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搜上出現了一位網名叫阿木爺爺的新晉網紅,一個TAG就收穫5.6億閱讀量,而他居然是一位63歲的爺爺?還火到外網去了?說實在的,現在網上的手工達人可不少,為什麼偏偏是阿木爺爺能夠出圈,成為全球網紅呢?原因無它,手藝超群。
憑藉著這雙手,他在國外的社交軟體上累計1億多的播放量,單條視頻最高達到1000多萬播放,隨便一條視頻都是幾百萬人觀看視頻中,他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就打造出魯班凳、魯班鎖、搖椅、拱橋等精緻的木器,引來眾多海外網友稱讚。
而且每條視頻都是好評如潮,被國內外網友連連稱讚。就連國外的建築師都忍不住誇讚他是:腦子裡自帶CAD建模的神奇男人。有網友甚至留言: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大爺名為王德文,山東聊城人,現居廣西梧州。他的本職是一位木匠,而其更為人熟知的身份,是西瓜視頻上的「阿木爺爺」。在許多期視頻的開頭,他揮揮手,和觀眾打招呼,隨即坐下,進入他的木工世界。
一片竹子,一塊木頭,在他手裡都能玩出花樣。一塊木頭,在普通人手裡只能墊桌子,阿木爺爺卻可以在不分解它的前提下,用傳統工具對它刨、削、鑽、鋸,把一塊木頭直接變成一張板凳。
王德文的視頻中,最為網友驚嘆的要數再現的魯班作品。其中 4 月 8 日發布的魯班鎖視頻,點讚量達 3.8 萬。視頻中,木塊被鋸成了一塊塊小的長方條,一共 33 塊小木塊。之後在小木塊上畫線,以便鑿出槽口,不一會零碎的木頭就被拼成了魯班鎖。
王德文曾用42根榫卯稜、4根榫卯柱、1個榫卯基,外加27道鎖環環相扣,做成縮小版世博會中國館,被網友譽為「當代魯班」。
網友紛紛留言讚嘆,「 這爺爺做的木工很有魯班技術,現在的木工沒法和爺爺比。」「 這就是木匠,大國工匠。」「 這手藝不能失傳啊。」央視網評論:不用一根釘子,一滴膠水,就能把尋常木頭打形成精緻工藝品。
人生前半場,王德文靠著木匠手藝養家。他透露,自己從 13 歲就開始接觸木工了,「9 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我就不上學了。那時候家裡生活條件比較艱苦,一直想著掙點錢,補貼家用。」 學習木工,王德文沒有真正拜過一位師父,他跟著不同的木工前輩打雜。
人生後半場,他以鑽研木工技藝為樂。因為製作魯班凳等視頻,王德文的視頻在國內引發熱議。「我和妻子一直都在拍攝一些生活視頻,感覺老爺子有這個手藝,於是就拍了,並發到國外去,讓國外人感受中國傳統手工藝的魅力。」王德文的兒子王保成透露,他曾是一名網際網路創業者。
王德文說:「 拍視頻是受兒子的影響,他之前就是在做視頻,一開始做過美食,後來做了木工手藝,網友們都很喜歡。」王德文說,自己打小就對木工活特別感興趣:「我這輩子就把這一個事情幹好幹細緻就行了,然後讓兒子發視頻,讓更多人學會,也能掙點錢補貼家用。」
對於走紅,王德文透露「沒啥感覺」,希望將來能掌握更精湛的技術,為大家呈現更好的作品。「當時兒子說我成網紅了,我說什麼網紅啊,我們都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一個幹木工活的老木工。」他說:「 我想著這個事情要傳承下去,兒子也會。廣大網友看到視頻,願意學的也能學會。」如果有人真心求學,爺爺連學費都不收,免費把他教會,把技藝傳下去。
文化外溢,潤物無聲。繼李子柒之後,阿木爺爺同樣紅遍海外社交媒體。他們一位分享了田園生活,一位分享了傳統技藝。他們以民俗、飲食、音樂、茶藝、工藝為載體,把中華文化中的智慧、勤勞與深沉呈現出來。他們在視頻裡不用一個英文字母,卻圈了無數海外粉絲。
工匠精神,匠心為本。阿木爺爺心懷純粹的匠心,尋求至精至善,將工藝品細節儘可能做到極致,正是匠人精神的生動展現。匠人精神不論來自哪裡,都值得敬佩,即使隱於深山,也有廣闊天地。
傳播中國文化,最好的故事不在洋洋灑灑的介紹裡,而在純粹平凡的生活中。匠人精神,同樣來自平凡中的堅守。讓世界認識到中國之美,我們需要他們這樣有內涵的「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