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2020-07-25 春雨漂漂

2019年,頭條號發起的新寫作大賽,一篇《父親的孤兒》獲二等獎,獎金30萬元,一篇數千字的文章,這獎金不低,全國茅盾文學獎,獎金才50萬元呢。還同時被頭條號「月薪萬元計劃」籤約一年

作者八尺,頭條號獲獎後文學書寫永遠離不開故鄉故土,為自己寫了真實總深深自責。可是文學創作永遠離不開對故鄉故土,離不開對家庭家族的書寫和隨想錄。

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一、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沒有勇氣,不敢揭開現實中的真實,寫出的作品怎麼能打動感染同化讀者呢?

現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家》。巴金說:如果《家》的大家族裡沒有真實的各種各樣的好人和不好的人,怎麼也寫不出那樣的小說。

包括魯迅在他的文學世界裡構建的魯鎮這個地方。魯迅至死不紹興、巴金跟他出生地生長的成都也不那麼和諧吧!

愛好碼字的人都是孤獨的。書寫真實的世界,說真話是需要足夠的勇氣的,如果在書寫的過程中,總有顧慮這個,顧慮那個,ho害怕對號入座,真是沒法寫出動情又動人的作品來的。

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二、沒有經歷,怎麼會不憑空虛構

作家寫什麼?當然是寫最重要的個人的經歷,當然在寫個人的經歷過程中,自然也會融入他人包括親人故知甚至歷史人物的經歷。。

獲得國內最高文學獎項,茅盾文學獎,獲得世界上最高文學獎項的諾獎的作家莫言。他的人物多是直接用的故鄉人的真實姓名,也因此鬧了不少矛盾。但莫言覺得,只有用家鄉那些人的名字,寫起來才順利,才得心應手。

莫言的寫作與個人的經歷毫不諱言,以及他童年少年的苦難是他書寫不完的源泉,那偏闢山東高密東南鄉,那曾經飢腸轆轆,餓死人的生活困境反而成就了作家莫言。

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三、從來不相信,作家們會憑空虛構出一個讓我們閱讀起來津津有味欲罷不能的文學世界。

因此,每一個作家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真實的虛構,虛構的真實,作家出生成長的環境大概方圓20公裡。

紹興之於魯迅。烏鎮之於茅盾。成都南門的高家大院之於巴金。北京之於老舍。

當代的作家們:王朔的小說離不開北京。池莉的小說離不開武漢。每個作家都是以故鄉故土為個人創作的素材基地。

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當代作家劉震雲,離不開豫北平原上的延津,中篇小說《單位》和《一地雞毛》,《故鄉面和花朵》《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都是一個豫北平原上出走的一個作家看世界。

劉震雲,離開故鄉延津就不可能成為一個當地有影響的大作家。

劉震雲在北京大學一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劉震雲坦誠對他一生影響最大也最受用的三個人,他的姥姥和兩個舅舅,因為他8個月大,就被姥姥抱走養大成人。

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比如劉震雲小時候跟著姥姥割麥子,姥姥弓著腰像箭頭一樣穿行在金黃的麥壟間,比任何人割麥速度都快,小小的劉振雲問姥姥:你咋割麥比別人快?

姥姥回答:「俺並沒有割得比別人快,只是姥姥俯下身的時候就不直起腰,姥姥就是別人直起腰的時間都用來割麥了。」姥姥的話讓劉震雲牢記了一輩子,頗覺受益。

一個作家只有在故鄉故土裡才讓自己文思泉湧……在眼下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播快,一個作家的作品或者一個自媒體人創作的一篇寫實文章,都可能瞬間刷爆,也可能被你故鄉故土或者親人族人看見。

如果一味地虛寫,拔高讚美,迴避真實,故事中的人事會令讀者反感,讓自己焦灼。如果原原本本地書寫了現實生h活中的一個片段,自然會引起紛爭。

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吧!有了一種非虛構的寫作手法。但不管你再非虛構,現實中總有人要對號入座的,但選擇了寫作,就要有足夠的勇氣。

作家寫作是需要勇氣的


只有現實的真實表達,才有力量,才能觸動人,才能讓後人引以為戒或有所感悟。作為現實主義寫作者,只有你內心有責任,不是在遊戲社會,註定今生你是一個孤獨者。

所以 作者獲獎文章《父親的孤兒》很感人,大可不必因寫了真實而自責。

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生活幸福,日子過得快樂,不喜歡矛盾與苦難,不喜歡糾結與擰巴,但這些不喜歡不是你故意的,是自然而來的,那就只有接受,而不是迴避。拿出勇氣來,改變不了別人,改變自己。

相關焦點

  • 香港著名作家葛亮:在香港堅持寫作需要勇氣
    香港著名作家葛亮:在香港堅持寫作需要勇氣 包括去年香港書展評出的年度作家也斯,內地的媒體都覺得陌生。那麼,香港文學,尤其是近些年,香港、內地交流溝通大大方便、密切之後,它的特質在哪裡,變化在哪裡?作家在香港這個城市的寫作與表達,狀態如何?  記者專訪了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著名作家葛亮。作為寫作者兼研究者,他對香港文學的觀察更直觀,也更立體。
  • 知名作家周國平談新作:敢於獨孤需要巨大的勇氣
    周國平與讀者分享創作心得 董柴玲 攝中新網廣州8月18日電(索有為 董柴玲)知名作家周國平8月18日攜新作《敢於孤獨的勇氣》亮相2019南國書香節。與讀者交流新作時周國平稱,敢於孤獨需要巨大的勇氣,但每個人都需要獨處的時間,活出自我。
  • 賈平凹:現在的作家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大的勇氣
    來源:西安晚報7月15日,由中國作協舉辦的全國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通過現場及線上視頻的方式舉行,主會場為中國作家協會十樓會議室,分會場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家協會。本次會議的主題是「積極推進決勝全面小康、決勝脫貧攻堅主題創作」「提高站位,深入生活,充分認識十八大以來中國鄉村的歷史性變化和新時代中國鄉村的發展前景」「發揚鄉村題材寫作的優秀傳統,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塑造新人,書寫新史詩」。會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作主題講話,她表示:「2020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具有特殊意義。
  • 麥家《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是勇氣!——麥家《人生海海》2019年,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圖書館推薦書目,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獨佔4本!對於麥家,大家想必不會陌生。一個優秀的作家,不應該只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也不應該躺在功勞簿上休息,而是應該不斷挑戰自己。2012年,麥家的父親突然去世。可是,那時他還在趕稿,因為雜誌社的交稿時間要到了。在父親的葬禮上,他一邊流淚一邊反思。為了寫作,他犧牲了和家人團聚,犧牲了那些至情至愛的溫存時光。
  • 美專欄作家:世界需要勇氣而不是怯懦
    他們向這些寡頭出賣接觸和影響華盛頓核心的機會,也許這個悲劇中最可悲的時刻就是,只有兩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願意展示道德勇氣和領袖能力。在1772年薩默塞特對訴斯特沃爾特的案子(Somerset v.Stewart)中,偉大的英格蘭及威爾斯高等法院王座法庭院長曼斯菲爾德勳爵(Lord Mansfield)就曾經展示過這種勇氣和能力。他釋放了一名逃跑的美國奴隸,並留下了一句名言:「奴隸制不應該存在於英格蘭的空氣中。給這名黑人自由。」然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選擇做出令人不齒的裁決,就和當年引發內戰的最高法院保護奴隸制的裁決一樣。
  • 賈平凹:作家應該把為人民寫作當作生命的需要和文學的需要
    新華社西安12月1日電(記者楊一苗)「作家應該把『為人民寫作』當作生命的需要和文學的需要,才可能自覺而充滿感情地深入生活。」作家賈平凹說。  11月29日,弘揚柳青創作精神研討會暨第五屆柳青文學獎頒獎典禮在西安市長安區舉行,這裡也是作家柳青曾長期深入生活的地方。
  • 作家張煒 | 寫作訓練是巨量且漫長的.
    要寫出一部好作品、成為一個好作家,需要許多高於技術之上的東西,那些大致是不可以學習的。每個人的先天能力都是既定的,後天學習所能做到的,只是喚起先天的能力。許多寫作者面對的常常是技術,即語言表述、結構關係等。這是最基本的知識和能力,沒有一定的寫作量,也很難掌握。
  • 麥家:人生海海,活著才需要勇氣
    莫言說:如果一個作家能夠創造一種類型的文學,這個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麼麥家應該是一個拓荒者,開啟了大家不熟悉的寫作領域,然後遵循著文學作品塑造人物的最經典的方法來完成了它,所以他獲得了讀者的喜愛,並獲得批評家的承認和好評。而這次,麥家不再是那些風雲詭譎諜戰故事的講述者,而是一個想要與童年和解,與故鄉和解的歸鄉者。
  • 被討厭的勇氣
    梭羅在《瓦爾登湖》書中寫道:我還要求每一位寫家,不論先後,都能樸實而誠實地寫作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僅僅憑藉他所聽說的,只寫別人的生活寫作自己的生活,難就難在自己不想將隱私展現給他人看,甚至自己的心路歷程。感覺不能啟齒,怕被人詬病,指責或者嘲諷。
  • 「女性主義」代表作家徐小斌:寫作在別處
    近日,《徐小斌小說精薈》(8卷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籍此之時,筆者採訪了中國「女性主義」代表作家之一徐小斌。  中國青年報:你創作的30年同步著中國改革開放的30年,也見證了中國新文學潮流的跌宕流變。以自身創作為「河邊的路標」,你怎麼評價中國30年文學變遷?  徐小斌:從我自身的感覺,當然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文學狂歡的季節。
  • 只有作家才需要寫作?你想知道有關非虛構類寫作的一切都在這裡了
    我從學生時代就很喜歡讀書、寫作。但在我的理解力裡,我是因為喜歡,才需要寫作。可是後來我發現,不僅僅是工作,我們幾乎從小到大的人生都需要寫作。讀書時需要寫應試作文;上大學之後需要寫各種申請、論文;工作以後需要寫作的地方就更多了。
  • 專訪作家安寧:寫作抗疫,讓思考的能力也在春天成長
    我覺得每個作家在寫作時,最終目的一定是向讀者傳達這種明亮,傳達一種悲憫與包容,傳達人類對抗命運的信念,讓人們在失意或者絕望的時候,能夠從文學作品裡感受到一種希望,並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環球網文化頻道:作為大學教授,您的學生在宅家抗疫的期間比較喜歡讀哪些書?
  • 認識寫作——讀《成為作家》
    最近跟朋友寫信,老在強調「寫作」這個概念,可是說著說著,筆者自己都有點迷糊了,什麼是「寫作」呢?寫作只是文字的堆積嗎?寫作跟微信日常的文字聊天有什麼區別呢?寫作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習慣,或者技能,寫作應該還有更加合理的定義,這是筆者讀《成為作家》這本書的原因。《成為作家》一書寫於1934年,算是不折不扣的老書了,但是暢銷多年,經久不衰。作者多蘿西婭·布蘭德做過編輯,當過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從書名來看,就知道這本書和作家相關。
  • 《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十堂必修課教你重新審視寫作思路
    《暢銷作家寫作全技巧》就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作者大澤在昌,是日本著名的推理小說作家,暢銷書作家。他將歷時一年的講座內容濃縮為十堂寫作課程,傳授自己三十餘年寫作生涯中的創作經驗和寫作心得。如果你對小說創作有濃厚的興趣,但還不知道如何落筆?如何構思情節?那這本書最適合你來讀,讀後會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 作家麥家的《人生海海》:生活不一定需要勇氣,但肯定需要智慧
    大概,這就是作家麥家之所以創作《人生海海》的動因所在吧!講慣了諜戰故事的麥家,講起故鄉,以及生活在故鄉上的人和曾經發生過的那些事情的時候,其實還是能夠看得出來某種諜戰味道的。但也正因為這是一個以諜戰小說知名的作家所寫的又一個故事,所以也千萬不要迷戀於紙面上的那些個字裡行間。
  • 「怪作家」的寫作秘密
    這本書一開篇就說:「作家們是一幫很古怪的傢伙」,作者講述的某些作家的「癖好」的確讓人稱奇,比如:愛倫·坡寫作時,常將一隻貓放在肩頭維持平衡;阿加莎·克裡斯蒂一邊在浴缸裡啃蘋果,一邊構思小說裡的謀殺情節;席勒在書桌抽屜裡放滿爛蘋果,依靠這刺鼻的氣味,激發創造力……通讀全書,著名作家可稱為「古怪」的行為其實並不多,書中的大部分內容,事實上只能說是作家有趣的寫作習慣。
  • 讀村上春樹《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了解一代暢銷書作家的寫作歷程
    二、成為作家的鍥機,突然的靈感和天馬行空的想像村上寫作的開始跟其他人大不相同。其他人可能是因為喜歡文字就去寫,後來有伯樂發現或者自己投稿,間接成為了作家。而村上是因為一天去看棒球賽,在比賽第一場的下半場,因為一個隊的贏球,賽場上響起了稀稀拉拉的掌聲。
  • 作家:"大老虎"落馬帶來寫反腐小說的靈感和勇氣
    1  「大老虎」落馬帶來寫作勇氣  在《中國作家》雜誌的歷史上,長篇小說《一座營盤》的問世是個例外。  去年7月,《中國作家》文學版編輯佟鑫聽說作家陶純正在創作一部軍隊反腐題材小說,就密切關注起小說的進展。她說,這部小說如果不馬上抓到手裡,擔心很快會被「搶」走。
  • 把青春寫在大地①|傅淑青:為勞動者寫作,給予我勇氣
    傅淑青在寫作最近,她的報告文學《杭漂20年》被收入《金華作家年選2019》,《掃地詩魔》在《杭州日報》刊登,講的都是草根的故事,在她看來,要成為一個好作家,首先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有深入苦難的勇氣。「以前我的寫作主要是個人情緒的表達、關注小我,現在更多聚焦在普通勞動者的身上。
  • 一個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餘華的《活著》是他最好的詮釋
    餘華為《活著》寫了一段自序:「一位真正的作家永遠只為內心寫作,只有內心才會真實地告訴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麼突出。」作家餘華餘華說了一句實在話,把內心寫出來,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把內心的真實赤裸裸的展現給別人,幾乎沒有多少人能做到,人就是這樣,要了解自己,首先需要了解這個世界,很多年前,餘華就明白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