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五言、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對格律的要求更加嚴格,因而也比較少見,比較冷門。自唐宋以來,六言絕句不乏意境絕美的名篇,其中尤以王維《田園樂·其六》為絕唱。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桃紅柳綠本就是春之美景,一「含」一「更」更添雨後春晨溼潤朦朧之美。「花落」「鶯啼」本是傷春之景,客卻「猶眠」,該掃而「未掃」,該不眠卻「猶眠」,非隨性淡然而不可為。
【唐】朱放《剡山夜月》:月在沃洲山上,人歸剡縣溪邊。漠漠黃花覆水,時時白鷺驚船。
詩人未說從何處而歸,但不管他從何而來,只著一「歸」字便將他拉回到溪邊。這裡有王維「漠漠水田飛白鷺」和「月出驚山鳥」般閒適的生活,讓詩人的身與心都歸於大自然中。
【唐】顧況《過山農家》: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過」意為拜訪,如孟浩然詩《過故人莊》。此詩寫山裡人家,詩中雖無一山字,然泉必有山出。泉聲之大,亦可知道雨後不久,茶葉因雨受潮,故需烘乾方可飲用。「莫嗔」、「卻喜」寫出了農人的淳樸與爽朗,全詩清新樸素,自然和諧。
【宋】王安石《題西太一宮壁》: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王安石所見荷花「酣紅」之樣,或許讓他想到白居易詩中杭州西湖「映日荷花」的「別樣紅」,進而讓他想到江南,那個曾經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的自己。
【唐】劉長卿《尋張逸人山居》:危石才通鳥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處,澗水浮來落花。
「空山」即是隱者所期望的「桃花源」,然「有人家」還不夠「空」,隱者並沒有在這裡,隱者到底在哪?或許就如賈島《尋隱者不遇》詩中「雲深不知處」吧!澗水飄來的落花,或許循著澗水便能找到隱者吧!
【唐】張繼《歸山》: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空林和雪兩相待,古道有詩人,詩人卻不願與之相待,這條路或許太難太難,詩人寧願歸隱山田。
【唐】劉禹錫《答樂天臨都驛見贈》:北固山邊波浪,東都城裡風塵。世事不同心事,新人何似故人。
不經歷「波浪」與「風塵」,如何知道故人好?
【唐】皇甫冉《問李二司直所居雲山》:門外水流何處?天邊樹繞誰家? 山色東西多少?朝朝幾度雲遮。
【唐】 王建《三臺》:青草湖邊草色,飛猿嶺上猿聲。萬裡三湘客到,有風有雨人行。
【宋】蘇軾《題王晉卿山水》: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