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7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原創 向洪波 李桂林 中國退役軍人
1952年10月14日凌晨,美軍出動大炮、坦克、飛機以每秒鐘6發的火力密度,對駐守上甘嶺的志願軍陣地瘋狂傾瀉炮彈,遭到我志願軍將士頑強抵抗和奮力搏殺,天震地駭的上甘嶺戰役拉開序幕。
摧鋒於正銳,挽瀾於極危。如今的上甘嶺,已是英勇頑強的代名詞,精神高地的金名片。正如秦基偉將軍所說:「上甘嶺戰役打出了我們的國威、軍威,上甘嶺精神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體現。」
上甘嶺,這個人民軍隊的精神地標,每一抔泥土都飽含著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忠貞英雄氣。
著名軍事家蒙哥馬利曾告誡世界:中國軍人的英勇精神,永遠都是東方之謎,解讀這個東方之謎的答案,只有兩個字:信仰。
穿越硝煙,讀懂忠誠。向險逆行、無畏衝鋒的抗疫一線,聞令而動、聞汛而至的抗洪大堤,一個個退役軍人熾熱壯麗的身影,生動詮釋著新時代「上甘嶺精神」的忠誠誓言。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重整行裝再出發的新時代退役軍人,當在堅守「上甘嶺精神」中仰望英雄的精神脊梁,學習英雄的崇高風範,以政治上絕對可靠的忠誠、作風上絕對優良的賡續作支撐,標註退役軍人的精神高度、擦亮退役軍人的初心底色,在一切風險挑戰、艱難困苦面前逢敵亮劍、一往無前,為理想信仰奮鬥永無窮期。
志願軍官兵浴血奮戰、寸土不讓,將敵人打回談判桌前。究其背後的制勝之道,正是那無與倫比的「上甘嶺精神」——英勇頑強、敢打必勝。
退役軍人,告別軍營、回歸社會,無論以何種方式融入浩浩蕩蕩的時代浪潮,都將有一個蛻變重生的「痛感」過程。需要我們常學深挖、細照篤行「上甘嶺精神」這座「富礦」,始終永葆鐵心向黨、服務人民的軍人本色,發揚英勇頑強、敢打硬仗的軍人作風,保持百折不撓、永不言敗的軍人品格,在搏擊時代浪潮中結硬寨、打硬仗,乘風破浪、勇立潮頭,華麗實現工作轉軌、事業轉型、人生轉段。
「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捨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第十五軍《抗美援朝戰爭史》如此記載。上甘嶺戰役中的每一個英雄故事、每一方紀念墓碑,都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其形成的以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為核心的上甘嶺精神,耀映初心使命,照亮前行道路。
退役軍人,一朝披徵衣,終生俠骨香,雖然不在意被銘記,卻總想留下一縷芬芳,因為軍人的家國情懷早已融入血脈、滲入骨髓。當在堅守「上甘嶺精神」中涵養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實踐報國行,矢志臨難不避、實幹為要,以晝無為夜難寐的緊迫感,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進者,為民族復興添磚加瓦注入正能量,為祖國建設鋪路架橋再建新功業。
作者:
向洪波,湖南省委黨校第59期中青一班學員、湖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辦公室主任
李桂林,湖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就業創業處四級調研員
2021年《中國退役軍人》雜誌
訂閱開始啦
直接到當地郵局訂閱
郵發代號80-889
或識別下方二維碼
進入郵局微商城訂閱
如需發票,需持訂單信息到當地
可開票郵政營業廳辦理
原標題:《堅守「上甘嶺精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