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000年前,甪直一帶就有先民定居。在過去的2500年間,甪直古鎮幾乎從受兵火騷擾。有人說,如此安寧祥和的歲月,全賴於這裡的神獸「甪端」庇佑。因而這座古鎮,也被命名為「甪直」。
葉聖陶紀念館
1917年3月,葉聖陶來到甪直任教 「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直到1922年秋把家遷回蘇州,葉聖陶在甪直生活了近六年。如今的葉聖陶紀念館就是在學校的原址上建立起來的.葉聖陶先生在甪直開始了他的教育實踐和文學創作。他們確立教育為人生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推行教育革新。並在教學之餘,致力文學創作,在甪直的六年裡,創作了30篇小說、23篇童話、13篇散文隨筆、21篇詩歌,還有多篇戲劇和文藝理論作品。
保聖寺
保聖寺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唐代著名雕塑家楊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羅漢,雖歷經千年滄桑,卻仍然保存完好。保聖寺原名保聖教寺,創建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興寺廟。明成化二十三年重新振興,當時規模有200多間建築,時稱江南四大寺院之一。今保聖寺山門是按乾隆年間的原貌重修起來的。
●陸龜蒙遺址
陸龜蒙遺址位於白蓮寺遺址西。宅園原有清風亭、光明閣、杞菊畦、雙竹堤、桂子軒、鬥鴨池、垂虹橋、鬥鴨欄等小八景。宋代時,改稱陸龜蒙祠(亦稱陸公祠,甫裡先生祠)。元末,陸龜蒙裔生陸德原,在祠內創辦甫裡書院。陸龜蒙衣冠冢前有石碑,題"唐賢甫裡先生之墓",還有一塊碑是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立,題為"唐賢甫裡先生魯望公之墓"。
●沈宅
沈宅建於清同治九年(1870),是甪直古鎮保存較完好的豪華宅第,同盟會會員沈柏寒的故居。 宅院建築布局具有亦仕亦商、前店後宅、左坊右鋪的特點。
萬盛米行
萬盛米行是葉聖陶小說名篇《多收了三五鬥》裡描述的一家米行,該文被選進中學語文教科書,萬盛米行也隨之聞名。其原型是甪直鎮南市上塘的萬成恆米行。1998 年,甪直鎮人民政府在南市下塘62號糧站籌建萬盛米行,再現民國年間江南米市風貌,並向遊人開放。
江南文化園
江南文化園位於古鎮東側的眠牛涇浜,是甪直鎮人民政府保護古鎮江南文化園、拓展旅遊的重大項目。2008年底開工建設,文化園以甪直古鎮資源、吳文化和江南水鄉神韻為依託,形成文化遊、生態遊、風情遊、古鎮遊、現代遊和休閒度假遊等不同層次的旅遊主題。2010年9月開園。
甪直古橋
甪直歷來享有江南「橋都」的美稱,一平方公裡的古鎮區原有宋、元、明、清時代的石拱橋72座半,現存41座,造型各異、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橋、獨孔的小石橋、寬敞的拱形橋、狹窄的平頂橋,也有裝飾性很強的雙橋、左右相鄰的姊妹橋和方便鎮民的平橋,其中兩橋相連成直角的雙橋有5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