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朱軒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臨汾地區眉戶劇團在全省是個不知名的小團,也從未到省城演出過。但是這次全省戲曲青年團調演,他們卻為省城人民帶來了一臺洋溢著時代氣息的好戲一五場現代眉戶戲《在是非面前》。這個戲的故事,是通過空軍某部幹部梁子如和韓楓兩人在對待人和事的兩種不同的態度的矛盾衝突,批評了韓楓的以權謀私、諂上傲下的不良行為,歌頌了普通共產黨員梁子如堅持原則,熱愛人民,關心群眾的高尚品德,是一部端正黨風的好教材。這個戲是根據同名話劇《火熱的心》改編的,由於採取戲曲的表現形式,矛盾更集中了,人物形象也更鮮明。特別是在運用音樂唱腔塑造人物形象上,更顯得充實、和諧、完美,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
這些年來,人們都擔心戲曲的前途和命運,似乎戲曲已近消亡的邊緣。其實,戲曲只要深入地進行內容與形式的改革,它是可以恢復生機與活力的。要搞好改革,首先是進行戲曲內容的改革。在內容改革上,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戲曲反映我們的時代,使之具有鮮明而強烈的時代精神。為此,在堅持「三並舉」方針時要強調和提倡創作更多更好地與時代同步的戲曲現代戲。無論改編得怎樣好的傳統戲和優秀的新編歷史戲,都不可能深刻地反映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內容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些戲雖可閃現出傳統的民族精神,但是與從事四化建設的人們總是難以產生審美感應上的強烈共鳴,成為引導人們前進的燈火。
生活在80年代經濟騰飛中的人民,是要從舞臺上看到與時代節奏一致的充滿新時代異彩的生活圖景,從中受到感召,得到鼓舞和教益。但遺憾的是,我們許多戲曲劇作家的眼睛,並未注視我們的時代,他們的雙腿也未邁到四個現代化建設的沸騰生活中去,他們的感情更未與從事偉大變革的革新者:開拓者的感情溝通和協調起來,因此他們便不可能寫出反映時代風雲的戲曲作品來。戲曲作家不能把戲曲舞臺同火熱的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那麼戲曲舞臺怎麼能夠把那些從事四化建設事業的人們吸引到戲曲舞臺前來呢?對此,我們絕不能責怪觀眾,而是首先要貴備我們沒能同他們一道去開拓新的生活,抒寫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的宏偉業績,在社會主義的戲曲舞臺上為他們樹起座座豐碑。
一句話,我們確有許多戲曲作家在心窩裡淡漠了社會主義戲劇的神聖使命。當然我並不是說戲曲作家都忘卻了表現當代的主題,事實也不是這樣。這幾年我們已創作演出了一些戲曲現代戲,其中也有好的和比較好的作品,如臨汾眉戶劇團的《在是非面前》所獲得的熱烈掌聲,便足以說它是一臺可以同觀眾發生感情共鳴的好戲。然而這樣的作品太少了,太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要改變這種狀況,戲曲作家們就必須跟上時代的前進步伐,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生活到人民中間去,到改革的大潮中去,對生氣勃勃的社會生活和社會變革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開拓全新的題材,捕捉全新的矛盾,反映全新的生活,塑造全新的人物,從而滿足廣大觀眾對全新的戲曲現代戲的審美需要。
戲曲藝術的內容要跟隨時代前進,戲曲藝術的表現形式也必須隨著內容的更新而不斷地發生變化。因為藝術的內容與形式應是和諧的、統一的。一些鬆散的、單調的、冗長拖沓的、索然寡味的傳統戲曲音樂和唱腔,以及一些與時代節奏不相協調的表現方法和表現手段,也都要加以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使戲曲的整體藝術更能接近於或更加適應於當代人的心理狀況,從而把觀眾引向嶄新的審美境界中去。題材是作家精心選擇的、能夠構成作品內容的基本材料。社會主義的現實生活是豐富的,人們的欣賞需要是多種多樣的。因此社會主義文藝的題材應該是更廣闊、更多樣化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這是魯迅先生的至理名言。劇作家面對偉大變革時期火熱的、沸騰的、日新月異的、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不僅有一個題材開拓的問題,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還有一個題材選擇後的主題開掘問題。
魯迅先生的教誨,便是讓作者在嚴格的選材之後,要深入開掘它的主題,儘可能地發掘出更深更廣更新的社會意義,反映和表現出時代的某些最本質的特徵來,吸引觀眾,感染觀眾,使觀眾能夠領悟一些人生的真理和生活的真諦。小編所說的《在是非面前》,雖是一出具有時代特徵的能夠喚起觀眾感情共鳴的好戲,但是它的主題卻有些直露而缺乏深沉,空泛而不夠獨到,因此它就很難成為真正有助於領悟人生的藝術佳品。還有一些表現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的戲,仍是在說明和圖解具體的方針政策。沒有激動人心的場面,沒有催人奮進的形象。有的甚至還停留在對農村大變革初期所走過的歷史道路的回顧。這樣的作品也自然不能成為「引導人們前進的燈火。」若分析一下這些作品主題淺薄而不能深化的原因,不外有三:其一,有些戲的作者,還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洪流滾滾的現實生活中去,還缺乏以科學的共產主義世界觀辯證地、發展地觀察社會,認識生活的能力,把握不住社會變革時期的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因此,他們便難以展示出我們整個時代的廣闊的生活圖景。
其二,有些戲劇作者文化素質不高,藝術修養較差,表現能力不強,本是有重大意義的題材,也常常被處理得平平庸庸,缺乏藝術光彩。遺憾的是,有些作者並不重視自身的這些弱點,還常常在那裡妄自尊大呢!其三,主題決不是抽象的概念推理,而是從形象中自然流露出來的可以使人感受得到的一種思想。有些作者不完全懂得這個道理。他們為了深化主題,往往不尊重生活邏輯而去臆造情節,不尊重人物生活命運,而去歪曲人物的性格歷史。最終只能收到完全相反的藝術效果。以上這些問題是急需解決的,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作者自身,在於他們能不能從解決自身的各方面素質提高的問題入手,從而推動他們從個人狹小的天地裡走向廣闊的社會生活的大天地,認真地研究和探索新的生活,新的人物、新的矛盾、新的思想,從浩繁的生活中選取新的創作素材,以自己對所選取的題材的獨特的理解去開掘主題的深意,使主題具有鮮明性、深刻性,並且在表現形式上具有鮮明的個性。
小編只要嚴肅認真地對待生活,努力向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是能夠創作出有新意、有特色、有時代光彩、有深邃思想內蘊的戲曲現代戲來的。
參考資料《中國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