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乞丐和皇帝可以是同一個人一樣,在中國被打得落荒而逃,帶著家眷狼狽逃命的一群殘兵敗將,在國外卻瞬間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猛將,有時候歷史就是這麼奇妙。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將軍,名叫李國輝,國民黨軍少將團長。
在中國國內,沒有幾個人知道李國輝是誰,而在東南亞,甚至全世界,都知道有一位以3000沒有重武器的國民黨殘軍,打敗裝備有飛機大炮的2萬緬甸國防軍的傳奇將軍,這名將軍正是李國輝。
李國輝是河南南陽人(一說蘭考),1910年出生,初中畢業後,李國輝加入國民黨軍第8軍,從一名普通戰士,一步步升為少將團長。
1949年12月,解放軍在雲南發起滇南戰役,對戰的國民黨第八兵團一敗塗地。
在強大的人民解放軍面前,國民黨軍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被解放軍消滅,要麼搶在解放軍封鎖國境線之前,逃出國門。
時任國民黨軍第8軍237師709團團長的李國輝,選擇了第二條路,由此開始了他個人的傳奇人生。
李國輝率領709團,靠著一副腳板,開始了和解放軍的生死賽跑。
1950年4月,狂跑一個多月後,李國輝率領709團剩餘的800多人,終於僥倖擺脫解放軍的追擊,逃出雲南,穿越原始森林,來到緬甸東北一個名叫小勐棒的小村莊。
而國民黨第八兵團的3萬餘人,除僥倖逃跑的2000餘人外,其餘全部被解放軍消滅,包括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第8兵團司令湯堯,也被解放軍俘虜。
逃到緬甸後,李國輝發電報給臺灣,請示下一步行動。結果臺灣回電,請其自謀出路。身在異國他鄉的李國輝,明白國民黨是靠不住了,只能靠自己想辦法生存下來。
逃出雲南的2000國民黨軍,原來分別屬於6支不同的部隊,李國輝將這些部隊進行整編,歸自己統一指揮,並招兵買馬,很快就部隊擴充到3000餘人。
擴充軍隊、購置軍火,士兵吃飯,這一切都需要錢,而當時的李國輝所在的緬甸北部地區,十分貧窮,當地唯一盛產的只有鴉片。
為了生存,李國輝開始向寮國、泰國等地販運鴉片,由此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產地——「金三角」,開始快速活躍起來。
然而李國輝部所在的小勐棒是緬甸國土,面對這支從中國逃來的軍隊,緬甸政府下令,限期李國輝10之天內繳槍投降,不然將派大軍將其消滅。
大陸不敢回,臺灣不讓去,現在緬甸政府又來對自己趕盡殺絕,如今已經無路可走,只有與緬甸國防軍血戰一場,方才有自己立足之地。
面對優勢兵力,又裝備有飛機大炮的緬甸國防軍,李國輝清楚不能硬拼,只能智取。
1950年6月16日清晨,緬甸國防軍用飛機、重炮轟炸國民黨軍陣地,李國輝看敵軍來勢兇猛,命令部隊撤入原始森林。
緬甸國防軍早料到李國輝有此一招,搶先一步佔據通往原始森林的山口和道路,欲將李國輝部一舉包圍殲滅。
不能進入原始森林,全體將士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天黑後,趁著夜幕,國民黨軍開始了事關生死的進山之戰。
為防止槍聲引來更多緬軍,李國輝命令部隊不準開槍,自己親自帶隊衝鋒在前,用大刀和守衛山口的緬軍展開了肉搏戰。
一番激戰,消滅緬軍一個連後,李國輝終於率領部隊進入原始森林。面對2萬多緬軍,缺少重武器、缺乏彈藥的李國輝,帶著部隊和緬軍在原始森林裡整整兜了12天的圈子,講緬軍拖得疲憊不堪。
時機已到,開始反攻。6月28日,李國輝命令部隊向緬軍東線指揮部發起攻擊。
400多名國民黨軍一夜奔襲140多裡,開始發動進攻。雖然國民黨軍猛烈進攻,但在緬軍大炮的轟擊下傷亡慘重。
國民黨軍無奈只好撤出陣地,再次發動夜戰。夜晚營長董享恆率領50名敢死隊,突襲緬軍炮兵陣地,殺死10多名緬軍,抓獲俘虜200餘名,繳獲10門大炮。
天一亮,國民黨軍將這些大炮調轉炮口,向著緬軍開炮。
緬軍遭受炮擊,潰不成軍,國民趁勢收復小勐棒。
而後,挾大炮之威,國軍向緬軍發起全面反攻,佔領緬甸北部重要城市大其力和緬軍總指揮部所在軍事重地勐帕亞,歷時40多天的大戰到此結束。
這種遊擊戰、近戰、夜戰相結合的打法,想必李國輝是跟共產黨學的。
緬甸出動國防軍四分之一的兵力,結果戰死1500人,受傷3000餘人,還被俘虜302人,國民黨軍戰死408人,傷602人,國民黨軍大獲全勝。
打不過國軍,緬甸政府只好與國軍談判,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國軍退出大其力市,並釋放緬軍俘虜,緬甸政府同意國民黨軍在小勐棒、孟撤、孟果一帶駐紮,國軍終於用生命和熱血,在國外換來了自己的一片立足之地。
國民黨從大陸逃出的殘兵敗將,大敗緬甸國防軍的消息,在國際上不脛而走,各大媒體對此紛紛予以報導,李國輝一時間成了報紙上的頭條紅人。
蔣介石在臺灣,得知消息後,興奮異常,覺得這是建立反攻大陸軍事基地的大好機會,立即命令李國輝的老上司,陸軍中將、原第8軍軍長李彌,前往金三角地區領導這支建立奇功的部隊。
李彌到達金三角後,李國輝表示聽從李彌的指揮。李彌在反攻大陸受挫後,開始繼續沿用李國輝制定的戰略規劃,大力擴充軍隊,控制鴉片貿易,用軍隊為鴉片貿易保駕護航,再用販運鴉片賺的錢,支撐軍隊的生存和發展,很快,金山角成為世界知名的鴉片產地,佔世界鴉片產量的70%,成為名副其實的鴉片王國。
李國輝後來被稱為金三角的開山鼻祖,在金三角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李彌則使金三角的國民黨軍隊和鴉片貿易進一步發展和裝大,軍隊曾一度發展到3萬多人。但不容置疑的是,金三角時代是由李國輝開創的。
為了區別,人們習慣把李國輝掌權的時代稱為「小李將軍時代」,李彌掌權的時代被稱為「老李將軍時代」。
面對這樣一支軍隊,緬甸軍隊打又打不過,攆又攆不走,無奈之下,從1953年至1962年,緬甸和寮國、泰國政府不斷向聯合國提出抗議,要求蔣介石下令撤軍。
迫於壓力,當聯合國每作出一次要求臺灣當局撤軍的決議,蔣介石就撤走幾千人,至1962年6月,國民黨軍共將20000餘人撤回臺灣,留下來的3000餘人進入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