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磬
01父母是孩子最強大的後援,只要孩子需要,他們立刻變身英雄
今年過年,在哪裡過的問題,讓我糾結了好久。孩子太小,回老家害怕他生病,不回就只留我和孩子兩人過年,孩子的爸爸必須得回老家祭祖。
好在,我的父母體諒我的難處,願意留下來和我一起過年,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有機會為他們做一頓年夜飯,也終於明白父母才是我生命裡最可靠的存在,總是給我最需要的支持。
母親總說一句話,父母的心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在石頭上。
那時候聽這句話,總覺得她很矯情,像個小女人一樣渴望愛。現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後,終於能體會到母親的憂思。
很多時候,我以為母親就該無私奉獻一心為兒女,她稍微做得有點兒不合心意,便對她心生埋怨。可是我們都生生忘記了母親也是一個人,她已步入中年甚至老年,這正是需要孩子理解和照顧的年紀。
有了孩子之後,終於懂得一切的叛逆和不解,均是因為:年少無知,讀不懂父母的深情。
父母做什麼事的最讓人感動?
這個命題似乎是個偽命題,父母用他們的一生去回答,而子女卻用半生的經歷三言兩語的總結,還總是漏洞百出,遺漏那些父母為之付出所有卻被你遺忘的嬰孩時期。
你永遠無法想像父母那代人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做父母的手足無措和捉襟見肘;你也無法想像孩子生病父母無法平靜的焦灼和心疼;你更無法想像孩子出生後的頭三個月因為腸絞痛無法安然入睡需要母親抱著睡覺的辛苦和崩潰……
直到有一天,你自己做了父母之後,一切的一切你終於理解,卻還是做不好一個兒女的身份。
因為,你會因為養育自己的孩子和你的父母發生衝突,你質問他們不懂科學育兒,責備他們的老一套。那時候相信他們的心是疼痛的,就是父母摸索出來的老一套把你養得健健康康。現在你不認同他們,質疑他們,你用自己未曾實踐的科學將他們實踐過三四次甚至五六七八次的經驗駁得一文不值。
你們在育兒上的分歧,會使你感覺他們哪裡都做得不好,生活習慣差,沒有照顧好你的孩子,沒有打掃好衛生……反此種種的埋怨指責,都深深傷害著他們。
可當父母離開你的生活,你才發現沒有他們的幫忙和照顧,你連出門的機會都沒有,更別提安心上班了。
永遠別忘了父母做這一切都是因為愛,就如作家郭敬明曾經在《夏至未至》中寫道:年少時,我們總以為父母無堅不摧,直到撞破他們的無助,才明白那是因為愛,他們才願意扮演英雄。
這天下父母大都一個模樣,為了子女可以放棄做自己,只做孩子的英雄。
02吾心安處即是歸處,而父母在就是一個人最大的心安
《無問西東》裡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換一種表達:如果有朝一日父母不在了,你會怎麼樣?
相信很多人都不敢直面這個問題,因為它太殘酷了。我們無法承擔失去他們的日子,更無法想像沒有他們生活該何以為繼。
不是因為父母給你幫了多大忙,幫你帶孩子、做家務,而是因為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父母不在,人生只剩歸途。
心有所歸,是人最大的心安和福報。世界上最難割捨的情永遠是父母之愛。
不要以為時間很充足,陪伴父母再晚一點也沒有關係,不要忘了,也許你還有時間,可父母已經年老。
03讀懂父母,也就讀懂了人生
過年回家,成了在遠方的你唯一能為父母做得事情。在家為父母做頓年夜飯,看他們樂在眉間暖在心上的一瞬間,就會明白人間最值得之事無非如此。
過年的儀式感,就是把從前父母為你做得年味再做一遍給父母。生命本是輪迴,你做孩子,父母是父母,你做父母,父母做回孩子。
今年的除夕,很多人因為肺炎疫情未回家,但是我相信父母更希望你健康平安。你們彼時天各一方,為得是來日更好的重聚。
而能夠和父母一起過年的,希望我們都有能力讓父母過一個難忘的年,讓他們通過過年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長,不談金錢、職位,只言孝順父母的覺悟和行動。
餘生並不方長,願往事隨風,怨懟消散,不把父母當備胎,生生不息愛如星火,輪迴之境你的孩子也照做了你的模樣。
沒有文憑,求職困難,處處被人笑話;連續吃辣,搞壞腸胃,連喝粥都胃痛難忍;不聽勸告,和男友私奔,花光了錢後只能在地鐵站露宿;不聽父母養育孩子的經驗之談,結果孩子因為缺鈣哭鬧不止... ...
於是終於理解了父母。
碰過壁之後,才會明白父母歇斯底裡的管教,原來是給你最大的溫柔,生活才是對你最真正殘忍的,尤其是你沒有聽父母話最後被迫做出一些選擇的時候。
人總要經歷一些黑暗和挫折才會讀懂父母的良藥苦口,也只有讀懂了父母,自己才得以成長,而理解父母是孝順的第一步。
漸漸地,我們都會懂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
過年以後,當你做了父母,當你在經歷養育孩子的艱難以後,你終究會和父母達成和解。
從現在開始給父母多一點兒耐心,你會發現父母也不過是個孩子,苛求你給的那一點微笑和愛。不要吝嗇你的時間,陪伴他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讓這場生命的輪迴華麗而不留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