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種下黃桃樹 摘得致富果

2020-12-11 人民網安徽頻道


外來遊客到果園採摘鮮桃

人民網霍邱8月8日電(汪瑞華 李國銀)「丘崗貧瘠水如油,四季耕種望天收;汗滴禾下投血本,換來眉鎖一空秋。」說起霍邱縣的彭塔鄉,一首掛在當地村民口中的打油詩形象描述了當年景象。

彭塔鄉地處丘崗區,土地缺水,多年來種田只能靠天收,即便再好的光景,畝產也僅有400多元。按照村民邱傳兵的話說,收益還不夠種子、化肥和農藥的成本錢。

今年52歲的邱傳兵是彭塔鄉金古堆村本地桃農,自從2010年將家裡13.5畝花生玉米地流轉之後,加入了黃桃種植的大營。他告訴記者:「過去種花生玉米,天旱效益低,碰上年成不好的時候還得貼錢。」

採訪中了解到,種植黃桃之前,邱傳兵靠種傳統農作物養家,孩子在外務工,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是種植黃桃改變了他的生活。

由於為人憨厚幹活踏實,邱傳兵如今在安徽金古堆綠色農業有限責任公司不僅當上了產業工人,還帶領著幾十人一起種植黃桃。「以前是『窮忙』,現在忙著也開心。」邱傳兵言簡意賅的話語裡,是對生活的信心和知足。

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搞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節水農林業是丘崗地區發展的必由之路。2010年,安徽金古堆綠色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落戶彭塔鄉,流轉土地3200畝種植黃桃、冬棗等經濟作物,目前,首批栽種的500畝黃桃已經進入盛果期。

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彭塔鄉金古堆村的桃園,沁人的果香撲鼻而來,只見滿眼的桃樹上,點綴著淡淡粉黃,個個即將成熟的黃桃,迎著夏日裡的微風,不時向前來採摘的遊客彎腰示意,似乎在歡迎著大家的到來。


技術員在查看黃桃成熟度

「全村的黃桃種植面積達1000餘畝,其中500畝已經進入掛果期,按照每畝地50株黃桃樹計算,預計今年產值可達100萬斤以上。」望著漫地遍野綴滿枝頭的黃桃,安徽金古堆綠色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馬飛高興地給記者算起了豐收帳。

黃桃從栽種樹苗到掛果採摘大概需要3年,在這期間,從種植到施肥,再到修剪和採摘,桃園長期用工量在50人左右,有效解決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問題。目前,一期已經全面掛果的黃桃,正在推向市場。

「雖然前段日子持續高溫,對桃園產量會有一定影響,但比起過去種植傳統作物,還是要強出好幾倍。」馬飛告訴記者,由於我們的黃桃翠香可口,品質極佳,近年來的價格也是一路看漲,今年的黃桃幾乎都是走訂單銷售,只有少部分鮮桃由顧客上門體驗採摘。

短短幾年間,在馬飛的示範帶動下,彭塔鄉掀起了黃桃種植熱。統計顯示,目前,安徽金古堆綠色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流轉的土地,涉及九個村民組248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3戶192人,流轉土地332畝。按照每畝土地租金600元計算,戶均增收3174.6元。截至2016年,通過黃桃種植培育,21戶貧困戶90人摘掉貧困帽子。

(責編:胡磊、馬玲玲)

相關焦點

  • 種下「搖錢樹」,結出「致富果」
    17:19:57 來源: 靖邊文廣中心 舉報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種下
  • 【致富帶頭人】致富果裡藏著紅色的心
    在「觀天探地,世界唯一」的大格局下,中國天文小鎮——克度,有一群勤勞勇敢的年輕人,在平塘縣深入開展大扶貧、大旅遊、大生態的戰略形勢下,儘自己的力量落實特色規模高效農業產業,創建了自己的農業產業基地,推動本地發展駛入快車道,帶動本地群眾生活更加美好。
  • 會寧頭寨子鎮:種下蘋果樹 結出幸福果
    會寧頭寨子鎮:種下蘋果樹 結出幸福果  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 牛麗娜 路旭通  農民要想致富,必須要有產業來支撐。近年來,會寧縣頭寨子鎮將蘋果產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戶種植,全面推動了蘋果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了貧困群眾收入,加快了致富步伐。  今年71歲的牛河村村民牛煥鵬笑盈盈地告訴筆者,「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了,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實惠。」
  • 請收下這張周邊摘果地圖
    不少遊客夏天都會到果園摘荔技。 摘果的同時,還能到森林或鄉村避暑、玩水,品嘗美食。這個夏天,從廣州出發,自駕摘果周邊遊必定是「識玩識食」老廣的熱門選擇。   每年5月到8月,遊客都可以在丫髻山一帶的果園摘神灣菠蘿。在神灣鎮的丫髻山、鐵爐山、饅頭山,能看到漫山遍野的菠蘿,那一層一層的菠蘿,讓丫髻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菠蘿山」,置身其中,感覺呼吸的空氣都帶著濃鬱的香甜。在那裡能拍下不少「水果」大片,還有農戶辛苦種植、採摘的畫面。而丫髻山山下還有不少果園,種植的水果有紫心火龍果、菠蘿蜜、龍眼、荔枝等,遊客也可以在果園裡現摘現吃,大快朵頤。
  • 熱帶地區的百香果 成了高山貧困鄉鎮的致富果
    由於地理環境和交通條件的制約,從前的百姓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如今村民轉換思路種上了經濟果,效益大大提升。▲地裡的百香果「百香果是熱帶水果,但如今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區,它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 百香果成了致富果
    忙著摘果的合作社理事長王志強笑著說,「百香果好打理、見效快,是難得的脫貧致富好產業。」  沒種百香果前,鳳雅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橡膠、香蕉和冬季瓜菜。王志強說,橡膠價格多年低迷,基本沒人割膠了;香蕉投入大,貧困戶多數種不起;冬季瓜菜價格波動較大,收入也不穩定。  由於缺乏好的產業支撐,鳳雅村到前年全村仍有80戶366人未脫貧。
  • 摘果又捕魚村民樂陶陶
    7月8日,記者來到柳州市魚峰區白沙鎮大田村山興屯採訪時,村民馮振興正忙著摘荔枝。 山興屯51戶人家坐落在柳江河畔。這裡以前是地道的漁村,村民世代以捕魚維持生計。柳江實施禁漁後,屯裡決定逐年把周邊的桉樹砍掉改種果樹。禁漁期過後,鄉親們又忙著重操祖業,下江捕魚。
  • 她獲家族傳承得空間,有七彩靈泉百畝田,摘靈果釀酒,隨身空間文
    大家早上好啊,今天為讀者們送上的小說推薦是4本隨身空間文,她獲家族傳承得空間,有七彩靈泉百畝田,摘靈果釀酒!因為天賦好,她獲得了家族傳承,得到了一個神奇的空間。不料,她突然穿越了,變成一個小農女。好在空間也一起來了,有七彩靈泉,還有百畝靈植田。
  • 四川威遠四方村:無花的果綻開致富的花
    無花果,這種見果不見花的植物,在四川一個小山村開出了致富花、結出了幸福果。在地處四川淺丘地區的威遠縣向義鎮四方村,當地百姓近年來靠種無花果,實現了增收致富。近日,記者來到四方村,走進一排排整齊氣派的新房子。房前屋後,雞犬相聞,瓜果飄香;湖廊庭道,環繞其間,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 阿勒泰市:「南果北種」 溫室大棚春意濃
    天山網訊(通訊員努爾古麗攝影報導)外面白雪覆蓋,棚內綠意盎然,南瓜、柚子、百香果等南方水果秧苗長勢喜人……入冬後,在新疆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拉斯特鄉蔬菜水果大棚基地的溫室大棚裡,「南果北種」基地內循著基地指示牌,便能找到「南果北種」的蔬菜水果大棚基地。  在佔地3400平方米的超高跨距溫室裡,仍是一派綠意盎然,木棧道兩旁有800多棵芒果、枇杷、柚子、香蕉等特色果樹,米蘭、金菊、刺梅、巨型南瓜點綴其間,十幾排立體草莓苗剛飲過水,門前水池裡幾十尾紅鯉見到人影迅速衝到池邊。因有最新的儲熱設施和水循環管線,整個大棚溫度適宜、寬敞透亮,極具觀賞性。
  • 東山村:勤勞種下幸福果 產業拓寬致富路 □本報記者 華政國 高靈...
    好中優—— 蔬菜大棚變成「小康棚」 走進東山村,一座座白色透明鋼架大棚隨即映入眼帘,棚內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色,在標準化培育狀態下的瓜果蔬菜長勢喜人。 村民耿喜宇正忙著在自家大棚裡修剪枝葉。耿喜宇告訴記者,他家的蔬菜水果全都是有機的,保證吃起來和自己家菜園子裡種的是一個味兒。
  • 廣西百色:產業扶貧種銷聯動 老區芒果成致富「金果」
    今年7月芒果季,百色市右江區產業扶貧基地與企業種銷聯動,線上線下全方位拓寬芒果的銷售渠道,果園裡辦推介會,邀來經銷商與果農面對面溝通;當月又在芒果種植基地搞了數場扶貧助農直播,不僅能讓果農羅瑞英的心願得以實現,更助力老區芒果成為致富「金果」。百色市右江區產業扶貧基地的芒果種植基地位於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鎮坡馬村。
  • 【精準扶貧在三湘】種的是黃桃,收的是「黃金」
    7月29日,記者來到麻陽蘭裡鎮橫喇村,只見山坡上的黃桃園中,綠樹底下點綴著淡淡粉黃,一個個即將成熟的黃桃躲在枝葉下「納涼」,樹枝都被壓彎了「腰」。 「隨便採隨便嘗,好吃就請你們在微信朋友圈幫忙推薦……」在果園裡,一個皮膚曬得黝黑的苗家漢子熱情地打著招呼。 「他是最先嘗到種黃桃甜頭的貧困戶,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還建了新房。」
  • 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之信都區漿水鎮種上「致富果」念好「生態經」相關數據全鎮蘋果、板慄種植面積分別達2萬畝和14萬畝,創建蘋果標準化示範園生產基地18個,板慄生產基地●林果業提質增效,「紅蛋蛋」變身「致富果」沿著寬闊平坦的道路行走在漿水鎮,道路兩旁種植的蘋果樹向前延伸,果園裡不時傳來忙碌果農說笑的聲音,銀鈴般的笑聲中流露出豐收的喜悅和對來年的希冀。
  • 農村野地裡,有1種「羊奶果」,以往常摘,果子像「冬棗」,珍貴
    小時候經常在農村的野地裡玩,這裡生長著許多植物,像雜草就比較多了,比如艾蒿、蒺藜、龍葵、車前草就有不少,而一些植物也能長出來果子,比如野西瓜苗、野葡萄、野西紅柿苗、山莓等,這些植物都比較奇特,小時候也會去摘它們的果子。
  • 黑果花楸:紫黑色的致富果
    我國20世紀90年代引入,目前己被列為我國新興10大小漿果之一。 當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最近是黑果花楸的採果期,如果你去涇源縣興盛鄉上金村轉上一圈,可能沒人有時間招呼你。」寧夏林業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強說,當地種著1萬多畝黑果花楸,這幾天正是採收的季節,紫黑色的小圓果密密地掛滿枝頭。
  • 霍邱旅遊簡介
    新中國文物事業的奠基人、第一任文物局長、作家王冶秋,首任魯迅博物館館長、著名文學批評家李何林等都是霍邱人。霍邱籍著名軍旅作家徐貴祥創作的長篇小說《歷史的天空》榮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著名打工詩人柳冬嫵創作的詩歌《我在廣東打工》,被譽為「中國打工詩的起點」,他的文學評論《從鄉村到城市的精神胎記》,是全國第一本打工詩理論專著。體育健兒胡青榮獲多哈亞運會及2008年世界盃挑戰賽拳擊冠軍。
  • 肥東縣委書記孫良鴻一行到霍邱調研縣域結對幫扶工作
    孫良鴻、劉勝一行先後到岔路鎮共同村苗圃基地、新店鎮北戎西村麻黃雞養殖基地,實地查看肥東縣援建霍邱扶貧項目建設情況,聽取基地、項目扶貧效益情況、帶貧減貧作用發揮情況。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孫良鴻聽取了我縣脫貧攻堅和縣域結對幫扶工作情況匯報,對霍邱縣正在貧困縣退出公示、即將順利脫貧摘帽表示熱烈的祝賀。
  • 南果北種助增收
    近年來,河北省新河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採取「合作社+農戶」、農業生態觀光採摘園等模式,引進火龍果、百香果等熱帶果品發展「南果北種」,助力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新華社發(張馳 攝)本文轉自【新華網】; 12月6日,遊客在河北新河經濟開發區五里舖村的溫室大棚裡採摘火龍果。
  • 十堰八旬老人夏榮鎬:紮根深山20載 帶領村民種梭羅致富
    當時不少村民家門前種有野生梭羅樹,果實形如野生板慄,獼猴喜歡食用,故又名「猴板慄」,果實可食用、可入藥。憑藉著他對豐溪的了解,他認為豐溪地域廣袤、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又素有「高山藥谷」之稱,發展梭羅樹很有前景。因「猴板慄樹」均為野生,10年才能掛果,且見效慢,很難連片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