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2
日裡颺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烏的本義是烏鴉。有的版本寫作鳥。烏鴉是特指,鳥是泛寫。整首詩所寫,還是普通的一隻鳥:會飛、會叫。颺就是飛。這隻鳥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生活在皇宮裡。上林指上林苑,漢代的皇家宮苑。借漢指唐是唐詩裡常見的寫法。李義府說林子裡有那麼多樹,卻沒有他的棲息之地、安身之所。言外之意就是想當官。
這是幹謁。聯繫寫作背景,它還是拍馬屁。關於這首詩,都說是唐太宗讓李義府寫一首詠烏鴉的詩,李義府寫好之後,唐太宗說不用說一枝,給你一棵樹都沒問題。
李義府這個人,將來估計不會再提到他,所以多介紹一下。他是唐高宗朝的奸臣,大壞蛋。受賄、殺人,壞事做盡。武則天能當上皇后,和他以及他的同黨們(如許敬宗、王德儉)的結黨營私關係很大。他從一個普通人,做到宰相,本事就是會拍馬屁,且笑裡藏刀。所以他的外號,叫「笑中刀」、「人貓」、「李貓」、「李狐烏」等等,都不是什麼好詞兒。公元663年他被唐高宗流放到今天的四川西昌,當時叫巂州;公元666年病死,時年五十三。
王勃:江亭夜月送別二首
20200823
其一
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雲。
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
作者敘述的角度要留意:送別的地點在涼亭,亭在岸邊,有高度。所以第一句,寫江水寫近,是俯視;第二句寫群山寫遠,是仰視。俯仰之間,既是萬裡江山,又交代了別後遠近。第三句寫當下:分別的地點是津亭,時間是秋月夜。第四句寫情感,是收。前面三句鋪墊好了時間、地點和氛圍,最後一句寫人的情感怎麼樣。可以將這種寫法看成是一種寫作套路。
「送」和「橫」都是擬人化的字。
水一直向前流,這麼說沒有感情;後面的水在送別前面的水,這麼說就活了,且恰好契合此時此刻人的心境。李白《渡荊門送別》: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寫法類似。王勃寫水送別水,李白寫水送別船,異曲同工,背後都是送人,都有很深的情意。
「橫」是阻隔。群山本來就在那裡,不是故意在那裡。平時在那裡沒什麼妨礙,這時候在那裡,就讓人討厭。為什麼?順著詩意往下聯想:巴南是當時他們所在的地點,塞北則肯定是朋友要去的地方。朋友這一去,就是山川阻隔相見無期,所以那些「橫」著的群山,就顯得討厭。《三國演義》裡劉備送別徐庶,徐庶騎著馬遠去,劉備下令把前面的一片樹林都給砍了。為什麼?因為它們擋住了視線,擋住了人的深情厚意。
古往今來,分手多是在月夜,在雨中,不知何故。
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寂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這一首關注「夜」這個字。
前兩句是夜景,又提到時間。有煙霧有明月,這景色就是杜牧《泊秦淮》中的「煙籠寒水月籠紗」。煙是亂煙,「亂」這個字不用落實去解釋,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固定的詞組,就是煙霧的意思。古詩詞中常見;更常見的是「亂」字表面形容煙,背後是形容人的情緒。亂煙,迷霧,疏雨,浮雲等等這些都是此類情況,表面說自然現象,實際上說的都是人的狀態。第二句「飛月向南端」,這裡面是有時間的,因為月亮在動。「飛」字表程度不是表動作,就是快,時間過得快。送別的時候,覺得時間過的好快,還沒說幾句話呢,班車就來了,這樣的意思。
朋友坐著班車離開了,剛才還很熱鬧的亭子裡,現在靜悄悄的。「掩」,有人解釋成「門戶深掩」,很不好。這個亭子是離亭、驛亭。亭子嘛,不裝門的。不要一提到「掩」就想到關門。「掩」還有「遮蔽」,還有「止息」的意思,都比關門的意思好。解釋成「遮蔽」,就是從亭子裡出來,去岸邊送別朋友,朋友走了,回頭去看亭子,那亭子被樹啊、夜色啊給遮蔽了,一片寂靜。解釋成「止息」,就是剛才大家還在亭子裡一起喝酒聊天,還挺熱鬧,現在你走了,整個亭子裡就剩下了自己一個人,寂靜悄然。
總之就是安靜的讓人心生悲涼。江山此夜寒,寒就是冷,就是悲涼。宋詞裡有一句:「人散後,一鉤淡月天如水」,這詞看著是清新的一副景象,其實多讀幾遍很清冷的。人都散盡了,就剩你一個人抬著頭看月亮。冷清嗎?人去樓空了,肯定冷清呀。
豐子愷畫過這幅畫,畫面裡沒有畫人。這是更進一步。要是畫面裡有人,就是畫中人的冷清;沒有人,就是作畫人、看畫人的冷清。
- 未完待續 -
《古早集》| 陳叔達、孔紹安、許敬宗詩各一首
《古早集》| 王績詩兩首、賀知章一首
每日詩詞 / 《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宋·辛棄疾):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眉力村 | 桃花落,清水流;有佳人,伴左右。
交流古詩詞、植物可加微信
其他愛好者,暫時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