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耽美愛好者:耽於美色? | 圍爐 · CityU

2021-01-13 圍爐

隨著《陳情令》的火爆播出,由耽美小說改編的連續劇(以下稱為耽改劇)直衝入大眾視野。耽美一詞源於日本,耽是沉迷,美指唯美的事物,本來這一詞泛指唯美主義,但在中國深根發芽後已經用來形容男同性戀(BL, boys' love)。這樣的釋義仿佛給耽美小說蒙上一片神秘美妙的面紗,而各種耽改劇在當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仿佛是想延續這片唯美,但又有不少人對此嗤之以鼻。


無論是不屑於耽改劇原型小說所描述的男男之間的情感糾葛,亦或者是斥責資本插手了這片淨土,無論是從小說還是到現在的網劇,無論是從社會還是到個人,耽美一詞似乎永遠都處於風口浪尖。


鑑於此,我與一位耽美寫手,一位耽美讀者,簡單談談女生眼裡的耽美和對銀幕耽美的看法吧。


凱琪 = 盧凱琪

春春 = 徐春瑩,耽美讀者

倩倩 = 黎倩倩,耽美寫手


凱琪 | 先說說你們是怎麼接觸到耽美小說的吧?


春春 | 大概五六年級的時候接觸了言情小說,有一次看到了一本言情小說,作者夾帶私貨,他寫的是一篇女攻男受的小說,但是那個女孩子女性特徵並不明顯。後來我在評論看到作者跟讀者聊天時就提到了耽美文化。那個時候耽美也盛行,bl貼吧什麼的就有很多很多的資源,網上的淨網也沒有那麼嚴格。同人CP大行其道吧,就主要那個時候耽美同人CP比較多。就類似於盜墓筆記的瓶邪(張起靈,吳邪)火影忍者的佐鳴(宇智波佐助,漩渦鳴人),他們的同人CP文就很多,同人CP畫也很多,就這樣我很快就愛上了耽美文化。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的,你就很容易被他們吸引了,再之後我就開始看各種耽美小說啦。耽美小說的陣地也不斷的在轉移,從一開始的「愛所以存在」貼吧,後面就發展了比較穩定的一些小說網站,比如說晉江,比如說,嗯,比較肉一點的海棠。(笑)



倩倩 | 我主要是追星,七八年前我喜歡看我嗑的CP娛樂圈同人文,但這種同人文大多規限於娛樂圈,但是這種男男戀愛的文體吸引了我。於是我開始不滿足於只看一種故事背景的男男小說,再之後我就不僅限於看同人文,從而投入背景故事種類更多的原耽的懷抱啦!



凱琪 | 耽美小說作者大多是女生,讀者也大多是女生,你認為為什麼會產生以女生為主要受眾群體的耽美文化呢?


倩倩 | 先說說作者方面吧,我自己也寫文,我感覺社會中女性和同性戀群體都屬於弱勢群體,所以可能女性對同性戀的的接受程度更高,雖然我也知道耽美與同性戀不是同一種東西,但是它們總歸是有些聯繫的,因此耽美作家中也許會有更高比例是女性吧。而且我感覺女性大多比較感性,尤其是現在國內的耽美以愛情為主,女性作者的發揮空間也許會更大。前段時間網上還流傳過一句話「女生更了解女生」,所以女性作者寫的文章,也許更能在女性群體中吃得開。


春春 | 是的,我同意倩倩的觀點。女性更追求浪漫,就如同那句話「如果愛情連性別都可以跨越,其他的障礙可以阻擋他們呢?」她們可能也更願意去看這種不為世俗所接受的愛情,並被其吸引吧。


社會不斷發展,婚姻已經不是每個人的必需品了。所以現在蠻多人都對男女關係挺隨便的,各種渣男渣女金句頻出,而且居然還能受到追捧。


隨著網絡的發展,大家總能在網上看到各種為情所傷的女生,沒經歷過愛情情竇初開的女生看後也許為愛情卻步,有著相同經歷的女生看到之後自然又會激起心中的不忿,並且在網絡大肆聲討渣男。網絡中「厭男症」的情緒蔓延(這裡的「男」一般指將女性當成附屬品,不尊重女性的男性),本就情感豐富的女生在傳統的男女關係中難以找到寄託,難以找到憧憬,於是開闢出來一塊「耽美」的淨土,文中沒有的男女關係,兩位男主情比金堅再加上人都是視覺動物,好看的男孩子誰不喜歡,哪怕都是想像的,所以自然會有更多女生願意入耽美坑。看的女生多了,就有人想動筆寫故事,女性作者因此也就多了。


凱琪 | 我同意耽美是因為「美」而在女生中更為流傳的。大部分的腐女(喜歡BL的群體)也都是異性戀,可能真的就像春春所說身邊男女亂七八糟的怪事太多了。不過我也發現現在腐女群體逐漸低齡化,學生佔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她們處於幻想愛情的一個階段吧,加之青春期的小叛逆,喜歡特立獨行。耽美小說中將兩位男主描述的天上有地上無,他們之間的愛情描述的更是美輪美奐,青春期的少女就開始幻想憧憬這樣特別的,與大社會觀不符的愛情故事。即使小說描述的兩男生之間的故事,但我相信大部分女生也會被幻想的帥氣的小哥哥所吸引吧。


凱琪 | 我發現現下大多數耽美小說中攻受分明,但是在歐美的男男文學中卻很少強調,你們認不認為這是女性作者在感性下結合自身,以普遍的bg( boy & girl ) 小說模式代入了耽美,攻是男性受是女性?


春春 | 我認為是側重點不一樣吧,國外很多男男文學並不是將兩人的戀愛關係當作重點,只是通過這一點延伸更多的社會問題。而國內網絡耽美更多在描寫戀愛上面,戀愛中肯定有強勢有弱勢,所以就肯定會注重更多細節,從而強調攻受。


凱琪 | 側重點不同確實如此,耽美小說自然是集「美」於一身,美型男生和唯美愛情都是令人心曠神怡的,而且耽美確實不同於真實的同性戀文學(相對現實的男男同性戀小說),側重描寫無可厚非。但是我不認為描寫戀愛就一定要分清誰是主動方誰是被動方吧,似乎國內作者在這方面有點想當然了,甚至於有些作者過於弱化受方,描述出一個事事依戀攻的莬絲花。我當然不是說作者不可以寫這樣性格的男性,但多數時候讀者看耽美小說,預測自然是想看男男戀愛,有了個心理預期,這種給受換個性別也毫無違和感的小說,我確實是接受無能。


倩倩 | 我同意是代入了bg,但我感覺關鍵在於讀者很容易將受的一方女化。


正如你之前說的很多女性讀者也是異性戀,無論是什麼原因憧憬男男之間的愛情,她們在看小說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代入自己吧,所以總要有個角色去給她們代入。


國內而言可能最開始的耽美還有強強(兩位主角個性都比較獨立強勢)的出現,但隨著讀者的對攻受的偏愛,導致到現在耽美小說分攻受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寫文模式了。而且我寫文的時候感覺假如有一方比較弱勢的話感情劇情也比較好推。


不過隨著耽美小說的發展,有些設定也會強調攻受的,例如abo的世界觀(這種設定把全部人類分成alpha、beta、omega這三個種類,alpha是天生的領導者和支配者;beta各方面能力都很平庸,也是佔比最多的;omega是這三類中最弱的,只負責生殖。)作者雖然也可以有自己的寫文設定模式,但若是要寫在這些固定世界觀的文章,自然要遵循這類文體的模式。(一般而言alpha是攻,beta或者omega是受,但也有作者不會遵從,但相對佔比很少)


凱琪 | 那你們感覺女性寫小說體現攻受,讀者更偏向攻受分明的小說,是不是女性代入受的角色,潛意識的渴望在虛擬小說世界裡通過男性身份得到平權?


倩倩 | 我個人認為沒有代入這一說,因為作者更多的是創造兩個人物和他們之間的故事,注入自己的腦洞和情感,耽美同人cp文則是對cp之間愛情的幻想,通過文學來表述。女生既然要求平權,那肯定是在現實社會中受到或者見到過不平等對待,那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代入男生給自己找不痛快呢?女性平權一般會通過其他途徑表達吧,例如營銷號轉發,或者帶動輿論批評男女不平權的社會事件。


凱琪 | 但是我認為正因為有些女性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到了這些性別不平等事件,她們潛意識才更願意擺脫自己的身份吧。而耽美小說給了自己一個幻想的背景,雖然大部分耽美小說仍有分攻受,但是在作者的筆下,受一樣可以有自己的事業,一樣有能力鋤強扶弱。而且女性作者和讀者在耽美這一領域中可以逃離男性目光,一是知道受眾不是男性,二是作者可以以女性喜歡的方式書寫。在這裡女性可以無視社會性別給予的條條框框,對主流文化中的男性形象進行顛覆。「Male Gaze「(男性凝視:男性往往成為權利的主導和凝視的主體,而女性成為被凝視的客體,且大多數受歡迎的電影都是絕大程度上滿足了男性的窺視快感)的主體從男性轉換成女性也是女性意識提升的表現,而耽美小說就成了給了女性以窺視男性,消費審視男性的一個平臺。



春春 | 我同意有些女性讀者是對平權有所要求的,就像男生YY女生,女生也可以YY男性是吧。但是據我所知有些腐女自己都在貶低女性。確實很多耽美小說男主之間的感情感人至深,但是有些讀者自己都會在評論區罵文中跟男主們關係近的女配角,甚至一些腐女還會鄙視看bg小說的讀者,並發表「同性之間才有真愛」「性別不同如何相愛」的「睿智」發言。有些耽美作者在文中甚至之間全篇淡化女性,似乎在文章的世界觀裡女性並不存在,所有男性角色都是同性戀。更有甚者,會將女性全部描繪成面目可憎,專門破壞男主們感情的反派人物。這種變相的「厭女症」也伴隨耽美的興起而興起啊。不過話說回來,我也不認同女性是代入了受的角色,如果真的有帶入我覺得不是她們想追求平權,而是一種男性崇拜,這與小說是不是耽美沒有太大關係,如果她們真的要代入女權思想,那還不如看女強文。(笑)



凱琪 | 雖然耽美小說與同志文學不同,但是很多資本都願意打著同性戀擦邊球的名義吸睛,但是耽改劇頻出的同時,同志文學卻選擇性的被資本忽略,你們怎麼看?


春春 | 早期也有同志文學拍成的影視劇,例如《藍宇》,因為同志文學的故事內容使其改編的影視作品只能成為文藝片,而文藝片不賣座,沒市場,那就自然會被資本忽略。同志文學會更多的體現同性戀的現況,什麼家庭矛盾,愛滋病的問題。這種要展現這麼多的社會矛盾,自然是要請老戲骨才拍的出。但可惜現在中國影視行業有資歷的老演員沒人歡迎,有能力的新演員少之又少。而耽美的美型設定就沒有這麼多條條框框,只要請到當紅演員,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女生。人是視覺動物,無論看不看耽美小說,有小鮮肉去演就會有人追捧。流量多,金主爸爸自然更偏愛。都是市場導向的問題。也許有導演想顯示社會,現實一點的問題,但他們也更有可能用自己原創的劇本,而不是改編小說。



凱琪 | 確實如此,而且國內男男向的影視作品確實是少之又少,像《霸王別姬》這樣的前輩級別的作品基本都是萬中無一的精品。後期導演望而卻步,想要不輸前輩,那肯定就是要另闢蹊徑了,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改編耽美,像《陳情令》一樣,劇情內涵雖難以企及老一輩作品,但可以用角色演員熱度帶動作品知名度,現在《陳情令》已經被翻譯成了多個外語版本並在海外多個國家上線,也算是另一種的成功吧。



倩倩 | 耽美文學在近幾年年才漸漸興起被接受,耽改劇還屬於初期發展階段,不夠成熟,選材都是偏紅一點的耽美小說,尋找大IP,IP可以引流,畢竟投資人都是要吃飯的,就算這部劇失敗了,也可以割原著粉韭菜。雖然很多原著粉看到不合心意的耽改劇嘴上罵罵咧咧,但他們也確實會為了心中的「白月光」而看這部劇。這些大IP小說也是多是以美型為主,以亦幻亦真的愛情為主,況且能收穫大量小說粉的小說自然也不會是空架子,在劇情過得去的基礎上,加之各種宣傳,自然能讓投資方賺的盆滿缽滿。寫實向文學就是因為受眾小,文中的許多矛盾和阻礙都屬於在現實社會中爭議性比較大的,沒有人願意去白白承擔這個風險,也有可能是不被選取拍成影視劇的原因之一。


凱琪 | 有人戲稱2021年將成為「耽改101」(耽美劇井噴年),不少資本看中耽改劇市場。同性戀相關的網絡影視作品本應是對同性戀現象的理性思考,從而成為一種推動社會的聲音。但在某種程度上,當前的耽改劇並沒有呈現出這一群體的真實情況,而更多是為了迎合受眾的「腐」性審美,將大眾注意力轉化為經濟利益,你們怎麼看?


倩倩 | 的確,現在很多耽改劇被稱為「魔改」 包括刪減耽美文學之中的同性愛情情節。取而代之的是社會主義兄弟情,以及增加女主等操作。違背寫手和原著黨的初衷,靠原著的名氣吃著賣腐的紅利,內容大改特改,出品的影視劇中實際上已經表現不了同性戀的現象,感情。不僅沒有起到推動作用,更是對耽美小說的不尊重。但是也沒辦法,政策嚴嘛,國家雖然不明令禁止,但也絲毫沒表現支持,畢竟同性戀在現在社會情境下也不是一個可以被公開談論的話題。(攤手)


凱琪 | 是啊,現在耽改劇流行的背景下賣腐也確實是一個很讓人難受的事情。要炒作時就是各種的「糖」,腐女上頭自然就是願意為了這些劇buy buy buy(買買買),「有事cp打榜,無事拒絕捆綁」。粉絲腐女被割韭菜也就算了,其實這樣也算是在消費同性戀群體。同性戀本就特殊,一時半會難以被社會接受,現在因為兩位男生cp炒作,各種「在一起實錘」、「XX和XX天生一對」的帖子留言滿天飛,令本就對同性戀話題保有遲疑態度的路人觀感下降。


春春 | 賣腐也是資本的營銷手段啦,現在拍耽改劇的演員火了好一批,之前劇組只能請到名氣不是很大的新演員,現在整個行業嘗到甜頭,於是一些有知名度的演員也參與其中。自從2018年《陳情令》爆火以來出了兩名頂流演員(肖戰,王一博),資本就發現這一市場,耽改劇既能吸引腐女的關注,又因為改後同性戀元素幾乎為零,從而符合大眾審美,不過也需要看看明年的市場收益如何,雖然現在耽美文化褒貶不一,但如果明年井噴年耽改劇反響仍然不錯,那麼處於觀望的資本肯定就願意推廣,整個社會都遵循利益導向,這樣的東西湧現越多,社會就能越接受耽美文化(雖然影視劇中不體現,但總會有人愛屋及烏,願意接受其背後的耽美小說)但若是明年收益不好,可能推耽改劇的情況就會慢慢消失了吧。


凱琪 | 雖然現在的耽改劇仍有很多弊病,但我也覺得是一種新的劇本嘗試,希望這樣的嘗試不會是曇花一現吧。


我們主要對耽美文體模式,女性看待耽美,和耽美小說影視化進行一些淺談。無論是在耽美文化誕生的小說平臺亦或者在被大眾關注的影視平臺,耽美文化影響力漸漸擴大,這種亞文化已經處於和主流文化對衝的前線。


無論是何種文化,在真正被大眾接受前都一定會遭受各種質疑和誹謗,大眾總會以有色眼鏡看待,以雞蛋裡挑骨頭的態度審視。但我認為,一切的恐懼源於無知,當你願意放下偏見,以幼兒求知的態度去了解,耽美文化所經歷的這種「陣痛」一定會有驚無險的度過。


參考資料:

https://zhuanlan.zhihu.com/p/51937044男性凝視是什麼?作者:稜鏡光影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036758何謂耽美——關於耽美文學流行現象的淺析。作者:Octaves阿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9184550耽美作品是對女權的表達還是一種厭女症?作者:墨君夕



文 | 盧凱琪

審核 | 千禧雪

圖 | 來自網絡

編輯 | 蔡佳月

圍爐 (ID:weilu_flame)

文中圖片未經同意,請勿用作其他用途

歡迎您在文章下方評論,與圍爐團隊和其他讀者交流討論

欲了解圍爐、閱讀更多文章,請關注本公眾號並在公眾號頁面點擊相應菜單欄目

相關焦點

  • 對話耽美愛好者:耽於美色?
    原創 圍爐weiluflame 圍爐前言隨著《陳情令》的火爆播出,由耽美小說改編的連續劇(以下稱為耽改劇)直衝入大眾視野。無論是不屑於耽改劇原型小說所描述的男男之間的情感糾葛,亦或者是斥責資本插手了這片淨土,無論是從小說還是到現在的網劇,無論是從社會還是到個人,耽美一詞似乎永遠都處於風口浪尖。鑑於此,我與一位耽美寫手,一位耽美讀者,簡單談談女生眼裡的耽美和對銀幕耽美的看法吧。
  • 最近大家都在聊的「耽美」,究竟啥意思,怎麼翻譯?
    同人文愛好者和很多路人發起了大規模抵制肖戰的活動。所謂「同人文」,意為「同人之名以為文」,具體指漫畫、動畫、小說、遊戲、影視、或現實生活中的人,被愛好者二次加工創作成的文章。而「同人文」裡很多都是「耽美」小說。昨天在朋友圈做了個小調研「知道「耽美」的扣1,不知道的扣2」,結果大概一半一半,有人已經深陷其中,有人完全沒聽說過。今天就跟大家簡單科普一下「耽美」,和「百合」、「腐女」等相關概念,以及它們用英語怎麼說。
  • 資深耽美漫愛好者!滿足你能想像到的各種play!——納檸
    喜歡BL漫畫的朋友抓緊上車啦,資深耽美漫愛好者,絕對能滿足你能想像到的各種play~ 納檸——耽美漫畫師,資深BL漫畫愛好者,現就職於株式會社MAGIA旗下漫畫網站MangaX,曾參與漫蹤淘寶店繪製宣傳用立繪、戰艦少女卡牌、尚萌抱枕、耽美個志內插、雷姆利亞app企劃官方漫畫、妖精的衣櫥遊戲服裝、夢100 遊戲外包等項目。
  • "寧與獨派聚餐 不和百姓對話" 蔡英文再邀"臺獨"大佬除夕圍爐
    繼去年之後,蔡英文今年除夕當晚將再度邀請「臺獨」大佬史明圍爐。去年時,臺媒就曾感嘆:「小英寧與『獨派』圍爐,不與全民對話」。(臺媒圖)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辦公室14日下午公布蔡英文農曆狗年除夕到大年初三的行程。
  • 李玉剛《圍爐》首度翻唱《牽絲戲》增字《圍爐音樂會》
    ­  李玉剛的歌曲,因戲曲和現代音樂的完美融合,風靡大江南北,一時受到廣大古風愛好者們的喜愛。而在古風界十分受歡迎的歌曲《牽絲戲》,它的曲風與李玉剛的歌曲曲風相似,因此有不少粉絲呼籲李玉剛翻唱這首歌曲。此次節目中,李玉剛就應粉絲要求,在《圍爐音樂會》的舞臺首次翻唱《牽絲戲》,現場觀眾紛紛表示「比原版還要好聽」。
  • 圍爐2020年度稿件
    2020對於圍爐是成長反思的一年。面對現實的變化,我們拒絕置若罔聞,「躲在小樓成一統」,而是走出書房,去對話他人,去結合自己的知識與實踐;面對遠方的苦難,我們從不無動於衷,而是舉辦系列線上講座,試圖讓更多人去關注,去了解。
  • 從晉江女頻避難所到耽美聖地:苦了7年的長佩終於商業化了!
    這個靠耽美小說發跡的小眾非商業的女頻論壇,之前為了保護論壇的創作自由性與隱秘性,版規還在明令禁止外傳論壇文章的連結。晉江文學城商業化程度加深之後,長佩上位,一度成為耽美小說愛好者逃離商業化的避難所。 1.5萬部作品的聖地:夢開始的地方「耽美」一說最早源於日本,泛指耽於美色的浪漫與不羈,並依託於日本強大的ACGN產業,逐漸發展為指代「以年輕女性讀者群為主要閱讀對象
  • 圍爐音樂會是什麼樣的節目 圍爐音樂會什麼時候播出
    《圍爐音樂會》是什麼樣的節目?《圍爐音樂會》什麼時候播出?《圍爐音樂會》是由四川衛視原創出品,北京銀河映畫製作完成的大型音樂故事秀節目。是繼《咱們穿越吧》樹立歷史體驗真人秀標杆之後,四川衛視再次傾全臺之力,集結樂壇金牌製作人、華語歌壇殿堂級歌手和新生代佼佼者,首次涉足紀實音樂會拍攝,重磅打造獨一無二的頂級豪華音樂盛宴,旨在中國電視圈樹立音樂故事秀的新標杆。
  • 以詩之名圍爐吟詩意 貴陽烏當:百餘名詩歌朗誦愛好者用音韻之美詠...
    12月21日,「歡誦匯2019——圍爐夜話 詩誦冬至」迎新詩會在貴陽市烏當區拉開序幕。  整場詩會吸引了上百名國內外的業餘詩歌朗誦者參與,最遠者從澳洲而來,他們以詩之名,圍爐吟詩意。   「歡誦匯」創始人,貴州朗誦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朱芳表示:「歡誦匯」是一個公益組織,是業餘朗誦愛好者的家園。詩友在學習、工作之餘,誦讀經典,為弘揚詩學文化,傳承詩歌藝術,堅定文化自信貢獻一份力量。
  • 古詩詞裡的圍爐之美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最喜圍爐,他寫冬天的詩裡,表達圍爐向火之情的俯首拾來。但陸遊依然圍爐夜讀,品味其中妙處: 《新治暖室》 小堂穩暖紙窗明,低幌圍爐亦已成。 日閱藏經忘歲月,時臨閣帖雜真行。 詩才退後愁酣戰,酒量衰來喜細傾。 從此過冬那復事,夜深時聽雪來聲。
  • 李玉剛《圍爐》翻唱《牽絲戲》 歌迷:勝過原版
    本周《圍爐音樂會》,李玉剛不僅帶病堅持上節目,還全球首發翻唱《牽絲戲》,更在節目中展現自己的毛筆字,贈予《圍爐音樂會》。李玉剛帶病上節目 與川妹子飈戲讓人捧腹在節目錄製前日,由於天氣原因,李玉剛嚴重中暑,依然堅持帶病完成音樂會的錄製,他說道「我不想錯過這次很難得的機會,能夠展示傳統文化的舞臺」。
  • 小說素材——什麼是耽美,具體科普一下
    一個女子自稱腐女時,單憑一句話難以判斷她是屬於「BL漫畫愛好者」還是「角色愛好者」又或是「BL系妄想女」。(三類)   其實,腐女這個詞起源很早,大概在80年代後半就開始出現並流傳開來。「御宅族」OTAKU這個詞在當時多用於指代男性動漫迷,而女性則被冠名為「同人女」「宅女」,這些女子出於自嘲自虐的意味,乾脆把自己叫做腐女。   於是,這個詞就漸漸固定下來。
  • 圍爐鍋盔門店突破1000家,持續領跑千億鍋盔市場
    圍爐鍋盔,憑藉自己的實力,刷新了自己在鍋盔行業的開店記錄。據了解,圍爐鍋盔在今年4月份開放加盟,依靠極佳口感、多樣品種、實惠價格等無與倫比的優勢,贏得眾多消費者和投資者的青睞,截至12月,圍爐鍋盔全國門店正式突破1000家,成為行業內發展最快的品牌,牢牢坐穩鍋盔品類的頭把交椅。
  • 零差評耽美小說,《魔道祖師》毋庸置疑,墨香銅臭高產
    零差評耽美小說,《魔道祖師》毋庸置疑,墨香銅臭高產暑假來臨,在這個暑假可以說是掀起一陣一陣的狂潮,魔道祖師動漫的上映,鎮魂電視劇的播出,讓耽美圈無法平靜下來,暑假炸鍋,陷入他們的美色之中。這次,小編推薦五部耽美小說,讓大家在暑假過得更加充實。
  • 李玉剛《圍爐》首度翻唱《牽絲戲》 歌迷感嘆勝原版
    本周《圍爐音樂會》,李玉剛不僅帶病堅持上節目,還全球首發翻唱《牽絲戲》,更在節目中展現自己的毛筆字,贈予《圍爐音樂會》。  李玉剛帶病上節目 與川妹子飈戲讓人捧腹  在節目錄製前日,由於天氣原因,李玉剛嚴重中暑,依然堅持帶病完成音樂會的錄製,他說道「我不想錯過這次很難得的機會,能夠展示傳統文化的舞臺」。
  • 一入耽美深似海 從此BG是路人
    ———我的「腐女」之路作為「80後———85前」的這一代,我應該算是最早接觸「耽美」的一批人。時間要追溯到我們的初、高中時代,校園中掀起一股日本動漫狂潮,培養出了一大批日本動漫文化愛好者,而這一大環境成為孕育「耽美」在中國大陸誕生成長的溫床,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耽美」文化進入中國十餘年,發展迅速,潛移默化地影響、改變了為數不少的女性網民的閱讀傾向和習慣。
  • | 「耽美」:女性多元語境的異託邦
    緊接著,微博、Lofter、bilibili......都成了這部分激進粉絲的戰場,導致不少高人氣耽美同人作品下架。無端被波及的AO3其他用戶、其他耽美愛好者,甚至是支持耽美文化的路人們紛紛開始反擊,捍衛自己的創作和閱讀自由。Ta們衝進豆瓣,給所有肖戰參演的影視劇刷一星,同時開始抵制肖戰代言的產品。
  • 經典耽美小說:《鳳於九天》by風弄【耽美小說安利】
    經典耽美小說:《鳳於九天》by風弄【耽美小說安利】鳳於九天》是一篇以架空歷史的耽美文,說實話,要寫一篇寫史的小說的確難駕馭,人物眾多且背景煩瑣。政界與軍事明爭暗鬥更是寫歷史小說的一大難點,好的文章既要寫到真實又有創意實屬不易。
  • 《魔道祖師》,這部耽美小說為什麼這麼火,原因只是6個字
    耽美——殘酷的美,無法到達的終點。 "耽",沉溺;入迷。耽玩/耽於幻想;"美",則指美好的事物,這裡特指美少年。耽美,即沉溺於美少年之戀。耽美最早是指一切以美為基準的事物,讓人看了賞心悅目的。隨手一搜,發現耽美的意思如此美,我很喜歡,尤其是那個「賞心悅目」,於是就貼上來,和大家分享~昨天有小夥伴說,小編在推文史用魔道的圖,But又不推,都說了忘羨一生推啊!小編看了之後,覺得有道理,並信誓旦旦說今天會單獨寫一篇。於是小編想了一晚上,今天寫什麼比較好呢?經過不太慎重的思考,還是寫點走心的吧。
  • 「淺讀《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王永彬的《圍爐夜話》和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洪應明《菜根譚》並稱為「處事三大奇書」,三本書各有特色,《小窗幽記》屬於名仕的超脫,《菜根譚》偏於哲理表達,而《圍爐夜話》則專門講立身處世之道王永彬在開篇序文中就說到「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即是在寒冷的夜晚圍在爐火旁,是農家夫婦兒女的天倫之樂,但是僅僅是坐著沉默或者說些毫無營養的話語並非真正的快樂所在,難道就只有這樣虛度良夜?「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