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雲首發」:線下演出走通線上付費

2021-01-12 金融界

來源:深響

作者:呂玥

今年年初,線下演出因疫情影響轉至線上直播間,「雲蹦迪」、「雲音樂節」、「雲演唱會」等直播演出都做了大量嘗試,但初步的試水並未保持住熱度,也暫時無法看到給線下文娛行業持續帶來可觀的價值。

一系列疑問也擺在演出方面前:現階段用戶是否還有旺盛的線上娛樂消費需求?繼續進行「雲演出」其熱度該如何保證?公益免費只能做一時,當線上演出變成付費模式,還能否持續吸引用戶觀看?

「線上試水」的難點何解

線上演出並非是疫情才催生出的新鮮事物。

2014年樂視直播汪峰「峰暴來臨」超級巡迴演唱會,這是國內首此探索線下演出線上化、付費化。兩年後,VR站上了風口,線上VR演唱會隨即產生,但因硬體、數據、技術等問題,這一形式的演唱會在王菲、鹿晗等少數明星試水後就已銷聲匿跡。

2018年,線上付費演唱會又隨著偶像產業的興起而再次出現。在粉絲群體的帶動下,可突破觀看人數與地域限制的直播演唱會、明星生日會等線上演出都獲得了良好反饋。緊接著到了今年,疫情促使「雲音樂會」、「雲演唱會」等內容集中出現,初期大多屬於免費公益性質,之後才逐步探索走向了付費模式。

可以看到,已發展六年的線上付費演出在當下依然不瘟不火,很難稱得上是常態化出現的內容品類。

而在這背後,其實也有著多重客觀原因。最直觀的就是線上直播演出無法讓用戶擁有在現場才會有的臨場感和參與感,隔著一塊屏幕,用戶只能通過評論、刷禮物兩種方式參與互動,整體體驗完全不及線下。

其次,用戶在觀看線上演出時的體驗受制於觀看場景、硬體設備以及網絡,在什麼環境下觀看、用怎樣的設備、網絡是否通暢、選擇何種清晰度等因素都會顯著影響到整體觀看效果,而用戶一旦經歷了一次「失敗」體驗,就很難繼續保持付費意願。

另外,雖然消費能力極強的年輕群體是主要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但不得不承認現在用戶對於線上內容的付費意願仍有待提升。特別是在各平臺技術水平和大量免費雲演出內容質量都參差不齊的當下,普通用戶極容易審美疲勞且付費意願會隨之下降,即便是粉絲也會對平臺制定的票價產生不滿。

而對於偏小眾的演出來說,走向線上要面對的還不僅僅是呈現效果、用戶體驗、用戶付費意願的問題。由於其受眾群體有限,平臺如不匹配較強的宣推資源,在線上演出就很難觸達到有限的目標用戶,最終也很難達到收益預期。

圍繞以上這幾個難點,騰訊視頻在今天上線了「雲首發」產品。作為騰訊視頻旗下單點付費的全方位升級服務,「雲首發」旨在將傳統意義的線下內容「線上化」,用戶可以在第一時間看到最新的電影首發會、演唱會、話劇演出等直播內容。與其他常規的直播內容相比,騰訊視頻此次是在產品、營銷、渠道等多個方面進行升級,強調較強的沉浸式體驗以及互動感。

具體來看,在內容方面,「雲首發」包含了除音樂現場之外的電影首發會、話劇/舞臺劇、曲藝等等更加多元化的內容,相較於只有音樂現場的平臺用戶可選擇的內容更加豐富。例如騰訊視頻已經確定了「雲首發」電影品類第一個作品是《怪物先生》,這部電影匯集了餘文樂、春夏、惠英紅、塗們這四位知名演員,同時在視覺特效和整體製作方面的精細度也非常高。

從今天發布的預售情況來看,騰訊視頻雲首發在前沿技術應用、互動玩法等方面都帶給了觀眾全新的體驗。

首先是在購票環節,雲首發最大程度還原了購票流程,設置秒殺和搶購環節以及票根的分享和贈送功能。同時用戶也可以開始預約在首發日可用的定製版線上應援道具,參與粉絲遊戲。

技術方面,電影雲首發採用HDR10+高幀率+高解析度+環繞音效的臻彩視聽功能和4K(TV端)+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最大程度上還原4K級沉浸式影院級體驗。同時通過騰訊視頻的極光TV APP,電影也能夠以超清畫質在TV大屏觀看。

互動方面,騰訊視頻在預售、首發、直播中以及點播期均設置了一系列創意互動玩法。

可以看到在8月18日電影首發時,騰訊視頻獨家雲首映也設置了贈送虛擬道具、觀看首映禮和見面會參與抽獎、粉絲榜TOP1獲主創籤名禮物和參與互動話題贏紀念禮包等多種互動內容,充分激發影迷和粉絲參與互動的積極性。

在首映直播會開啟後,用戶可以和現場藝人實時連線,加入粉絲團的聊天室。在直播結束後的點播期,還會看到定製氛圍感的播放頁面,以及以用戶二次創作和影評內容構成的互動社區等。

騰訊視頻雲首發在技術、互動等方面都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最大程度上增強用戶互動可能性,彌補線上演出一直欠缺的代入感和參與感。

除了電影,針對演唱會這一內容品類,雲首發的亮點在於採用創新直播技術,實現舞臺、後臺以及表演者直拍等多機位直播,讓用戶可以從不同視角觀看整場演出,以電影級的拍攝方式呈現演出最優視覺效果等等。

這些功能、工具的多重加持,其目的都是想要進一步提升用戶的觀看體驗。而因為「雲首發」涉及內容品類繁多,在不同內容品類的直播中,騰訊視頻也匹配到了不同的功能。

  在電影雲首發時,注重主創在分享內容時與更多視覺素材的串聯,以及用彈幕、直播答疑等方式與用戶互動。  在雲首發的演唱會上,強調以技術手段提供多視角、高清晰度、沉浸感更強的內容,給用戶「超現場」的感官體驗。  對於雲首發的話劇或舞臺劇,騰訊視頻未來還可以實現類似於互動劇的「角色選擇」體驗,觀眾可以選擇任意主角的視角來觀劇。  對於包括曲藝在內的一些小眾內容演出,則是首先降低觀看門檻,以彈幕、字幕解釋等功能幫助更多圈層外用戶接受和理解內容。  走向「線上」的意義

既包含眾多內容品類,又要運用多種功能和道具,此次騰訊視頻新推出的「雲首發」其實對平臺自身的運營、技術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實上自疫情爆發以來,眾多內容平臺快速拓展直播內容品類,其目的是要在短期內吸引流量,只要明星足夠大牌,並且站內外營銷全面鋪開,單次直播的數據都不會太差。演出者是否足夠熟悉直播環境和流程、演出內容該如何更好呈現、最終呈現效果和用戶體驗是否有提升都不是關注重點,因此也就出現了各個平臺直播效果參差不齊的情況。

但在現階段,情況已經明顯發生了變化。隨著用戶已形成對線上演出的認知,甚至是對扎堆的明星直播出現審美疲勞時,線上演出內容必須要更加優質、用戶體驗要不斷升級才能夠產生吸引力。

在這一背景下,線下演出單位和平臺的想法其實也早已改變。

對線下演出單位而言,初期因疫情影響走向線上可能只是「試水」,從行業積極發展的視角來看,線上雲首發是線下演出單位的「網際網路+」入口,通過滿足用戶的線上需求,與線下需求形成互補。

而對平臺而言,線上演出在現階段也不是短期「流量收割器」,而是可以通過孵化和運營,為平臺帶來長期增長的新內容品類。因此在現階段,騰訊視頻雲首發的出現,既提供更專業的現場與舞臺,又注重開發創新玩法,同時也在探索更成熟的商業模式。

由此來看,騰訊視頻在此時推出「雲首發」無疑是展現出了多重價值。

首先便是為線下演出單位提供升級版工具和產品,幫助其快速熟悉和掌握線上直播放肆,實現B2C(線下)+B2B2C(線上)雙引擎發展,一方面補充內容和品牌的線上分發渠道,另一方面通過生態級的用戶連接,快速實現市場的拓展。

其次,雲首發也為小眾文化演出以及小眾劇場提供了一個線上破圈的機會。利用騰訊視頻這一平臺的影響力、營銷資源以及運用平臺的技術和產品,小眾文化在觸達更多核心受眾群體的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圈層外用戶。特別是小眾劇場或品牌在線上獲得了強曝光機會後,也能夠以線上熱度帶動線下消費的提升。

回到騰訊視頻本身,現階段網際網路人口紅利見頂、長視頻用戶增長放緩已是不爭事實,因此平臺以發掘新內容品類帶增長也是一種必然選擇。「雲首發」這類付費直播內容不僅有望在會員增值方面帶來新增長點,同時還能帶來一系列額外收益,例如票務分成、直播禮物以及演出周邊衍生商品的銷售等等。

整體而言,雖然「雲現場」、「雲演出」曾經只是疫情催生下的短暫狂歡,但狂歡結束後,平臺和演出方也都看到了未來長期發展的機遇。

作為將為線下演出單位、用戶以及平臺自身帶來「三方共贏」價值的線上演出內容板塊,「雲首發」會是騰訊視頻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其影響和價值也值得長期觀察。

相關焦點

  • 草莓星雲補足線上演唱會拼圖,騰訊視頻用雲首發破局雲演出
    9月,草莓星雲第二季升級歸來,以五條人演出為首,傻子與白痴、馬賽克、馬頔、Tizzy T、新褲子共6組音樂人將為樂迷帶來全新的線上娛樂體驗。後疫情時代,線下演出逐步恢復,草莓星雲在線上的步伐依然沒有停歇。音樂先聲注意到,這次回歸的草莓星雲,選擇加入騰訊視頻"雲首發",也成為首個嘗試雲首發的音樂付費演唱會。
  • 劇場演出行業升級 線上雲直播市場巨大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劇場演出紛紛上網,線上直播、指尖劇院、雲劇場等線上演藝形態越來越吸引著廣大觀眾。網絡時代的必然選擇5月19日,原創音樂劇《一愛千年》以線上付費的形式進行首演,成為國內首部線上首演的音樂劇。當日直播關注量破20萬,點讚數近45萬。
  • 18場付費線上LIVE,誰是在線演出商業變現的幕後推手?
    今年4月,網易雲音樂(以下簡稱「網易雲」)發起了「點亮現場行動」,對音樂LIVE現場進行扶持,網易雲承擔演出成本,旗下網易音樂人聯合LOOK直播、全國各地Livehouse等合適場館,搭配拍攝導演團隊,為音樂人提供線下專業演出場所,打造百場優質現場音樂演出,這些演出將以音樂直播付費的形式播出,而付費直播收入將100%給到音樂人。
  • 電影《怪物先生》8月18日全國首播,騰訊視頻「雲首發」打造線上...
    作為騰訊視頻2020年隆重推出的全新升級線上娛樂產品,「雲首發」旨在將線下場景的影視演出等「搬」上熒幕,依託技術創新手段,為用戶提供視聽感官和雲端互動的多樣化玩法,全面提升線上觀演的消費體驗。面對高漲的用戶期待,「雲首發」為這部奇幻大片打造了沉浸式觀影體驗,依託4K(TV端)、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和騰訊視頻自研的「臻彩視聽」,用戶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極致視聽感受,享受超影院級的觀影體驗。除了毫不遜色於線下體驗的視聽效果,「雲首發」還帶來了超越線下的零距離互動福利。
  • 2020名人堂年度人文榜④|疫情催生線上演出蓬勃發展 「雲演藝...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7月中旬,有著「流量天花板」之稱的TFBOYS舉行了7周年演唱會,因疫情原因,演唱會在線上舉行。這場備受矚目的演出與之前所有的線上演出不同的是,它按照3檔不同價位的門票出售,成為國內首場大型付費「雲演出」。
  • 音娛觀察|當音樂盛典從線下「複製」到線上 傳統娛樂的「雲演藝...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7月中旬,有著「流量天花板」之稱的TFBOYS舉行了7周年演唱會,因疫情原因,演唱會在線上舉行。這場備受矚目的演出與之前所有的線上演出不同的是,它按照3檔不同價位的門票出售,成為國內首場大型付費「雲演出」。
  • 新形勢下線上演出蓬勃發展 「雲演藝」未來何去何從
    7月中旬,有著「流量天花板」之稱的TFBOYS七周年演唱會,因疫情防控原因在線上舉行。這場備受矚目的演出與之前所有線上演出不同的是,它按照3檔不同價位的門票出售,成為國內首場大型付費「雲演出」。雖然受到「錄播」質疑和票價上的批評,但為演唱會買單的粉絲依然超過了一百萬,打破了此前韓國「雲演出」線上付費的世界紀錄。
  • 揭秘:大劇院如何奉獻36場線上演出
    巡禮文博會 「雲端」看北京揭秘:大劇院如何奉獻36場線上演出11月16日至20日,首次改為線上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國家大劇院開闢線上演出陣地,推出了36場線上演出。同時,更在現場直播中運用「8K+5G」技術,成為藝術傳播領域標誌性事件。
  • 付費直播能否成為劇場演出「加分項」
    新生代歌手翟李朔天參演「保利Art雲上音樂廳」系列。 (演出方供圖)落實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眼下演藝行業正在積極推進創新實踐。上海保利城市劇院近期推出「保利Art雲上音樂廳」系列,突破性地開啟付費直播古典音樂會模式。
  • 18元看專場音樂會 你願意為線上演出買單嗎?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因為疫情原因,各大線下演出已停擺數月。為了「自救」,演出行業開啟了「雲復工」模式。藝人線上「雲演出」逐漸成為常態。有數據顯示,自1月31日至今,國內已有超百場線上音樂節隔屏開唱。可因為表演場地的受限,演員、藝人收益的難以保證等原因,一些雲表演的演出質量大大折扣。
  • 愛奇藝打造「線上+線下」IP定製類課程 探索知識付費新方向
    近日,愛奇藝旗下知識付費產品「知識」上線了《黃金瞳》《皓鑭傳》等系列IP定製課程,以「熱門劇綜IP+用戶興趣」為基礎,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方式,為用戶提供了多元化的知識付費內容。
  • 2020年,或許迎來了線上音樂演出的拐點
    根據中國演出協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取消或延期的演出,就超過兩萬場,佔1-3月總場次的8成以上,造成直接票房損失約24億。《2019年演出行業洞察報告》認為,雲演出成為替代方案,引導了一部分用戶由線下轉線上,有望成為新的演出風口。如同過去幾年,流媒體對唱片時代的宣戰一樣,我們又一次站在某個預示著變化的拐點之前。
  • 「上雲」之後:演出行業要變「線上運營」為「線上經營」
    與此同時,如果說線上演出探索是2020年疫情下演出行業對自身生存和經營方式的重新審視和調整,那麼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後,演出從業者也在思考演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問題。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認為,演出線上線下融合的主體是線下,網上演播不可能取代現場演出。「線上線下演出都是整體演出市場的一部分,是尚未進行整合,又必須要融合的大市場。
  • SNH48畢業演唱會刷屏網易雲音樂引領線上演出商業化發展
    因工作未能到場的許佳琪,也用視頻的形式送上了Unit曲《Fox》,為粉絲們帶來了意外驚喜,成為當天演出的一大亮點。線上音樂演出打破了距離和空間的局限,為不在現場的粉絲提供和喜歡的偶像親密互動的機會。在最後的合照環節,現場樂迷齊呼畢業快樂,雲村樂迷也通過彈幕打出滿屏的畢業快樂和藍色愛心。
  • 南京「雲演出」讓全球戲迷共享「良辰美景」
    充分抓住線上平臺的資源優勢和網際網路傳播的特性,為線下演出打好『輔助』,是疫情發生後,化被動為主動,積極探索求新求變的一次主動『出擊』。」「為線下打好『輔助』」,這點也得到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戲劇戲曲學教研室主任張一帆贊同,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線上的傳播效果最終還是要落實到線下觀眾的增長,線上線下如何協調發展,這也許才是「觸網」熱之後,舞臺藝術行業需要思考的。
  • 劇院上座率50%了,線下演出進入新常態,你還會pick線上演出嗎?▸...
    在實踐和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線上演出的環境與線下是不一樣的。人們看線上演出大多是用碎片時間,比如地鐵、上下班,但在劇院裡用完整的一段時間來欣賞藝術,欣賞方式和理念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這個節目整體設計的時候,是用線上語言去解讀製作的。《巡演零號站》5觀眾為線上演出埋單嗎?
  • 線下活動控制上座率,與作者「雲上相見」也能...
    線下活動控制上座率,與作者「雲上相見」也能買到籤名本!>除了一些線下的分享活動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今年書展獨創新書「雲首發」讓讀者大開眼界,大呼過癮雲首發現場播放著各位作者發來介紹新書的視頻考慮到「雲首發」沒有辦法現場籤售細心的主辦方事先與作者約好
  • 從線下到線上 音樂產業開啟「直播+演出」新趨勢
    雖然線下音樂娛樂行業暫陷低迷,但是公眾娛樂需求不斷,音樂行業轉戰線上求生存,線上演唱會、雲K歌、雲蹦迪等活動陸續上演,為音樂行業開闢一條新路。線上k歌、雲蹦迪突出重圍疫情期間想K歌怎麼辦?為了滿足「宅家一族」的娛樂需求,線上k歌、雲蹦迪、音樂直播等新方式逐漸興起。
  • 現場不售票、日夜場留1小時消毒,新增「雲首發」的上海書展線上線下等你來
    2020第17屆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將於8月12-1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線上線下聯動。重點打造「新書雲首發」,開啟線上書展新模式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今年上海書展特別策劃「新書雲首發」活動。藉助噹噹、京東、喜馬拉雅、嗶哩嗶哩、抖音、大眾點評、天貓、今日頭條、快手等平臺,世紀集團還將在線舉行五十多場世紀新書「雲首發」直播活動。此外,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社的150餘本新書首發活動首次採用視頻形式在上海書展雲平臺和新華一城書集線上平臺亮相,同步在線下進行現場薦書,發售籤名本。上海新華傳媒將繼續與上海書展組委會辦公室合作打造「上海書展雲會場」。
  • 喜馬拉雅、今今樂道讀書會、樊登讀書會,三大知識付費平臺線上訓練...
    受疫情影響,「宅」式生活取代了出行活動,諸多線下活動轉移到了線上,知識付費行業也迎來小高潮,一方面,人們希望通過學習來緩解經濟下行帶來的焦慮,另一方面,人們想要通過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在隨時可能到來的「裁員潮」中倖存。為滿足群眾學習需求,各大知識付費平臺紛紛推出線上訓練營活動,在疫情期間為「宅」在家中的人們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