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沂蒙山:鑽石寶礦、岱崮之鄉、革命聖地、文脈流觴!

2020-12-05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音頻:小東 韋星   編輯:二十六

本文共3139字,預計閱讀時間14分鐘。

點擊,聽小東給你講沂蒙山的故事來自保護地故事00:0013:15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沂蒙山,我想是古老。

 

早期的地球,大陸剛剛形成,頻繁動蕩的巖漿活動仍在不斷上演。按照地球發展的腳本,這樣的故事本該隨處可見。但大自然的風雨侵蝕和頻繁的地殼運動,讓大部分痕跡都湮滅在歷史的星河中。偏偏在沂蒙山,還能找到一絲證據,讓我們知道過去的事情。

 

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地理區位圖@腳爬客


你可能不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是沒有陸地的。在沂蒙山蘇家溝,有一種表面既像針又像竹葉的巖石,科學家將這種形態稱為鬣刺結構,將這種巖石稱為科馬提巖,它是魯西綠巖帶的重要標誌,揭示了華北克拉通東部地殼生長的重要時期,對地質學家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鬣刺結構@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前面說到,太過久遠的地質記錄,往往很難在日復一日的風雨侵蝕中保留下來。但原本埋藏在地下的寶藏,也因為外力的剝蝕,天長地久之後便呈現在世人面前,比如鑽石。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作為愛情的象徵,鑽石一直都是稀有品。


鑽石產量雖然少,但儲量可不少。天然的鑽石形成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之中,在距離地表170千米以上的深處蘊藏著大量的鑽石。而人類在地球上鑽探的極限,也不過12千米出頭。故而我們能開採到的鑽石,往往都是跟著巖漿活動一起來到地表的。


人類鑽探極限與大量鑽石分布示意圖@腳爬客



沂蒙山的勝利1號金剛石露天採礦場亞洲最大的金剛石原生礦,金剛石就是我們俗稱的鑽石。沂蒙山的金剛石形成於距今27億年前的地下200千米深處,在距今4.5億年左右,地下的巖漿攜帶著金剛石晶體向上運動,並最終以巖漿巖的形式賦存於地殼之中。後來經過地殼運動和風化剝蝕作用,一個大型的裹挾著金剛石的巖漿巖礦床得以呈現於世人面前。


▼請橫屏欣賞,鑽石園區@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在久遠的25億年以前,沂蒙山地區發生了多次地質構造活動,為今天花崗巖地貌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而新構造運動則造就了今天沂蒙山通天拔地的氣勢。連綿起伏的山峰聳入天際,雲山霧海,仿若仙境。


▼請橫屏欣賞,雲山霧海@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龜蒙頂酷似神龜俯臥於雲端;鷹窩峰奇松橫偃,壁立千仞,非雄鷹不能臨其上;雲蒙峰三峰並立,秀出雲表,乃「山」字之源;風動石傲然獨立於山巔,僅底部殘留一點與山體相連,風吹過似乎還會輕輕晃動。這些花崗巖地貌的形成離不開巖石內部裂隙的作用,風化作用沿著裂隙進行,將巖石切割破壞,最終形成了或雄奇險峻或擬人擬物的俊秀風光。


▼請橫屏欣賞,鷹窩峰@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如果沒有水的點綴,再為雄壯的山峰也缺失了一分靈氣。龜蒙頂之上,清澈的泉水從山上穿林潛石,蜿蜒而下,似瓊漿玉液。望明月松間照,聽清泉石上流,彈去世間浮華,回歸質樸真性。

 

玉泉枕流@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更有酷似中國大陸版圖而得名的「中國瀑布」,花崗巖在地勢上形成了三級臺階,澄溪之水忽然從80餘米高處落下,形成三級首尾相連、各異其趣的瀑布,飄者如雪、掛者如簾、斷者如霧,底部深潭霧氣朦朧,水流的激蕩聲轟鳴灌耳,撼人心脾,嘆為觀止。

 

「中國瀑布」@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在山腳之下,雲蒙湖平靜而美好。雲蒙湖三面群山環峙,煙波浩渺,鷗翔魚躍,銜千山之秀,匯萬壑之流,如蒼龍盤臥山間,似明珠嵌於高峽。夕陽下的雲蒙湖,水面被染成霞光般的紅色,恰逢一葉扁舟蕩起層層漣漪,原來漁舟唱晚不止在江南。


雲蒙湖漁舟唱晚@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經過沂蒙山腳下,會遇見一個叫做崮鄉的地方,以岱崮地貌而聞名。不同於我們熟知的巖溶地貌、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等,這裡的山峰頂部開闊平坦峰巔周圍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逐漸平緩。等等,這似乎有點像丹霞地貌「頂平、身陡、麓緩」的描述,但由於沒了顏如渥丹的色彩特徵,僅在外表上就同丹霞地貌產生了區別。


四種地貌對比示意圖@腳爬客

 

岱崮地貌的形成與特定的地層巖性密切相關。在距今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海洋面積擴大覆蓋了沂蒙山區。這樣的環境孕育了一套含有豐富古生物化石的石灰巖,這些石灰巖構成了岱崮地貌的物質基礎。


此後,幾度沉浮,從距今約6千萬年左右開始,地殼發生間歇性的抬升,寒武紀的石灰巖逐漸露出了地表。巧合的是,在這層石灰巖之下,是一層性質相對軟弱的泥巖、粉砂巖,在同樣的外力作用下,泥巖、粉砂巖層先一步被掏空,並導致上部的石灰巖部分懸空。隨後因為自重和巖石中的裂隙,不斷向下發生垮塌墜落,便逐漸雕刻成今天看到的方山模樣。

 

最美岱崮@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岱崮地貌是沂蒙地區一種特殊地貌景觀類型,諸多岱崮方山之中,尤以南北岱崮和團圓崮最負盛名。團圓崮,被一條斷裂帶切割而形成一高一低兩座,東崮頂部石灰巖厚度達20餘米,崮頂有近代軍事防禦寨牆、崗堡等遺存;西崮頂部灰巖層厚度與東崮相同,頂部有古寨房屋、寨牆殘跡。


▼請橫屏欣賞,團圓崮@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南、北岱崮相距1.8千米。相傳清明之日,可於崮頂遠望泰山,因而這裡被稱為望岱崮,後簡稱為岱崮,或許這就是「岱崮」名稱的由來。崮頂植被良好,景色秀美,如兩把綠色巨傘擎於沂蒙大地之上。


南、北岱崮@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特殊的地質背景,給蜜桃的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蒙陰蜜桃因「色澤豔麗,果肉細膩,汁甜如蜜,個大味香」而得名,這裡也因此被譽為「中國蜜桃之鄉」。初春桃花漫山盛開,座座崮體如同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於桃林深處。


桃鄉@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風光俊秀的沂蒙山,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先賢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數量眾多的文化遺存。蒙山第一道山門——萬壽坊,高大宏偉,蔚為壯觀。四周雕刻有九十九個「壽」字,彰顯出道家文化中對萬壽仙宮的無限嚮往。


萬壽坊@攝圖網


山上的處處題刻,無不彰顯著生於沂蒙的書聖王羲之的流風遺韻。唐代詩人李白、杜甫攜手同遊,宋代文豪蘇軾賦詩嚮往,更有康熙乾隆等帝王,紛紛登臨沂蒙山,賦詩抒懷。「魯南古城秀,琅琊聖賢多」正是對沂蒙山的真實寫照。


沂蒙山可以追溯到的文脈流觴遠不止於此。始祖伏羲後裔在此建立顓臾國,拜祭綿延,獨闢拜山文化。春秋末年,孔子登臨沂蒙山,留下了「登東山而小魯」的慨嘆。隨著1972年銀雀山古墓的發掘,華夏文明在這裡綻放光芒。古墓中出土的竹筒和文物為研究中國先秦和漢代初期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料,被列為「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因為這些璀璨的文化,沂蒙山得以成為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縷,遠古華夏東方文化的中心

 

連綿起伏的崮群是滄海桑田的結晶,也成為紅色革命的聖地。孟良崮戰役,解放軍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74師,一舉扭轉華東戰局,在解放戰爭的歷程中留下永不磨滅的光輝。這片土地譜寫著「紅嫂乳汁救傷員」、「沂蒙英雄六姐妹」、「孟良崮戰役奮勇支前」等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沂蒙山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新中國的基石。

 

革命聖地@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今天的沂蒙山,因其揭示地球早期演化的重要科研價值、對金剛石工業劃時代的影響和極具代表性的岱崮地貌,而成為一處獨一無二的地球科學實驗室。2019年,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批准,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千年歷史的沉澱、紅色文化的傳承與文人騷客的豪邁在這裡動情地演繹,不經意就映射了地質公園人地和諧的永恆主題。

 

壯麗沂蒙@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


如今的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不僅對珍貴的地質遺蹟採取了有效的保護,也因對旅遊業的促進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果你經過沂蒙山,記得在山腳的崮鄉停下來看一看油菜花,去到山頂偶遇放養的羊群,到了傍晚和霞光短暫相遇。你還能在水車旁,哼著沂蒙山小調,吃一張剛剛攤就的大煎餅。四月的午後,在桃花林隨意遊走,這十裡桃林和人間煙火就是沂蒙山送給你的桃花源記。


相關焦點

  • 沂蒙山——紅色革命的聖地
    井岡山、延安、沂蒙山,是中國最重要的三大老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 中國「第一座」生態名山,就在山東臨沂,還被稱為「鑽石之鄉」
    山東臨沂市的沂蒙山地區,是我國的革命老區,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沂蒙山小調》這首歌,也由此對沂蒙山有所了解,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沂蒙山並不是單指一座山,而是指沂山和蒙山兩座大山合起來的一個區域。沂蒙山是我國第一座生態名山,還是世界著名的養生旅遊勝地,孔子曾說:登泰山而小天下,登東山而小魯,這裡的東山指的其中就是這裡的沂山,而沂蒙山也被譽為是「五鎮之首」、「天下第一鎮山」,有「東泰山」之稱。
  • 山東沂蒙山不是一座山,龜蒙山卻有龜,來過的人都知道,此言不假
    在山東有這樣一座山,軍人說她是「掛滿勳章的乞丐」,文人用「登東山而小魯」來讚賞她;學者說她是「世界長壽鄉」,藝人用《沂蒙山小調》將她歌唱。她就是有著「華東小延安」之稱的沂蒙山。沂蒙山不是一座山?大多數的人都因紅色民歌《沂蒙山小調》,方才知曉山東有個沂蒙山。這裡曾是革命根據地的所在地,有著太多紅色印記。臨沂人把「沂蒙山」常掛嘴邊,故此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座山,尤其是外地人,大家都以為在臨沂真的有一座沂蒙山……沂蒙山不是一座山,她是一個人文地理概念,是由蒙山山系和沂水流域組成。蒙山地處沂蒙山腹地,是山東第二高峰。
  • 中國最年輕的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奇特被譽「鑽石之鄉」 就在山東!
    提到沂蒙山,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國首座「生態名山」和世界著名的養生長壽旅遊聖地。其實這座有著泰山之雄、華山之險、黃山之奇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不但風光秀美、歷史悠久,還是地質遺蹟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具有極高的地質研究意義。
  • 山東將打造泰山—沂蒙山生態文明命運共同體,一體規劃、協同打造
    日前,針對省人大代表王麗雲提出的「將沂蒙山世界地質公園與泰山世界地質公園一體規劃、協同打造」的建議,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做出答覆,答覆中明確提出,要打造泰山—沂蒙山生態文明命運共同體,推動兩個世界地質公園自然生態保護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共贏,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變成現實。
  • 古今孕育了最多傑出人才,沂蒙山上好風光,究竟有什麼神奇?
    還記得那首《沂蒙山小調》嗎?這首民歌曾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唱響全世界,成為中國最著名、最經典的民歌之一。歌曲是歌頌沂蒙山的迷人風光的,也標誌著沂蒙山新時代的到來,古老的沂蒙山,革命老區青春煥發,神採飛揚,走向新時代。
  • 沂蒙山列為世界地質公園有感
    4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沂蒙山地質公園列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自此,「沂蒙山」這個深沉而厚重的名字走向世界的舞臺。沂蒙山區是一塊紅色的熱土,在革命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三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
  • 山東十大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國最大金剛石礦遺址,天然氧吧沂蒙山
    說起山東省內的名山大川,許多人腦海裡首先浮現出的就是泰山了,作為五嶽之尊,泰山的地位不可動搖,它也是山東的一個旅遊名片。正如大多數的情形一樣,我們也許只關注老大,第一名永遠備受矚目,而千年老二卻埋沒在人後,那你可知道山東省內的第二大名山嗎?它就是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
  • 山東這個三千多年縣城,是「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是世界長壽之鄉
    談及山東,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呢?對於外地人而言,愛吃的人而言,想到的是「煎餅」麼……其實,煎餅只屬於山東一小部分的城市,更有一大部分的城市的主食是饅頭。但是,說到了煎餅,我們就不得不提到臨沂。臨沂有個費縣,幾千年的歷史卻不被人熟知在臨沂,有個費縣,位於山東中南部,這個大家並不熟知的縣城,是臨沂的衛星城、後花園、水源地、更是能源基地以及科教重地。
  • 臨沭號稱鑽石之鄉柳編之都 這些地方你都去過嗎
    臨沭縣是中國鑽石之鄉、中國柳編之都,而臨沭境內有很多不錯的景色,而「琅琊八景」之首的蒼馬山便在臨沭境內,其實哲理不錯的景點還有很多,下面就讓那個小編來說一說。   臨沭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作為沂蒙山革命根據地的重點區域,許多老一輩革命家,著名國際友都曾在這裡工作、生活和戰鬥過,還是是新華社山東分社誕生地,被稱為山東的「小延安」,留下了新華社山東分社舊址等大量鮮活的紅色記憶。   臨沭縣歷史遺蹟遺址:北溝頭古遺址、郭家山新石器遺址、東盤遺址、蕎麥澗遺址、糜家村遺址、寨子遺址、賀城遺址。
  • 在《沂蒙山小調》誕生地追尋革命印記
    中國山東網3月28日訊(記者 劉自銳)一首《沂蒙山小調》唱響了沂蒙山這座革命聖地,唱紅了沂蒙山的好風光。3月27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亮沂蒙精神地標」主題活動一行來到了《 沂蒙山小調》的誕生地,同唱一首歌,追尋這裡的紅色記憶,見證這裡的輝煌巨變。
  • 山東很「傷心」的縣,被稱為「鑽石之鄉」,發展卻平平
    我國有許多省份,人口眾多,其中山東肯定是其中之一,畢竟這個省份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億,而且還有不少,就分布在我國的全國各地,相信大家有不少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去哪裡都可以遇見山東人。如此一個人口大省,經濟實力也不差,在我國眾多省份中,名列第三。
  • 《沂蒙山小調》誕生地,曾遭遇山東敵後戰場損失最大的一次突圍戰
    臨沂,在老一輩的山東人眼中,那裡是山區、沂蒙山區。而在我這個去過臨沂多次的年輕人而言,臨沂是山區,但它更是承載著一段紅色歷史、正昂首闊步奮力向前走的旅遊之地。曾宛轉悠揚、風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調》,讓這片沂蒙土地,風情更加的濃鬱。《沂蒙山小調》誕生地,大青山突圍之地沂蒙革命老區中的費縣,或許有許多人不知。
  • 世界獨有的崮山風貌,隱藏在沂蒙山深處的軍工廠,岱崮地質博物館
    我們驅車從山東沂水出發前往蒙陰縣東部的岱崮地貌旅遊景區,行程60公裡大約用了一個半小時時間,到達岱崮地貌旅遊景區。對於岱崮也是兒時的記憶,曾經路過多次但從未去過,我認識一位在這裡工作過的老同志,經常在一起聊天說起這片紅色熱土,這位老人都是異常激動,因為他的青春全部奉獻在了這裡,從不知事故的少年到老年,在這裡結婚生子直至退休,我能感受到他對的那片紅色熱土的眷戀,老人說過他們的老同志們曾經聚集一起回到岱崮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去留念,只是人越來越少了,這裡已經向外開放就是曾經的小三線兵工廠。
  • 臨沂這縣「走運了」,境內出土「中國最大」鑽石,有望撤縣設市!
    勇敢地接受全世界的邀請,我飄蕩,和我自己不要任何理由,一條屬於年輕人的成長之路,無數個顛覆性的旅行體驗,只為找見自己的心靈之旅。臨沂更是一個山東地區面積最大的市,它大概有17191.2平方公裡的總面積,而且歷史悠久的臨沂,也是一個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所以臨沂市境內也是有著數量眾多的風景名勝的,例如著名的沂蒙山、岱崮、王羲之故居等等,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景點。
  • 研學岱崮文化 傳承紅色經典——汶源學校飛翼中隊、致遠中隊岱崮...
    弘揚紅色革命傳統  在岱崮地貌博物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補充紅色精神能量,通過觀看文獻、實物、塑像、圖片、視頻等形式,體會無數革命先烈為革命事業奮鬥不息的風採以及沂蒙人民踴躍支前、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
  • 2018蒙陰岱崮桃花節即將開幕
    四月遊岱崮,花海梯田美」。清明前後,山東蒙陰岱崮鎮進入桃花盛開的季節,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崮上融。四月桃花,染紅崮鄉,四月桃花,開滿崮鄉。桃花花期20天左右,現在是崮鄉最美的時候。山東蒙陰是中國的蜜桃之鄉,每年四月,這裡是個遍地桃花盛開的好地方!
  • 山東一縣,名字很費解,是書法家顏真卿故裡,沂蒙山小調誕生地
    文/史間一壺酒「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這是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中的前幾句,相信無論是年紀大的還是年齡小的都會哼上這麼幾句。這首誕生於70多年前的歌曲,唱紅了沂蒙山的好風光,也傾訴了沂蒙人民對祖國、對家鄉的無限熱愛。每當人們唱起這首歌,就會想起沂蒙山的好風光,想起那純樸善良的老區人民。歌曲很熟悉,但它誕生在哪裡呢?
  • 千年古村——沂蒙山,據說被壽星保佑的地方
    沂蒙山沂蒙山,表面意思是由蒙山、沂山組成,其實是一個有著深刻文化的山景區,同時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在這裡誕生了無數革命英雄,從古到今處處透露著中華文明。作為全國著名的根據地之一沂蒙山根據地,是充滿了紅色的,在這蒙山革命歷史展館讓我們更加理解革命先烈的精神,繼續弘揚中華文化。
  • 《大美山東·墨染》:沂蒙山山水篇
    編者按:  山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譽。山東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文物古蹟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