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讀過《金瓶梅》的人,不包括當小黃 書讀的那種,會覺得《金瓶梅》文學成就很高,藝術價值出眾,不比《紅樓夢》差多少。甚至有人認為,《紅樓夢》的寫作,曾受過《金瓶梅》的影響。從時間上看,從題材上看,這種可能都是存在的。
中國的傳統小說,只注重王侯將相,不注重家庭生活、人情世故。《金梅梅》是開風氣之先的第一書,但仍舊「穿靴戴帽」,把市井人家的家庭生活,裝在武松殺嫂的故事框架之內。《紅樓夢》也繼承了這件傳統,把富貴人家的家庭生活,裝到女媧補天遺石的神話故事框架裡,只是這框架更加薄弱,佔用篇幅更少而已。
作為第一部寫家庭生活的小說,《金瓶梅》的成就之高,令人訝異。但是其涉及範圍之廣、語言之精萃、詩詞之優美、人物之多樣,與《紅樓夢》是有一定差距的。
至於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理論上說,不同題材不能比較。如果從心裡說,我會毫不客氣:這三部比《金瓶梅》差遠了!
既然比不上,為什麼《金瓶梅》不能位列「四大名著」?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四大名著」這個概念的由來。
「四大名著」全稱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因為「四大名著」有不同所指,比如莎士比亞四大名著。曾有一次在某個讀書群裡,有人專門向我指問,「四大名著」是什麼。我說了《紅》《三》《水》《西》之後又註明,這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多寫了幾個字,發送慢了一點,就遭到謾罵:「連這也不知道,垃圾!」把我嚇了一大跳。
實際上,明清小說盛行之後,有「四大奇書」「六才子書」「十才子書」之說。平心而論,其中《紅逑傳》《玉嬌梨》我並不認為有多好,但在當時,應該是開風氣之先的優秀作品了--我們看小說,從元末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有七百年的作品可供挑選,而金聖歎能看到多少部作品?
不管是「四大奇書」還是「十才子書」,都不包括「四大名著」的全部。可見民國及以前的人,並沒有把這四部書放在一起比較。我沒有查到可靠文獻,只是根據各種來源的口述筆錄,「四大名著」這個提法,最早也是出現在新中國建國之後。
至於是民間約定俗成,還是某個權威出版社、某位權威學者,界定了「四大名著」這個概念,目前我還沒有考證出來。但只要知道這個時間,就不難判斷《金瓶梅》為何不能入選--它是「禁書」啊。
我見過的第一部《金瓶梅》是八十年代出版的,豎排版,繁體字,刪節很多。儘管如此,我父親還把它「深斂密藏」--包上書皮,書皮上不寫書名,放在書櫃最底層。但是我懷疑他有沒有讀過這套書。我也沒讀,儘管趁父母不在家,我多次偷偷把它拿出來過,但繁體字與豎排,在今天仍舊是巨大的障礙。所以後來有了自主權,我馬上買了遇到的第一部《金瓶梅》,是1987年齊魯書社的版本,1991年印刷。但我買到它,已經是「新世紀」了。
一部因為色 情描寫過多,而受到官方禁止發行的作品,怎麼可能入選「四大名著」呢?或者換一個語法,官方怎麼會出版、廣泛介紹一個包括著禁書的名著系列呢?「四大奇書」這說法久已有之,可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向社會公開出版「四大奇書」。
所以, 不用奇怪「四大名著」為什麼不包括《金瓶梅》,因為這是一個時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