寒冰,也頓生縷縷溫情。

多少次,我在村莊裡一邊胡思亂想,一邊四處閒逛。若是停下來了,可能就是看見了蓼花。那是一種心甘情願的停。沒辦法,誰叫我無可救藥地迷戀蓼花呢?不過,我估計蓼花一點也不喜歡我。因為我一陷入迷戀,就會做出傷害蓼花的事——我採蓼花,採了又採,採上一大束,拿回家,泡在玻璃瓶中。一抹紅顏,滿屋清雅。我微笑地做著這一切,我簡直陶醉了!蓼花呢,無可奈何地住進人的家,不情不願地美給一家人看,當真是「我見猶憐」,楚楚動人。

我採蓼花,是為賞而採。還有一種採,是為吃而採。採些蓼花用來泡柿子。那些年,鄉村裡許多人家都做過泡柿子。迎著暖暖的秋陽,爬上高高的柿樹,摘下一筐青黃青黃的半熟的柿子,再採些蓼花,分別洗淨,然後一起裝入罈子裡,加清水泡著,密封。過二十天左右,蓼花就完成了人交給她的秘密「使命」——暗中施展「功夫」令一個個青澀的柿子成為農家人舌尖特有的美味。開壇,撥開蓼花,取出柿子,刮去表皮,咬上一口,柿子的澀味消失得無影無蹤,只有滿口的清脆與甘甜。仿佛平淡的日子一下子都跟著變得甜滋滋。那甜呀,是物質匱乏的年代裡一絲甜徹心扉的甜,一嘗永難忘。

如今,家鄉那些老品種柿子樹已所剩無幾。也沒有幾戶農家依然在秋天做一壇泡柿子了。當然,也就沒有什麼人在秋天裡採蓼花了。蓼花呢,早已忘記了前塵往事,一年一年,從春天啟程,蓬蓬勃勃地生長,抵達秋天,便一絲不苟地開花。有人採,蓼花不會躲閃。沒人採,是蓼花的福氣。

我也好多年不採蓼花了。離開了鄉村,久居城市,看見蓼花的日子,越來越難得了。如今,不論在哪裡看見蓼花,我都只安安靜靜地看著那些跟記憶中似乎一模一樣的花朵。

看著看著,我就看見從前那個採蓼花的我。我採呀採,在老家的屋後;我採呀採,在村頭的小路邊;我採呀採,在山腳下的清溪畔……我的長裙在陽光裡映著蓼花的倩影,我的頭髮和著蓼花一起在風中輕舞,我的思緒散落在蓼花叢中,我的歡欣隨著蓼花一同綻放……我採了一束又一束,花影在我眼眸裡閃爍,清香在我呼吸裡流淌。我舉著一束蓼花在田野裡如風一般地奔跑,花瓣紛飛,詩語飄灑。我仿佛就這樣採了好些個秋天的蓼花,童年就過完了。仿佛只有一瞬,就過完了。我忽然感到,天地之間,蒼遠遼闊得近乎虛無,我孤獨的影子被一陣大風颳得很瘦,很瘦。

我想回去,就算是在夢裡回去一次,也好。去把那些親親的蓼花再採一遍,把那些簡單的快樂一一拾起來,密封,凍住,保鮮。就像把一部分自己保鮮。

我還看見,村裡的玉姐、萍姐、敏姐,七嬸、六嬸、大嬸以及侯婆婆、康婆婆、楊婆婆也在採蓼花。她們在鄉村的各個角落採呀採,表情很模糊,動作快狠準。她們採蓼花時在想些什麼呢?她們的腳步踩在了誰的心上?她們的身影溫柔了誰的蒼涼?她們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樣美,美得樸素又高貴,美得低調又神秘。她們只是低著頭彎著腰不停地採呀採,採了一束束蓼花,放在竹筐裡,或是拿在手裡,慢慢悠悠地往家走——她們就要大顯身手,讓蓼花去遇見柿子,釀造生活的甜味。她們,各採各花,各做各的泡柿子,各甜各家人。這甜,穿越時空,在一村一村人的唇齒間久久留著清甜。

遠去的蓼花,眼前的蓼花,重疊,交織,如夢,如幻。蓼花不語,我不語。有些東西,一出聲就碎裂了。有時,靜默是最虔誠最質樸也最深刻的交流。

那個在蓼花間發呆的我,不知從何時起,對蓼花生出了羨慕之情。每一秋,蓼花都綻放,好像從來不曾枯萎,好像始終是活力滿滿的樣子。而我,在人間行走,一晃三十多年過去了,啥作為也沒有,徒留一紙空文。

是的,我常常感到空。曾經的理想,如雲一般下落不明;曾經的愛戀,如風一樣不知所蹤。像我這樣的人,走遍了萬水千山,歷經了千辛萬苦,終於把自己走空。有點可笑。那就一笑而過。

空也不是件壞事。空了,或許就懂得了慈悲。目之所見,萬物生長,或是凋敝,皆是風景。一朵蓼花,在我眼裡,不再只是一朵花,而是一個世界。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我的雙手,臨花輕顫。我的歡喜,更勝從前。

蓼花,遍地蓼花,一再枯榮,一秋又一秋,風姿不改,從容自如。蓼花明明是一副不問世事、無憂無慮的樣子,卻也擁有叫人心潮蕩漾、情絲飛揚的本領。不信你看——

「蔟蔟復悠悠,年年拂漫流。差池伴黃菊,冷淡過清秋。」 蓼花的雅致,化為鄭谷眼裡一抹淡淡的清愁。

「淡煙楓葉落,細雨蓼花時。」蓼花帶雨,在文天祥的心裡暈染出萬千風情。

「曾向江湖久釣遊,極憐紅蓼滿汀洲。」一個憐字,道盡了舒嶽祥對蓼花的深情以及藏不住的絲絲惆悵。

「花穗迎秋結晚紅,園林清淡更西風。織條盡日差差影,時落釣璜溪水中。」 蓼花那參參影的呀,不由分說地勾了宋祁的魂。

「晶晶紅染累垂糝,嫋嫋涼搖軟弱枝。」蓼花一搖,就搖軟了董嗣杲的心。

「秋到梧桐我未宜,蓼花何事已先知。朝來數點西風雨,喜見深紅四五枝。」蓼花,在宋伯仁的心中,開成四五枝喜悅。

「老作漁翁猶喜事,數枝紅蓼醉清秋。」蓼花數枝,如醇濃的酒,醉了陸遊的清秋。

「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繁茂的蓼花,溫柔了秦觀的失意。

「紅蓼花香夾岸稠。綠波春水向東流。小船輕舫好追遊。」蓼花的芬芳,終究沒能化開晏殊的兩眉愁。

蓼花,在時光深處的扉頁裡,在唐詩宋詞的筆墨裡,搖曳生姿,風採絕然。於詩詞中「採」蓼花,每一「朵」都別有韻味,驚心動魄。

那就繼續採。「露華悽冷蓼花愁。」「梧桐落,蓼花秋。」「數枝蓼蕊吐芳叢。」「秋色在何許,蓼花含淺紅。」「蓮花雨,蓼花風。秋恨幾枝紅。」「蓼花楓葉萬重灘。」「蓼花楓葉忘西東。」「蓼花楓葉雨霏霏。」「蓼花迎路舞西風。」……花影綽綽,忽遠忽近,時濃時淡;詩意漫漫,縱橫時空,起伏跌宕。花,亂了人的情絲;人,攝了花的魂魄。花也是人,人也是花。

忽地,我笑了。如秋風裡的蓼花一樣,笑得了無煩憂。浮生一夢,誰都逃不開命定的羈絆,所有的悲喜,都是生命的底色。正是這些底色的交融、碰撞、沉浮,才於漫漫無盡的時空裡,於最純的歡喜裡和最深的孤寂裡,悄然綻放出一種真實而絕美的「花朵」——它可能是一首詩、一闋詞、一幅畫,也可能只是一抹微笑、一滴眼淚、一聲嘆息……是它們,組成了完整的生命。是它們,靈動了平淡的生活。你採或不採,它們都在那裡,閃耀著人間某些情懷與思想的光輝。你懂得了,你就釋然了。

閉上眼,有一個我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村莊,那裡四野開滿蓼花,秋風起,花輕搖,香飄遠……

採採蓼花,悠悠我心。

本期點評1:餘良虎

採採蓼花,悠悠我心

《採採蓼花》是一篇詠物抒情散文。作者借用樸實無華的蓼花抒發自己思鄉情懷。文筆清秀含蓄,情感飽滿。透過「一抹紅顏,滿屋清雅」,讓人充分感受到「一抹鄉愁」漫過心湖。那是一種久違的美麗邂逅。

蓼花,是一種平凡的野花。在作者筆下,蓼花卻是如此之美。至於美到什麼程度,作者巧妙地運用一個比喻讓你讀了會怦然心動。「於我而言,低頭看見蓼花,是一種什麼感覺呢?還真是說不清,我只能說,就像抬頭就遇見彩虹一般美妙。」這就是語言藝術的魅力,用不著華麗詞藻去粉飾,美感從心底裡由然而生。這應該叫「妙不可言」吧。

採蓼花一是為賞而採,二是為生活所需。作者黎採採蓼花完全是心中所愛。「沒辦法,誰叫我無可救藥地迷戀蓼花呢?不過,我估計蓼花一點也不喜歡我。因為我一陷入迷戀,就會做出傷害蓼花的事——我採蓼花,採了又採,採上一大束,拿回家,泡在玻璃瓶中。一抹紅顏,滿屋清雅。我微笑地做著這一切,我簡直陶醉了!蓼花呢,無可奈何地住進人的家,不情不願地美給一家人看,當真是『我見猶憐』,楚楚動人。」

這是為賞而採,而另一種採蓼花的場面讓人為之動情。「我還看見,村裡的玉姐、萍姐、敏姐,七嬸、六嬸、大嬸以及侯婆婆、康婆婆、楊婆婆也在採蓼花。她們在鄉村的各個角落採呀採,表情很模糊,動作快狠準。她們採蓼花時在想些什麼呢?她們的腳步踩在了誰的心上?她們的身影溫柔了誰的蒼涼?她們都不知道自己如蓼花一樣美,美得樸素又高貴,美得低調又神秘。她們只是低著頭彎著腰不停地採呀採,採了一束束蓼花,放在竹筐裡,或是拿在手裡,慢慢悠悠地往家走——她們就要大顯身手,讓蓼花去遇見柿子,釀造生活的甜味。她們,各採各花,各做各的泡柿子,各甜各家人。這甜,穿越時空,在一村一村人的唇齒間久久留著清甜。」

作者採用比興手法,以吟詠蓼花作為起興,引起對家鄉人民的讚頌,這樣寫,使文章顯得更形象,更含蓄。想必應該是作者寫《採採蓼花》的落腳點吧。儘管文章最後羅列了許多讚頌蓼花的古詩詞,那只不過是一種襯託罷了。

結合黎採在中國作家網發表的大量散文作品,從整體看,她是一個相對穩定成熟的作者。寫作手法嫻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語言幹練,描寫細膩,富於情致;善用比興排比等手法,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和感染力。譬如《像早晨一樣清白》《一夏傾村》《小城醒來》等等,這些作品都算是上乘之作。

本期點評2:盧靜

作者具有敏銳的感受力,文字真摯,行文從容而涵藏韻味,於細微處絲絲入扣,寫得傳神。「於我而言,低頭看見蓼花,是一種什麼感覺呢?還真是說不清,我只能說,就像抬頭就遇見彩虹一般美妙。」這樣的句子直擊人的靈魂深處,一筆點醒全篇,並引起了讀者的好奇。再如小花「像羞答答的眼波,如恍惚惚的幽夢。任你心似寒冰,也頓生縷縷溫情。」撮人心魂,不乏高明,讀者會心一笑的同時,會遐想無盡。

文字之所以感人,因採擷於黎採心井的最深處,樸實純潔甚至隱秘的情感。

娓娓道來的句子,不經意間,透露出她內心流動的熾熱。生存與生存者,始終在她的視線上湧冒著。「秋天裡,蓼花仿佛再也按捺不住一顆熱烈激蕩的心,傾盡所有的靈氣,乘風破浪般地,衝入紅塵之中,化為朵朵紅花,在秋風裡搖曳,在秋雨裡靜默。」

打鐵一般,蓼花久久嵌入她的生命脈絡。像山野上一層層攤開的日光亦或風雨,作者用細膩的文筆,通過童年採擷中的長裙、頭髮、呼吸、歡欣、呼吸等等,刻劃了蓼花如何熔入她的本真。而多年後再回首之筆,更上一層樓,她與蓼花有著深刻的默契「有些東西,一出聲就碎裂了。有時,靜默是最虔誠最質樸也最深刻的交流。」人世的變幻,使她感受頗深,花亦師,亦友,從容不迫的筆調,正來自於人生霜雪洗滌後的寵辱不驚。同時,一篇散文在陶冶情操中,隱約增廣見聞是受歡迎的。作者處理得不錯。「山有喬松,隰有遊龍。」在接近文章開端處,作者寫道,那根被古人叫做「遊龍」的草,自《詩經》中走來,亭亭嫋嫋,繽紛了幾千年的時光。這裡不僅與文章臨近尾聲時,採來許多古詩寫蓼花驚心動魄的神韻與悲喜,前後照應,通過幾千年時光的縱深,為全文增加了歷史文化的重量,而且關於蓼花的一切眷戀,同自身水乳交融,而「我」又終將溶於千年的生命之流,迂迴縈繞中,一拈筆毫無僵硬之感,抬腕自如,若蜻蜓一點,使全文也水波一般靈動了。

這僅僅是一縷紅。既然蓼花一點點塗了土地,蓼花上方的命運跌宕與生命暗香,也就淌入了更多的人生。村裡的「玉姐、萍姐、敏姐,七嬸、六嬸、大嬸以及侯婆婆、康婆婆、楊婆婆」採蓼花,為給柿子除苦澀增清甜。在作者一筆筆的細描下,村子裡的女人們在物質匱乏的年月裡,一縷縷紅蓼般搖曳著,咽下無數艱辛,甘甜了全家老小。逐層蓄勢之下,黎採對家鄉勞動人民的由衷讚嘆,自然噴薄而出:她們不曉得自己美得樸素又高貴,低調又神秘,只知採啊採……古人曾言,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之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採。過去的時間與現在之間的間隔是閃爍著強烈光輝的。作者遙憶嬸子大娘們採蓼花,這擊穿厚重歲月的力量,使上述勞動細節更具感染力,而作者一句句的追問,使一整幅鄉村圖景,綿綿不斷潛入我的心底,而最終也將溶入千年的泥土脈動。

我讀過黎採的一些作品,她頗有靈性,情感充沛,筆法已然嫻熟,以女性的細膩呈上了《像早晨一樣清白》《野有蔓草》《村語村色》等佳作。

黎採,採來了動人的蓼花。通觀此篇,也許,材料的穿插運用,可以更靈活一點,使文章寫出來更獨到而新穎一些。

相關焦點

  • 十分秋色無人管 半屬蘆花半蓼花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元·黃庚·《江村即事》【析賞】此詩寫江邊的秋色,一片蘆花蓼花白。江邊秋色已十分,卻沒有人來欣賞,這十分的秋色有一半在蘆花上,一半在蓼花上。【原詩】極目江天一望賒,寒煙漠漠日西斜。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
  • 本周之星|黎落:與命辭
    新版頁面提升的不僅僅是顏值,更是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新穎度,我們為註冊用戶中的魯迅文學院學員開闢專區,我們邀請各地文學內刊和作家群駐站,我們從海量的來稿中選取「重點推薦」作品……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我們每周推出一位「本周之星」,配發推薦語,在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微博共同推介。
  • 本周之星|雪雁鳴:芒種
    新版頁面提升的不僅僅是顏值,更是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新穎度,我們為註冊用戶中的魯迅文學院學員開闢專區,我們邀請各地文學內刊和作家群駐站,我們從海量的來稿中選取「重點推薦」作品……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我們每周推出一位「本周之星」,配發推薦語,在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微博共同推介。「本周之星」所推薦的作家,會有文壇老將,但更多的,是目前還默默無聞的文學新人。
  • 讀六首詩,蓼花,深秋的一道風景
    蓼花是什麼花?說真的你不一定見過。因為這個花很普通,普通到就像野草一樣。如果你是在城裡長大的,不認識不怪你。如果你是一個鄉下人,天天和它見面,如果不認識,證明你太不認真。說蓼花普通,但是它也有不普通之處,那就是文人墨客非常喜歡它。
  • 秋詩麗句:蘆葉蕭蕭兩岸合,蓼花細細一川紅
    有一種水澤之花,顯得爛漫可愛,那就是蓼花。蓼花之美,在於細碎,花紅紫或者白紫色,單獨看並不美,但是連片開放和搖曳時,有種特殊的野趣。在風浪之中,他看到的蓼花在風浪中呈現一線細細紅,蜿蜒在視線裡。此時他反而有著壯闊的心懷,想乘風破浪,甚至期待一場雨,他卻漫然問漁翁,你看這天氣,會不會下雨?實際一旦下雨,小的船是不開的,因為怕風浪毀掉行李,也怕有性命之憂。但顯然這個和尚,卻不在乎行李,大有風浪看蓼花的興致。生死之淡,超然物外。
  •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教您辨識江南常見蓼花20種
    它們是從古老《詩經》裡走出來的植物,諸多詩詞歌賦將其當做秋日意象的典型代表加以歌詠之。他的很多詩都提及蓼花。,皎口水庫下面的樟溪河中,大片大片的戟葉蓼十分壯觀;在塘溪一條小溪邊,也看到紅、白相間的大片戟葉蓼,清雅之極。
  • 「詩詞鑑賞」蓼花,詩詞裡最美的草!
    多年宦歷生涯,詩人心性疏朗,安時知趣,閒居鄉裡後,詩酒垂綸為樂,田園風光,秋來恰好,傍溪而開的蓼花紅豔熱情,醉秋亦是醉人。>秋色在何許,蓼花含淺紅。秋到梧桐我未宜,蓼花何事已先知。季候更迭,物象先於人而得之。蓼草生在水側,蓼花開在秋天,梧桐葉由盛而老之時,正是蓼花開的季節。詩人於秋風秋雨之時,見蓼花數朵,搖曳生動,於是秋愁不擾,筆墨生姿。小絕淡而有味,蓼花野趣悠然。
  • 草木人間*蓼花醉清秋
    蓼花落下來落在草叢沉寂下來放下心中的執念蓼花秋攝影/小白楊 文/雨中木槿 蓼花入詩。 關於蓼花的唯美詩詞開卷便得。 明媚於詩中的蓼花,俊逸清雅,離不開秋水長天,縈著清愁與離情。 而在我們的日常,蓼花只是有用或無用的野草。 蓼草品種繁多,花是一穗穗,顏色有木槿紅,玫瑰紅,粉紅,白色,花莖像青竹,虛心的一節一節,青裡透紅。 紅蓼不張揚,故鄉的原野到處有,花枝爽落樸素,隨心所欲地舒展。
  • 本周之星|予衣:時間外套下的知情與體恤
    新版頁面提升的不僅僅是顏值,更是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新穎度,我們為註冊用戶中的魯迅文學院學員開闢專區,我們邀請各地文學內刊和作家群駐站,我們從海量的來稿中選取「重點推薦」作品……特別是,從今年開始,我們每周推出一位「本周之星」,配發推薦語,在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微博共同推介。
  •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 原來芣苢有這般多用途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選自《詩經·周南·芣苢》。人們一邊採摘車前草,一邊唱歌,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桔之。採採芣苢,薄言擷之。在輕快的詩中,似乎能夠感受到採芣苢的人輕快的心情。
  • 本周之星 | 邊瑾:耳邊聽到呼嘯的旅行
    本周之星:邊瑾邊瑾,作品欣賞從第三十一期開始,我們特邀朗誦藝術家選讀本周之星作品,讓大家能通過聲音享受文學之美。朗誦:李小梅,新華網「小梅誦讀」欄目主播,海峽朗誦藝術團成員。
  • 蓼花,在詩詞中這麼美!當路過這有來頭的花時千萬不要忽略其美!
    但是蓼花在詩詞中的意象卻是:立志、思念、離別之情。蓼能被這樣引用,當然也同其開花時:一襲綠波,一坡紅蓼,沿著水岸長成,一叢叢詩意。既然生活在水邊,能被引為離別之情就跟碼頭有關了:在古代便利的交通工具還是船,比步行和騎馬可是輕鬆多了。
  • 朱婷當選國際排聯本周之星,優質偶像,場外內堪稱楷模
    今天國際排聯公布FIVB人物,本周之星屬於朱婷,在距離26周歲生日還有6天的情況下,朱婷等於提前收到了一個生日禮物,確實很有意義,當然翻看朱婷的表現,當選國際排聯本周之星也是實至名歸的,恭喜朱婷。
  • 國際精品夏姿陳攜採採食茶而來 與寺庫演繹婉約時尚與傳承之美
    (原標題:國際精品夏姿陳攜採採食茶而來 與寺庫演繹婉約時尚與傳承之美)
  • 那一抹風景,蘆花飛雪,蓼花鋪紅,宋朝詩人劉克莊《蓼花》詩。
    《蓼花》(宋)劉克莊分紅間白汀洲晚,拜雨揖風江漢秋。深秋時分,在江河處,秋風凌厲,秋雨苦寒,蓼花傲然綻放。待得秋霜起,且看蓼花依舊紅豔,到那時,蘆花恐怕早已經白茫茫了。>「看渠耐得清霜去,卻恐蘆花先白頭」,詩言志,此句是興,風霜悽雨蓼花燦然,詩人以蓼花自期自許
  • 傳統名貴小吃、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地理標誌保護三原蓼花糖
    地理標誌文化:三原蓼花糖走遍中國發現地標:三原蓼花糖三原蓼花糖是陝西省三原地區傳統名貴小吃之一、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三原蓼花糖呈圓鼓槌狀,個大體輕,金黃色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一層白芝麻;咬開後,裡面是雪白細膩的蜂窩狀糖心。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苡
    《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茂盛,眾多貌。芣苢(fú yǐ ),亦作「芣苡」,即車前草。薄言,均為發語詞,無意義。有,取。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掇,拾。捋(luō),用手握住條狀物向一端滑動。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
  • 歡聲笑語,採採芣苢
    車前草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經,用的是車前子,也說它「利水道小便」,《本草綱目》記載,車前草有解肝腸之熱、清肝明目利尿的功能。小植物有大作用,它默默無聞,卻在關鍵的時候能救命。在車前草的傳說中,餵馬的車夫因給患病的馬兒吃了這種野草,馬兒病即康復,所以人們把這種草叫「車前草」。
  • 本周之星 | 指尖流年:禮物(外四首)
    本周之星:指尖流年作品欣賞從第三十一期開始,我們特邀朗誦家選讀本周之星作品,讓大家能通過聲音享受文學之美。朗誦:李小梅,新華網「小梅誦讀」欄目主播,海峽朗誦藝術團成員。在蒼茫曠遠的天地間,一顆最初的晶瑩淚水滴下來,隱含犀利之光,在快落到萬物生靈能夠感知苦辛與溫度的土地時,被一朵悄然乍綻的白棉桃輕輕裹住。這是指尖流年的詩,給我的閱讀感受。起立!指尖上凍結的星座。作為生滅流轉深邃寰宇的一個對話者,詩歌流露出超越「我」之局限的軌跡後,與萬物親合,譬如「躍上陽臺的貓矚目某處,它很有可能是你」。
  • 本周之星|盧仁強:馬事
    從2020年開始,我們設立「本周之星」欄目,每周從海量來稿中推選出最為優秀的作品。「本周之星」的評選主要根據作品質量,以及對作者整體寫作水平的考量。因此,請精選作品上傳,以便於我們更準確、有效地作出判斷。中國作家網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會對入選作品大力推介,並配發專家推薦語。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