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場」門口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看了更是滲人

2020-12-17 騰訊網

說起對聯,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對聯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我們過年貼的春聯就是對聯。對聯,也叫楹聯,俗稱對對子,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起源於五代十國。

很多人看似很了解對聯,其實未必,對聯還是很有講究的。

對聯首先要求對仗工整,意思就是上聯的詞要與下聯的詞相對應,詞性也要相同,上聯和下聯還不能重字。

其次,還得意境相合,意思就是下聯表達的意境要與上聯有相通之意,如果能壓上聯一頭的話,那就更好了。

所以說,寫一幅好的上聯,並不是那麼容易。歷史的對聯高手有很多,比如北宋的文豪蘇軾和他的好友佛印和尚,兩人都才高八鬥,志趣相投,性格豁達,經常用對聯逗趣,留下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一次,蘇軾與佛印泛舟於湖中,兩人一邊欣賞美景,一邊侃侃而談。船行至湖中央,蘇軾看到了岸邊有一條狗在啃肉骨頭,想要逗一下佛印,於是指著那條狗。

佛印好奇,望了過去,原來是蘇軾給自己出了一個啞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哪兒裡服氣,想要用下聯回擊,在思考片刻後,有了主意。

隨即便把題有蘇東坡詩詞的扇子丟入河中,暗指:水流東坡詩(屍)。蘇軾看到佛印的舉動,秒懂了佛印的意思,說罷兩人哈哈大笑。

蘇軾經常與佛印這樣互懟,不但沒有傷了感情,反倒是趣味無窮。

還有清朝的大才子紀曉嵐,紀曉嵐一生才華橫溢,自詡為清朝第一才子,聲稱天下沒有他對不出的對聯。

紀曉嵐早年在地方任職,由於政績突出被乾隆調回京城。在回京途中,偶遇了昔日的同窗在一個地方當縣令。

兩人曾經就是無話不談的好友,再次相見,感慨萬千。兩人把酒言歡,相談到半夜。

第二天一早,雖然有點不舍,紀曉嵐還是早早收拾好了行李。

同窗覺得以後相聚的機會不多,自己剛好有一個上聯,看看紀曉嵐能不能對上來:鼠無大小皆稱老。

這個上聯很有意思,老鼠確實沒有叫大鼠和小鼠的叫法,都是叫老鼠。紀曉嵐不愧為大才子,立馬對出下聯:鸚有雌雄皆叫哥。

這個下聯對得十分工整,同窗也感嘆紀兄才華依舊。

下面這個對聯,是來自於一個火葬場門口。上聯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無論是男是女,什麼身份,終究都逃不過老去的命運,早晚都要來到人生終點站。

下聯看了更是滲人:先到後到先後全到,真是讓人嚇出冷汗。

確實,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都是一絲不掛,而走的時候,無論有多少錢財,也帶不走任何東西。

人生苦短,願每個人都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開心每一天。

相關焦點

  • 火葬場門口有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看了很滲人!
    火葬場門口有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看了很滲人!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文化積蘊十分深厚,有著上下5000年的歷史的我們可不是能被人小看的,在這之中,對聯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我們都會換上一副新的對聯來表示慶祝,最開始它只是為了驅邪的,但後來人們在上面籤上了各種各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和祝福。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即使在現在,許多這樣的文化都已經消失了,可他卻仍然屹立不倒,很多年輕人也十分喜歡貼對聯這樣的活動,仿佛之後貼上了對聯,才能讓我們感到新年的到來。
  • 火葬場門口有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讓人看了心驚肉跳!
    火葬場門口有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讓人看了心驚肉跳!對聯從古代開始流傳至今,體現著我們中國的文化風採,在每年春節前夕,大家奔波一年,都會在新年來到之前,準備很多的雞鴨魚肉,犒勞辛苦一年的家人和自己,也會在新年之際,把家中從裡到外打掃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並且會在自家的門前貼上一幅寓意好的對聯,迎接新一年的來到。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個火葬場門前一幅對聯的故事,很多人在看到下聯之後心驚肉跳!
  • 火葬場門口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道出了人生真諦!
    古代女子結婚都是比較早的,黃燕已經到了十五六歲,按照當時的規定來說,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了。但是黃燕不想嫁給那些有錢人,她想嫁給一個有才華的男人,於是她就想出一個對聯招親的辦法。她出了一個上聯: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月皎潔。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個對聯後,都想不到下聯,結果一個乞丐卻對了出來:更更更鼓,五更更鼓更悽涼。
  • 火葬場門口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不敢看,橫批更霸氣
    今天上遊新聞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對聯的故事,講的是火葬場門上有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你絕對想不到,橫批更霸氣。咱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我們的大中國經歷了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洗禮,有著豐富的資源和文化傳統,這都是經過歲月的累積和沉澱,帶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是什麼?嚇人又實在!
    火葬場門前一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是什麼?嚇人又實在!每到過新年的時候,我們都會在自家門前貼上春聯,以祈求好運,帶來平安。所以,我們會貼上帶有願望祈禱的對聯,但是並非所有的地方,所有的人都會貼上這種祈禱性的對聯。
  • 火葬場門口有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看完下聯太精彩了
    ,其中一個和火葬場有關,話說火葬場門口有副對聯:&34;,看完下聯太精彩了,下聯究竟是什麼呢?與此同時針對這種情況火葬場門口還有幅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說的正是生老病死是一種人生常態,無論你多大年齡其實最終還是逃不過死亡這一關,而處理屍身想要火化,自然要前往火葬場。那麼下聯究竟是什麼呢?原來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其實也是指代死亡。
  • 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導語:火葬場貼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前言 很多人都嚮往「長生不老」。秦始皇在實現六國統一之後便開始致力於尋求長生不老藥。之後的歷代帝王都開始痴迷於此,但直至生命的盡頭也沒有成功。
  • 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徹底服了
    對聯從古至今就是一個溝通的一個方法,例如現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貼對聯,相信你們也聽了不少對聯看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對聯,但是今天的這個對聯卻是在火葬場大門上寫的一副對聯,上聯就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徹底服了。
  • 火葬場大門上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哭笑不得
    喜歡研究對聯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這個對聯啊,最開始是桃木板,基本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把它掛在門口上,祈求來年平安順利,後來就慢慢變成了對聯,成為了一種表現形式,在大明大清時期最鼎盛,古往今來有關對聯的故事有非常多。
  • 火葬場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覺得不舒服
    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被禁止了,這其中,對聯就被一直好好地流傳了下來。每當新年的時候,人們便會摘下掛了一年的就對聯,換上精心挑選的新對聯。當然,所有的門口都會貼對聯,這是一種好的寓意,並不會專門避諱什麼東西。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一般來說,上聯要貼在右,而下聯便貼在左,這與古人寫字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什麼場合什麼環境都有對應的對聯。火葬場掛的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有」,大家猜猜下聯是什麼。一、遲早都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古到今中國孕育出了不少的文化。文化的力量,能使人在這國度富有精神的生存。關於對聯,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 火葬場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網友橫批絕了
    火葬場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網友橫批絕了說一句老生常談的話,中華上下五千年,多少文化,多少歷史,值得中國人驕傲,有些人會說,中國的文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逐漸失去了魅力,實際上,蘊含著幾千年的智慧,才是中國的立根之本,絕對不能捨棄
  • 殯儀館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橫批一出所有人膜拜
    殯儀館門口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橫批一出所有人膜拜相傳,古代有這樣一個秀才,十分喜歡旅遊。有一天,博學多才的秀才來到了桂林。桂林有一座遠近聞名的山,被人叫做「鬥雞山」。老人家聽了秀才的上聯,笑著說:「你這個上聯叫做回音對,不管是正著讀,還是反著讀,都是一個樣。」秀才一聽,十分崇拜的問老人家,能不能對出下聯。老人家摸了一把鬍子,緩緩的說,那我就試一下吧。我剛才路過一個叫做龍隱洞的地方,就以這個龍隱洞為題,做下聯吧。聽好了:我下聯的意思是龍隱洞裡有隱藏的龍。秀才聽了之後,十分高興,忙對老人說:對的太妙了,我怎麼就沒有想到呢,這簡直就是上天所賜的下聯,太棒了。
  • 火葬場門前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一看下聯,這也太絕了
    ,一想到裡面的情景,只想離它遠遠的,哪怕一秒都不願逗留! 然而某地一處火葬場卻別出心裁的掛了一副對聯,此舉竟令過往之人戰勝了對火葬場的恐懼,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打量這副對聯!對聯是這麼寫的: 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 下聯:「先到後到先後全到」 上下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協調,「早來」對「先到」,「晚來」對「後到」,「早晚」對「先後」,「都來」對「全到」,對仗極為工整,詞性對品,單從對聯的角度來說,這副對聯就極為巧妙,但更絕的是其中所蘊含的深意!
  • 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網友的評論亮了
    而且火葬不會過多的佔用土地資源,因此,很多人去世之後就會被送到火葬場火化。一、火葬場親人的離世永遠讓人悲痛萬分,而火葬場也稱為了現代一個離別的經典場所。別的離別或許還會有重逢,但在火葬場的離別即是永遠。總之火葬場是一個讓人感到悲傷的地方。但是在火葬場也是對聯的你們知道嗎?大家對於對聯的印象應該都是逢年過節的喜慶日子,人們自己寫或者購買喜慶的句子,貼在門上。
  • 火葬場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該如何寫?網友的評論亮了
    別的離別或許還會有重逢,但在火葬場的離別即是永遠。總之火葬場是一個讓人感到悲傷的地方。但是在火葬場也是對聯的你們知道嗎?大家對於對聯的印象應該都是逢年過節的喜慶日子,人們自己寫或者購買喜慶的句子,貼在門上。對聯無論什麼時候提及,人們首先想到的永遠都是一團火熱喜慶的紅色。
  • 火葬場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爽
    對聯跟唐詩宋詞不一樣,並沒有那麼高的門檻,在古代的時候,是貴族跟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玩的。那麼為什麼對聯就算流傳到今天,依然還有不少人在使用呢?除了對聯本身趣味性十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聯讀起來有一種對稱美,讓人在覺得有意思的時候,也能夠感覺到裡面帶來的智慧。
  • 火葬場門有一副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讀完下聯實在是精彩
    對聯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至今已經在我國流傳了數千年,是中華民族創造出來的獨特的藝術形式,更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根據用途的不同分為很多種,比如常見的春聯,祝壽聯,行業聯等等,但是大多數的對聯都是用在吉慶的場合,只有少數的對聯,比如輓聯才會用於喪事。
  • 火葬場門前一對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真是經典
    眾所周知,我國歷史文化博大精深且源遠流長,而對對聯事實上也是我國歷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及對聯,相信大家都是不陌生的,因為每到結婚、新年來臨之際,人們家中都會在門口張貼相應的對聯,以此表達不同的寓意。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