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乍起,天色微涼;秋色漸染,山河閒寂

2020-12-18 楚予微茫

想來

從前的十月也是這樣安靜的

秋風乍起,天色微涼

吹來綿密細雨,網住有情人的眼睛

吹來殘破蟬鳴,叫住有心人的思索

秋色漸染,山河閒寂

染遍果實,在曬滿豐收的院兒

染盡樹杪,在夜涼如水的月兒

秋思浸透,蘆葦在畔浩浩蕩蕩

託著詩人的翅膀,詩歌在天空翱翔

託住農人的希望,裝滿喜悅的穀倉

秋,原是一個個儀式築成的

在猶豫和惆悵的自我之中

在微瀾的驚喜與嘆息之中

在山河與故人的懷抱之中

秋,遲緩而靜穆,一個氛圍的季節,最得中國古典氣韻。

氛圍烘託的儀式先是由秋風揭開,它不似冬風般凜冽,不似春風般亂舞,也不似夏風般黏膩。秋風是乾爽而溫順的,一層一層疊進,款款而來,送來陣陣清涼。

尤其在北方,秋風好像溫柔地清洗了夏日的暑氣與燥鬱,平復了人世間的情緒,從而趨向宇宙間的永恆。

秋風,不僅是送來溫度上的體貼,還吹來了草木的凋零,生死一瞬,失重卻更有了重量。

作家王小波曾回憶起秋風帶來的漫長,他這樣寫道,「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隊時,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長得走不完……路邊全是高高的楊樹,風過處無數落葉就如一場黃金雨從天頂飄落……我心裡一蕩,一些詩句湧上心頭。就在這一瞬間,我解脫了一切苦惱,回到存在本身。」

疏疏秋風,生死就這樣直觀地飄落在我們面前,於是生命和時間變得極快極慢,思索不由自主往深處裡探尋,回到最初的懵懂。

夜裡的秋風有了另一番儀式,它總與月亮為伴,帶來樹杪的婆娑,隨著清涼吹拂在金菊與金桂之上,月兒就被烘託出清氣朗朗的靜謐。這般夜涼如水,才是閒情寂寂的好時分。如若林清玄所寫:

在秋日薄暮時分 / 來點小酒

秋日薄暮 / 用菊花煮竹葉青 / 人與海棠俱醉

與秋風同醉,才覺秋深長;與秋風同落,才覺珍重意;與秋風同眠,才覺歲月美。

人常說,春色撩人,秋色宜人。秋色重還是在於它的色彩。

春的色彩是奪目的,樹樹梨白與緋紅,亂花迷眼,心事翻湧。秋的色彩是整齊而沉穩的,山河開闊,心事歸零,能把我們置身在人生之外,從而領略無限生動。

劉禹錫有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我想,秋日能勝春朝,在於驕傲的果實,是顏色的黃橙紅交錯,褪去夏日耀眼的綠,還不及冬日蒼老的白。暖暖若晨陽,淡淡若暮月,秋色宜人大約如此。

農家人的秋色是可以曬的。玉米辮稻穀堆,金黃如喜;辣椒柿子,紅火如願;番薯、黃菊、老南瓜,豐收的喜悅都要在好太陽下曬曬。

尤其是徽州一帶,秋山隱隱,白牆黑瓦,留白處被曬出來的秋色填滿,乾草堆得高高的,屋舍間炊煙嫋嫋,橘月亮扁而大 ,這是秋天「滿」的儀式啊。

秋天的顏色還是趨向透明的,帶著些許灰色,秋草染霜,湖畔水波不興,幾處遠山好像在慢慢移動,幾巡雁過,幾句人語疏疏淡淡。

這般秋色仿佛從古畫走來,如似倪雲林的蕭散,也似趙孟筆下的秋華。

山河是被秋色漸染的,染出一片空明。

本想來,秋思該是憂鬱而無力的,諸如林妹妹的「秋花慘澹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又或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思緒綿長細膩,悲涼景語凝結成悲痛的情語。

可是,萬物在秋天剝落的儀式並非只教我們墜入愁緒的螺旋,而是讓我們在面對浩蕩山河後,生出一種敢遺世獨立的勇氣。

最愛的詩歌莫過於唐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雖無法斷定詩是秋日所作,但「天地悠悠」一句足夠有秋景的蒼茫浩蕩,氣韻四起;加之「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一語,又足夠見時間的遼闊,人與時間的亙古。最後詩人獨愴然涕下,整個時空的浩蕩變得悲愴起來,滄海一粟而已,在萬木凋零的秋尤甚。

比起陳子昂的悲愴,蘇東坡則曠達得太多。

《赤壁賦》裡客人面臨白露橫江,水光相接,一蘆葦,萬傾茫然的秋景,心生惆悵,哀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東坡卻不然,正襟危坐說到,物我各有所主,何不與江上清風、山間明月共自由?曠達之氣蓋過了老氣橫秋,這才是秋思浩蕩的理由。

人們常常都說儀式感很重要,因為儀式幫我們進入某個特定的時空,從而去體會某種特殊的情感。

秋天的儀式亦是如此,只是它非刻意而為之,而是自然而然吹來秋風、結下秋果、蕩起秋思,從而帶我們進入了秋天的語境,體會生命與天地的往來。

鬱達夫說,「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這正是秋天的儀式帶我們進入的狀態,一種同萬物復靜的狀態,一種恰似完滿、又恰似歸零的狀態。

半開半醉的秋,你可在其中感受到它的儀式?又可在半夢半醒的儀式裡,體會到了它的黃金年歲?

相關焦點

  • 秋風起,夜微涼,莫忘添裳
    風乍起,夜微涼。喜歡秋天,就喜歡喜歡一個人一樣,毫無道理。一片秋葉黃,那是歲月的思量;一片秋葉落,那是大地的眷戀。喜歡一個人,不需要什麼理由。這個黃昏,我在秋風裡拾起了一枚泛黃的銀杏葉,它像一把小小的紙扇,在風中輕輕搖擺,像極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模樣。當葉子飄落,才驚覺,原來,時光早已走了那麼遠。一片葉的旅途,那麼短暫。
  • 劉篤瑜詩歌:秋風乍起
    秋風乍起秋風低泣吹羞滿池荷.菊葉搖曳花怒放楓林蕭瑟戀夕陽.枝葉枯萎漸失色豐滿了季節的金黃.果熟十裡飄香稻菽千重浪.秋意漸濃風聲緊景色美人間.
  • 心存一個閒夢,其它隨了秋風
    來源:老樹畫畫 作者:劉樹勇 【立秋】 遠山秋雲乍起 小院瓜熟蒂落,手邊一茶微涼。 秋風吹來,霜葉自落。
  • 秋風乍起後的陽澄湖大閘蟹有哪些特點?
    想必每一個懂螃蟹的人應該都知道當秋風起來的時候,蟹腿上的毛就會越來越多,而且蟹腿開始癢了,就表明大閘蟹已經成熟了,是應該上市去品鑑了。因此,關於在秋風乍起後的陽澄湖大閘蟹一直以來在市場上都是備受暢銷的,尤其是在品質或者顏色上看起來都是很不錯的,成為了上檔次的美食產品。
  • 一抹秋色,醉美山河
     一抹秋色,醉美山河 文/寒冰凝雪  編輯//Seanli一抹秋色駐眸一抹秋色醉美山河若可
  • 行宮中那些撩人的秋色
    步入行宮,走進秋天,追隨秋色,每每遇見,都有怦然心動的感覺。當那縷秋風來過,雲飄得更自如,鳥飛得更輕盈。隨著環顧秋景,目之所及的地方是雲蒸霞蔚的世界,能迷戀住一雙雙痴情的眼眸,能喚醒一顆顆蠢蠢欲動的心。
  • 秋風乍起 滿懷思念賦予誰
    秋風乍起,滿懷思念賦予了我的家鄉,思念是心上的疤,無法撫平,思念是綿延的情思「剪不斷理還亂」。
  • 秋風起,夜微涼,你是我最深的惦念
    秋風起,夜微涼,你是我最深的惦念。一片落葉,一個秋天的故事,最沉重的落筆是你。多希望你還在我身旁,和我一起看秋天最美的風景。站在窗前,望著天上的明月,想念著遠方的你,我更喜歡秋天的夜晚,秋蟲在鳴叫,星星在眨著眼睛。秋涼如水,有些記憶跑了出來,在安靜的時間裡,彈奏著一首久別的曲子。
  • 門頭溝群山漸染 秋意漸濃
    門頭溝群山漸染 秋意漸濃 2020-10-10 15:1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曾孝忠:自從白露分秋色 便有微涼逐日添
    二廣宇幽深月自圓風疏萬籟接秋言自從白露分秋色便有微涼逐日添三歲月匆匆水自流
  • 秋風秋雨秋氣爽.詞三首
    江城子 歲月感懷秋風乍起入軒窗。葉騷騷,雨茫茫。山枯水瘦,玉臂漸微涼。夢裡似覺春去處,留不住,起彷徨。危樓獨倚月迷茫。撫朱簫,淚殘妝。香唇輕啟,無語淚千行。縱使春回秋去也,霜染鬢,斷愁腸。
  • 露水河長白山國際狩獵度假區 · 望雲捲雲舒,享秋風秋色
    萬裡晴空,壯麗山河,坐看秋色,眺望遠山,仰望雲捲雲舒,山、雲、樹重重疊疊,純淨無塵的秋色在心中逐漸升起。 秋天雖無春日的色彩繽紛, 卻十分溫暖,如一抹時光中的清喜。雖無俠士之豪情、隱士之風骨, 依舊為這金秋歡喜。高闊的天宇,清風與明月, 是一份與世無爭的雅致與清閒。亦如人生吧,驚濤駭浪必要踏尋歷練一番, 才更懂得平淡樸實的真意。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 七夕:送你一簾燦爛秋色[原創](散文詩)
    你說要出發,趁著秋色正濃,尋覓那片夢的芳菲;你說你已長大,要去尋找夢的家圓。你真的已經成長,有了飛翔的模樣,只是那雙翅膀的羽翼還沒有豐滿,但你真的開始了第一次翱翔,但你還沒有飛上山崗,就跌落在秋天的楓葉林,你傷心的淚痕,染紅了那片楓葉,秋色也感動得熱淚盈眶。
  • 深秋,漫步林蔭道,沐浴著秋風,陶醉在秋色裡
    文/姜廣富幾場秋風夾帶著淅淅瀝瀝的秋雨,轉眼已是深秋,正如詩人筆下描寫的那樣:「秋風慘澹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悽涼」。秋風,吹過了空野,刮過了山巒,樹上綠得發亮的葉子,不知被誰塗抹了顏色,開始由綠變黃。又是一場凜冽的西北風,把高大銀杏樹枝頭上金燦燦的葉子撕了下來,心形的黃葉帶著戀戀不捨,絲絲遺憾,旋轉著,跳躍著,輕歌曼舞著,翩然而下,投入大地母親的懷抱,落葉歸根。
  • 秋葉寫滿情痴,記憶隨風而逝,秋風漸微涼,等待的淚已流光
    幾度秋風吹雨,一片碧雲飛去。人在水村邊,待得月明如許,留住,留住,多少離愁難訴。  名言曰:"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一年四個季度,歲歲在輪迴。時間總是在不經意之間流逝,很多人,還沒來得及了解就已經遠去,歲月的花開了又謝,時間記錄了它的美,也記錄了它的敗。
  • 《秋意濃》一片秋色,一幅畫卷,一首感人的詩歌
    秋色濃濃,秋風瑟瑟。白菊、金菊,含露秋風。木槿花也披上了銀縷霜衣。秋風彈著菊瓣,飄出了《菊花吟》金葩玉蕊破寒霜,北徑東籬豔吐芳。自惜強腰翁去後,幾人能共對重陽。秋月的細雨微涼,灑落的黃葉惆悵,飲一杯甘露瓊漿,細思量,細思量。
  • 「詩詞鑑賞」秋風乍起,古代詩人解秋思!
    秋風乍起,葉落飛鴻,古代詩人解秋思!秋天在許多人的眼中是不同的。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眼中,秋日是爽朗明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在千古才女李清照的眼中,秋天是孤獨寂寥的,「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戚戚」.....
  • 當詩詞遇上秋天,看此間山河秋色,不得不感慨一句:這很中國!
    回溯歷史長河,曹操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詠嘆道:「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儘管歷來的人們都認為「秋之為言愁也」(《禮記·鄉飲酒義》),但劉禹錫仍然發出自己的聲音:「我言秋日勝春朝」!幾千年時光轉瞬即逝,如今我們相遇在這篇文章裡,看一場山河秋色,嘆一句「這很中國」!說起秋天,小矣想,我們定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首小令,那就是馬致遠的《天淨沙》:《天淨沙·秋思》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