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多次入侵中國,瘋狂掠奪中國的各種文物珍寶,造成了不少文物流落海外。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發奮圖強,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幾十年來,中國收回了許多流落在西方的文物。有些國家為了表示友好,也將曾經掠奪的文物歸還。
2020年9月12日,湖北省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從日本追索回國的珍貴文物展:「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
湖北省博物館這次展出的青銅器,含2019年年從日本索回的曾伯克父青銅組器8件,分「始封江漢」、「漢東大國」、「左右楚王」、「華章重現」四個單元,呈現西周早期到戰國中期的曾國青銅文化面貌。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的4件國寶級文物。
一,【曾伯克父鼎】
曾伯克父鼎2019年從日本索回,是春秋早期青銅器。
這是中國在國際文物市場成功制止非法交易、通過跨國追索回歸祖國的價值最高的一批文物。
曾伯克父青銅組器組合完整,製作精美,銘文豐富,為書寫曾國歷史補充了重要的新佐證,填補了出土曾國文物的重要缺環。
本件上腹飾重環紋,其下有一周凸稜,下腹部素麵無紋。器底有煙炱痕跡。器內壁鑄有銘文45字:
「伯克父甘婁乃執幹戈,用伐我仇敵,乃得吉金,用自作寶鼎,用享於皇考,用賜眉壽黃耇,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意為:
伯克父甘婁用討伐仇敵所得的吉金製作了此鼎,用以祭祀祖先,祈求長壽。
二、【曾伯克父甗(yǎn)】
曾伯克父甗(yǎn)2019年從日本索回,是春秋早期青銅器。
本件甑、鬲分體。上部為甑,附耳,口沿下及底部以竊曲紋裝飾。下部為鬲,附耳與器身有連接梗,三足作象首形。器底有煙炱痕跡。
內壁鑄有銘文16字:
「唯曾伯克父甘婁乃用作旅甗,子孫永寶」。
三、【曾仲斿父壺】
曾仲斿父壺1966年京山蘇家壟出土,是春秋早期青銅器。
曾仲斿父壺出土兩件。器形厚重,呈橢方形。
壺蓋飾一周以鏤空環帶紋裝飾的蓮瓣,蓋外壁飾竊曲紋。頸部設龍首耳,下附懸環。
壺身飾三周環帶紋,間以竊曲紋和空帶。
圈足以垂鱗紋為飾。壺身長頸垂腹,是典型的春秋早期形制。
壺冠及頸內壁鑄有銘文12字:
「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寶尊壺」。
環帶紋裝飾雖也為春秋早期所流行,但一般施加在圓壺上,作為方壺裝飾較為罕見。
四、【蟠龍蓋罍(léi)】
蟠龍蓋罍(léi)2013年湖北省隨州葉家山111號墓出土,是西周早期青銅器。
本件圓蓋隆起,蓋頂有一圓雕蟠龍,蓋面飾雲雷紋。
肩兩側各有一獸首形半環耳,耳銜圓環。
肩部立有圓雕牛首,左右各飾一組相對的卷尾龍紋。
腹部以大獸面紋為飾。
下腹有一獸首鋬。圈足前後各飾一組相對的夔龍紋。
右邊玻璃容器裡為出土時從蟠龍蓋罍裡取出的液體,推測為酒,酒精已揮發。
這種帶有高浮雕裝飾的罍只見於周文化邊緣地區,如四川彭縣竹瓦街和遼寧喀左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