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標題:《成都高新將新添露天音樂主題公園! 這座高顏值「巨無霸」綜合體名字定了!》
位於成都高新的
錦城廣場P+R地下停車場項目,
是目前成都市體現綠色出行理念
體量最大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項目,
也是換乘功能最齊全的地標性建築,
將打造露天音樂主題公園在內的系列設施。
近日,錦城廣場P+R地下停車場項目
最新規劃方案經市規委會審議通過,
會議議定需對項目名稱進行重新優化。
現項目名稱已確定為:
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
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
該項目是成都市目前規模最大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項目,致力於打造成為成都市標誌性交通換乘服務綜合體建築。
位置:
東側毗鄰紅星路南延線,南側臨繞城高速與桂溪公園連通,西側是城市的中軸線天府大道及環球中心,北側連通大魔方演藝中心。
項目總建築面積:
約27萬平方(其中地鐵代建部分約5.5萬平方米)
換乘配套:
為在建的地鐵18號線天府國際機場專線、待建的地鐵16、29號線提供綜合換乘配套服務,而僅僅與中心相隔幾百米的地鐵1號線錦城廣場站,也進一步豐富了公共運輸資源,讓市民可以享受社會車輛與公共運輸無縫換乘帶來的便捷。
「打通」地下空間:
並通過地下通道與北側招商大魔方地下空間相連通,實現不同地下空間互聯互通引入城市公交、軌道交通、航空、自行車慢行系統等多種交通方式,實現多方式交通無縫換乘。
無縫換乘+交通出行「一站式服務」
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的核心理念,就是實現停車加換乘的出行方式。該項目能夠為乘客和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機動車、城市公交、城市軌道交通、航空、自行車慢行系統等地下、地面、空中多種交通工具的自由切換。
1500個泊車位
隨著發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在交通承載方面的壓力不容忽視。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開展城市停車場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發改辦基礎〔2017〕475號),四川省成都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重點在智慧停車信息平臺建設、公共設施集中區、老舊居民小區停車設施等方面先行先試。
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項目的建設,不僅將有效續接地鐵客流、實現多種交通工具無縫換乘,且地下負一、負二層設計有約1500個泊位的社會車輛停車場,將進一步緩解城南片區的停車壓力。
1500個泊位是根據周邊已建道路和規劃道路的交通承載能力測算的。在儘可能滿足周邊車輛停泊需求的同時,也不會讓停留車輛的離開對周邊道路造成太大壓力。
公交
除了1500個泊車位,項目還設置了約7700平方米的電動公交停車場作為公交始發站點,預計32個車位,約10條公交線路。
地鐵
在建的地鐵18號線天府國際機場專線,以及待建的地鐵16號線、29號線,都可以在這裡實現換乘服務。
城市航站樓
預計2020年建成的地鐵18號線,作為從市區通往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專線,將成為助力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發展的重要交通支撐。由此,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還有望引入「城市航站樓」功能,打造城市候機廳。
夜景效果圖▲
成都市政務服務分中心也將落戶於此
在穹頂之下,隨著草坡的延伸,直觀呈現在市民眼前的就是地下一層、二層的配套用房。良好的採光、優美的外界景觀和室內配套相融合,形成豐富的景觀與建築融合體驗。
項目地下一層、二層的部分空間將打造成為相關服務配套,增加市民的娛樂休閒體驗。
未來,成都市政務服務分中心也將落戶於此,讓城南片區的市民辦理不動產登記、公積金等相關業務也有了更多選擇。
打造露天音樂主題公園
地下是停車場、航站樓、地鐵、公交站,地上則是一個含露天音樂廣場的生態公園。室外草坪將來還可以舉辦成都的露天音樂節,草坪廣場平時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息遊玩的地方。
打造景觀名片
一側是天府大道城市中軸線,一側是錦江生態帶,臨錦城綠道而建,圍繞公園城市建設,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將在地面實施一整片的景觀綠化建設,打造一處高品質的生態休閒娛樂場所,為成都高新區增添更多的生態底色。按照「花重錦官城」增綠添彩的城市綠化理念,項目還將進一步優化綠地景觀的設計,提升建設品質。
從錦江一側向西看,地面3個弧形穹頂的外觀設計的波浪式弧度,與其背後環球中心頂部的弧度正好相互呼應。從天府大道一層向東看,穹頂又猶如三塊貝殼,從小到大、由北向南依次排列開來。穹頂採用的ETFE空氣枕和木鋼結構,呈現出現代、時尚的造型風格。
俯瞰效果圖▲
錦城廣場綜合換乘服務中心從去年5月正式開工至今不斷加速建設,目前已經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按照計劃,一批次停車場將於今年12月完工。
該項目的建設要在保障地鐵18號線已有建設結構的基礎上實施,涉及到精準的統籌協調。施工單位將根據地鐵18號線的建設進度,分批實施項目建設安排,整體項目力爭2021年底建成。
信息來源:成都交投智慧停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都交通運輸等
編輯:李涵
新浪微博:@成都高新
微信:cdhtwx
高新那麼好,我想掃一掃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