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知進退,懂取捨,識深淺

2020-12-06 驛鹿向北

英國傑出作家羅斯金說過:

聰明人常從萬物中有所感悟,因為他所得到的才能本是從一切事物中汲取的精華。

一個人經歷的越多,越深諳人情世故,從萬事萬物中有所領悟,才能張弛有度,快意人生。

懂得進退,才能成就人生;學會取捨,才能淡定從容;知道深淺,才能輕鬆釋然。

一個人越有本事,越能知進退,懂取捨,識深淺!

01

做人,知進退

《三國志》有云:

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鮮不遂矣。

如果能把彎曲當作伸展,把退讓當作獲得,把柔弱當作剛強,那成功是必然的。

做人要能夠審時度勢,進退適時,進是一種勇氣,退是一種智慧。

海裡有一種叫馬嘉的魚,肉質鮮美,很受打漁人的喜愛。

它常潛藏於深海中,不容易捕捉,只有在春夏兩季生產幼魚時,才會隨著潮水浮上來,此時便是漁人捕撈的大好時機。

這種魚很機警,並且行動敏捷,稍有風吹草動便會逃之夭夭,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生性倔強,不知進退。

打漁人便是利用它這一特性,將其趕往網中,它碰到網就會越向前行,這樣也就越陷越深。

越想掙脫,越是惱怒,於是鰓也張了開來,鰭也伸展開來,最後被掛在網的眼孔上,無法掙脫,只能任人宰割。

若是馬嘉碰到網時,懂得審時度勢,不執意前行,該退就退,便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做人,要知進退,靈活變通,該進則進,不要錯失良機,該退時一定要退,別走向極端,不要死在自己不知進退的脾氣裡!

02

生活,懂取捨

孟子說: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人生就是這樣,很難兩全其美,唯一能做的就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走出屬於自己的生活。

生活有得有失,要有所取捨,該放的放,該忘的忘,不強求。

有一個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很沉重,壓力很大,便去見智者尋找可以解脫的辦法。

智者給了他一個簍子讓他背著,指著一條石子路,讓他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是什麼感覺。那人照做後,認為這樣的做法令他感到沉重。

智者告訴他,這就是為什麼會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我們盲目地不加選擇地撿東西放在心裡,所以生活才會越來越累。

他問智者:「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種沉重嗎?」智者反問道:「那你願意把事業、愛情、家庭、友誼、金錢、地位、名聲哪一樣拿出來扔掉呢?」

那人長久沉默。

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就是因為想要的太多,不願捨棄的太多,到頭來使自己身心俱疲。

人生在世,要懂得取捨,爭取真正值得的,捨去不必要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03

處世,識深淺

電影《一代宗師》裡宮二小姐說過:

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其實,何止是習武之人要經歷這三個階段,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要經歷這三重境界。

不看大地,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見汪洋,永遠不知道自己的膚淺;不見高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不足。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被學生問道:

「老師,你學識淵博,懂的東西那麼多,為什麼還常常懷疑自己的答案呢?」

芝諾回答道:「一個人的見識就如同一個圓,圓圈外面的東西都是未知的,圓圈內是你已知的東西。你知道的越多,圓圈就會越大,你與未知接觸的空間也就越多。我雖然比你們懂的東西多,但是不知道的東西也比你們多。」

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往往取決於生活點滴的積累和對事物本質的思考感悟,自己嘗試得越多,經歷的東西越多,也就越能看清自己的無知。

自身見識的深淺決定著人生的格局,格局的大小決定著人生的高度。

知道生活深淺的人,都是自己嘗試過,見識多了,眼界寬了,格局也就大了。

不知深淺的人都是井底之蛙,只會一味的做自己,不知天高地厚。

身處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要知深淺,做人格局要大,做事眼界要寬,才能走得更長遠。

曾國藩在其日記中說:

襟懷貴宏大,世俗之功名得失,須看得略平淡些。

人生這條路,要想走地長遠,就要心態平和,淡定從容,方能心想事成。

凡事一知進退、二懂取捨、三識深淺,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生活總有進退,取捨間必有得失,在困苦中笑對生活,才能真正體會到歲月靜好!

相關焦點

  • 人,要知深淺,懂進退
    而人際高手,就是讓人舒服。 知深淺,方可心中有數;懂進退,才能冷暖自度;有分寸,方能行為有序。 做人知深淺,就是要了解事情的態勢走向、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也要清楚自己的位置。 在方寸間,感知他人悲喜,避免無處不在的人際危機。 在謙卑中,默默積蓄能量,讓自己生長成一棵大樹。
  • 生活精緻的人,都懂取捨,知進退
    生活精緻的人,往往都會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懂取捨,知進退。「懂取捨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被人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水稻,致力於解決水稻產量帶來的饑飽問題。
  • 懂取捨,知進退,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
    所以,做人做事,都要秉承這樣的原則,明事理,曉分寸,懂取捨,知進退,識大體,從心所欲不逾矩。人雖然有兩隻手,但也不可能抓隹事物的兩個方面。你選擇了美食,那健美的身材會離你而去;你選擇了事業,就不能更多地去體會家的溫暖,進與退之間永遠兩全其美。人生追求的,應該是更多的快樂,而不是更多的佔有。
  • 知進退,懂取捨,善選擇,無怨悔!
    做人,要知進退,懂取捨,善選擇,如此,定無怨悔!知進退人生往往會有很多進退兩難的時候,很多人都被難住了,進也不是,退也不是,可最終還是要做出選擇,或進或退。是進也好,是退也罷,關鍵要心中有數。如果退一步海闊天空,那就退一步。
  • 「萬人迷」陳好:聰明的女人,就是「知進退」
    作者:新咖聊情感人生想要活得通透就要像水一般,水利萬物而不爭,人也當是如此,知進退明得失,有人說,「該進不進,貽誤時機,該退不退,鎩羽而歸。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戰場,只有懂得進退才能面對著命運的捉弄。」世事無常這四個字看起來很簡單,卻道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這其中又有多少是我們的執念喧囂而過,留下的一地滄桑,學不會進與退,於是我們傷痕累累,大概聰明的女人,就是「知進退」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個情節,是一個退役的職業電競選手對戰隊的隊長說,做這一行要麼在功成名就之時選擇離開,那時留給你的是不舍的淚水與滿地的鮮花
  • 對原配,福芝芳以退為進,對孟小冬,抵死不讓:聰明女人,知進退
    在婚姻裡,有些女人歇斯底裡,換不來丈夫的心疼和體貼;而有的女人,看似雲淡風輕,卻把家庭經營得溫馨美滿,兩者之間的不同,便是後者知進退,懂分寸。  福芝芳是梅蘭芳的第二個妻子,她收穫了丈夫最長的陪伴和美滿的婚姻,對丈夫的原配,她以退為進,對孟小冬,她抵死不讓,在婚姻裡,她最大的智慧便是以退為進。
  • 做人的最高境界:懂分寸,知進退
    有人說,人生的智慧不過六個字:「懂分寸,知進退」。人貴有自知之明,審時度勢,分寸把握得當,進退有度,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01俗話說:「做菜講究火候,做人注意分寸」。做菜時,如果對火候的把握不好,很可能會把菜炒糊了或炒的不熟。為人處世,如果把握不好分寸,就很容易得罪人,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
  • 投資的進退取捨 漫談 之一
    在投資領域,從相對低門檻的股票、基金、債券,到大中小城市居民普遍比較關心的房產,再到以大宗交易為主的土地、項目、企業,等等,都有「進退」、「取捨」的課題。房產,同一個時期,同一座城市,既有人買進,也有人賣出,也有人觀望,「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各有所需,各有所為,每一個交易,都是基於具體的個人、家庭、企業、機構的「進退」、「取捨」的決策,各有各的道理。
  • 職場三句話:職場人要知進退,要懂人情世故,眼光要放遠
    職場人說職場事,身在職場難免勾心鬥角,有時遇到一些雞鳴狗盜之輩,往往弄得自己焦頭爛額。據理力爭吧,顯得自己斤斤計較;平白放棄吧,又心有不甘。作為職場人,你首先要懂的就是知進退。職場人要知進退。學生時期,對一切充滿幻想,自命不凡,認為沒有自己做不成的事;剛步入社會時,信心滿滿,熱血澎湃,做起事情來認真、激情;這都是優點,但有一點要記住,你要知進退,想要在職場有所作為,那就必須懂得進退,要明確的知道什麼功勞是自己的,什麼錯誤需要自己承擔。退不代表輸,而進不代表贏。職場人要懂人情世故。
  • 懂分寸的人生,才能進退自如
    為人處事,重要的是要講規矩,懂分寸,才能有進有退。人生需有尺,做事需有度。做事做到恰到好處,不偏不倚才是人生的高境界。掌握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做人知分寸宋玉言:「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做人要講分寸,學會有度有量,不卑不亢。凡事過剛則易折,過滿則招損。不可成亂矩之人,不能行過分之舉。
  • 聰明的女人懂進退:婚姻始於信任,止於猜忌
    聰明的女人,知道分寸和進退,即使第六感告訴她這件事有不妥的地方,她也不會立刻就去對峙什麼,而是會冷靜分析,避免自己被懷疑和猜忌所誤導。01蘇倩和丈夫王然結婚5年,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事業穩定、家庭和睦,堪稱一位人生贏家。
  • 識人識己識進退——聖嚴法師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許多人有關係,不能天真地想進就進,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因為我們生存的環境不完全掌控在自己一個人手上,所以,要進要退之前,都得先識己識人,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前進或者後退。
  • 把握成功的關鍵點:懂得審時度勢,知進退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很聰明,能力很強,卻感覺好運離自己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其實,成功也是需要掌握「天時、地利、和人和」。 1、無常是事物的本性,人生要懂得順勢而為鬼谷子說:「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
  • 讀史隨筆:知進退
    「範蠡知之,超然闢世,長為陶朱公。」譯文:在成功的下面,不可以處得太久。前日在和縣唐人劉禹錫陋室堂內見一副對聯,聯曰:觀古今思進退,讀書養志識春秋。今日再讀《史記-範蠡蔡澤列傳》感觸頗深。所謂明智之舉,即無論做官或者為平民,日有盈虧,這是萬物由盛致衰微的必然規則,順應時勢知進退。有野史所傳,範蠡之結果逍遙之中攜了美女西施超然而去,歸隱田間,過上美好生活。
  • 活得最瀟灑的三個星座,懂取捨,知進退,為人生做減法
    你覺得人活一世,應該追求什麼呢?大部分人可能認為,人生應該做加法,比如給自己增加一些財富,增加一些閱歷,增加一些人脈。但是對於以下三個星座來說,他們的人生在做減法,減去一些難度,減去一些脂肪,減去一些無所謂的欲望,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內心有太多的欲望,當我們把包袱裝太多的東西,自然就寸步難行。
  • 老祖宗智慧:活得通透的人,身上一般具備兩個特質,做事順利不少
    第二、做事知進退 知進退、明得失、懂取捨、識大體、有敬畏,才是一個人福報連連的基本要素做事知進退既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 無論做任何事情都量力而行、進退從容,這樣的人就怎麼可能混得不好呢?正所謂做事張弛有度方能化險為夷。 古人云:「識時務者為俊傑!」,也就是能夠根據當前的情況,明白如何取捨、進退才是明白人。三國時期曾有很多經典戰役,其中最為後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赤壁之戰。
  • 做人,懂分寸,知進退
    他要罷免他認為沒有才能的人,換上他認為賢能的人,罷免他憎惡的人,換上他所喜愛的人。 但,能讓魯仲連從眾辨士中脫穎而出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魯仲連知進退作為一名辨士,最難的就在於知進退 懂得進退 進退自如,才是人生最自由的狀態。
  • 知進退,懂分寸,才能長久,《榮枯鑑》第二卷讀書心得二
    畢竟,人,都會本能的出於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去作出選擇。楊爵雕像憑心而論,他的言行,他的上書,都是正直對奸邪的宣戰,但是他選擇的方式,卻太不聰明,正在興頭上的嘉靖帝,怎麼可能會容忍他這樣的行為
  • 做人應該知進退、知行止
    他告誡人們,要看清事物的發展變化趨勢,適可而止,也就是說要知進退、知行止。古人知進退的典例劉基(不像有些人,眼裡只有利益,一心奔著利益前進,忽視了指向自己的刀劍,命已喪而不知矣!再有,輔佐雍正皇帝取得帝位的鄔思道鄔先生也是聰明透頂之人,在四皇子取得帝位的同時抽身而走,勇退於激流險灘,向世人展示了無上的才華,還保證了自身的安全。
  • 深淺造句和解釋_深淺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石靈《捕蝗者》:「有那不識深淺的小夥子,故意嚷道:『弄不好,連他家墳地也給刨了,別怪人。』」](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5、搭石)深淺參考例句:1、水不試不知深淺,人不交不知好歹。2、等待的長短無關時間,只與感情的深淺掛鈎。3、水不撩不知深淺,人不拼怎知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