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碼通行」還有哪些困難?何時才能實現健康碼全國互通互認?

2020-12-13 健康界

3月25日下午,家住湖北省丹江口市的申先生到達貴州省仁懷市,入住該市茅臺鎮賓館。次日上午,當地公安和衛生防疫部門在申先生出示湖北健康碼且體溫正常的情況下,要求他集中隔離觀察14天。

無獨有偶。3月27日,網上有多個視頻顯示,江西省九江市長江一橋處,湖北省黃岡市與江西省九江市兩地警務人員發生爭執,有一方人員被推搡到地上。視頻拍攝者稱,起因是九江交警不讓湖北車輛人員通行。

次日上午,江西省和湖北省兩屬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聯合發布公告,稱經共同協商,雙方均撤銷疫情防控期間設置的臨時防疫站點,雙方互認健康碼,兩地群眾持綠碼通行,不需要其他任何通行證明。

《法制日報》記者發現,健康碼作為一種新型的數位化防疫措施,本應在復工、出行場景給人們創造便利,但在實際應用中並不順利。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國務院辦公廳會同各地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有關方面,推動建立了健康碼跨省份互認機制,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各省(區、市)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碼互通互認。

數位化動態管理健康碼地方先行

健康碼互認的本質在於打破「數據牆」,而打破「數據牆」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頂層設計模式,直接從國家層面制定標準向各地推廣;另一種是從地方試點開始,之後再做互認並匯總完善成為國家統一標準。

目前,採取的模式是地方先行、由點及面。

2月7日晚,「餘杭綠碼」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率先推出。2月10日起,在餘杭區各非市級、非區級檢查點,只需「掃碼+體溫正常」就可以通行。一天後,杭州健康碼在支付寶上線。

據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郭澤強介紹,抗擊疫情需要有一個本地動態實時地圖,而市民申報的健康、疑似、確診等健康信息,如果要實時更新,靠紙質證明是很難辦到的,這就需要靠數位化的證明。「紙質證明只能證明你此時此刻的狀態,而健康碼是動態的,可以實時更新。這樣政府的防疫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

相關資料顯示,健康碼的評判源於三個維度:

一是空間,即疫情風險程度,大數據公司可以精確到鄉鎮(街道);二是時間,即某個人去過疫情地區的次數及停留的時間長短;三是人際關係,即與密切接觸人員的接觸狀態。

繼杭州健康碼上線後,全國各省市紛紛開始上線自己的健康碼。如江西省的「贛通碼」,廣東省的「粵康碼」,江蘇省的「蘇健碼」和南京「寧歸來」、無錫「錫康碼」、蘇州「蘇城碼」等。

3月10日,湖北省也下發通告,宣布開展健康碼發放工作。此前,湖北省已向省內必須返崗人員發放了第一批綠碼,作為返崗通行證明。

據了解,湖北健康碼基於支付寶平臺城市服務和鄂匯辦App,結合個人自主申報和政府部門防疫信息自動審核,生成紅黃綠碼。綠碼將作為省內必需返崗人員的通行證明,全省各地通用、互認。

據不完全統計,阿里目前負責開發的健康碼已經在超過200個以上的城市落地,騰訊的「防疫健康碼」也已經覆蓋近9億人口,累計亮碼人次近16億,超過100個城市計劃上線。

《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發現,不論主導健康碼的是政府單位,還是提供技術支持的企業,大多數沒有詳細公開過健康碼背後的算法邏輯,各地依據的評判維度是否一致也就無從得知。此外,各地在主辦單位方面也存在差異。例如,湖北健康碼的主辦單位是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貴州的「贛通碼」由省大數據局統籌;珠海鬥門健康碼則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主導。

湖北省信息網絡安全協會會長王耀發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健康碼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平臺主導。儘管各地的名稱不同,表現形式不一致,技術支持也不一樣,但都是基於政府的公信力在推廣。如果核對好標準接口和互信機制,在應用層面的互信互認是可以達到的。

數據資源未共享互通互認成難題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國大部分省份已下調了疫情應急響應級別,絕大多數地區已是低風險地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省市推出的健康碼多達近百種。隨著各地復產復工,人們每天必做的事情又增加了一項——「打卡」健康碼。

在很多地方,健康碼是在當地各個場所暢行無阻的唯一憑據。但一旦跨省、跨市,甚至只是跨區,綠碼可能就失效了。

有網民發微博稱,對於健康碼全國範圍內互通的問題,目前各地政府有各自的顧慮,以萬無一失的態度在做防控和互認,擔心出問題後被問責。對於老百姓來說,心理上對於病毒的恐慌也還未消除,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情緒,反歧視和信科學的精神還欠缺,基層政府壓力也很大。

《法制日報》記者採訪得知,全國大部分省份已建設了本地健康碼,在各地疫情防控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由於數據不共享、缺乏互認機制,健康碼互通互認成為難題。也因為如此,人員跨地區流動出現不便,制約復工復產。除湖北省外,其他地區的健康碼由於依據數據資源不同,出現了已領取健康碼的市民前往外地時還需再註冊健康碼甚至還需再隔離14天的情況,給已經可以正常出行、復工的人員帶來很大的困擾。

在頻頻發生的健康碼不能互認的輿情中,以湖北健康碼的遭遇最為典型。

湖北省是勞務輸出大省。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年底,湖北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約1095萬人。其中,省內轉移約495萬人,省外轉移600萬人左右,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地區。

3月25日,湖北省除武漢市以外的地區解除離鄂通道管控,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復工復產的熱潮。然而,來自湖北省的袁先生在辦好健康證明、復工手續後,從湖北省荊州市開車到貴州省貴陽市,當地社區人員卻要求他進行14天集中隔離,費用自理。

袁先生說,好不容易在老家打完14天的卡,拿到一張綠碼,誰知回到貴陽,又被告知要重新申請當地的健康碼,再隔離14天,「心態都要崩了」。

一名工作人員聲稱,目前貴州省內尚未與湖北省實現健康碼互認,外省人員來到貴州省境內,需使用貴州省內通用的健康碼。

武漢律師陳勇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地方出現過畫地為牢的行為,此舉在疫情暴發的特殊時期情有可原,但在疫情已經得到控制的情況下,一些地方不合理的「土辦法」是不能容忍的。「有些人表面上喊著湖北加油,實際上卻讓湖北人流淚。各級政府應該體現責任意識,不能讓歧視湖北人的現象在社會蔓延。」

此前,載有1600多名荊州籍務工人員返崗高鐵專列到達廣東,一下車就收到了真誠的禮遇。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到廣州南站迎接,看望慰問來自湖北省的返崗務工人員,要求廣東各地周到細緻地照顧好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然而,湖北有一家五口人持湖北健康碼的綠碼去廣東佛山務工,沒想到卻被鄰居舉報。社區人員上門,堅持要將其送到指定酒店隔離,隔離費用自理。無論他們如何解釋,社區人員都不為所動。經協商,他們最後在家自行隔離。

深圳律師劉學鋒說,儘管省級層面已經有要求,不能對湖北人設置障礙、歧視湖北人,但省內不同市之間還有不同規定,有些市執行得比較好,有些市則依舊在執行隔離政策。「有些地方的規定隨時變換,一天一個樣,不同時間抵達的湖北人被折騰得暈頭轉向,給已經可以正常出行、復工的人員帶來很大的困擾。」

不過,也有一些省市對湖北人的態度比較理性。

近日,浙江省在省級層面明確表示,除武漢之外,對湖北省其他16個設區市一律從「紅碼」名單移除,只要擁有當地健康標識、申領了浙江省綠碼的湖北省人員,除用人單位內部要求外,不再有任何強制性隔離的區域性規定。

3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低風險地區之間的人員和貨物流動,必要的健康證明要做到全國互認。

據《法制日報》記者統計,截至3月28日,湖北健康碼已經可以和湖南、江西、廣西、廣東、浙江、江蘇等省份的多個城市健康碼互通互認。

數據口徑須一致一碼通行或實現

有專家指出,健康碼本身沒有任何含義,只在應用時才調用後臺數據,驗證得出是否符合出行標準的結果。因此,數據的真實性是一個地方的數據能夠被別的地方承認的重要前提。目前有的地方還在採取一級響應,有的已經降到三級響應了,這就意味著某些地區設定的門檻相對更高。健康碼互認的本質在於打破「數據牆」,在同一個數據口徑上達成一致,才能實現跨區域跨平臺的「一碼通行」。

2月28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推出「防疫信息碼」。公眾可以通過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微信小程序中「防疫信息碼」入口,部分省份的公眾也可以通過微信城市服務中「防疫健康碼」入口,進行健康碼的申領服務。

相關資料顯示,為推動各地健康碼互通互認,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提供了跨省份互認共享的三種實現方式:第一種是在不改變地方現有健康碼的情況下,通過跨地區防疫健康信息數據共享,在本地健康碼中增加跨地區互認功能;第二種是各地健康碼與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信息碼」對接,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信息碼」為中介進行轉換,從而實現跨地區健康碼互認;第三種是未建設本地健康碼的地區,可直接採用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信息碼」,同時結合本地防疫健康相關信息,實現跨地區互通互認。

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全國健康碼互認已經在推行當中,相關標準——《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防疫健康信息碼接口標準》也已制定完成。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胡功群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從表面上看,健康碼在各省市互認的難度是技術和標準,深層次的原因是各自利益的權衡,缺乏的是政府相關部門的意願和決心。「健康碼互認在技術上沒有障礙,只需各地遵循標準技術規範,互相開放共享數據,保證業務的有效性和協同性。」

近日,長三角三省一市建立了長三角健康碼互認通用機制,將在全國率先實現健康碼全覆蓋;浙江與海南、河南、四川、湖南等地籤署了健康碼互認合作協議;京津冀也在積極推動健康碼互通互認。

安徽財經大學教授張運書認為,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要通過「數位化防疫」手段,為方便群眾出行和企業復工提供重要保障。當前健康碼開發標準一致,並不存在技術難題,各地的健康碼也已具備了互認共享的基礎數據。「由於各地疫情防控形勢和政策不同,社區人員往往只認自己所在城市的健康碼。因此,各省份應加強合作,提升防控健康碼互認等舉措,為疫情防控期間跨省出行提供便利。」

原標題:健康碼何時實現全國互通互認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常態化 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原標題: 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健康碼」成為出行必備。然而,對於跨地區流動人員,「千地千面」的「健康碼」登記查驗也給出行帶來不便。
  • 全國互認、一碼通行,健康碼異地使用如何了?請看記者調查
    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2021年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春運期間要落實好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連維良特別強調,全國互認、一碼通行是普遍性的原則要求,「碼」上加「碼」是個例、是特殊,確有原因暫不能與其他地區互認的,要先報告。
  •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通知: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根據通知在全行業深化「五個一」服務行動其中包括實現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官網截圖通知要求
  • 新華社: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絕不能停留在只是個目標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消息,12月10日,國家多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各地要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消息一出,百姓叫好,呼籲各地在推進落實上暢通無阻。疫情防控中「健康碼」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千地千面」的登記查驗要求也給跨地區出行帶來諸多不便。
  • 多部門聯合發文:各地要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健康碼」成為出行必備。然而,對於跨地區流動人員,「千地千面」的「健康碼」登記查驗也給出行帶來不便。10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 衛健委發文,要求實現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
    國家衛健委網站12月10日發布通知,提出各地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對於老年人等不使用、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群體,可採取識讀身份證、出示紙質證明、親友代辦或一人綁定多人防疫健康碼等替代措施。
  • 國家衛健委:推進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
    《通知》要求,各地要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切實方便人員出行和跨省流動,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 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談衛生健康領域如何實現「一碼通行」
    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2020年,面對新冠病毒的侵襲,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多地先後藉助疫情健康碼作為百姓通行的憑證。就職於北京某企業的王華,藉助北京健康寶出入公共場所,但近期因出差去外地,必須依靠當地疫情健康碼並提供相關的行動軌跡後,才能出入公共場所。
  • 多部門聯合發文:各地要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 低風險地區一般不...
    這「五個一」當中,就有一個是推進「一碼通」融合服務,破除多碼並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壘,主要包括強化行業內「一碼通用」,逐步解決醫療機構「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問題;推進跨部門「多碼融合」,方便群眾快捷接受多場景醫藥服務;以及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當中大家的痛點之一——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推進統一標準、全國互認和方便人員出行等內容。
  • 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
    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 2020-12-12 2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出差方便了:衛健委要求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
    【#衛健委要求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人員外不查健康碼#】國家衛健委網站12月10日發布通知,提出各地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
  • 「一碼通行」要立馬通行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題:「一碼通行」要立馬通行新華社記者王琳琳10日,國家多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各地要落實「健康碼」全國互認「一碼通行」。消息一出,百姓叫好,呼籲各地在推進落實上暢通無阻。疫情防控中「健康碼」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千地千面」的登記查驗要求也給跨地區出行帶來諸多不便。「我都不記得開過多少省碼、市碼」「既然身份證可以全國一套系統,『健康碼』為啥不能」「每到一個地方,信息就要重新登記一遍,感覺像出國了一樣」……關於「一碼歸一碼」的吐槽集中反映出技術、政策壁壘的打通速度與「以人為本」的理念還有差距。
  • 河南加快推進「健康通行碼」跨地區互通互認
    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綜合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若石通報河南省疫情防控最新進展情況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4月3日下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場第46場新聞發布會
  • 健康碼三途徑可跨區域互通互認 「國際版」應運而生
    「健康碼」三途徑可跨區域互通互認,「國際版」應運而生毛群安介紹,推動健康通行碼的技術互通。國務院電子政務辦和國家衛生健康委提供了各地跨省份互認共享的三種路徑,請各個省結合本地的實際來選擇實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各地推進全面復工復產,為了促進人員有序流動,由地方創造推行的健康碼或者健康證明有望實現全國互通互認。
  • 春運一碼通全國!健康證明終於不再「一碼歸一碼」
    圖源:微博網友1月15日,國家發改委會副主任連維良在2021年全國春運電視電話會議上表示,「春運期間要落實好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消息一出便引起廣泛熱議,網友們紛紛表示支持:「太好了,出行終於不用被『碼住』。」
  • 特評| 健康碼不能「一碼歸一碼」
    健康碼可以全國互通互認嗎?健康碼會洩露個人信息嗎?疫情之後健康碼何去何從?……近段時間,關於健康碼的疑慮和討論層出不窮,反映出健康碼在現實應用中出現的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健康碼的信度與效度。一張小小的電子健康碼,成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人員流動的「通行證」。通過大數據比對,健康碼可以將個人的健康狀況顯示為不同的顏色,綠碼行、黃碼管、紅碼禁。
  • 國家衛健委要求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方便人員出行跨省流動
    12月10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推進「一碼通」融合服務,破除多碼並存互不通用信息壁壘。
  • 衛健委要求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人員外不查...
    《通知》提出,各地要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切實方便人員出行和跨省流動,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
  • 衛健委要求健康碼全國一碼通行 老年人要如何使用
    逐步實現在線健康諮詢、複診、審方、用藥指導、心理與健康狀況評估、接種預約以及電子處方流轉、藥品配送、跟蹤隨訪、家庭心電監測、社區預約轉診等內容。醫聯體、醫共體等要強化醫療健康服務一體化,以信息通支撐服務通,引導患者有序便捷就醫。  3.推動區域信息共享互認。
  • 國家衛健委: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 切實方便人員出行跨省流動
    原標題:國家衛健委: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切實方便人員出行跨省流動 來源:國家衛健委網站國家衛健委網站12月10日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鼓勵各地探索利用統一的「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入口,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有效融合應用,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通過「多碼融合」的追溯管理,在「三醫聯動」中逐步實現醫療就診記錄、費用清單、電子處方、電子病歷、醫療費用結算記錄等有效監管。6.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