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小學語文老師最喜歡搞的班級活動就是寫字比賽了,可是在寫字比賽中,寫得好的總是那幾位同學,從一年級可以保持「小書法家」的稱號到六年級畢業。不少家長就會問了:能讓老師認可點讚的印刷體,這些孩子都是怎麼練的呢?是不是家長偷偷送去上書法班了?還是這些孩子本身就有書寫的天賦,從上一年級,大家的起點都一樣,為什麼他們就能把字寫得這麼好呢?作為語文老師,我想說,寫字是小學語文重要的學習目標,教導學生把字寫好,也是老師教學的重點。
字寫得好,自然就能贏得老師的喜愛。尤其是在考試中,字跡工整的同學就是可以佔到一些「便宜」。想練成如印刷體一樣的字跡,究竟從小學階段,家長該如何督促和指導學生們去練字呢?難道都要去報書法班級嗎?小島老師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小學階段把字寫好,把字寫好看,寫得像印刷體的教學經驗,也為廣大家長揭秘,到底這些字寫得好的小學生,都是怎麼練字的。同學們拿出小本本,劃重點了。
1、 書法和寫字的卻別在於書寫規範
在我的教學實踐中,遇到不少去書法班學習的學生,字練得不錯,但是打開他們的作業本還是非常頭疼。完全和書法字帖、橫幅上的字不一樣,東倒西歪,大大小小,亂七八糟的作業,很難讓老師相信,這是一個上過書法班的學生。書法和寫字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不光是硬筆和軟筆的區別,還有書寫規範的區別。
我們不妨看看,小學生的作業形式都有什麼?田字格、拼音格、橫線練習冊、作文本,這些書寫的媒介都非常小,也就是我們小學生日常寫字不需要寫大,需要遵循書寫習慣,把字寫得小一些,要符合這些作業媒介的書寫規範。書法班的練習,都在寬幅練習紙上進行字的結構和書寫,這和我們日常的作業媒介是完全不同的書寫方式。學生們在寬幅白紙上,熟悉了書法的規範要求,再轉化到作業本上,就很難了。我們不妨看看字寫得好的小學生,日常寫字的尺寸也就是1-2釐米。
2、 練字練的是筆畫結構,不是筆鋒和氣韻
不管是以什麼形式來練字,小學生練字練的是筆畫結構和順序。這個字有多少筆,每一筆的順序,每一筆的結構組成,最後完成一個字的書寫。不同書寫媒介上的字的筆畫結構還不一樣,田字格和橫線練習冊上的書寫規範不一樣,都需要學生們去熟練和了解這些書寫規範。在語文課上,老師會根據教學大綱,一個字一個字的教給學生們如何結構,筆畫的特點,甚至當堂糾正同學們的書寫問題。
然而,我們不少同學在書法班裡練的是筆鋒和氣韻。這是寫字的情感練習,我們所說的見人如見字,就是熟練書寫後,在寫字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性格和氣韻,讓其他人看到你的字以後,就知道是出自你的手筆。書法的練習往往和作者、臨摹的審美相關,包括如何表現字的形式美,是和我們小學生在寫作業中的寫字是不一樣的。作業本上的字,要求大小一致、間距統一、字跡清晰就可以了。不需要同學們去投入氣韻和靈魂,把字寫好就不錯了。
3、 小學生想把字寫好,只能靠練
揭秘了寫字和書法的區別還有規範,老師再來說說,想寫出讓老師和家長都點讚的印刷體,小學生該如何練習呢?沒有別的捷徑和技巧,就是一個字—練。多寫,書寫各種寫字媒介的規範,在書寫過程中,集中精力,一筆一划寫開寫好。平時把字帖上的字照著臨摹,家長多督促孩子來練字。在練字的過程中,去體會字的結構和書寫規律,才能把字寫好。
我們不妨看看那些能寫出印刷體的同學的作業,無疑都是保持一貫的書寫規範,乾淨整潔,字的大小一致,從作業中透出的就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他們的中指也必然會有一些小繭子,這都是無數次的練習進行的磨練。想把字寫好,就從一年級入學那一天,就認真對待每一次書寫作業。關於如何寫好字,大家都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