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條件好了,很多以前的老土坯房,或者紅磚房都推倒了,建成現在的小洋樓。在我們村裡,基本上百分之五六十的都新建了房子。我家的房子也是在2010年的時候,重新修建的,而且我家的房子就正好是題主種說「兩層半」樓房。
其實,在比這更好之前,村裡也有一批條件好的,就提早修建的樓房。那會兒修建樓房,最多就30000塊。那會兒的樓房,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正好兩層樓,也就是兩層帶一帽的說法。出現「兩層半」這種說法,還是在2010年左右,而且特別流行這種做法。比較流行的有「兩層半、一層半」等形式的。
那麼,「兩層半」具體是什麼意思了,其實,也比較簡單理解。一般來說我們做房子,高3-3.5米左右,就會蓋一層樓板。這樣的,我們就說成一層,而兩層半,就是只蓋了兩次樓板,且第二層樓板上,還起了半層樓高的牆,然後在蓋的三角頂。對於「二層半」這種建房形式,我們也叫「假三層」,意思是沒真的蓋三層。最頂上的半層,屋的中間有一人高,而靠牆邊,就只有1米高左右。
那麼,為什麼農村突然興起了這種「兩層半」的樓房呢?有什麼好處呢?
一、從實用的角度來說。生活在農村的人,大都會有這樣的一個月習慣。即使一些用不上的物件,老人們也捨不得丟。於是,只要家裡有空的地方,就堆滿了各種各樣的舊物件,而且留著只是蒙灰塵。如果我們要丟,他們就總會說,可能以後有用。於是,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原本寬敞的房屋,卻感覺越來越小。而修建的那個頂樓半層,就是為了存放各種雜物的。
其實,這個半層的作用,絕對不單單這麼點作用。因為現在農村裡,各種水泥地面也越來越多,農村也變得更熱了。住在二層樓,就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樓上太熱了。但是在修建了半層頂樓主以後,隔熱效果就好了非常的多。
二、從攀比風氣來說。在農村裡,攀比之風,還是非常強的。鄰裡之間,少不了各種攀比。比如你家的房子修了多好,那麼我也要和你一樣高,甚至比較還高。所以為了體現房子的大,加個半層,剛好可以壓隔壁半個頭。
三、從性價比上來說。以前修建房子,大家都是在砌好了二層牆以後,就直接封頂,而並不會蓋二層樓板,為的就是節省一層的樓板錢。那也得有一萬左右吧。所以現在大家盡然知道蓋樓板的好,那麼既然花了兩層樓板的錢,就多買些磚,再往上砌個半層,既花不了多少錢,又可以讓房子看著大,空間也大。這樣多麼划算了。
大家覺得這樣的建造方式,還有其他的好處嗎?你們哪裡是這樣理解「兩層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