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湧現出眾多精通易學的高人,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精通佔卜的管輅,通曉天文曆法的陸績等人。然而還有一位易學奇才,他可能不被大家熟知,但他對易學的發展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01
《易經》是我國文化中的經典著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
最早在上古時期由太古三皇之一的聖人伏羲根據在黃河中出現的背上有圖案的龍馬和洛水中出現的背上有數字的靈龜所創造出先天八卦。
而後在商周時期,《易經》經周文王在遭受囚禁時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後天八卦,並注卦辭和爻辭。
再由春秋時期聖人孔子著作經文後面的《易傳》,成書經歷了上古、中古以及下古三個時代。
《易經》也稱為《周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開山巨作,凝聚古代先人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哲理,指導人們的處事法則。
同時《易經》也是一本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的奇書,並具有神奇的卜筮功能。
02
三國時期湧現出眾多精通易學的高人,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精通佔卜的奇才管輅,通曉天文曆法的陸績等人。
根據《三國演義》中對於易學在排兵布陣以及佔卜作用方面的描寫更襯託出《易經》的玄妙之處。
精通易學的諸葛亮,創出「八陣圖」用於排兵布陣。
這個陣法是經《易經》推演出來,根據八卦法則排列,具有風水學的原理,作戰時威力非同小可。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寫,諸葛亮的「八陣圖」反覆八門,分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
劉備兵敗,陸遜追至夔關,遇此陣,土人言:「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
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遜入陣不得出,後被孔明嶽父黃承彥放出。
由此可見,將東吳大將陸遜困在其中差點送命的「八陣圖」陣法之強大,其中的易學原理妙不可言。
而另一位三國時期的佔卜奇才管輅更是將易卜發揮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相傳一日管輅出遊,見一個年輕人在田中耕作。
管輅問年輕人的年齡,年輕人回答他叫趙顏,今年十九歲。管輅告訴年輕人他的眉間有死氣,三日內必死。
驚恐的趙顏和他的父親懇求管輅告知破解的方法。管輅見其父子情切,告知他們帶好淨酒和鹿脯,去往南山之中。
尋找正在下棋的一紅衣一白衣兩位老者,千萬不可驚擾他們,只在其間以酒肉盡心侍奉,待其棋罷時再跪求他們為趙顏增壽,定可成功。
父子二人照管輅的囑咐行事,果然成功。
原來那二位老者乃是南鬥和北鬥仙翁,司生死。被管輅算到天機,可見管輅之神通以及易學佔卜的奇妙。
03
當然,以上所描寫內容都是作者採用具有誇張的手法並加入神話的成分進行描寫。
在真實的《易經》學中,將上述的天文、陣法、佔卜、預知等歸類為象數派,也稱為象數易學。
在古代現實中多用於佔卜、預言等用途,這也是《易經》產生之初最古老的用途。
然而易學在其發展過程當中也出現了過於拘泥於象數而忽視《易經》哲理方面意義的情況,甚至還產生了「災異說」等現象,這些都偏離了《易經》的哲理正道。
而《易經》的另一個發展學派是義理派,雖然在孔子時期義理派就已出現,但成體系的義理派開啟者正是今天要說的這一學派的重要人物——王弼。
王弼是三國時期一位少年天才,自幼精通易學。他開啟了易學中成體系的義理學派,對易學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
但他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二十四歲。
義理派易學主要研究闡述的方面為倫理道義的思想以及對萬物規律的探討,主要從老莊道家觀點以及儒家思想來解讀《易經》。
義理派對易學的研究主要為不斷豐富哲學思想,進而提升個人修養。
王弼經過研究思考,鑑別出象數易學理論上的失誤,並改變了繁瑣的推衍方法。
他提出了「一爻為主說」、「爻變說」和「適時說」等理論,並著有《周易注》和《周易略例》等重要易學著作,主張以學習領會《易經》的根本義理為主旨。
王弼的研究豐富了易學的研究方向,使象數易學與義理易學產生相互推動、互相促進的作用。推動了易學的繁榮發展,是對易學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歷史人物。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圖片作者分享)
感謝關注,您的關注是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