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推薦新人入手50mm定焦?通過使用50mm定焦頭,打開你的攝影思維,讓攝影變得更加純粹簡單。你規範攝影的觀察方式,因此50mm是攝影的首選。50mm鏡頭又被稱為標準鏡頭,因為這支鏡頭在全畫幅相機的視角與人眼視野相當。
當然了,標頭也是身上標籤最多的,例如「人文」、「人像」、「標準」、「紀實」、「布列松」等等。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它的全能。
對於定焦鏡頭而言,通常都具備較大的光圈,在獲得更多進光量的同時還能獲得更完美的虛化表現,利用淺景深帶來的空間感和畫面氛圍,會讓畫面變得更為簡潔耐看,是攝影師們的最愛了。
推出的50mm F1.8鏡頭為例,這類鏡頭的體積小巧,搭配機身能夠取得更佳的攝影體驗,在外出旅中攜帶起來也是相當方便。最最重要的價格也十分划算。
佳能(Canon)EF 50mm f/1.8 STM 單反鏡頭 標準定焦鏡頭
從透視關係出發,拍攝人像不宜靠得太近,也不宜站得過遠。拍攝面部特寫最好能控制在1米以內,簡單來說,如果你一隻眼睛看取景器,另一隻眼看著遠方,那麼你會驚嘆發現視角是十分相似的。因此,這才是你日常觀察生活最為熟悉的視角,包括物體的比例、遠近的關係以及空間的透視感。
對於入門用戶,為什麼要強調標頭呢?真的太便宜了,佳能EF 50mm f/1.8 STM足夠厚道,也就600多。而鏡頭視場與焦距和畫幅都關係,所謂等效焦距是針對視場而言,50mm鏡頭裝在半幅機身上和85mm鏡頭裝在全幅機身上的視場基本相同,取景一樣,拍攝相同主體,距離自然一樣,透視關係也一樣。
尼康(Nikon) AF-S 50mm f/1.8G 鏡頭
因為50的視角有限,定焦又無法拉近拉遠,所以你就要勤於走動,「腳動」 去改變取景的範圍。當你離被攝主體2、3m 的時候,你就知道,太近了,那就遠離一點,離個5m 左右拍半身人像。
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50mm標頭也是很難用好的。看多了就會發現,背景虛化的片子真的很容易審美疲勞,接下來就要考驗拍攝者的修行了。
比如先拍一個事物,嘗試多種構圖方式,比如對角線構圖、黃金分割構圖,不要嫌棄一個場景拍過就不拍了,換個角度也許就有驚喜。所以「如何用好50mm標頭」是一個永遠都不OUT的教程。真的不是通通最大光圈就可以了,傳統認為最佳光圈在F5.6、F8或F11,全開光圈縮小一到兩檔,成像質量都有很大提高。
通常我們說的焦外應該奶油般化開,除焦點外,整個畫面都是擴散開的、模糊的,邊緣沒有殘留部分,而廉價的50mm標頭由於採用7葉片光圈,結構簡單,存在焦外二線性,所以不甚理想(有對比才有差距)。50mm標頭結構最好的還是索尼大法的FE55,但售價高達5300元。
50mm,可能也是最「樸實無華」的焦段了,平凡,入門簡單,卻也很難駕馭——因為太普通,所以難出彩。如何用好50mm鏡頭,可能是每個攝影愛好者都曾遭遇過或是即將遇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