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前身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心鐵已從幹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漢江遠吊西江水,羊祜韋丹盡有碑。」唐朝李商隱《贈司勳杜十三員外》
初衣解詩,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李商隱34歲。此時李商隱,第4次進入了秘書省。自26歲考進進士以來,7年之中,他一直在秘書省低等公務的職位和不斷的外派中謀求出路。
秘書省是一個靠近權力中心的一個機構。往往有才幹的剛入選的官員,都有在秘書省任職的經歷。雖然這時候的秘書省,並非皇帝直接的機要秘書,但是在皇家大典國家重要的法令詔書起草上,仍舊擔負重大的職責。只是秘書省有很多低階的官員,都是拿著八九品的俸祿,如果在朝中沒有得力的人舉薦,秘書省實在是一個冷板凳。而李商隱的不幸在於,因為他無意得罪了黨派,雖然有著秘書省的低階職位,但是晉升遙遙無望。離他第一次進入秘書省已經第7個年頭。這中間經歷了種種變故,委實難言。
此時比李商隱大12歲的杜牧,此時已經46歲。由外派的官員,此時又進入了中樞官員的體系,這個時候的職位是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因為觀察使韋丹為國有功,所以杜牧奉命為韋丹寫碑。而秘書省與史館之間,有著一定的交集,李商隱是杜牧的粉絲,當然這種說法略微低檔了一點,應該說李商隱是非常欣賞杜牧的,所以在特定的時候寫了一首《贈司勳杜十三員外》。
那麼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呢?開筆非常的清麗,「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可以說李商隱的這一句話,以非常清麗的筆法,奠定了杜牧之的詩壇地位。其實杜牧的《杜秋娘詩》並非如他的《張好好》詩一樣,是能夠得到廣泛流傳,只是在讀書官僚中間廣為傳閱。是因為這首詩切中了許多人宦海浮沉的蒼涼心曲。
杜秋娘詩寫的是什麼呢?一個歌舞有才的女孩子,明眼動人,歌舞一流,初為節度時李錡看中,成為了他的妾,李錡叛變被殺後,這位杜秋的女孩子進入了宮廷之內,依然以她出色的歌舞成了憲宗的愛妃。但顯然這個女孩子的才幹不僅是歌舞,還在於感情和為人上面。作為妃子的杜秋娘和憲宗的感情非常好,過了十幾年恩愛,但是端然的日子。唐憲宗死後,他的兒子也很尊重杜秋娘,將自己的孩子交給杜秋娘,封她為皇子傅姆,這應該是一個類似於祖母和保姆的角色。但是可憐這個孩子也被捲入了宮廷的鬥爭,被貶為了庶人,於是杜秋娘,在過了幾十年的宮廷生活後,也被驅逐出宮,一無所有。
杜牧也算是非常大膽的,能夠如此寫前朝宮廷,他見過杜秋娘一面,這個時候的杜秋娘,形容憔悴,無依無靠。一個豔美有才的女子,經歷了最傳奇的人生起落,最終衣食不保。
李商隱為什麼會欣賞杜牧的詩呢?很簡單的道理,杜牧和李商隱都是非常有才的人。而這一首杜秋娘,與其說寫的是杜秋娘,不如說寫出了所有靠著才華上位的官僚的坎坷。
杜牧本身也是靠讀書晉升的仕途階層,而且杜牧和李商隱同時都夾在了當時最厲害的牛李黨之爭裡,杜牧被視為牛黨,這讓他的政治抱負也頗打折扣。至少杜牧最在意的是他的自己的軍事才華,但很顯然並沒有得到施展。這一點李商隱也是清楚的。
杜牧在李黨李德裕當權時,自己不願意做京官。李商隱看穿了當時的形勢,他自己在牛李黨兩邊都不討好。此時他回到秘書省,和杜牧有著短暫的交集,但他的內心,已經對官場的這種格局厭倦,不久他就又一次離開了秘書省。這首詩有可能是寫在一次宴會上或之後,杜牧流露出了消極滄桑的人生之感,按道理低階的官僚李商隱寫給高階的官僚杜牧的詩不應該是用贈,但是李商隱卻是以朋友的身份寫下了這首詩。
許多人包括我都非常驚豔於詩的第一句。「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
但是真正的了解杜牧的心志的,卻是在下面。
「前生應是梁江總,名總還曾字總持。
心鐵已從幹鏌利,鬢絲休嘆雪霜垂。」
因為梁去唐朝並不遠,宋齊梁陳。其中有一個才華橫溢的江總持,在梁朝的時候,官至明威將軍。在陳朝的時候任宰相。
有人說,拿杜牧和一個亡國的丞相來說事,是不是對杜牧的不敬?但是這首詩拿江總持來比杜牧,是說的杜牧的才華。
在下一聯裡,才真正是李商隱要說的。說杜牧的心,是如同幹將莫邪之劍。這個是李商隱對杜牧軍事才華和愛國心志的肯定,也是替他不動聲色地抱屈,所以請你不要感嘆鬢絲如雪。
「漢江遠吊西江水,羊詁韋丹盡有碑。」這句話是李商隱的用典,而且他說到了杜牧的心裡,普通的人是不知道這句話的含義的。杜牧的祖上杜預曾經被名臣羊詁舉薦,成為一代文武將軍,而如今,你為當代的功臣韋丹寫碑,這股正氣,雖然沒有得到重用,卻也天下皆知。
這是李商隱作為一個朋友安慰杜牧的話。
有人說李商隱這是在巴結杜牧。但是杜牧的吏部員外郎是在兩年之後才升的,兩年之後的李商隱,卻遭遇了自己妻子病故的噩耗,而他那時已經不在秘書省,而是徐州幕府。這個按下不表。
也就是在李商隱寫給杜牧這首詩的同時,李商隱並沒有在秘書省待多久,就得到了武林軍節度史的邀請,到徐州幕府任職。杜牧雖然官高,但不是李商隱的直接領導,對李商隱並無人事權。
李商隱寫過兩首關於杜牧的詩,都倍加推崇他的才華。尤其是這一首杜牧的杜秋娘詩,想必李商隱看了又看。」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大潮之下各自的命運,又豈止是杜秋娘一個女子的命運,他是寫了同在仕途中的所有讀書有才華的人未知的命運。
而艱難在仕途中的李商隱,是抱著絕對的共鳴的。
有許多人說杜牧不理睬李商隱。但是歷史過去了這麼久。許多歷史的細節早已經湮滅。我們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李商隱在大中三年的短暫的幾個月的秘書省中,和杜牧有過緣分。而且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杜牧在李商隱面前並沒有掩蓋他的頹唐之感,才有著李商隱的替他挽尊安慰的這首詩,說他們全無友情,是說不過去的。
實際杜牧也活得不算太長,49歲就病故。這離李商隱寫給他的這首詩不過三年。
而李商隱我們都知道46歲病故。兩顆晚唐的唐詩巨星,是在死後同時獲得了歷史的高度評價。
「 杜牧司勳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詩。「
而在他們的生前,都在各自顛沛奔波。他們都不曾想過,自己的名字會被歷史並列在一起稱為晚唐小李杜,短暫的相逢相知,是人生的偶然也是華彩,這也更符合歷史的真實。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唐詩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