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戲劇的啟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2020-12-04 中國網

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曹禺戲劇的啟示

核心閱讀

藝術內涵主要體現為戲劇的精神高度和哲理深度

優秀的創作者,是時代生活作用於心靈並在藝術的熔爐裡鍛造而成的

對生存之關懷、對命運之思考、對心靈世界之探索,構成了曹禺劇作的深層內涵

話劇《雷雨》劇照

近日,北京人藝舉辦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曹禺根據巴金作品改編的話劇《家》在首都劇場上演,受到觀者廣泛好評。

1934年,曹禺發表其成名劇作《雷雨》,此時距中國話劇誕生不足30年。茅盾曾評價,「當年海上驚雷雨」,《雷雨》的出現成為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此後曹禺又創作了《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家》(1942)等劇作,這些膾炙人口的戲劇名作,蘊含了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它們不僅被譯成英、法、俄、西班牙等多國文字,而且常演常新,此外還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舞劇、京劇、評彈等多種藝術形式。僅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就先後15次創演、復排曹禺的8部話劇。曹禺戲劇的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從何而來?

曹禺走上戲劇創作之路,與他在南開新劇團、閱讀《易卜生全集》的經歷有關,更與他個人的生命體驗相關。他說,「寫《雷雨》是一種情感的迫切需要」,「《雷雨》的降生,是一種心情在作祟,一種感情的發酵」。劇作家夏衍曾言,不熟悉的不寫,這符合創作規律。曹禺筆下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他所熟悉的。談到寫作,曹禺稱「那可是心血」!正因心血的滋養,讓他的戲劇具有了生命的能量。他曾告訴老伴李玉茹,在《雷雨》成稿之前,他已反覆寫了很多場景和片段,不滿意就重寫,以致廢稿塞滿了床底。由此可見,優秀的創作者,是時代生活作用於心靈並在藝術的熔爐裡鍛造而成的。

藝術內涵主要體現為戲劇的精神高度和哲理深度。

曹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崛起的一代劇作家,深受現實主義戲劇的影響。他關注現實,也注重藝術的旨趣。他描寫現實,卻不拘泥於寫實,表現出對發展趨向充滿理想主義的憧憬。《日出》中漫天紅霞裡迴響的雄壯夯歌,《北京人》中愫方、瑞貞奔向自由的步伐,都是沉鬱、幽暗背景中絢麗的曙光,是對現實生活的詩意化、寓言化表達。

話劇《家》劇照

他的戲幾乎都沒有確切的背景,要有也是十分模糊的。比如,他說寫《雷雨》是在寫一首敘事詩,要有詩的韻律、意境、風骨、神韻,要有溫柔敦厚的中國詩學之道。

曹禺的一些戲劇素材對今天的觀眾而言,不僅沒有接受障礙,反而形成了一種恰如其分的審美距離、一份可以品評的人生況味、一方渴望進入的意象叢林。這是因為,劇中人與今天的觀眾依然能產生某種精神連接、情感共鳴。《雷雨》中繁漪「最雷雨的性格」裡對愛情的渴求、對自由的嚮往,《北京人》中愫方隱忍而哀靜的目光,《家》中瑞珏彌留之際對於飛雪的悵望,那種情感的張力直達人們心靈最柔軟的地方。對生存之關懷、對命運之思考、對心靈世界之探索,構成了曹禺劇作的深層內涵。好的戲劇因為注滿了人生的意味、美的情愫和深刻的內涵,總能吸引人不斷地感知它、琢磨它、詮釋它。

曹禺曾說:「我喜歡寫人,我愛人,我寫出我認為是英雄的可喜的人物……我感到人是多麼需要理解,又是多麼難以理解。」從現實視角出發,曹禺筆下的一系列人物,組成了那個時代的群像,他們不僅有生命的質感、美學的韻味,更有時代的肌理、現實的內涵。

中國優秀的劇作家表現出一個共同特點,即對中外戲劇有廣博的涉獵和高深的素養,如田漢、郭沫若、洪深、李健吾、楊絳等等。曹禺的閱讀興趣很廣,從戲曲劇本、古典詩詞、小說,到外國哲學、美學等,再到古希臘戲劇、古羅馬戲劇以及莎士比亞、易卜生、奧尼爾、契訶夫等,曹禺都頗感興趣。他的戲劇裡常常涉及表現主義戲劇的典型意象,但其敘事方式卻是中國觀眾喜聞樂見的。他的戲劇結構十分講究,善於講述一個有頭有尾、有懸念、有張力的戲劇故事,而故事中,充滿了中華文化的民族精神、美學意蘊和詩學正義,這也是他的戲劇被中國觀眾廣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話劇《日出》劇照

戲劇與文學不同,僅有文本,它的存在形態只完成了一半。只有立在舞臺上,才能煥發光彩。曹禺的戲劇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導演,他們在各自藝術追求的向度裡,展示出不同的藝術造詣。曹禺的戲劇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演員,劇中那擲地有聲的藝術語言,讓演員們在藝術創造中磨練心性、提升水平。曹禺的戲劇也培養了一代又一代觀眾,人們走進劇場與偉大劇作家的靈魂對話,與戲劇情境融通,培養薰陶藝術趣味,收穫可資回味的藝術啟迪,感受超越日常的「戲劇人生」。

(作者:宋寶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1934年,曹禺發表其成名劇作《雷雨》,此時距中國話劇誕生不足30年。茅盾曾評價,「當年海上驚雷雨」,《雷雨》的出現成為中國話劇走向成熟的標誌。此後曹禺又創作了《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家》(1942)等劇作,這些膾炙人口的戲劇名作,蘊含了豐富深刻的精神內涵,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 --《曹禺戲劇的劇場性研究》成果簡介
    《曹禺戲劇的劇場性研究》的研究目的在於展現劇場性在戲劇文學中的本質位置,揭示曹禺戲劇創作對於中國現代戲劇文學的文體範式意義,完善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化的現代戲劇文學劇場學基本體系的構建,為曹禺研究(乃至整個現代戲劇文學研究)開闢新領域,為戲劇創作者提供理論指導和借鑑,促進中國當代戲劇文本創作和劇場表演的和諧發展。
  • 讓中國戲劇熠熠生輝——戲劇大師曹禺
    曹禺,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他的《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標誌著中國現代話劇藝術的成熟,他將歐洲戲劇的寫作技巧與中國現實相結合,從此「娜拉出走」、「雷雨傾盆」。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萬家寶,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 曹禺在北京的戲劇人生
    曹禺順利地考入清華大學,直接進入西洋文學系二年級就讀。孫毓棠考入歷史系。進校不久,曹禺就參加排演話劇,排的是《娜拉》。他不僅是主演,還擔任了導演。1931年春天,《娜拉》在清華大禮堂公演,曹禺的出色演技引起轟動。「九一八事變」後,為配合抗日救亡宣傳,曹禺還排演了根據外國戲劇改編的《馬百計》、《骨皮》等,諷刺日本軍國主義,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 戲劇大師與小劇場戲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年9月24日,是戲劇大師曹禺誕辰110周年。該講話以《我對戲劇創作的希望》為題發表在1981年第4期《劇本》上。 1982年9月曹禺在安徽授課時,又和當地文化工作者提起小劇場的好處。「話劇、戲曲也好,現代戲也罷,拿到小劇場做實驗,讓觀眾看。看完以後,請他們提意見。這種形式不好麼?我覺得各個地方劇團都可以搞小劇場藝術。」
  • 「大師這個頭銜不要,我就是曹禺」——一個戲劇學者眼中的曹禺
    ……曹禺先生對青年學者的回信,極大地鼓勵了我深入探討曹禺劇作、研究戲劇精品的熱情。在我探討曹禺戲劇藝術魅力的道路上,就遇到過兩次大的機遇。一次是中國青年出版社約我和俞健萌創作文學傳記《攝魂——戲劇大師曹禺》;一次是中央電視臺邀請我執筆撰寫電視傳記片《傑出的戲劇家曹禺》。這兩次機遇,使我在曹禺戲劇藝術的研究上上了一個新臺階。
  • 曹禺戲劇大師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漢族,祖籍湖北潛江,出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國傑出的現代話劇劇作家。其父曾任總統黎元洪的秘書,後賦閒在家,抑鬱不得志。曹禺幼年喪母,在壓抑的氛圍中長大,個性苦悶而內向。
  • 中國戲劇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中國戲劇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曹禺戲劇文學獎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是專就優秀的劇本創作所進行的全國性評獎,代表我國戲劇創作最高水準。其前身是創辦於1980年的全國優秀劇本獎,1994年該獎項更名為曹禺戲劇文學獎。
  • 說不盡的曹禺,演不完的「曹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1934年,他以曹禺的筆名發表了劇作《雷雨》(此前曾以此名發表小說),此後又創作或改編了《日出》(1936年)、《原野》(1937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等優秀劇作,這些劇作膾炙人口,成為經典,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不僅被譯成英、法、俄、德、意、日、韓、蒙古、西班牙、阿拉伯等多種語言,而且在各個劇院和中外舞臺常演常新。
  • 說不盡的曹禺,演不完的「曹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1934年,他以曹禺的筆名發表了劇作《雷雨》(此前曾以此名發表小說),此後又創作或改編了《日出》(1936年)、《原野》(1937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等優秀劇作,這些劇作膾炙人口,成為經典,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不僅被譯成英、法、俄、德、意、日、韓、蒙古、西班牙、阿拉伯等多種語言,而且在各個劇院和中外舞臺常演常新。
  • 曹禺:現代話劇藝術的高峰
    為了戲劇化地傳達這種認識,《原野》借鑑了西方表現主義的藝術手段,參考尤金·奧尼爾的戲劇《瓊斯皇》,並結合本民族的欣賞習慣,成功地對戲劇文本的敘述方式進行了新的探索。《原野》標誌著曹禺創作視野的擴大,表明作家已經純熟地掌握了戲劇藝術的規律和技巧。 1940年是曹禺戲劇創作最旺盛的一年。
  • 曹禺:現代話劇藝術的高峰
    藝術創作1929年,曹禺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他廣泛鑽研了從古希臘悲劇到莎士比亞戲劇以及契訶夫、易卜生、奧尼爾等的優秀劇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抗日宣傳隊開展抗日宣傳,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隊長,結識了許多不同階級的愛國人士和思想開放的進步人士。在這個背景下,曹禺開始構思創作《雷雨》。
  • 名家說】真誠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
    曹禺女兒萬方、表演藝術家濮存昕、央視主持人張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慶祥因書而聚,共話曹禺和戲劇。今年恰逢曹禺誕辰110周年。「真誠如孩子: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是這場萬方新作分享會的主題。真誠、真實、真性情,今天的分享會,一切從「真」這個字說起——曹禺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但他的人生故事卻鮮為人知。在女兒萬方的筆下,我們看到了光環之外,一個世人不知道的戲劇大師,一個真實複雜、生動立體的曹禺,他的天賦,他的真誠,他的焦慮以及他的脆弱。
  • 北京人藝開啟曹禺誕辰110周年紀念活動 | 以作品致敬曹禺
    作為中國最傑出的劇作家和北京人藝的首任院長,曹禺對於北京人藝和中國戲劇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 · 座談研討 · 「探討曹禺對於戲劇理論與實踐的影響和啟示在兩天的時間裡,北京人藝邀請到了曹禺後人及國內外戲劇專家學者以及諸多藝術家,從戲劇理論、戲劇精神到具體的戲劇實踐,交流、研討曹禺的創作和他帶給中國戲劇的影響,讓我們從學術的角度走進曹禺。
  • 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曹禺誕辰110周年,劉愷威探索新領域
    曹禺的戲劇經典與戲劇和時代密不可分,它是當下人在時代中的律動。紀念曹禺就是紀念中國戲劇,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就是紀念蓬勃發展的中國戲劇和時代的關係,和人性的關係,它是我們的職業在這個時代的立足點。7月31日,央華戲劇舉行了「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演出行動」,作為今年向曹禺致敬的開幕禮。活動中,發布了「保利·央華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戲劇展演季」。本次展演季的壓軸大戲是保利·央華2020年度製作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
  • 【創|名家說】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
    郭小川從藝術設計的視角,給萬方寫給父母的新書《你和我》,注入了有厚重感和時代感的樣式、色彩與內涵,給了讀者一個意外的閱讀和收藏驚喜。  這也是疫情發生後,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舉辦的首場「現場+」新書分享會,主持人張越,劇作家、曹禺的女兒萬方,藝術家濮存昕,詩人、文學評論家楊慶祥與讀者和網友分享了《你和我》的閱讀感受,並就「你所不知道的戲劇大師曹禺」這一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
  • 陳彥劇作《西京故事》獲中國曹禺戲劇文學獎
    核心提示: 2014年9月24日,第五屆中國戲劇獎·曹禺戲劇文學獎頒獎典禮在曹禺故裡——湖北省潛江市舉行。著名劇作家陳彥創作的秦腔《西京故事》再次獲獎,這是繼《遲開的玫瑰》《大樹西遷》後,第三次榮獲該項大獎,實現了該獎項的三連冠。
  • 曹禺巔峰巨作將至沒看過曹禺的戲劇,怎麼好意思說自己是文青!
    7月14日、16日和17日,由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帶來的曹禺三部經典之作《原野》《雷雨》和《日出》將在青島大劇院上演。
  • 「在現場」感受戲劇文化魅力
    除了走進劇場觀演外,本屆戲劇節希望通過「戲劇茶館」文化活動,營造真實的、充滿人氣的「在現場」氛圍,呈現戲劇獨特的「在現場」魅力。從2020年10月23日至12月底,戲劇節推出了「在現場」和「現場放映」多場主題活動,為觀眾們打造多元的戲劇感受方式——在劇場之外的空間通過對談沙龍、主創見面會、劇本朗讀、主題講座等活動形式感受戲劇文化魅力。
  • 曹禺父女戲劇片段同臺上演 紀念曹禺誕辰110周年
    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白瀛)由北京保利、央華戲劇、戲劇東城等共同主辦的「曹禺誕辰110周年特別行動」31日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曹禺四大名劇《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片段以及曹禺之女萬方的代表劇目《冬之旅》《新原野》片段同臺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