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範睢不是「小人」

2020-12-01 騰訊網

全文共5000字,閱讀大約需要30分鐘。

1

打破「先入為主」的偏見

「秦任用酷吏商鞅變法,走上富強,繼而吞併六國,一統華夏。」

這是我們從小到大從歷史教科書上學到的知識點,直到有一天有幸拜讀了孫皓暉的《大秦帝國》,不禁仰天長嘯,知識點都白背了。

《大秦帝國》以秦魏「少梁之戰」為開篇,秦獻公身中毒箭,臨終前,大雪紛飛,坐著步輦,看望老兵,一番話,讓老秦人淚如雨下,:「諸位跟隨我戎馬一生,老了卻還在這裡吞風咽雪,老夫對不住你們」。

繼位新君秦孝公任用商鞅貫徹變法,兵強馬壯,倉廩富庶的秦國得以東出,逐鹿中原。

秦惠文王審時度勢,重用縱橫家張儀,對六國一一瓦解,逐個擊破,最終化解了六國的合縱之謀。

秦昭襄王文有範睢,武有白起,一文一武,幾定乾坤。

秦莊襄王雖然在位三年,一是重用呂不韋為相,攻克韓國的軍事重鎮成皋和滎陽,秦兵可以直達魏國都城大梁;二是利用趙國和燕國的戰爭,攻取趙國三十七座城池,進一步削弱了趙國實力。

「秦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天下」,這其中的艱難曲折甚至是屈辱隱忍,著實鮮有人知。

2

商鞅不是「酷吏」,白起不是「人屠」,範睢不是「小人」

商鞅父母皆亡,列國漂泊。本是魏國丞相公叔痤的中庶子,公叔痤臨終前囑咐魏王要重用商鞅,魏王不以為意,無奈,公叔痤又建議魏王不用就殺了他,魏王卻不屑動手除掉一個小小中庶子。上將軍龐涓卻大為驚駭,生怕這個商鞅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百般打探,最終還是放過了商鞅,認為他不堪大用。

商鞅輾轉來到秦國,與秦孝公一見如故,恨不得跪在地上相互給對方磕頭,商鞅遍訪秦國各地,甚至深入秦國偏遠的地區,同時,他也對列國各自的優劣瞭然如心,他提出的變法主張:獎勵農耕以富國,激賞軍功以強兵,統一治權以正吏,化俗齊風以聚尾。

自春秋以來,貴族封地世襲,天子打仗都要依仗他們出錢出力,商鞅廢除貴族封地,瓦解與之相輔相成的特權,使得權力回歸中央。

商鞅的變法非常徹底,除了開刀貴族,還整治民風,秦國民俗荒蠻,大損秦人身體,商鞅頒布法令,除夫婦外,男女一律分局,取締寒食和髒亂痼疾。

變法後的秦國,建立了新軍:三萬精良鐵騎,兩萬勇猛善戰的步兵甲士,秦國終於可以縱橫天下。

商鞅這樣的曠世奇才,怎會不懂「鳥盡弓藏」的道理,他的使命已經完成,已經展示了自己的為政信念,完成了自己的治國志向,變法也走向了正軌,按理說,商鞅是可以全身而退,可是為什麼最後落得個車裂之刑的下場?

秦孝公到死都視商鞅為知己,君臣二人並無二心。但是繼位的太子秦惠文王跟商鞅可是有很深的芥蒂,這個以後有機會展開講。

商鞅的死是自我成全,並沒有惶惶不可終日,也沒有跪地求饒,更沒有鳥盡弓藏的悲涼。商鞅知道自己在老秦人心目中的地位,死了的商鞅,比活著的商鞅更能夠穩固變法成果,老秦人對商鞅的愛戴,會更上一層,所以他坦然赴死。秦惠文王車裂商鞅,只是給秦國老貴族一個交代,但是最終卻沒能滿足秦老貴族的願望,繼續擁戴商鞅的變法,著實腹黑心狠。

白起發於卒伍,做卒長的時候便是鐵鷹戰士,騎戰步戰,以及各種器械無不精通,戰場算計之精到,戰法部署之高明,殺敵勇氣之豐沛,決斷膽識之果敢,幾乎都是樣樣精通。

三十多年來,只要白起領兵,任是大戰,惡戰,秦軍戰無不勝,久而久之,秦軍士兵都將白起說成是「戰神」。

長平之戰,白起坑殺趙軍降兵20萬,(有人說是45萬,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秦趙大軍對峙,各領兵約50萬,雙方在長平互砍,手起刀落,41天以後,被秦軍圍困,斷水斷糧的趙軍,怎麼可能還剩下45萬?)。

範睢和秦王甩鍋給了白起,殺降命令是白起下的,但是他也是別無選擇。20萬趙軍放回去,這場滅國大戰白打了。20萬趙軍放逐巴蜀,保不齊日後又跑回齊國,還是白打了,抓起來,這光吃飯也得把秦國吃垮,自古燕趙多有志之士,趙國人又血性,有骨氣,早晚秦趙還有一場血戰。

好了,小夥伴們,這個問題如果換成是你,請問該如何自處啊?

秦王關鍵時候讓白起退兵,煮熟的鴨子到嘴邊了,又讓人端走了。

白起殺降後,心力憔悴,一病不起,披頭散髮,一代戰神,從此隱退。

以下這段話摘自《大秦帝國》,論述為何不能殺降,請大家拿出小本本記一下,日本人當年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如果真的有天譴的話,估計還沒開始。

「人世間的事,總是要有極限的,一旦你跨越了這道極限,即便強力不能將你立即摧毀,那驟然齊心的天道人道也會將你埋葬。諸多極限中,戰場不殺降,是最為醒目的」。

秦王向來倚重白起,當年自己的舅舅魏冉把持朝政,白起堅定的站在國家這一邊,力挺秦王奪權,「朋而不黨」 是範睢對白起的評價,白起這個人看似聽命於太后,聽命於魏冉,聽命於秦王贏稷,但是他真正關心的永遠是大秦的子民。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魏冉為了擴充自己的封地,出兵攻齊,白起卻拒絕了領兵出戰,最後魏冉親自帶兵出徵結果大敗而歸,損失秦國5萬將士。

白起是一個有血有肉,胸懷天下的勇士,是個真君子,「人屠」這個稱號對他來說太不公平了。

範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範睢是個有大才無大德的人,但他卻不是一個小人。

秦王贏稷18歲繼位,但是朝政一直都由母后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把持,其實這兩個人對於自己的繼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宣太后死後,舅舅的舉動簡直讓贏稷寢食難安,他公器私用,調動大軍攻打齊國擴充自己的封地,朝中培植自己的親信。

但是撼動魏冉必要一擊即中,否則自己小命不保,範睢的出現,讓贏稷一掃陰霾。在範睢的周密計劃下,趁著魏冉外出打仗,聯合白起,奪權,這其中的驚險刺激,權謀殺伐,等有時間,在跟大家細說。簡單點說就是沒有範睢,贏稷不可能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範睢對內替贏稷奪回權力,對外勸誡秦王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瓦解六國實力,深得秦王的信任。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人,卻毀在了,「睚眥必報,一飯之恩必償」的老套倫理上。

範睢作為秦國宰相,國之柱石,當有所為,有所不為,可是他「謀國夾帶私仇,恩仇之心過甚」,力薦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兩個人,但是這兩個草包,壞了秦國的大事。

鄭安平曾經兩次搭救範睢,助其死裡逃生,範睢深知,秦軍無軍功不授爵,所以總是瞅準機會讓鄭安平立功,可算是等來了機會,秦將王齕領兵攻邯鄲,不敵,十餘萬大軍傷亡逃散,鄭安平率軍兩萬增援,兵敗被俘。

身為主將的鄭安平投降了,可是兩萬鐵騎拒不降趙,憑藉山谷激戰三日,幾乎全部戰死,只有三千餘傷兵做了俘虜。秦軍有規定,打仗的時候,主將戰死,領兵五百以上的將領斬首,身邊的護衛軍全部自裁,所以秦軍打仗的時候被稱為虎狼之師。可是誰也沒想到,主將投降了,真是笑到頭掉。

另外一個恩人是王稽,向秦王力薦範睢,算是伯樂吧,範睢舉薦他出使各國遊說,意圖瓦解各國合縱意圖,但是王稽居然見錢眼開,收受賄賂。最後被斬首。

秦法有令,舉薦人和被舉薦人是相互連坐的,任何一方犯了錯,另一方也難辭其咎。

我在這裡今天重點要講的不是範睢如何功虧一簣的,相反我要誇誇範睢與君王相處有道。

範睢自知難辭其咎於是向秦王提出辭官,秦王向來喜歡範睢,相對於範睢做出的貢獻,區區舉薦兩個蠢貨,這個可以既往不咎,我不禁要感嘆,為人臣,能夠做到向範睢這樣,也是很讓人羨慕了。

不但秦王不責備他,還認真的向他討教儲君的人選。秦王認為太子贏柱身體不好,而且不具備當君王的魄力,想要廢除太子另立儲君,想讓範睢出面,重新審核現有的皇室子弟。找出一個更合適的來。

各位,各位,如果是你,該當如何?

這是個跑斷腿,費力不討好的活,得罪未來儲君是個什麼後果,商鞅已經給範睢演示了一遍。範睢不愧是範叔。

歷時一年,範睢再見秦王,給出的建議是「儲君暫不能更換」,範睢對秦王說「子平看後」,或許贏柱資質平平,但是據範睢觀察,贏柱的子女中,有幾個堪當大用。秦王贏稷一掃陰霾,喜笑顏開,和範睢對飲直至大醉。

各位,範睢才是洞察人心的鬼才,常伴君側,洞悉君心,贏稷是真的打心裡想要廢了贏柱嗎?他擔心的不過是秦國能夠一直保持列國霸主的地位,一個合格的君主無疑是這一切的保障。

果不其然,贏柱在位三天便一命嗚呼,兒子繼位,名喚嬴政。

範睢的結局算是很體面,贏稷親自奉上餞行酒,君臣到最後一刻仍然心心相惜,範睢已經老了,該退出歷史舞臺了,何必拘泥於死法。後世都會記住他身為人臣,為帝國立下的汗馬功勞。

2

看《大秦帝國》質疑起了花木蘭

小編只是實話實說,各位得饒人處且饒人。

《大秦帝國》中記述魏國大將吳起訓練的魏武卒的情況:

身穿鎧甲三層,頭戴鐵盔,腰佩短劍,身背二十強弩並帶箭五十支,肩扛長毛一支,背三天餘糧,日行一百裡後仍能保持戰力,整體裝備約五六十斤。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花木蘭雖然不是身處戰國,但無論哪朝哪代,身為步卒也好,騎兵也罷,盔甲,武器,整個重量下來,五六十斤不在話下,成年男子要想背負這些行頭,百裡行軍,仍然保持戰力都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花木蘭一個女子,真的很難想像。

重甲騎兵向來是軍隊裡最精良的力量,選拔的士兵都要身強體壯,身穿重型鎧甲,手持長毛刀劍,頭戴鐵盔,一個女子作為普通士兵徵戰沙場尚且吃力,真的很難想像,她還能身先士卒,領兵打仗。

匈奴粗糲彪悍,以騎射為能,遠則射箭,近則彎刀拼殺,電影《蒙古王》對於草原騎兵的裝備和彪悍進行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從秦一統華夏開始,匈奴始終為患,直到清朝才徹底解決。

雖然《花木蘭》這種藝術加工可以讓全世界的女性看的拍手稱快,但相比較於女性以這種方式叱詫風雲,個人倒是覺得孝莊皇后,更勝一籌。

孝莊一生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康熙親徵噶爾丹,身染惡疾,危在旦夕,為穩朝局,孝莊拄著拐杖,出現在金鑾殿,滿朝文武瞬間俯首稱臣,不敢造次。

女性和男性在力量上不具備可比性,尤其是金戈鐵馬的戰場,更不具備優勢,但是女性的魅力和能力,不應該受到質疑,歷史告訴我們,女性是可以擔當大任,並且做的比男人更出色。

花木蘭可能在軍隊裡當個普通士卒,徵戰多年仍然活著,也是個奇蹟了。

2

吐血推薦

有兩本書,一本書是《大秦帝國》,一本是《明朝那些事》,都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在給讀者講歷史,語言風趣幽默,內容細緻深沉。

其實相對於把時間浪費在抖音,微博,等快時尚平臺,不如靜下心來,多沉澱一些內容,碎片化的娛樂方式,並不會給大家帶來真正的平和,更多的是放下手機後的空虛和焦慮。

END

關於本文:

作者:劈柴餵馬,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質量的原創。

讀完了不點讚,你是魔鬼嗎?

相關焦點

  • 白起商鞅,兩位使秦國崛起的重要人物,為何被秦國父子統統除掉
    《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被稱為《大秦帝國三部曲》,這三部可以說逐步講述了秦國由弱到強再到霸的過程。第一部講到了商鞅變法使秦國改制,為大秦的百年基業打好了基礎。這第三部就是講秦昭王在範睢和白起的輔助下,廢太后之權,強秦國之兵,為始皇帝統一再做鋪墊。那麼既然,三部曲裡屢次提到商鞅和白起為秦國做出了偉大貢獻,那麼到最後為什麼秦國的父子倆還要治他們於死地呢?大家小時候都學過商鞅變法,在這裡小編就不多說商鞅變法有什麼重要意義了。
  • 豆瓣8.5,還是系列最低,《大秦帝國》怎麼了?
    最近,《大秦帝國之天下》一直延期未播,所有翹首以待的觀眾們,都在等待這部當年大劇的播出,但是不隨人願,願想始終未成真。《大秦帝國》系列,自《裂變》開始,一直是超神的所在。不管是侯勇演繹的秦孝公嬴渠梁,還是富大龍演繹的秦惠文王,都在證明著一個問題,大秦帝國延綿不絕。
  • 【曉木曰兮歷史系】天下第一軍神 人屠 武安君 ——『白起』!
    人屠、殺神、長平之戰一役坑殺四十萬,白起萬丈光芒的起點更是他的終點。梁啓超統計過戰國時期的數據,戰國各國交戰,共有二百多萬人戰死沙場,其中有一個叫做白起的人一個人殺了一百二十多萬。『白起從最底層的大頭兵做起一直成為武安君,一生殲滅六國軍隊165萬。
  • 滴水之恩必償,睚眥之怨必報,你認可大秦帝國丞相範睢的做法嗎?
    《大秦帝國》中的範睢。在這裡還是事先嘲笑一下魏國,真是大秦國的人才培訓基地啊!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衛國公族,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時,曾經向魏惠王舉薦過商鞅,因此也算入魏國失去的人才之一)秦惠文王時期的張儀,再到秦昭襄王時期的範睢,無一例外出自於魏國,結果他們都跑到秦國去了。
  • 《大秦帝國》:或許,真實的商鞅正是這樣一個人
    關於《大秦帝國》,很早就有聞之,但是看到那麼大一個系列,光修訂版的全套就有十一冊,實在有點望而生畏,不可當成一般閒書來讀,應當找個時間好生閱讀才是。這次休假時間比較長,便開始仔細閱讀。
  • 《大秦帝國》細數大秦帝國出現過的猛虎!
    秦孝公《大秦帝國》並不是一部謳歌君主的作品,但侯勇完美的演繹出了這個使秦國走向富強之路的君主的形象,厚重的嗓音,沉穩的步伐,他身先士卒,披堅執銳,隱身廟堂,推動變法,在生命的巔峰意猶未盡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用殘缺的一生詮釋了屬於男性的完美,這就是戰國時代的君主,贏渠梁,在他短暫的生命裡
  • 《大秦帝國之裂變》:雖不是史實,卻值得深思
    雖然這不是一部完全的歷史劇,但是因為這份感動,我還是決定把這部電視劇推薦給大家。大秦帝國這部電視劇主要圍繞著商鞅和嬴渠梁君臣情誼來寫,商鞅作為曠世奇才,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必然有著犧牲的精神,商鞅作為法家代表人之一堅持法治為核心思想的商鞅一直想要通過變法來強國,在這一點十分肯定商鞅的做法,捨身護法。法治不誅心。
  • 大秦帝國:生也法家,敗也法家!
    勢的優勢在於推行相對容易,以多服少,以上服下,也會在意人的感受;劣勢也很明顯,幾乎就是純粹的人治。關於三派的優劣,不好做過多的評價,但商鞅在秦國變法,申不害在韓國變法,而慎到沒有入仕。《大秦帝國》中推崇商鞅是不言而喻的,但為了突出商鞅,對申不害的術派有過分的貶低。
  • 大秦帝國中那些與歷史不相符合
    第一部主要寫秦國由弱變強的崛起歷史,並穿插回顧秦早期歷史與六國歷史;中心事件是商鞅變法,中心人物是商鞅、秦孝公與戰國初期的一批偉人名士。截止於車裂商鞅;以舊貴族復闢勢力抬頭、秦國命運重新陷入危機為結構懸念,引出第二部。(更多詳細內容請參看"同名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的"故事梗概")首先,我們要分析,秦孝公究竟是個怎麼樣的國君?
  • 《大秦帝國》中的商鞅:歷史與藝術形象的鴻溝
    翻開史書,歷史上的商鞅形象卻並不好。《史記》記載: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  而在我最近讀過的《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中,商鞅的形象卻變得格外不同,他充滿激情,英勇果敢,格局遠大,同樣也會為了變法而視死如歸。與史書上冷冰冰的形象相比,這樣的商鞅更像一個充滿血肉的人。
  • 《大秦帝國三》最無下限最拉低國人素質帝王—秦昭襄王—嬴稷
    風風火火炒了兩三年,萬眾期待的《大秦帝國三》終於上映了。演員基本沒什麼太大的變化,劇情還是老一套。作為一名標準的戰國粉,對大秦三期待感最高的必然是我大秦第一戰神白起,還有影響整個戰國走勢的長平之戰咯。說到白起,那無論如何也避不開秦昭襄王—嬴稷,一個刷新了中國人平均底線的無恥君王。嬴稷,有個外號叫義渠稷。因為,他老媽也就是羋月傳裡的羋月,鼎鼎大名的宣太后,當初就為了掃除大秦後顧之憂。果斷勾引義渠君,然後將其殘忍的殺害。
  • 大秦帝國之縱橫_歷史劇《大秦帝國2》_網易娛樂
    劇 名:《大秦帝國之縱橫》 導 演:丁 黑編 劇:張建偉主 演:寧 靜 飾演 羋八子    富大龍 飾演 贏 駟 王學兵 飾演 白起    喻恩泰 飾演 張 儀   傅 淼 飾演 魏 紓   商鞅變法以後,秦國在戰國舞臺上,已屹立起不容列國小視的身影。
  • 戰神、人屠、殺神與瘟神——白起
    「武安君白」即「殺神」白起,號稱「人屠」,被後人推崇為「戰神」。白起國史上被推崇為戰神的很多,諸如「兵聖」孫武、「兵仙」韓信、霸王項羽、飛騎將軍霍去病等等,號稱「人屠」的也有,如唐末黃巢、元世祖忽必烈、明末張獻忠、清末曾國藩等等,但被世人稱為「
  • 《大秦帝國》口碑一部不如一部,《大秦賦》能否力挽狂瀾?
    《大秦帝國》依託小說為藍本,並不需要重新構思劇本,並不存在過於倉促的因素。而孫皓暉先生的原版小說《大秦帝國》六部都很精彩,並沒有狗尾續貂之嫌。按說有如此基礎的《大秦帝國》系列應該不會重蹈覆轍,然而事實好像並沒有這麼樂觀。
  • 從大秦帝國的崛起,看堅持不懈的重要性
    可是對《大秦帝國之裂變》的記憶。秦孝公和商鞅之間那種為了國家富強而堅定不移走法制治國的決心,時隔一年依舊縈繞在我的心中。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復興,要付出的真的是太多太多,我們再看到一個君王光鮮的背後,很難想像到他們為了國家的富強,民族的復興所付出的努力有多少,光鮮的背後,隱含了多少辛酸的眼淚。
  • 《大秦帝國之崛起》邢佳棟朝堂辯論範睢拜相睚眥必報
    實力演員邢佳棟 這兩天追看《大秦帝國之崛起《大秦帝國之崛起》劇情圍繞範睢入秦而進入另一個高潮。宣太后(寧靜飾)去世,魏冉(趙純陽飾)失勢,範睢拜相睚眥必報,連一向在朝堂上不多言的白起(邢佳棟飾),昨晚也和範雎朝堂辯論。「白起」這個人物,歷史上有名的「戰神」,許多觀眾期待他大殺四方的英姿。值得一提的是,邢佳棟扮演的「白起」,除了外型上讓人眼前一亮,更成功的塑造了血肉豐滿的戰國武神。
  • 這部大秦帝國,國民女神高圓圓的一顰一笑頓時把商鞅都給暖化了
    我想這句話用到《大秦帝國》中再確切不過了。2008年《大秦帝國》播出了第一部,就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於2013年又在央視播出了第二部,觀眾們仍然對該劇喜愛如舊。但是令觀眾不滿的是早就拍好的第三部卻遲遲不與觀眾們見面。但到了2017年,大秦帝國之崛起突然橫空出世,使得觀眾們很意外。
  • 大秦帝國中的商鞅與歷史中的到底有什麼區別
    汪汪最近在b站中看鬼畜發現了很多關於大秦帝國的鬼畜,出於好奇也是把大秦帝國的第一部看完了。對於劇中的商鞅角色甚是好奇。於是今天汪汪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劇中的商鞅與歷史劇中的商鞅到底有什麼區別。《大秦帝國之裂變》商鞅變法的本質在劇中商鞅變法後秦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秦國百姓無不感激商鞅的變法,使國家變得有法可循
  • 誰才是大秦帝國戰車製造者和最強司機?秦始皇:無這兩人便無霸業
    後來,商鞅投奔秦國,開場就以變法為資本說服秦孝公。就當時腐朽的秦國士大夫階層而言,改制並不容易。而立志要恢復秦穆公時期,春秋五霸地位的秦孝公,卻力排眾議,啟用了商鞅。從那一天開始,大秦帝國的戰車的打造提上了日程。
  • 網友熱議:誰是《大秦帝國》真正的主角
    侯勇扮演,秦孝公嬴渠梁  其實大秦帝國——黑色裂變一直有一個沒有答案的話題,就是誰是真正的主角。在商鞅和秦孝公之間分布著大致相等的擁簇,而我的答案是,也許小說中的第一主人公是商鞅,但是電視劇中,我選擇侯勇扮演的秦孝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