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華夏大地肆虐了兩個月後逐漸進入了尾聲,又「毫無徵兆」地在全球爆發。
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像一場賽事,上半場在中國,下半場卻蔓延於世界各地。春節期間,也許留學生的父母慶幸孩子漂洋過海遠離疫情,沒想到疫情在很短的時間內無孔不入。在抗疫防疫方面,至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國家有我國的強度和力度,甚至有些國家採取觀望態度,這讓身在國內的父母為跨越重洋的留學生孩子操碎了心。父母像是打滿全場的選手,這上半場還沒結束,來不及中場休息一下,就被迫開始準備下半場了。
近幾天來被炒得沸沸揚揚的1.5萬小留學生申請包機事件,引發網友們怒懟,「那麼小的孩子就被送到英國留學,這是怎樣的父母?」、「被小孩子到英國留學的家庭非富即貴,自己打飛的回呀!」、「國家有難時,父母是不是為孩子不在國內而開心過,現在國外不安全了,憑什麼要國家出手相救?」「國家建設你不在,萬裡投毒你最快!」。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正當「包機」父母回懟網友「仇富」時,有個12歲的小留學生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同樣是留學歐洲國家,他獨自一人從居住地到馬德裡機場,獨自完成登機、申報、檢測、核驗等諸多繁瑣程序,飛行9235公裡,跨越五湖四海從西班牙返回祖國到懷抱。
當他下機時,被醫護人員發現精神狀態不好,好心的工作人員把他帶到室外空曠地方給他喝水,才獲知他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全程佩戴口罩、帽子等防護,沒有吃一口東西也沒有喝一口水。
每個自制力強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的管教,既然捨得把孩子送到異國他鄉,就應該培養孩子學會獨立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一個12歲的孩子,應該是英國1.5萬小留生相當的年紀,獨自漂洋過海回來的途中,為了不脫下口罩能做到滴水不進。這樣的孩子在特殊時期把安全放第一,不給他人添麻煩,他幾乎擁有了成功人士的顧全大局、超強自制力、穩定的情緒,這不正是父母對孩子應該要培養的優良品質嗎?
為什麼到了英國的1.5小留學生,隨著英國情況逐漸嚴重,學校停學、寄宿家庭居家隔離時,國內的家長們心急如焚聯合籤字請求包機將這些孩子接回來呢?
首先,孩子在外遇到事情,家長焦慮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遇到事情應該沉著穩定,教育孩子如何去應對。無論孩子在哪裡讀書,國外或國內,不是拼爹拼拼媽拼優越感,而是拼家長顧大局、明事理、有應急能力的優良品質。孩子遠在天邊,肯定會遇到困難,家長不可能事事包辦。這次申請包機接回孩子,那下一次呢,指不定還會遇到什麼事情?
其次,「包機」這回事,還真不是中國式過馬路,人多就可以無視規則硬趟,更不是人多力量大團結一致就可以順利辦成事。出國留學是個人行為,請風險自擔個自保全自己。像這樣極度自私的辯解:你們是仇富心理!孩子在哪兒上學是他們的自由,但孩子們也是中國人,他們在外有危險,申請包機回國「避難」不應該被指責。
如果按這個邏輯的話,全球所有的華人都可以申請包機了。舉國上下剛剛經歷了一場劫難,為了取得抗疫勝利,無論人力、物力還是財力,都已耗費不少,並且還要堅持接下去的防疫工作。能不能多為國家著想,多為他人著想,不要活得太自以為是?
再次,回國是不是最好的辦法?還真得再三權衡與思量!暫且不說回國路漫長風險高,擁擠的機艙、落地繁瑣冗長的檢疫程序,讓被感染的風險隨著耗時拉長不斷增高;隨著全球疫情爆發,既然回來了一時半刻也走不了,放下努力了很長時間的一切,待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後還能不能回到從前,這個難說,要是回不去了呢?一切努力都白費。再說,回來了就一定安全了嗎?
疫情面前,不管國內還是國外同胞,一定要先穩住,要做什麼決定,如何做才是對的,都得從科學角度去判斷。也許我們正在演繹真實版《圍城》,在家的想外出,在外的想回家。只是此時此刻,在家的要出去不容易,在外的要回家更是難上加上難。再堅持一段時間,也許就能迎來美好的明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