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 建築業大國邁向建築業強國的發展歷程

2020-12-17 閩南網

  四、建築業對國民經濟貢獻明顯提高

  稅收大幅增加。40年來,建築業企業創稅能力不斷增強,對國家財政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的貢獻也不斷加大。尤其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之後,建築業企業上繳稅金呈快速增長態勢,稅金總額和人均稅額大幅提高。1991—2017年上繳稅收從43億元增加到6367億元,增長了近149倍,年均增速21.2%;年人均上繳稅收從403元增加到11515元,增長了近28倍,年均增速13.8%。2017年,建築業企業繳納稅金佔全國稅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稅)的比重達5.1%,比1991年上升3.7個百分點,成為國家特別是各級地方財政收入中穩定而重要的增長點。

  基礎設施顯著加強。40年來,建築業企業緊跟改革開放步伐,抓住經濟建設的重大機遇,頑強拼搏、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一系列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的建設任務,確保了我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交通路網建設繼續提速,信息和能源等設施建設邁上更高臺階,城鄉醫療設施建設、大中小學以及幼兒園校舍建設成績顯著,改變了我國基礎設施的原有面貌。1978年,我國鐵路營業裡程只有5.2萬公裡,到2017年,我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2.7萬公裡,其中高速鐵路運營裡程達2.5萬公裡,位居世界第一;1978年,我國運輸機場僅有78個,2017年我國境內民用航空(頒證)機場共有229個(不含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遠超改革開放之初。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築企業在國家建設「寬帶中國」「美麗中國」 「健康中國」「教育中國」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指引下,積極投入建設力量,為我國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提供了強有力的設施保障。城鎮地區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已接近全覆蓋,農村地區「四通」覆蓋面不斷擴大。2017年,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5.8%,其中農村地區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35.4%;全國發電裝機容量超過17億千瓦。城鎮地區醫療、教育設施日益豐富,農村地區得到有效改善。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40年來,我國建築業積極進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著城鄉居民居住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築行業更加致力於創建綠色城市、綠色社區,大力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推動城鄉綠色發展。通過大力開展城市地上地下設施、海綿城市建設,積極推進棚戶區改造、城鄉園林綠化和農村基礎設施、衛生設施建設,城鄉環境建設成果豐碩。從市政設施及居住環境看,2017年末,全國公路總裡程477.4萬公裡,比1978年末的89萬公裡增加了388.4萬公裡,年均增長4.4%;境內高速公路裡程(全市)13.6萬公裡,而直到1988年我國境內高速公路裡程也僅有0.01萬公裡;城市園林綠地面積超過280萬公頃。2017年末,全國有32個城市開通了軌道交通;農村公路裡程400.9萬公裡,年末全國通公路的鄉(鎮)佔全國鄉(鎮)總數99.99%,通公路的建制村佔全國建制村總數99.98%。城市鄉村交通暢通,人居環境實現了質的提升,城鎮化建設繼續穩步推進。2017年年末,我國共有建制鎮21116個,而1978年僅有2176個,是其9.7倍,年均增加超過485個;2017年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比1978年末提高40.6個百分點。城鄉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住宅建設成績斐然。40年來,建築業房屋建設能力大幅提高,住宅建設規模連年增加,住宅品質明顯提升。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建築行業繼續加強住宅開發,增進人民福祉,全國住宅建設規模也不斷躍上歷史新臺階,滿足了人民群眾對更美好更高品質住宅的需求。從建設規模看,1981年,全社會竣工住宅面積6.9億平方米,2017年達到15.5億平方米。1981-2017年,全社會竣工住宅面積473.5億多平方米。2017年,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從住宅品質看,上世紀七十年代,城鎮居民的住房大多為冬冷夏熱的平房、筒子樓,沒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上下水等,條件簡陋,居住環境擁擠。而今,新建住宅種類豐富多彩,既有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也有高檔住宅、TOWNHOUSE、別墅等;既有低層、多層、小高層,也有高層、超高層等;既有鋼混框架結構、鋼混剪刀牆結構,也有鋼混框架一剪刀牆結構,鋼結構等,滿足了人民日益增加的多樣化居住需求,人民居住條件得到極大改善。2017年,城鄉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戶的戶比重達到97.7%和74.6%,城鄉居民使用衛生廁所的戶比重為91.7%和45.0%。與此同時,城市鄉村各種新建住宅小區和諧美麗,園林綠化率更高,配套設施更加全面先進便利,小區管理更加有序,人民在住有所居中享受新生活,創造新生活。

  五、建築業對外開放度顯著提升

  引進來穩步發展。建築業是我國上世紀80年代實行改革政策後最早開放的行業之一。40年來,在建築業對外開放政策的引導下,湧現了大量中外合資、合作建築業企業,同時我國港、澳、臺地區建築業企業也不斷進入祖國大陸市場。截至2017年末,建築業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218個,佔全部建築業企業個數的0.2%。港、澳、臺商投資企業達到334個,佔全部建築業企業的0.4%。

  走出去形勢喜人。40年來,建築業企業一直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建築業深度參與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重大項目的規劃和建設,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絡和海上港口網絡,著力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設施聯通建設,形勢喜人。2014-2017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籤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超過4000億美元,其中,2017年達到1443億美元,佔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的54.4%;完成營業額855億美元,佔同期總額的50.7%。海外業務成為許多建築業企業新的業務增長點。2017年,我國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營業額11383億元,同比增長7.5%;新籤合同額17911億元,同比增長10.7%。

  40年的改革開放,40年的輝煌成就。面對新時代,建築業有堅實的發展基礎,更有艱巨的困難挑戰。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紮實工作,努力拼搏,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努力奮鬥。

註:

[1]本文中,除增加值指標外,1978年至1992年數據為全民和集體所有制建築業企業數據;1993年至1995年數據為各種經濟成分的建制鎮以上建築業企業數據;1996年至2001年數據為資質等級(舊資質)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業企業數據;2002年及以後數據為所有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 (不含勞務分包建築業企業)數據。

  [2]ENR發布的國際承包商250強按承包商國際營業額排名,同期發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強按照承包商國際和國內的營業額之和進行排名。

  (國家統計局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司)

原標題:建築業持續快速發展 企業結構優化行業實力增強

責任編輯:勞小麗

相關焦點

  • 中國建築業企業的改革和發展
    現代建築對於人類來說,已再不僅僅是賴以生存的基礎,而更多地表現出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對人類的交互作用,是人類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場所,也是人類自身發展的環境。建築業的作用就在於創造的改善人工環境,使其更適合人類發展的需要。    7、建築業有著走向國際創收、創匯的巨大潛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在國際建築承包市場中也具有很大的潛力。
  • 建築業持續快速發展 企業結構優化行業實力增強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建築業保持快速發展,規模明顯擴大,呈現多主體發展格局,實力和貢獻明顯提高,對外開放度明顯提高,從建築業大國不斷走向建築業強國。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建築業又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高質量發展又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 2019年建築業發展統計分析
    2019年全國建築業基本情況2019年,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環境和各種嚴峻挑戰,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建築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 長篇小說《歷程》聚焦改革開放40年發展成就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記者孫少龍)長篇小說《歷程》日前已由寧波出版社出版。該書著力反映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成就,以國有企業江南煉油化工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為主線,展現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產業工人奮進的故事。  該書共40萬字,歷時近2年時間創作完成。
  • 上海發布《上海市建築業行業發展報告(2020年)》 建築業勞動生產率...
    12月4日,由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和上海市建築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編制的《上海市建築業行業發展報告(2020年)》在「2020年上海建築發展高峰論壇」上正式發布。 隨著現代化機械設備裝備水平的不斷提高,有力推動了建築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近五年來,上海市建築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達到8.22%,建築業生產效率不斷提高。
  • 中國建築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年中國建築行業產能情況  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建築業行業產值還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未來幾年我國建築業行業產值情況如下表所示:  **-**年中國建築業行業總產值預測(單位:萬億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建築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認為,**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發展改革穩定任務,
  • 2020年中國建築業發展形勢分析
    前言「中國建築業發展形勢分析」,旨在對2019年建築業發展重點進行回顧,對2020年及未來一定時期內建築業發展趨勢作出研判。主要內容包括建築業發展現狀、建築業細分市場分析(含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水務環保、房屋建築)、代表性企業發展動態、建築業發展宏觀形勢展望四個部分。
  • 中國建築業協會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成立暨第七屆理事會專家...
    11月21日,中國建築業協會在深圳組織召開了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研究院成立暨第七屆理事會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齊驥會長、吳慧娟副會長、劉錦章副會長兼秘書長、朱正舉監事長,丁烈雲、肖緒文、徐建等工程院院士出席會議,15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劉錦章副會長兼秘書長主持會議。
  • [分享]十四五規劃關於建築業發展資料下載
    本次發布的為《中國建築業發展形勢分析》(2019下),旨在對2019年建築業發展重點進行回顧,對2020年及未來一定時期內建築業發展趨勢作出研判。主要內容包括建築業發展現狀、建築業細分市場分析(含鐵路、公路、城市軌道交通、水務環保、房屋建築)、代表性企業發展動態、建築業發展宏觀形勢展望四個部分。現將報告主要內容節選如下: 2019年建築業發展回顧 一行業總體表現 1.發展規模增速連續下滑。
  • 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四局集團總經理王傳霖:深化國內建築業改革...
    此次北京之行他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議——「中國建築業搭乘『一帶一路』倡議,更好更快走出去」。3月8日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專訪時,王傳霖認為,以前我國改革開放主要是通過打開國門,吸引外國的技術和資金,而現在則應主動融入世界經濟格局,更多使中國企業帶著技術、資金和標準「走出去」,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分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成果,實現互利共贏。
  • 可持續發展: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與啟示
    雖然現代可持續發展思想起源於西方,對中國而言是舶來品,但中國在對自身發展歷程的反思中,逐步接受了可持續發展理念,進而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改革開放的40年,不僅見證和經歷了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而且作為發展中大國,積極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助力建築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重...
    如何幫助建築行業利用數位化實現跨越式發展?11月27日,《中國建築業信息化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在重慶正式發布。《報告》的出版發布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監管與服務的數位化應用,為我國建築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貢獻智慧和經驗。
  • 繼往開來 邁向復興——從改革開放40年看中國未來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 題:繼往開來 邁向復興——從改革開放40年看中國未來  新華社記者王敏、王希、王炳坤    新方位、新跨越——40年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中國,深刻影響世界  世界矚目,萬商雲集。
  •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體育外交改革與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行
    論壇嘉賓合影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張帆)12月22日,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國際交往工作委員會與首都體育學院共同舉辦的「改革開放40年中國體育外交改革與發展」高層論壇在首都體育學院隆重召開。 中國奧委會副主席、2008年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2022年北京冬奧組委副主席、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楊樹安做主報告 本次論壇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與體育對外交往」「一帶一路倡議與體育人文交流」「體育強國建設與國際體育話語權
  • 為構建建築業發展新格局聚力——第十八屆中國建築企業高峰論壇...
    此次論壇以「新業態•新動能•新機遇——以『十四五』規劃藍圖謀劃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旨,設置專家演講、主旨演講和3個專題論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總結「十三五」建築業發展成就、科學謀劃「十四五」改革發展思路,共同探討建築業轉型升級新策略,分享地區、企業改革新經驗,探索經濟「雙循環」框架下發展新機遇,為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
  • 破譯改革開放40年「中國奇蹟」背後的密碼,這三本書提供了多維度視角
    原標題:破譯改革開放40年「中國奇蹟」背後的密碼,這三本書提供了多維度視角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黨和國家發展的新篇章。在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有必要回顧和梳理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經驗和教訓,為我們即將開啟的新的改革探索積累更多的可供借鑑的經驗,在理論和實踐上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改革開放40年·風雲錄 ▏敢為天下先的太行人
    是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是改革開放釋放的強大活力,讓林州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勇闖天下,讓「腰包」鼓起來 上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憑一錘一釺一雙手,向窮山惡水開戰。這一戰,就是十個春秋! 千年期盼,一朝夢圓。1969年7月,1500公裡的紅旗渠竣工。林縣人民把愚公移山的精神永遠定格在太行山上。
  • 合力擦亮紹興建築「金名片」——建築業轉型升級的「紹興實踐」(上)
    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紹興建築工匠敢為人先、輾轉全國、走向海外,打造了紹興建築「金名片」,建築業成為紹興市舉足輕重的重要支柱產業。紹興也因此成為浙江省首個建築強市,在全省乃至全國建築業領域長期保持領先地位。「金名片」的含金量建築業是紹興市的重要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
  • 全國各地區建築業發展特點大數據分析報告
    點擊「伯樂說」關注我們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從全國各地建築業總產值、新籤合同額及增速情況、跨省完成的建築業總產值及外向度、建築從業人數及增長、建築業勞動生產率及增長、中標量及增速、開放度及增速、公投市場、epc趨勢、下浮率趨勢等方面,對2019年建築業各地區情況進行分析。供大家參考!
  • 2016-2020年建築業轉變發展方式
    [導讀]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2016-2020年建築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的通知,全面提高建築業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