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相關負責人就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2020-12-03 中國科技新聞網

文物和文化遺產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是一個國家的血脈和靈魂,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國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文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用足用好現有法律依據

記者: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未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列為公益訴訟法定領域,實踐中,檢察機關是如何依據現有法律規定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的?

胡衛列:雖然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沒有作為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規定的公益訴訟專門領域,但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對部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涉及法定領域的,探索開展公益訴訟加大保護力度。比如,依據環境保護法關於環境包括人文遺蹟、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規定,納入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依據文物保護法和物權法關於國有文物所有權的規定,納入國有財產保護領域;依託英烈保護法,將屬於國有文物的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納入英烈權益保護領域。

此外,各級檢察機關主動服務、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中心工作,積極探索相關領域案件辦理。比如福建省泉州市檢察機關以助力「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為契機,部署開展「古城文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和「活態古城 生態泉州」公益檢察活動。

記者:檢察機關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胡衛列: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五年之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又強調「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這是對檢察公益訴訟改革探索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對這項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更大期待和更高要求。

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主要有以下考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工作。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專門就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提出的建議和提案達幾十件。截至2020年11月,全國23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其中有17個明確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範圍。住建部、國家文物局也高度關注文物保護領域的檢察公益訴訟實踐並專門開展調研,希望借力檢察公益訴訟職能共同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總的看來,從中央頂層設計到地方性立法,到各相關職能部門,對於充分發揮檢察公益訴訟職能、有效激活和提升文物治理能力水平、推動形成保護合力都有高度共識。

據此,最高檢作為十九屆四中全會「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改革任務的牽頭單位,經徵求最高人民法院、相關部委意見,已將文物保護法修改時單設公益訴訟條款,部署開展長城保護、大運河文化保護、革命文物保護等檢察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等列入實施規劃和落實計劃,在2020年1月的全國檢察長會議上作了明確部署,並寫入了向兩會所做的工作報告。今年以來,最高檢還與國家文物局多次交流會商相關工作並開展聯合調研,與住建部開展了歷史文化保護聯合培訓。

以法治思維解決保護難題

記者: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有哪些優勢?

胡衛列:檢察公益訴訟作為中國特色公益保護司法制度,其制度初衷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方面,檢察機關可以發揮行政公益訴訟職能,通過訴前磋商、圓桌會議、公開聽證等方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釐清職能,全面履職,解決「九龍治水」難題。另一方面,檢察機關可以發揮民事公益訴訟職能作用,對破壞、損毀文物的當事人或者單位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或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記者:檢察機關在文物和文化遺產公益訴訟辦案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衛列:總體來看,公益訴訟辦案使一批文物和文化遺產的保護得到切實加強,增強了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此外,還有效激活了政府對文物保護的主體責任。如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中,檢察機關督促相關鎮政府停止在鎮羌堡內進行管網工程施工,加強了涉案段長城及其附屬設施的保護和管理。

各地檢察機關普遍加強與文物保護部門協作聯動,推動完善了文物和文化遺產長效保護和利用機制,解決私有產權文物保護難題,提高文物保護綜合治理水平,更注重兼顧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協調。如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與文物保護部門、屬地鎮政府形成常態化的文化遺產保護協作機制,深度挖掘文化遺產周邊立體、多元、豐富的人文、生態、產業、公益價值,綜合構建文化遺產主題生態旅遊,助力打造文脈、民俗傳承的活態保護標本,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增強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

保護的合力

記者: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面臨哪些難點?比如法律適用等方面是否存在一些不足?

胡衛列:檢察機關在探索開展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公益訴訟保護過程中,確實存在法律供給上的嚴重不足。一是總體法律依據不完善,以致在監督範圍、立案標準、調查取證、訴訟等環節缺乏有效的實體和程序法律依據,易產生分歧,影響辦案效果。二是在民事公益訴訟中,文物及文化遺產的損害認定、修復等缺乏科學評估方法或者可參照的標準,增加了檢察機關調查取證、確定訴訟請求、執行監督的難度。三是不少文物保護涉及歷史遺留民生問題,如何在經濟建設、文物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有效有效協同多部門執法整改,助力地方黨委政府解決文物保護中的疑難雜症,需要更多檢察智慧、監督智慧。

剛剛召開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等。

下一步,最高檢將與相關立法、執法機關加強溝通協作,不斷增強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合力。加強理論研究,推動在相關法律、法規修改時,增設公益訴訟條款,授權檢察機關對妨害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依法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訴訟。加強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建立長效機制。聯合國家文物局、文化旅遊部、住建部等相關部委出臺文物保護方面的協作意見,在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調查取證、專業支持、聯合督辦、調研、培訓和發布典型案例等方面加強協作。(閆晶晶)


相關焦點

  • 最高檢就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問
    中新網12月2日電 據最高檢網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針對「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面臨哪些難點?」的問題,胡衛列指出,檢察機關在探索開展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公益訴訟保護過程中,存在法律供給上的嚴重不足。
  • 最高檢相關負責人: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需增強各方合力
    @最高人民檢察院 12月2日消息,文物和文化遺產具有物質和精神雙重屬性,是一個國家的血脈和靈魂,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我國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文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中國發布丨最高檢公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圖片來源:最高檢中國網12月3日訊(記者 彭瑤)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檢察院訴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等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 最高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涉及明長城、莫高窟
    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提到古遺址、古墓葬、傳統建築、傳統村落這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大家可能首先覺得是文物部門的主要職責,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相關行政機關保護力度不夠,或者破壞了需要修復怎麼辦?檢察院出手了。
  • 最高檢發布十起典型案例 加強監督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
    企業違法施工破壞文物,文物被違法改建或佔用,文物被盜掘受損,產權人擅自修繕或無力修繕致文物受損等情形,今後將成為檢察機關重點監督對象。  12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提供指引。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其中的甘肅省敦煌市檢察院(以下簡稱敦煌市院)督促保護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凸顯出文物保護亟需形成合力。
  • 最高檢發布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公益訴訟新領域...
    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日電 記者12月2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獲悉,最高檢近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典型案例中,甘肅省敦煌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引發關注。甘肅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中國檢方探索公益訴訟新領域 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案例
    中新社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張素)2019年10月,謝某某等9人共同盜掘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的烏圖布拉格土墩墓,盜掘行為對墓葬本體造成嚴重損害。不到一年時間,9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及罰金。由其繳納的逾4.4萬元人民幣的盜洞回填修復費用也被用於修復古墓葬。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關注】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重點: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 ...平橋公益保護入選最高檢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其中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
  • 檢察公益訴訟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
    法治日報北京12月2日訊 記者周斌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包括1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和9起行政公益訴訟案。這10起案例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檢察院訴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江西省龍南市檢察院督促保護客家圍屋行政公益訴訟案、浙江嵊州市檢察院督促保護中共浙江省工作委員會舊址行政公益訴訟案等。
  • 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重點: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閆晶晶)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最高檢探索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重點指向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需增強各方...
    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需增強各方合力——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最高檢:檢察機關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在歷史消息頁可搜全部法規 檢察機關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 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目 錄
  • 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被納入檢察公益訴訟範圍
    據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胡衛列就「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答記者問
    4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了14件「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典型案例,其中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案例9件,行政公益訴訟提起訴訟案例1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例1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例3件。此批典型案例具有哪些特點,對於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助力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怎樣的借鑑參考意義?記者就相關問題對最高檢檢委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進行專訪。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守護海洋」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開展一年以來的總體辦案情況。
  • 違法施工破壞文物,盜墓致文物受損,如何監督?最高檢公布10起典型案例
    企業違法施工破壞文物,文物被違法改建或佔用,文物被盜掘受損,產權人擅自修繕或無力修繕致文物受損等情形,今後將成為檢察機關重點監督對象。  12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