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沉銀」考古文物增至三萬多件 今秋尋找沉船

2020-12-18 華夏經緯網

    岷江豐水期到來,為期3個多月的四川「彭州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2017年4月13日上午10時,在眉州市舉行了「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澎湃新聞從通報會獲悉,目前的發掘面積共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新一輪發掘將於今年10到11月份開展,預計其發掘重點或許在於尋找在這處江口戰役中的木質沉船。

考古發掘近景

文物出水狀態。

江口沉銀髮掘現場的銀錠。

    從今年1月5日開始,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已經進行了3個多月。隨著雨季的到來,岷江水位逐漸提高,彭山江口沉銀遺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發掘工作於4月12日結束。

    澎湃新聞獲悉,目前現場考古已經停止發掘,並將在一個月後進行圍擋拆除。

    考古工作將進入到室內整理階段,文物保護人員將對出水文物進行進一步的保護;考古工作人員同時將對遺址範圍內和遺址周邊進行系統的考古調查,從而為明年的考古發掘制定較為詳細的工作計劃。

    新一輪的2017-2018年度張獻忠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工作,預計將於今年的10到11月份開展。發掘面積將在本次發掘基礎上進行拓展,重點尋找發生在這一處江口戰役的木質沉船。

    實證確認「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截至目前,張獻忠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面積共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

金耳環

金戒指

金髮簪

    據悉,對於發掘出水的金銀錠和金銀飾品的鑑定研究工作也將隨即展開。

    本次出水文物數量之多、等級之高,涉及的種類之豐富、時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廣,在全國都堪稱一項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

金冊

「西王賞功」金幣

「西王賞功」銀幣

「大順通寶」銅幣

    這次發掘出水的文物種類以金銀銅鐵等金屬材質的器物為主,包括屬於張獻忠大西國冊封妃嬪的金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和大順通寶銅幣,銘刻大西國國號的銀錠等。此外,還有屬於明代藩王府的金銀冊、金銀印章以及戒指、耳環、髮簪等各類金銀首飾;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瓷碟、瓷碗、銅鎖、鑰匙、秤砣、頂針等生活用具,種類豐富多彩。

鐵矛

五十兩銀錠

    部分銀錠、金銀冊等文物上詳細記錄其年代、地域等信息。從時代上看,從明代中期延續至明代晚期;從地域上看,這些文物記錄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兩廣,西到四川,東到江西,範圍含括了明代的大半個中國。

    應該說本次出土的文物是明代中晚期社會生活、政治、軍事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3萬餘件出水文物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和軍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河道圍堰

    中國首次內水圍堰考古

    這次考古發掘不僅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也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內水區域開展圍堰考古。

    發掘區位於岷江河道中,江水的流量具有季節性的特點。每年的發掘時間選擇在岷江的枯水期,即當年的11月底至次年3月底。枯水期,岷江水面距離河床表面的距離約為2-3米,河床表面至河底基巖的距離約為5-6米。河床表面向下發掘約3米開始發現文物,但比較零星。遺物主要發現於河床底部紅砂巖的溝槽中。

遺物主要發現於河床底部紅砂巖的溝槽中。

    考古隊選擇枯水期在河道內圍堰,用抽水機抽乾水後,修建導流渠。

    此後將整個發掘區分為四大區域,每個區用10米×10米的方格進行劃分,整個區域現在一共劃分8358個探方。發掘出的土石全面過篩,不留任何死角。

    發掘過程中使用RTK對每一件出水文物進行定位,每天對遺址的發掘進展進行航拍,專門攝像師對遺址發掘全過程進行拍攝記錄,在重點發掘區域安裝延時攝影。針對遺址發掘建立專門的考古數據管理平臺。文物保護人員全面介入了這次發掘,確保任何出水文物都能夠得到第一時間的現場保護,並在現場設立文物流動醫院。同時,在安保方面,對考古發掘區域及相關地點,進行24小時全面無死角監控,對出入發掘現場的任何人員都進行金屬探測,以確保文物安全。

    本次考古發掘是四川首次開展的水下考古發掘項目,考古工作創新了工作理念,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為今後灘涂考古、淺水埋藏遺址的發掘提供了工作範式和借鑑經驗。同時,發掘中採用了現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前期通過金屬探測、磁法、電法和探地雷達等物探手段確定了發掘區域,發掘過程中採用PTK精準記錄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點區域安裝延時攝影,搭建整個遺址的考古數據管理系統等,保證了考古工作科學、有效的進行。

    此外,本次考古發掘工作還面向全國公開招募了志願者,收到報名表千餘份,來自於全國多個省份。此外還有國外的中國留學生參與到我們的發掘工作中。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為公眾參與考古提供了平臺,也擴大了考古工作對公眾的影響力,讓公眾真正了解考古、走進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資料圖

    【延伸閱讀】

    專家學者眾議「張獻忠沉銀」的來龍去脈

    4月7日,國內25位歷史學者齊聚彭山,對「張獻忠江口沉銀」進行了深度探討。

    疑問1:銀子是張獻忠的嗎?

    「我在現場一看擺在面上的幾個銀錠,喲,熟人,陳世奇、廖大亨,都曾任四川巡撫,我曾在書裡寫過他們。」巴蜀文化專家袁庭棟說,陳世奇曾是張獻忠手下敗將,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完全結合起來了,說明千真萬確,這些銀子就是張獻忠掉到水裡頭的。

    銀子是張獻忠的,對此,與會專家並無疑義。在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出了世間罕有的「西王賞功」金銀銅幣,以及發掘出的金冊、銀冊、大量銀錠,和史料記載張獻忠經歷的戰事相吻合。但對於同時發掘出大量金銀首飾是否是張獻忠的,一些專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袁庭棟首先提出質疑:「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出大量日用品,是不是都是張獻忠的?耳環、簪子還有那麼多銀器,都是張獻忠搶的嗎?江口是2000多年來最重要的渡口和水碼頭,是內江外江匯合之地,2000年來不曉得有好多人經過這裡,上船下船,掉東西下去。重慶嘉陵江近年來水位降低,每年枯水季節都有農民下河,像挖紅苕一樣刨,往往有收穫。陝西著名的灞橋,我在報上看到,說是幾千年的送別之地,那裡每年可能也有農民在挖。因為是千年渡口和碼頭,張大娘可能掉個耳環,王婆婆可能丟個鐲子,這些日用品是不是和張獻忠有關?怎麼辨別?」

    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與張獻忠同名的明史專家張獻忠認為袁庭棟的看法有道理,「正如一些專家認為的,金銀首飾不一定是張獻忠留下的。」他還提出一種可能:「金銀首飾在戰鬥過程中,尤其在逃亡過程中,不僅僅是張獻忠本人的,也有其他人的,比如是隨軍人員的。我覺得,即使是張獻忠留下的,也不能推斷是他掠奪的。他掠奪的對象首先是宗室富戶,到民間也是找大戶。」

    對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回應說,這些金銀器物並非孤立發現,而是和金冊、銀冊、銀錠一起發現的,屬於一個器物群,可以確定是同一時期的器物。從形態來看,這些金銀器物很簡潔,該雕琢的地方精雕細琢,符合明代的審美特徵。

    疑問2:銀子從哪裡來?

    對於張獻忠的銀子從哪裡來,中國明史學會會長商傳4月7日臨時缺席座談,但他託人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傳說張獻忠在川掠奪過甚,凡民間有藏銀一兩者,全家殺歿,因此積累了大批財物,這一說法有言過其實之處。張獻忠所得財物,多出於官庫或藩王富戶之家。張獻忠破成都,官庫所存不下50萬兩,而蜀王府所藏亦當以數十萬計,這些當為張獻忠財富的主要來源,絕非民間一二兩收刮所得。」

    提到張獻忠的財寶,不少人會想到蜀王府。其實,張獻忠攻陷的明藩王府除了蜀王府,還有楚王府、襄王府。1641年,張獻忠破襄陽,殺襄王;1643年,張獻忠攻破武昌,將楚王朱華奎投入江中溺死。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明史研究室副主任陳時龍參觀出水文物後表示,此次出水的金、銀冊較多,其中有楚王妃的金冊,還有楚王朱華奎弟弟朱華壁的鑲金銀冊。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何孝榮認為,此次出水銀錠中所刻各地官府名字,勾勒出張獻忠的行軍路線,也證明這些官庫所藏是其糧餉的主要來源。

    疑問3:為什麼銀子如此多?

    對於張獻忠的江口沉銀,在當年張獻忠與楊展江口大戰之後,楊展曾派兵打撈過,清朝中期四川巡撫也曾派人打撈過。此次在短時間內就在江口沉銀遺址打撈出上百枚五十兩的銀錠,隨著考古發掘的繼續,銀子數量還會增加。為何張獻忠會有這麼多銀子?與會的很多專家都提出,明朝後期「白銀貨幣化」,晚明官府收稅徵收白銀,是張獻忠隨軍攜帶大量銀子的主要原因。

    商傳認為,這批沉銀是張獻忠義軍的輜重銀。據記載,張獻忠每日每人發放軍事糧餉一錢,十人即一兩,十萬人即萬兩,數十萬眾則日需數萬兩之多。相比之下,如今發掘出來的白銀數量微不足道。

    疑問4:這麼多銀子做啥用?

    多位專家都認為,張獻忠隨軍攜帶大量金銀財寶,是作為軍費使用的,尤其是張獻忠江口沉銀以後屢戰屢敗,更能說明這一問題。但是,張獻忠似乎並沒有花大把銀子購買先進武器。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趙世瑜提出,從出水文物來看,目前只發現了冷兵器遺存,張獻忠船上並沒有裝備火器。而火器在明末清初已經被大規模使用,這為探尋張獻忠敗亡原因提供了更多的認知。

    疑問5:銀子如何運輸?

    在明代題材的電視劇中,常常出現人們抬著一箱箱銀錠的畫面。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高壽先表示,此次出水的木鞘,能夠糾正人們對晚明社會生活畫面的這一謬誤認知。裝滿銀錠的木鞘,是在河床底部沙石中發現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發掘領隊劉志巖介紹,正如史籍記載,木鞘是用一段木頭闢成兩半,中間掏空,用鐵絲固定而製成的。

    「明代交賦稅有明確規定,從下往上檢交,銀錠是放在木鞘裡的,木鞘在當地還要加封,只有到達目的地才能開封,這個東西從來都沒有實物,這次發掘出的木鞘讓我們知道當時解送稅銀的木鞘是什麼樣的。此外,對這次發掘出的白銀上的文字進行整理,可以解讀出明代稅銀從徵收到檢校的細節。」 高壽先說。

    疑問6:銀子上刻名字是何含義?

    「昨天參觀的銀錠中,刻著廖大亨的銀錠有7枚,其中一枚寫著(崇禎)十四年。」 四川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陳世松參觀出水文物後說,「還有刻著陳世奇的銀錠。以前庫銀沒有巡撫的名字,刻上他們的名字是什麼意思呢?」

    廖大亨、陳世奇都曾任四川巡撫。陳世松細數成都歷史典故,廖大亨之前的4任四川巡撫,每年換一個,到廖大亨這一年,崇禎皇帝加派賦斂,老百姓上的稅要加一倍。彭縣縣令讓衙役們去收,收到了就從中提取薪水。最終,彭縣發生「打衙蠹」,成都府16個縣中有14個反抗這件事,廖大亨舉兵鎮壓,最後因此事被革職。至於陳世奇,蜀王很賞識他,曾因一次勝仗賞過他3萬兩銀錠。會不會是他把名字刻到了3萬兩賞銀上?史料記載,崇禎十五年(1642年)秋,陳世奇升任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後在重慶與張獻忠作戰,張獻忠軍掘地用炸藥轟城,陳世奇被俘獲,凌遲處死,時年57歲。

    (延伸閱讀內容轉載自《成都晚報》報導)

來源:澎湃新聞網 作者:韓少華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張獻忠沉銀」考古發掘文物增至三萬多件,今秋尋找沉船
    岷江豐水期到來,為期3個多月的四川「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2017年4月13日上午10時,在眉山市舉行了「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成果通報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通報會獲悉,目前的發掘面積共2萬餘平方米,出水文物3萬餘件,初步發現直接與張獻忠大西國相關的文物上千件。
  • 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這次又有重大發現!
    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鑄造於1643年,在2013年被人從岷江河中盜掘後轉賣,後警方介入,將此印追回,是張獻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對考證沉船文物性質極為關鍵。在江口沉銀二期考古發掘中,曾出水過一枚「蜀王金寶」,不過遺憾的是,那枚金寶已經碎成了10多塊。
  • 張獻忠寶藏沉船是真?考古隊現場挖掘,金銀文物能將河床堆滿
    因此,有人認為,所謂的沉船寶藏純屬是子虛烏有。不過,也有人認為,沉船寶藏應該是真實存在。那麼,張獻忠寶藏沉船到底是真,還是假呢?多年以後,國家終於揭開了問題的答案,當年張獻忠確實留下了一些沉船寶藏。2017年,考古工作者前往江口沉銀遺址,進行現場挖掘,想要徹底弄清楚張獻忠的沉船寶藏,到底有多少。結果發現這批沉船寶藏的數量,多的超乎大家想像。裡面的金銀文物,甚至能將河床都堆滿。同年4月,眉州市有關部門,進行了一次考古挖掘通報。
  • 張獻忠沉船寶藏找到啦-張獻忠,沉船,寶藏,歷史,考古...
    四川彭山張獻忠水下考古工作組今天召開新聞通氣會,宣布已經出水文物近2萬件,並展示大量實物照片,徹底證實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傳說。1646年,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遭明朝參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大量財物沉於江底。
  • 「江口沉銀」文物來粵博了!快來圍觀張獻忠的財富傳奇
    一首流傳川西民間300多年的老歌謠,一度被認定為破解大西王張獻忠藏寶之地的「密咒」,通過2017年、2018年兩度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發掘,出水42000餘件文物,掀開了300多年前張獻忠「藏寶」的神秘面紗。今天起至11月3日,這批水中發掘的珍貴文物,首次來到廣州與市民見面。
  • 考古奧斯卡︱折戟沉沙銀未銷: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發掘記
    我與彭山、江口有緣,大學剛畢業就被安排到這裡參加一座宋墓的發掘,那也是我入川後參加的第一次考古工作,轉眼間十年已過。2017年,我又回到了彭山江口,主持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也許是冥冥中自有註定。 彭山江口古鎮初識江口關於張獻忠沉銀的傳說,在四川不同地區流傳著不同版本。
  • 張獻忠「沉銀傳說」竟是真的?實拍2016年發掘現場,河床堆滿金銀
    這條江便是「岷江」,而具體沉銀的地方則是在位於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的一個古鎮——江口鎮。數百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前來尋求張獻忠的沉銀。那麼,這張獻忠究竟沉了多少金銀在江底呢?為何會引來如此多的人關注呢?最重要的一點是,發現銀錠的地方與張獻忠曾經轉戰四川的地點十分吻合,這應該就是張獻忠沉銀的地方。等到了2010年的時候,這裡則正式被確立為「江口沉銀遺址」。
  • 超萬件「張獻忠寶物」出水 江口沉銀傳說被考古證實
    考古工作人員在發掘現場提取剛剛發現的出水文物。 千金散盡還復來 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特別報導 彭山江口沉銀遺址圍堰發掘已兩個多月 3月20日下午,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彭山舉行「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階段性工作新聞通氣會。經過兩個多月水下考古,現場出水文物超過10000件。
  • 獨家|張獻忠沉銀考古現場探訪,領隊:三月公布成果
    四川彭山江口地區自古熱鬧,最近幾個月,更因「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挖掘」被再次推到大眾面前。目前,考古挖掘工作還在進行中,澎湃新聞記者從當地宣傳部門獲悉,3月初將召開新聞發布會並展示部分考古重大發現。而公眾最為關心的是,這一考古工作是否能解答傳說中的張獻忠沉銀之謎。
  • 紅星新聞走進江口沉銀遺址大回顧:3次考古,超5萬件文物出水……
    蜀王金寶;蜀世子寶,金、銀西王賞功幣、三眼火銃、鉛彈、「忍耐」金戒指、雙龍頭金手鐲、「獨佔春魁」金簪、「江山共老」銀鎖……紅星新聞梳理三次考古發掘發現,在四川彭山江口沉銀考古發掘的出水文物數量已達到5.2萬件。透過一件件珍貴的文物,明末清初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軍事環境鮮活得仿佛就在眼前。
  • 上千件「江口沉銀」文物已移交當地文物部門 「沉銀」博物館有望...
    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李慶3月11日,記者從眉山市彭山區公安分局獲悉,由彭山看守所保管看護的1000餘件「江口沉銀」文物,目前已移交給當地文物部門。同時,當地計劃在遺址附近修建的博物館也已進入了選址規劃階段,有望今年開建。
  • 古童謠挖出真寶藏 揭秘張獻忠江口沉銀考古(圖)
    27日,經過文物部門和公安部門的努力,收回所有流失的7件銀錠,並收回已被損毀的貯藏銀錠的圓木筒。他表示,出土的銀錠由木筒包裹,這和史料記載中張獻忠『木槽夾銀』的說法十分吻合。  2005年8月,出土銀錠經四川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明代銀錠,屬國家珍貴文物。其中6件有銘文為二級文物,1件無銘文為三級文物。」
  • 張獻忠「江口沉銀」地四川眉山成立考古工作站
    新華社成都7月23日電(記者陳健)7月23日,眉山考古工作站在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所在地四川省眉山市成立。這是四川在市(州)一級成立的首個考古工作站,主要負責眉山範圍內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和出土出水文物的修復、保護、研究等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發掘出水的「蜀世子寶」金印。
  • 張獻忠江口沉銀地為何留下大量財寶
    在彭山區文管所所長吳天文看來,這枚金印是張獻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吳天文說,這枚金印用九疊篆刻有「永昌大元帥」字樣,九疊篆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篆書,象徵著極高的身份。專案組民警輾轉10多個省市,經過1年多的努力,將千餘件涉案文物全部追回,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00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國寶級文物「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2016年7月,國家文物局致函四川省政府,感謝全體參戰人員在打擊和防範文物犯罪工作中做出的貢獻。
  • 張獻忠簡介 張獻忠沉銀事件
    張獻忠簡介張獻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陝西定邊縣人,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是大西開國也是唯一的皇帝。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著父親做小生意,販賣紅棗。他當過捕快,後又來到延綏鎮當一名邊兵。生性剛烈,愛打抱不平,為此幾乎丟了性命。
  • 張獻忠古河道沉銀,湧現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文物震驚四方
    張獻忠古河道沉銀,湧現大量珍貴文物,其中文物震驚四方寶藏存於世界各地,尋寶人士蜂擁而至,很多人吹噓那些尋得寶物之人大發橫財,例如基督山伯爵等,他們都尋得大量財寶,開展精彩人生。接下來我們要說的是我們國家的藏寶的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張獻忠古河道沉銀。
  • (短視頻·絕對現場)「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第一階段發掘...
    (原標題:(短視頻·絕對現場)「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第一階段發掘結束)
  • 張獻忠江口沉銀
    三百多年前的童謠竟挖出真寶藏——張獻忠江口沉銀。張獻忠船舟大部分被燒,劫掠的數千萬金銀珠寶全部沉於江底。另有文獻記載,清軍入川,張獻忠攜財寶向川西突圍。在途中被民團打敗,金銀沉入江底。從文獻記載來看,張獻忠的寶藏確實沉入降低,也印證了童謠所傳非虛。但一直沒有證實江底沉銀,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張獻忠沉銀傳說才被陸續證實。
  • 張獻忠沉銀遺址,河床堆滿了金銀財寶,多得數不過來
    據史書上記載,張獻忠曾經在成都搶奪了大量的金銀財。後來張獻忠往江南轉移這些財寶,遭到了明朝將軍楊展的伏擊,為了財寶不落入他人手裡,張獻忠被迫把財寶全部沉到江底。所以民間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說江裡有張獻忠的寶藏,誰能找到就能買下成都這座城。不過人們都覺得只是個傳說,真假都不可考,但是隨著張獻忠沉銀遺址被發掘出來,大量財寶得以重見天日,這個歷史之謎,也被徹底揭開了。
  • 揭秘「江口沉銀」遺址 看金錠銀錠百兩錠
    展覽共展出江口古戰場遺址相關文物421件,以「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為主,包括金銀器,少許銅、鐵、木等其他質地文物,可謂揭開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的神秘面紗。另外,當地在工程施工時採集的文物以及「5·1彭山區特大盜掘倒賣文物案」追繳的4件國家一級文物也在此次展覽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