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水漲船高。很多愛美女士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精神,更加有氣質,從而選擇去修眉或紋眉。修理眉毛確實能夠讓人顯得特別幹練十足,以至於相當一部分男士都加入到紋眉修眉的行列。因此,圍繞著修眉的問題便出現兩種不同的看法。
年輕人覺得那是美麗的象徵,年紀稍長的老年人則認為頻繁地修剪眉毛容易折損自己的福氣。因為老年人看來,眉毛是一種福氣的象徵,長眉毛又稱為「壽眉」,且眉毛越長越有福,故而有句話說「眉上一根長,能抵萬擔糧」。所有的傳說都不是空穴來風,那麼這句話的原理依據又是什麼。
根據科學研究表明,男人在45歲,女人在40歲以後,人的身體各項機能會明顯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衰老的程度會逐漸加速且不可逆轉。主要表現為,腿腳行動不方便,毛髮的逐漸變稀少等等。若是一個人步入中老年後,身體的毛髮依然比較濃密,則說明他的身體狀況非常健康硬朗。眉毛作為眾多毛髮一種,具有重要的參考依據。
同樣是有關眉毛,《黃帝內經》是這樣描述眉毛「美者,足太陽之脈血氣多;惡者,血氣少也」。所謂「美」,是指眉毛看起來十分光鮮亮麗,非常濃密有光澤,它往往是一個人氣血充足的外在表現。所謂「惡」,是指眉毛比較短而稀少,又非常雜亂無章容易折斷,深層次來看是一個人氣血不足的象徵。
氣血是否充足,往往與人體的健康素質成正比例關係,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一個人氣血充足,身體各項機能正常,平時工作學習生活自然幹勁十足,所以容易比普通人做得更加出眾,獲得更多的成就。況且千百年來,大家印象中那些高壽的老年人,往往都是長眉似雪,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風道骨模樣,所以有個祝壽的成語叫「百齡眉壽」,說的正是年過百歲的老年人。
眉毛作為人面部五官重要的組成部分,由於形狀樣式長短寬窄各不相同,古人便將它納入觀人識相的學問中,從不同的眉形中,分析不同的性格命運。有一部關於相學的經典著作叫《麻衣神相》,裡面曾經總結出十種大富大貴的眉形。
它們分別是柳葉眉(主發達)、劍眉(主智慧)、輕秀眉(重感情)、龍眉(主顯貴)、獅眉(大器晚成)、旋螺眉(主果斷)、新月眉(主功名)、一字眉(夫妻和睦)、清秀眉(人緣好)、前清後疏眉(主名利)。
由此可見,眉毛裡大有學問。再比如說,很多傳統戲曲中,將福壽祿三星的形象刻畫成額頭飽滿,眉毛又白又長的慈祥神態。聯想到現實生活中同樣如此,那些長壽老人的眉毛往往雪白修長,沿著眼角延長到臉頰。雖然刻滿歲月的滄桑,卻滿臉洋溢著祥和的感覺。
很多人覺得,一般擁有長眉毛的人都是年齡較高的老人。三十歲以前擁有長眉的人不多見,實則不然。也有一部分人從十二三歲開始,就有一根長長的眉毛。身邊人有這樣的情況,一定提醒他們不要隨意拔掉。拋開相學不說,眉毛具有阻擋汗水的作用,防止流到眼睛裡。若是有長眉毛,則能夠引導汗水流到臉上,能夠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中華數千年的文化從古到今沒有斷過,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些東西既然大家口耳相傳,自然有著一定的道理在裡面,不能想當然地將那些口頭文化理解為過時的文化,在無關痛癢的情況下,有時候「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話又說回來,人始終是要靠自己才能過上想要的人生。只有相信勤勞致富,才是人間正道是滄桑。一味地相信模稜兩可的老話,會失去追求美好事物的動力,也是一種「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