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為何不在「四大名著」之列?

2020-12-13 棲鴻看紅樓

真正讀過《金瓶梅》的人,不包括當小黃 書讀的那種,會覺得《金瓶梅》文學成就很高,藝術價值出眾,不比《紅樓夢》差多少。甚至有人認為,《紅樓夢》的寫作,曾受過《金瓶梅》的影響。從時間上看,從題材上看,這種可能都是存在的。

中國的傳統小說,只注重王侯將相,不注重家庭生活、人情世故。《金梅梅》是開風氣之先的第一書,但仍舊「穿靴戴帽」,把市井人家的家庭生活,裝在武松殺嫂的故事框架之內。《紅樓夢》也繼承了這件傳統,把富貴人家的家庭生活,裝到女媧補天遺石的神話故事框架裡,只是這框架更加薄弱,佔用篇幅更少而已。

作為第一部寫家庭生活的小說,《金瓶梅》的成就之高,令人訝異。但是其涉及範圍之廣、語言之精萃、詩詞之優美、人物之多樣,與《紅樓夢》是有一定差距的。

至於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理論上說,不同題材不能比較。如果從心裡說,我會毫不客氣:這三部比《金瓶梅》差遠了!

既然比不上,為什麼《金瓶梅》不能位列「四大名著」?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四大名著」這個概念的由來。

「四大名著」全稱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因為「四大名著」有不同所指,比如莎士比亞四大名著。曾有一次在某個讀書群裡,有人專門向我指問,「四大名著」是什麼。我說了《紅》《三》《水》《西》之後又註明,這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多寫了幾個字,發送慢了一點,就遭到謾罵:「連這也不知道,垃圾!」把我嚇了一大跳。

實際上,明清小說盛行之後,有「四大奇書」「六才子書」「十才子書」之說。平心而論,其中《紅逑傳》《玉嬌梨》我並不認為有多好,但在當時,應該是開風氣之先的優秀作品了--我們看小說,從元末到民國再到新中國,有七百年的作品可供挑選,而金聖歎能看到多少部作品?

不管是「四大奇書」還是「十才子書」,都不包括「四大名著」的全部。可見民國及以前的人,並沒有把這四部書放在一起比較。我沒有查到可靠文獻,只是根據各種來源的口述筆錄,「四大名著」這個提法,最早也是出現在新中國建國之後。

至於是民間約定俗成,還是某個權威出版社、某位權威學者,界定了「四大名著」這個概念,目前我還沒有考證出來。但只要知道這個時間,就不難判斷《金瓶梅》為何不能入選--它是「禁書」啊。

我見過的第一部《金瓶梅》是八十年代出版的,豎排版,繁體字,刪節很多。儘管如此,我父親還把它「深斂密藏」--包上書皮,書皮上不寫書名,放在書櫃最底層。但是我懷疑他有沒有讀過這套書。我也沒讀,儘管趁父母不在家,我多次偷偷把它拿出來過,但繁體字與豎排,在今天仍舊是巨大的障礙。所以後來有了自主權,我馬上買了遇到的第一部《金瓶梅》,是1987年齊魯書社的版本,1991年印刷。但我買到它,已經是「新世紀」了。

一部因為色 情描寫過多,而受到官方禁止發行的作品,怎麼可能入選「四大名著」呢?或者換一個語法,官方怎麼會出版、廣泛介紹一個包括著禁書的名著系列呢?「四大奇書」這說法久已有之,可直到八十年代後期才向社會公開出版「四大奇書」。

所以, 不用奇怪「四大名著」為什麼不包括《金瓶梅》,因為這是一個時代的概念。

相關焦點

  • 「八大名著」到「四大名著」,背後經歷了什麼?為何有4本被刪?
    這八大名著又是哪八大?為何從八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背後經歷了什麼,為何有4本被刪?我問文化源遠流長,在文化的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的經典名著。小編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八大名著確有此說。四大名著我們都知道,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但是這四本名著,僅僅是近現代才有的一種說法。
  • 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地位是否堪比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
    在一個日益開放的社會環境下,有一本被禁的名著也許應該得到正視,那就是《金瓶梅》。一聽到《金瓶梅》這3個字,估計不少人都會想入非非。在不放大《金瓶梅》中的某些描寫下,《金瓶梅》在文學藝術造詣方面以及通刻畫的明代中國市井文化生活的細膩度,絕對是超越一大批名著的存在。有人說《金瓶梅》是《紅樓夢》的先驅,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
  •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
    蒲松齡《聊齋志異》文字水平很高,為何沒入選四大名著?現在說起我國古代名著,我們首先想到是《三國演義》、《水滸》、《紅樓夢》和《西遊記》這四大名著,其實我國歷史上有許多流傳甚廣的文學作品,比如《聊齋志異》、《金瓶梅》、《儒林外史》等作品,但無論從文學造詣,以及文言文的水平,《聊齋志異》都能名列第一,為何把這部優秀作品排除在外呢?
  • 《紅樓夢》竟曾不在四大名著之列?(四大名著冷知識)
    你知道四大名著是什麼時候被官方按戳認為是四大名著嗎 ?當然不是很久很久明清時代就是了,而是在195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成立才確定了四大名著的正統地位。而且在1951年之前,普遍認為四大名著之中是沒有《紅樓夢》的,而是《金瓶梅》。至於為什麼後來變成了紅樓夢?大概是因為金瓶梅傳遞的思想觀念與新中國成立之後的思想觀念不大一致吧!具體小編也不是很清楚。
  • 古代的四大名著中是有《金瓶梅》的,後來為何會被《紅樓夢》取代
    如今人們的觀念之中,四大名著必須是《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經過多代學者的探討,這四部名作已經超越了歷史之上的任何一部作品。但在早期,四大名著剛剛成形之時,其中的文學價值以及在民間的受歡迎程度均不如當時的《西廂記》或者是《金瓶梅》。
  • 七大名著為何改成了四大名著?刪掉的這三本知名度不是一般的高
    即便是現代手機電腦流行以後,許多年輕人都已經不再看紙質書籍,但是他們也一定看過四大名著改編的經典電視劇,尤其是《西遊記》,更是許多人童年裡難以磨滅的記憶,可以說,四大名著伴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但事實上,四大名著原來並不是四大名著,而是七大名著,那麼另外三本是哪三本,又為何會從名著系列中刪除呢?
  • 一本名聲狼藉的「小黃書」,為何能比肩四大名著之首《紅樓夢》?
    在不刻意放大《金瓶梅》中的某些描寫之下,但看其文學造詣以及刻畫的明代市井生活的細膩度,絕對是能夠吊打一大批名著的存在,甚至得到了:「《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沒有《金瓶梅》就寫不出《紅樓夢》。」如此高超的評價;就連上文中提到的魯迅先生,都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表示:「諸世情書中,《金瓶梅》最有名。」
  • 同樣是講愛情,為何《紅樓夢》能登榜4大名著,《金瓶梅》卻不能
    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是非常經典的文學作品,每一本都令人手不釋卷,回味無窮。而四本名著其排名難分高低,很難講出究竟誰更優秀一些。四大名著承載著文化的精華,無論從藝術手法、思維深度,它們都已經到達古典小說的巔峰,在文學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一筆,在浩如煙海的古典小說從中屹立不倒,任朝代更替、滄海桑田,絲毫不會受到影響的四座偉大豐碑。
  • 「七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為何有3本被刪掉?
    我們先說為何會有「四大名著」,「七大名著」這種說法。事實上早就有人透露這個問題了,不管是七大名著,還是四大名著。這些書都是最近一些年甄選出來的,具體到新中國成立之後,也就是說四大名著和七大名著是在1949年以後的叫法。之前的時候,是沒有這個說法的。
  • 為何「七大名著」會變成「四大名著」?刪減的三本有何不足之處?
    七大名著分別是:《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可是,後來我們經常提到的是四大名著,而非七大名著。為何會這樣呢?事實上刪減七大名著中的三大名著的大致原因有兩個:1、之所以有四大名著的說法,是因為圖書館想要提高圖書的銷量。畢竟中國的書籍成千上萬冊,民眾們買哪些書好呢?
  • 從四大名著到六大名著再到四大名著,這本書屢次被排擠的經歷最委屈
    現代人一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就是《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這已經被世人認可。可是在《紅樓夢》問世之前,中國古代的小說已經發展到頂峰。那時候的四大名著並不是現在這般。有一部比《紅樓夢》更有現實意義的小說躋身其中,甚至堪稱第一。
  • 中國六大名著刪掉兩本剩下四大,還有哪些算名著?《金瓶梅》算嗎
    自古以來,我們誕生了很多著名的、經典的小說,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還有處境尷尬的《金瓶梅》等。說到四大名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其實是有六大名著的,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一些原因,刪掉了兩本,六去其二才變成了我們現在熟知的四大名著。那到底刪掉了哪兩本呢?除了這六部我們還有哪些經典名著呢?《金瓶梅》算名著嗎?
  • 六大名著被改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那2部是什麼?為何不讓我們讀?
    但不為人知的是,之前還有個六大名著,其中包括了《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金瓶梅》、《儒林外史》這幾本書。後來除卻了最後兩本書才成就了如今的「四大名著」。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剔除這兩本書呢?
  • 四大名著無人不知,其實在解放前是有六大名著,你知道另外兩本嗎
    說起中國的四大名著,相信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作為中國最經典的古代文學的代表,《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遊記》這四本書能列為國家的四大名著,真的是名副其實。這四本書都非常的厲害,曾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 我國原有七大名著,現在是四大,被刪掉的三本去哪了?
    顯而易見,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王世貞之後是馮夢龍。馮夢龍也提出了《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四大奇書」的說法。馮夢龍所列的「四大奇書」分別是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都屬於通俗小說,劃分更為科學。
  • 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兩本名著被刪?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說起四大名著,想必國人肯定都聽說過,甚至於說大部分都讀過或者看過其中的幾本。畢竟即便說《紅樓夢》大家看不進去,《西遊記》、《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還是老少鹹宜的。更不用說其中的一些段落被列入初高中名著導讀當中去了。但是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說道,實際上在建國之前是有六大名著的,在建國之後才變成了四大名著。看到這個說法還是比較好奇的,畢竟其中都沒有聽說過這個,於是去翻看了一些資料。
  • 中國四大名著如果變成五大名著,《金瓶梅》有沒有資格入選?
    明清長篇小說裡,除過人們耳熟能詳的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之外,還有明朝萬曆年間蘭陵笑笑生創作的《金瓶梅》,明朝嘉靖末年許仲琳創作的《封神演義》,明末清初周西生創作的《警世姻緣傳》,清朝康乾時期吳敬梓創作的《儒林外史》,它們都屬於很有代表性的長篇,在中國文學史裡佔有較高地位。
  • 原本的「七大名著」,為何演變成了「四大名著」?
    中國人貌似非常喜歡「四」這個數字,比如古代的四大發明、四大美人還有四大名著,說起四大名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早先的時候,中國是有七大名著的,除去以上四本,還有《金瓶梅》、《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傳》,那麼大家可能感到奇怪,為什麼最後會把另外三本書除名呢?
  • 中國原本有六大名著,為何建國後變成了四大名著?少了哪兩本書?
    例如我國現在的四大名著。裡面育人的道理到了現在都毫不過時。在古代外國從中國偷書回國屢見不鮮。其實在我國新中國成立之前並不是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在建立新中國之後剔除了兩本。剔除得是那兩本呢?原因又是為何?最開始的四大名著是由明朝的大文學家王世貞提出的這一概念。
  • 曾經的六大名著為何被刪掉兩本,變成四大名著?
    其中的《金瓶梅》變成了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這其實並不難理解,馮夢龍提出「四大奇書」的概念的時候,曹雪芹還沒有寫《紅樓夢》,自然當時風靡一時。引起眾多爭議的《金瓶梅》就榜上有名,成為了明代的「四大奇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