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

2020-12-06 阿彌陀佛念我

1.淨空法師: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

問:最後有位同學問,怎樣念佛才算是不間斷?

答:這個問得很好。不間斷不是音聲不間斷,我念佛念累了,不出聲,這個可以;真正不間斷是你心裡頭有佛。我講個例子給諸位聽,有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在臺北,那時候館長還在世。過年,有位老居士到圖書館來拜年,跟我說,他說「法師,我什麼都放下了,就是孫子放不下,怎麼辦?」他沒有一天到晚念著孫子、孫子,他沒念。口裡頭沒有,他心上真有,時時刻刻都想到孫子,那叫做念佛,那叫做不間斷。我就跟他講,你把你那個孫子換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唯一牽掛就是孫子,你如果真的一天到晚,無論什麼時候第一個念頭起來,你就想到阿彌陀佛,這叫不間斷。

學佛答問(答澳洲參學同修之七)  (共一集)  2006/3/4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21-245-0001

2.淨空法師:我們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

上一回,我記得上一次,自了法師有一份報告,寫得好,我們也學習過了。裡面最主要的,提醒我們一句話,我們為什麼信願持名功夫不得力?不知道死生大事,對這樁事情不知不覺。如果能知道這個事實,你還敢放逸嗎?印光大師一生把死貼在額頭上,你看他的關房,不大,我去參觀過,桌子上只供一尊佛像,阿彌陀佛,一對蠟臺,一個小木魚、引磬,一個香爐,一杯供水,其他的沒有了。佛像後面,老法師自己寫的一個「死」,大字,讓自己時時刻刻看到了,我就要死了,這時候怎麼辦?還有什麼留戀的?真正是萬緣放下,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無量壽經》講的這句話完全兌現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發菩提心是什麼?真相信有淨土、有阿彌陀佛,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真信切願就是無上菩提心,蕅益大師說的,一心稱念就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得好。不必功夫成片,不需一心不亂,經上講得很清楚、很白,只要信願持名,求生淨土,佛就來接引你。

 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是放不下,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欲望太多,煩惱習氣太重。不要說祖師來我們回不了頭,釋迦、彌陀自己來,恐怕我們還是回不了頭。為什麼?如果能回頭,他就真來了,他沒有架子,我們真心哀求,他就跟我們見面,現身給我們看。所以,一切都要放下,至少,我沒有方法幫助別人往生,我自己要往生淨土,這一生這個機會、緣分一定要牢牢的抓住。

所以這是你看,震醒長夜,警覺昏迷,我們總是在昏迷當中,警覺不了。一旦壽命到了,你有沒有想到,馬上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到哪一道去?在我想像當中,地獄道的成分最多。為什麼?我們遇到這樣好的法,沒有認真修行,這個罪就很重。沒有遇到不要緊,他沒有緣分。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不能依教奉行,不能在這一生解脫,往生成佛,還搞六道,那我們可以想想,我們造作地獄的業肯定有。就在學佛當中就造地獄業,自己不知道。我們有沒有障礙別人學佛?有沒有讓別人在佛法裡面生起疑惑,退轉信心?如果有的話,這就是地獄因。我們沒有認真依教奉行,讓外頭人看到我們這個樣子,「你看學佛,假的,不是真的」,這個罪名就是地獄。所以不要以為學佛一定會生極樂世界,不會墮地獄。慈雲灌頂法師在《大勢至圓通章疏鈔》裡面最後的一頁,列入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個就是地獄。他說得好,說得有道理,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沒有警覺。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七集)  2015/6/14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97

3.淨空法師:學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

【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經文雖然不長,意義很深。學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把身放下。修淨宗法門,這身不放下行嗎?我們昨天下午學習自了法師的報告,他完全用的是《印光大師文鈔》,告訴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就是沒有把身放下,念念都為這個身著想。身固然重要,不能擺在第一。擺在第一,它障礙我們往生,我們修一生的淨業,念一生的佛,將來到哪裡去?人天兩道。修得好的,積功累德大的,欲界天去了;一般普通的,這又到人間來了。人間很辛苦,也不過就是幾十年而已,活到一百歲的人不多。我們這一生受這麼多年的苦,希望來生還來受苦嗎?這樁事情是大事,要很認真的去思惟,好好去想想。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究竟樂,能不能去?能去,把身體擺在第二位,把念佛擺在第一位,你就能去了。所以決定不能把自身擺在人生第一位,錯了。

大家都知道,小乘他是怎麼樣證得初果?見惑放下了,這才能證得初果。證得初果向,也就是我們淨土宗所講的功夫成片,決定往生。功夫成片的人一定見佛,阿彌陀佛會現身給你看,來給你做證明,來安慰你。也就是告訴你,極樂世界已經有你的名字,七寶蓮池有一朵蓮花是你的,阿彌陀佛講堂裡頭有一個座位是你的。蓮花標名,經上有;座位上有名字,經上沒提,我想像當中肯定有名字。他的座位,不會亂坐,有秩序的,有秩序就得有名字。現在名字是一個空在那裡的,我們還沒去,如果我們把念佛這樁事情擺在第二,時間慢慢久了,那名字就不見了,就真可惜。

念佛人總要知道生死事大,知道這個事情功夫才得力。不論怎麼樣,都要把身體擺在第二位,佛號不能間斷。口裡頭間斷,心裡頭沒有間斷,一句接著一句,心裡不斷。海賢和尚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永思集》裡頭講了四個人,海賢的母親、他的師弟海慶法師,還有一個老德和尚,跟他們也是同時代的,他們靠什麼成就的?一句佛號;沒有經也沒有咒,一天到晚、一年到頭就是一句佛號不離心。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也就是說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要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我們就決定成功。這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假的,這海賢老和尚的話。

我們今天看《往生論》上這段話,遠離,遠離是放下,放下什麼?放下貪,貪著自身。非常喜歡自己的身體,非常愛惜自己的身體,唯恐身體受了委屈,這是第一個必須得放下的。剛才說了,須陀洹五種見惑都放下了,第一個就是這個,「身見」。第二個「邊見」,邊見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對立,相對的。我跟人對立,我跟事對立,我跟一切物對立,就是有自、有他,這個心障礙,障礙我們往生。那不對立呢?不對立就是有個概念出來了,我跟一切眾生同體,一體,真的是一體。你看《六祖壇經》,能大師最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什麼?是宇宙,宇宙包括我的身體,你要把這一句真正懂得了,你會開悟。遍法界虛空界跟我什麼關係?一體,一體沒有對立。須陀洹證得一體,他為什麼不成佛?一體的道理明白了,沒有融入一體,所以叫小乘。誰融入?菩薩融入了。阿羅漢還沒融入,阿羅漢跟闢支佛知道,是遠離、放下了,可是沒有融入,菩薩融入了。第三種、第四種,「見取見」、「戒取見」,我們中國人把它合起來叫成見。某人成見很深,這個成見就是今天我們再換句話說,主觀的觀念,自以為是。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講因果,見取見是果上的成見。為什麼要放下?《般若經》上說得好,「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經上又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要放下。阿彌陀佛是真實的,你看賢公老和尚說得多好,勸人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是大事,其他都是假的。我們的見思煩惱全是假的,假的就應該放下,不要執著,這就對了。末後一個「邪見」,錯誤的見解,這個怎麼放下?這要讀佛經,讀多了、讀久了,自然明白了,自然不會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這就對了。這是對自己。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五集)  2015/6/1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95

4.淨空法師:用這個方法念熟了,沒有一個不往生

信願持名的方法,昨天自了法師做了一個補充說明,說得好,他只說大勢至菩薩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是道要;落實在十念,他用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印光大師念到一心不亂就用這方法。它的特點,一個是計數,一個是反聞,就是聽自己念這句佛號,自己聽這個佛號,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計得清楚。計,就是從一到十,然後再從一到十,不要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這樣不好,這樣搞亂了,就計十句,十句這是第幾句,清清楚楚。你一天念一萬聲,也是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計法,不要用念珠,心裡頭計。十句計不下來,計五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樣計法;再記不住的時候就用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計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這就對了。而且特別主張默念,不要念出聲音。不要念出聲音有沒有聲音?有,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自己耳朵把這個能量集中向裡面聽,聽我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的。意念集中之後,外面聲音聽不見,為什麼?你那沒有注意力。我們常講注意,注意什麼意思?眼見色,注意看,意是意識,意識是分別,第六是分別,第七是執著,注意就是把第六意識注進去分別它,把末那識放進去執著它。執著生煩惱,貪瞋痴慢疑是執著。通過分別,這個我喜歡它,那個我討厭它,喜歡的我想擁有,喜歡擁有就是執著,不喜歡的我把它丟掉,那也叫執著。能不分別、不執著是功夫,用什麼方法修這個功夫?用念佛的方法,就是要計數、要聽。意識心活動範圍非常大,頻率非常高,很不容易控制,這句佛號把它管好,叫它集中起來專門聽自己念佛號的聲音。默念,沒有念出聲,沒有念出聲還是有聲音,外頭人不知道,自己很清楚。聽得清楚,計得清楚,容易得一心不亂,容易得念佛三昧,這叫會念佛印光大師用這個方法,而且給我們說,用這個方法念熟了,沒有一個不往生。集中念頭聽自己念佛的音聲,這就叫「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觀世音菩薩修的法門,念佛三昧。這非常重要,真的像《贊阿彌陀佛偈》裡頭所說的,「究暢道要無障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四一集)  2014/12/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41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怎樣才叫真念佛?
    1.淨空法師:怎樣才叫真念佛?但是念佛,諸位一定要記住,不是口念,口念沒有用處,是心上真正有。所以「念」這一個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你現在這個心裡頭確確實實有佛。可是我們還是隔了一層,我們今天充其量心裡頭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其他的都忘掉了,都沒有了,這樣念佛不行。要有佛的德行,最低限度要了解,心裡要有:佛是存什麼心?佛是怎樣生活?佛是怎樣處事待人接物?你心裡頭沒有這些,你怎麼學佛?單單念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名號,將來學成功了,也不過就一句空名號而已,你還能得什麼?
  • 淨空法師:心裏面憶念,不讓它間斷,這叫做『受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淨空法師念佛(四字特慢 接引助念版)01:24來自阿彌陀佛念我聽了之後,對於佛在經典裡面講的道理、講的修行方法、講的因果這些事實,我們統統能接受,這個接受就是此地的『受』,統統接受,決定不懷疑。『持』是保持,絕對不會把它失掉,即使暫時也不會失掉。這就是《楞嚴經》上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的「淨念相繼」,這是念佛最重要的開示。你問念佛怎麼念法?你只做到這四個字就成功了。「淨」是心地清淨,要用清淨心念佛。
  • ...仲巴活佛為淨空法師造住世祈禱文!恭請為師父上人念佛回向...
    全面研xi老法師的教誨可以知道,老法師既闡述佛法的手段是教育,也指出佛法的根本是實修而證入實相,教證二法不偏廢;既強調專心念佛,也強調深廣聞思,深廣與專一不相違。至於讓有些人只可心無旁騖地老實念佛,那是應機設教,斷非執此非彼,抑或鼓勵行者捨棄佛法的深廣法意。佛法自古以來都重視傳承的清淨無誤和加持力不間斷。藏傳佛教至今還較好地保持視師如佛並嚴守三昧耶的良好傳統。
  • 淨空法師,著力於傳教佛教淨土宗,一生不間斷講經,虛心念佛成道
    淨空法師(1927年2月15日--),俗名徐業鴻,一九二七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佛學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十三年,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獲得深刻啟發,不僅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對於儒學、道家和伊斯蘭教等其他宗教學說,也廣泛涉獵。
  • 淨空法師說,念佛時,有一點必須要注意,不可忽視!
    心裡不念,但是心中有佛的人也有。那對於不出聲念佛,心中有南無阿彌佗佛!這樣算不算是在念佛呢?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這個習慣,就是不太想念出聲音來。就是喜歡心裡想著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用心來念南無阿彌佗佛!
  • 淨空法師:念佛要有這樣的決心、毅力,才能成功
    【淨空法師:念佛要有這樣的決心、毅力,才能成功】『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兩句話是持名念佛。念佛要緊的是一心念,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一心就是心無二念,這個心裡頭還有個雜念,就不叫一心。一心是專志,心不緣餘事,這才叫做一心,就心裡頭絕對不攀緣其他的事,只緣這一句佛號,只緣西方世界依正莊嚴。
  • 淨空法師:心上真有佛才叫念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
    1.淨空法師:心上真有佛才叫念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所以同修們要記住,不是說我念佛就能往生,其實念佛往生是沒錯,你們現在把念佛這兩個字意思搞錯了,怎麼念?口念,心不念,「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古大德講的。你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也是白念了,枉然。
  • 淨空法師:繞佛與拜佛!
    淨空法師答:繞佛是一種緩慢的運動,非常適合於年歲大的人、體力弱的人;拜佛是一種激烈的運動,適合於年輕人、身體強壯的人,而繞佛、拜佛效果是一樣的。拜佛是禮懺,禮拜懺悔,第一個目標就是降伏自己的貢高我慢,以我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佛之足,在此學習一切恭敬。為什麼?
  • 隨緣念佛的力量很大,如何做到隨緣呢,淨空法師開示
    隨緣念佛的力量很大,如何做到隨緣呢,淨空法師開示。首先,我們要來看看「緣」是什麼?「緣」就是我們不經刻意的就能遇到的事情。刻意的、努力的、貪心所驅使我們去做的事情,就叫做「攀緣」。淨空法師開示:佛在經典上,教給我們要隨緣;隨緣,你就自在。什麼叫隨緣?隨順經典上的道理、教訓,依教奉行,這叫隨緣。 要是隨順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習氣、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是攀緣。攀緣造業,不管是善業,或是惡業,你都要遭果報;隨緣是淨業,這裡面沒有三途六道的果報。
  • 隨緣念佛,是得力的修行,淨空法師開示
    隨緣念佛,是得力的修行,淨空法師開示。這個時候《楞嚴經》上講的,大勢至菩薩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是什麼時候,是現在,阿彌陀佛你見到了。當來是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你見佛。一個念佛往生的人,在沒有往生之前,至少三次見佛。
  • 念佛後「回向」能發出聲音嗎?看看淨空法師怎麼說
    無論是誦佛經,還是念佛名號,還是做功德,都必須要做回向。為什麼必須要做回向呢?因為回向真的太重要了,你念佛了,就會有功德。你要把這個功德,回向給法界眾生,回向給冤親債主,七世父母。如果你不回向,就相當於,你通過念佛,得到了很多的功德。
  • 東寶·仲巴活佛為淨空法師造住世祈禱文!恭請為師父上人...
    全面研xi老法師的教誨可以知道,老法師既闡述佛法的手段是教育,也指出佛法的根本是實修而證入實相,教證二法不偏廢;既強調專心念佛,也強調深廣聞思,深廣與專一不相違。至於讓有些人只可心無旁騖地老實念佛,那是應機設教,斷非執此非彼,抑或鼓勵行者捨棄佛法的深廣法意。佛法自古以來都重視傳承的清淨無誤和加持力不間斷。藏傳佛教至今還較好地保持視師如佛並嚴守三昧耶的良好傳統。
  • 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
    1.淨空法師: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樣念佛不能往生修行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生活裡面,如果我們對於飲食起居,我們常講的「財色名食睡」,還放不下,還有貪染;順心的生歡喜心,不順心的生煩惱,這是一點功夫都沒有,也是念佛,能不能往生?
  • 念佛消災免難的道理,淨空法師開示
    念佛消災免難的道理,淨空法師開示。念佛可以消災免難之理,你要想懂得這個道理。世間所有一切災難,都是從不善的念頭、惡業的行為裡面所產生的,這是一切災難的根本因素。佛在許多經論上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你明白這個道理,念佛可以消災免難,你就能夠懂得了。
  • 淨空法師:念佛功夫成片就是佛號不斷,能伏住煩惱
    就是我們妄念才一起來,佛號就跟著起來,這是功夫熟了,念佛的功夫熟了,才有這個現象。所以古人講的,「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佛號這一念是覺,用這一念就能代替一切妄念,讓心裏面常常有佛,沒有妄念,這就是功夫成片。有這個功夫也有三輩九品,上三品的功夫成片可以自在往生,想什麼時候走可以什麼時候走,所以這是念佛法門的殊勝,不一定到一心,你說到一心更沒有話說。
  • 宏圓法師:怎樣念佛才能得念佛三昧?
    我們凡夫應當怎樣念佛才能得念佛三昧呢?要使念佛的聲音合乎你信願的心,使你的心念隨著專注於念佛的聲音,念久了以後,自然可以讓種種妄想的思緒澄清下來,然後,達到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皆不可得,而又了了分明,如此即能證入念佛三昧。然而平日必須多念佛,從千句到萬句,心無間斷,這樣做,根器最容易成熟,如果以意識心強迫要他一心,反而不能一心。」這一段是覺明妙行菩薩對我們的開示。
  • 淨空法師說:念佛的人,都是有福報的人,是你嗎?
    因為念佛名號,也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而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簡單的念佛名號,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那這樣真的非常好,真的很讚嘆!這得感恩阿彌陀佛了!在佛經上說,大福田者,持佛名號也!淨空法師說,持佛名號,是真的大福田。
  •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
    讀經誦經和念佛有什麼關係,淨空法師開示誦經就是背誦,看著經文叫讀,不看經文叫誦。念得很熟了,可以背下來了。誦經,要怎麼誦?經裡頭沒有意思,不要求解義,這個怎麼講、那個怎麼講,那都是你的妄想,經沒有意思,一直就念下去,念一千遍、念二千遍、念三千遍,規定一天念多少遍,一生都不間斷。誦經目的是什麼?目的是修定,得到定之後就開智慧了,智慧開了問題才能解決。誦經是修定的,把自己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給念掉,是這個意思。心裡經文念得清清楚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慢慢就會得定。
  • 淨空老法師令人嘆為觀止的講經說法
    比如老法師把菩提心總結為10個字--------真誠,清靜,平等,正覺,慈悲。我們發菩提心,就是念念不離開這10個字就是發菩提心,其中真誠心是體,中間三個清靜,平等,正覺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如果這10個字記不住,還有四個字,純淨純善。做到了也是大菩提心。念佛也是找回菩提心,也是保持菩提心。發菩提心也是念佛。
  • 淨空法師:念佛修淨土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
    「念佛三要」,這是古大德提出來的,第一個不能懷疑,第二個不能夾雜,第三個不能間斷。這三句話,實際上就是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面教給我們的,他老人家講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是放下,就是放下萬緣,眼不攀緣外面的色塵,耳不攀緣聲塵,乃至於意不緣法塵,這叫都攝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