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藉助旅遊這駕迅速奔走的馬車,是我們過去這幾年一直比較關注的話題。但在觀察中發現,在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除了藉助旅遊紅利以外,關鍵還是得看傳承人的精神。
©胡東進
嘉州繡是蜀繡的分支之一,迄今已有2千多年歷史,古時蜀繡能與蘇繡並列四大名繡,精美絕倫的嘉州繡功不可沒。但受現代製造業影響,這種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也面臨著生存危機。
近幾年來,藉助旅遊和中國在國際的文化影響力,蘇繡和蜀繡在文創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並以中國文化的標籤走出海外,十分受歡迎。但作為蜀繡的重要分支,嘉州繡卻鮮少被人關注。
徐燕是四川樂山古嘉州繡的知名傳承人之一,她8歲起就跟隨著母親學習刺繡,30多年來靠著一針一線,連她自己都不知道繡出了多少作品。這是蜀中繡娘人的一生,平凡的雙手,平凡的歲月,卻能夠靠精湛的針線活繡出精美的作品。
雖有幾十年的技藝,但徐燕卻並不滿足眼下。如果只是把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技藝學會,哪怕再學精也難以突破。所謂傳承與發揚,得有不斷的突破和前進,才能有足夠的生命力適應這個時代,否則就失去了生存的競爭力。
為了提升自己的技藝,徐燕拜訪了多位蜀繡名家,還吸取了蘇繡、粵繡、湘繡的針線精華和經驗,以此不斷提升自己對嘉州繡的技藝和理解。但徐燕發現,自己雖然技藝已爐火純青,但缺乏了一種屬於嘉州自己的文化創作。
嘉州的文化就在自己的腳下。古嘉州今樂山,是四川著名的文化旅遊名城,迄今還保存著峨眉山、蘇稽古鎮、樂山大佛、老碼頭等諸多嘉州文化地標。徐燕嘗試把這些嘉州元素融入到刺繡中,不曾想竟然大受歡迎。
把嘉州的山山水水,繡進刺繡中,既提升了作品的內容性,增加了嘉州繡的文化韻味,還間接地把樂山的文化宣傳出去。幾年以來,徐燕的作品在全國各地展覽,還被外國遊客當成珍貴的紀念品帶走,也使得這座中國古城樂山,被越來越多的國際友人知道。有時得到中國人贈送,往往會被外國遊客如獲至寶收藏起來。
結合新的文創元素,藉助旅遊的商業化影響力,使得嘉州繡的商業價值越來越高。在徐燕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繡娘從工廠返回到家鄉,重拾針線。現在,這些精美的刺繡,不僅成為樂山代表性的旅遊紀念品,也讓許多繡娘的生活和地位大大改善。
作為一名手藝人,特別是面臨生存危機的當下,既要有苦心鑽研繼承老祖宗留下的技藝,還要像徐燕一樣有主動學習發揚和創造性的能力。若只守著傳統文化不願意去改變,還要號召人們去保護,那麼這就註定它消亡的悲劇。
攝影師:胡東進,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就職於四川省樂山師範學院,去驢行專欄攝影師。圖片未經本人許可,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