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老佛爺最愛的「護甲套」,原來是清朝貴婦身份的象徵

2020-12-21 騰訊網

「護指套」又稱「護甲套」。大家熟識護指套大都處於清朝後宮電視劇裡。

其實護甲套早在明朝的時候就已出現過。這一點被很多人忽視。只是到了清朝。

後宮娘娘們用的就非常普遍了。樣式也繁密了許多。

清朝貴婦身份的象徵?

滿族女子喜歡留長指甲,女性手指的纖細柔長,除與生俱來的天賦條件外,還可以藉助裝飾的手段,那就是將指甲蓄長。

蓄甲之風,源遠流長。據《韓非子》一書記載:戰國時韓國國君韓昭侯周圍的侍臣,即全都蓄著長甲。

清宮的皇后、嬪妃,極喜歡蓄指甲。

一般來說,蓄一根一寸長左右的指甲,通常需要半年以上,而且稍不留神,就會劈裂折斷,為了保護這種細長的指甲,特在手指上加罩一個套筒,以起到保護的作用。

這就是人們俗稱為護指的器物。

清代傳世的指甲套很多,這可能與滿族婦女的盛裝有聯繫。

滿族貴婦梳兩把頭,髮髻高聳向上伸延;厚達四、五寸的高底鞋將腳部託起;上衣袖口呈馬蹄狀將手背遮蓋;雙手飾戴纖長的護指,可以達到與服飾和諧統一的裝飾目的。

試想如果梳著高聳的髮髻,穿上半尺厚的鞋子,寬肥的馬蹄袖下是短而禿的手指,從唯美主義的角度來衡量、來審觀,是很不搭配的。

滿族貴婦的盛裝十分適合護指的飾戴。所以清代十分流行,同時在實用的基礎上,逐漸向精、美、貴的趨勢發展,使女性的護指套形成一種文化。

美甲達人慈禧,兩個無名指和小手指,最長可達七八寸,為了修飾保護好這一雙手指甲~

每天要用溫水浸泡和用剪子修理,並特製了各色指甲套,有鏤空嵌絲琺瑯的,也有純金的,名貴至極。

《甄嬛傳》中的華妃,清宮的皇后、嬪妃,極喜歡蓄指甲。

清宮皇后、嬪妃們的指甲套質地有金、銀、玉、玳瑁、銅、琺瑯等多種材料,背面多為鏤雕,極少封塞,這樣可使空氣流通,夏季飾戴不致憋悶。

除大拇指需要靈活不受限制外,其餘各指均可飾戴, 質地為玉的護甲套.

圖中是醇親王的側福晉李佳氏和側福晉劉佳氏,仔細觀察她們的手部,都有帶護甲套。

圖為清朝貴婦,女人留起長的指甲,顯示他們無須勞動。照片可以看出她的服裝細節。

盛裝的滿洲貴族婦女與她的兩個孩子。滿族貴婦梳兩把頭,髮髻高聳向上伸延;厚達四、五寸的花盆底鞋將腳部託起;

上衣袖口呈馬蹄狀將手背遮蓋;雙手飾戴纖長的護指,可以達到與服飾和諧統一的裝飾目的。

清金鑲石珠指甲套,為清朝的飾品,長10釐米。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指甲套用細金絲編織焊接而成,上部弧形,套環圖案上綴五朵蘭花,蘭花以珍珠串和紅綠寶石組成,蘭葉為點翠裝飾。

整個指甲套修長秀麗,十分華貴。

相關焦點

  • 清朝人物蠟像:神還原慈禧太后眼袋,努爾哈赤拿刀很霸氣!
    清朝人物蠟像:神還原慈禧太后眼袋,努爾哈赤拿刀很霸氣!慈禧太后不同多說,大家都知道慈禧太多長什麼樣了,因為老佛爺是實在是太愛拍照了,才留下了她的容顏。慈禧太后當年可是號稱滿洲的第一美女,她年老的時候氣質還是在的。
  • 原來還能用來防身
    在一些影視劇或者老照片中,可以看到清朝宮廷女子手上會帶著一些指甲套,就有朋友好奇清宮女子手上帶著的這個叫什麼?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稱呼,就叫「指甲套」,作用就是保護嬪妃等貴婦的指甲,為此也稱為「護指」。一般在古代只有皇宮中的貴婦等人才能使用,清宮女子帶指甲套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清末掌握大權的慈禧。
  • 慈禧的老佛爺名號原來是因為一尊佛像
    據史料記載,慈禧一生到頤和園出遊的次數高達32次。西直門是她出行的必經之處,滿清時期,皇帝出行必須黃土鋪道,淨水潑街,因而西直門特設有七口皇家專用的官井。這些井平時都是用鐵盤封閉,百姓不得使用。其中一口位於樺皮廠街的官井,就因為慈禧太后而出名。有一天,去西山取水的水車夫因為喝多了酒,延誤了回城時間,加之一路顛簸,水車裡的水流了一大半。
  • 有什麼象徵呢?
    其實,護甲並非是清代專屬,存在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可這麼長的指甲稍不留神就會斷掉啊!所以專門保護長指甲的指甲套就誕生了。歷史上記載最早佩戴指甲套的女子,是慈禧的婆婆【孝全成皇后】。雖然孝全成皇后在清朝中期開始佩戴指甲套,但是很小眾。直到兒媳婦慈禧頻繁使用,才被大家熟知。
  • 為什麼慈禧特別喜歡別人叫她老佛爺?
    在一些歷史小說、電影、戲曲中,常有把慈禧尊稱為「老佛爺」的情節,尤其是大太監李蓮英每次向慈禧奏話時,總是一口一個「老佛爺」,「老佛爺」則回之一句
  • 美女帶「玉護甲」鑑寶,自稱是慈禧後裔,專家:摘下!不能這樣戴
    美女帶「玉護甲」鑑寶,自稱是慈禧後裔,專家:摘下!不能這樣戴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留下了很多的史詩級篇章。擁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古董和藏品。今天小編接著為大家帶來和鑑寶相關的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美女,帶來的藏品是一件後宮嬪妃使用的「護甲套」,那麼鑑定的結果是如何的?我們一起看下去吧!這位姑娘在上臺後,就向觀眾席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滿族姓氏是「瓜爾佳」,漢族姓氏是「關」。今天帶來的藏品是一套「玉護甲」,是自己祖上傳下來的。自己祖上是在宮裡當差的,又姓關所以說是和慈禧是有血緣關係的,是慈禧的後裔。
  • 老佛爺是慈禧的專稱嗎?身為女人,她為什麼要光緒叫她「親爸爸」
    01 「老佛爺」是慈禧的專稱嗎?眾所周知,慈禧被稱作「老佛爺」,那麼,這是她的專屬稱呼,還是從前已有人使用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老佛爺的由來。傳說有一次久旱不雨,慈禧照例去求雨,只三天便普降甘霖,機靈的太監李蓮英很興奮,屁顛屁顛地跑到慈禧面前,恭維她像佛爺一樣,從此以後,慈禧就成了李蓮英的老佛爺,但很快這個稱呼就傳開了,成了通用的稱謂。其實,史學家在研究中發現,「老佛爺」這個稱呼並不是慈禧的專稱,而是清朝皇帝的特稱。
  • 別再被電視劇矇騙了,古代「貴婦」的首飾都長這樣,圖4慈禧最愛
    別再被電視劇矇騙了,古代」貴婦「的首飾都長這樣,圖4慈禧最愛 雖然現代珠寶金器技術先進,但是古代的飾品製作也不落後,做工精美,價值不菲別再被電視劇矇騙了,古代」貴婦「的首飾都長這樣,圖4慈禧最愛 尤其是有錢人家的那些珠寶首飾
  • 慈禧綽號由來:為何被稱"老佛爺""親爸爸"?| 鳳凰副刊
    慈禧太后最喜歡別人叫她「老佛爺」。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歷,民間有一個傳說,說光緒初年,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李蓮英讓人在萬壽寺大雄寶殿的後面建了一尊佛。建好之後,他對慈禧說:「聽說萬壽寺大雄寶殿常有雙佛顯光,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請太后駕臨前往觀看。」慈禧聽後,非常高興,於是,撿了個吉日,來到了萬壽寺。當她進了大雄寶殿,看到仍是原來的一座佛像,沒有什麼雙佛顯光,頓時勃然大怒,李蓮英忙說:「太后息怒,請您到後殿御覽。」
  • 清朝秘聞:慈禧下旨用馬拉火車,不準火車燒煤炭,原來是這個原因
    清朝秘聞:慈禧下旨用馬拉火車,不準火車燒煤炭,原來是這個原因我泱泱華夏自古都是天朝大國,萬藩來朝,並且積極與外面進行對話,進行文化經濟上的交流。但是到了清朝時期,來了兩位大佬,他們的舉措是直接導致了中國近代時期的落後。
  • 《如懿傳》護甲套隨處可見,淺論歷史上的護甲套和蓄甲之風
    《如懿傳》講述的是清朝乾隆時期,後宮妃子與乾隆之間的愛恨糾葛。幾乎所有清宮劇裡面都有一種道具,那就是後宮妃子指上戴的護甲套。當然《如懿傳》也不例外,精美的護甲套隨處可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歷史上的護甲套和蓄甲之風。其實護甲套並不是清朝時期的專屬裝飾品,它的歷史非常的悠久。
  • 清朝真實老照片:真正的清朝帶刀侍衛,慈禧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
    【清朝真實老照片:真正的清朝帶刀侍衛,慈禧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清朝御前帶刀侍衛,和電視劇中的形象不一樣啊! 清朝真實老照片:陪伴客人吸食鴉片的女子,躺在男子身上任人擺布。
  • 晚清太后慈禧真實彩色老照片,看一看大清老佛爺多麼漂亮!
    直擊:晚清太后慈禧真實彩色老照片,看一看大清老佛爺多麼漂亮!晚清的慈禧太后是清朝末年的實際掌權人,也是晚清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人物。據史書記載,晚清慈禧太后經歷了光緒和宣統兩位皇帝後,直到最後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圖為晚清太后慈禧生前留下不少照片,讓我們今天看一看這晚清的老佛爺究竟長相如何?3
  • 原來慈禧最愛的不是西瓜碧璽 而是一顆珠!
    慈禧太后,又稱「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爺」,死後清朝上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太后」,為有史以來皇后生後哀榮之最。  我們都知道慈禧太后生前對碧璽極為鍾愛,其死後的隨葬品中亦包括了大量的碧璽珍品。
  • 慈禧第一次坐汽車,向司機提出一個奇葩要求,可見清朝的腐朽沒落
    在中國古代,我國一直領先於全世界,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卻淪落到了被列強軍事打的地步,清朝的閉關鎖國使我們中國錯失了很多東西,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而第一次工業革命正是世界進程發展進入高速發展的一個裡程碑,相當於中國從一開始就沒上車,只能靠後天的努力,工業社會後,發明出很多現代化的工具
  • 慈禧——翡翠骨灰級收藏家
    至於翡翠什麼時候傳入中國,說法不一,但不得不提的是,自從清朝的乾隆年間開始,翡翠就備受多位皇家歡迎,達到一個空前的全盛時代。因此,在清代翡翠也有&34;、&34;的美稱。說起誰最愛翡翠,除去乾隆皇帝,非慈禧太后莫屬。根據記載,慈禧對翡翠玉石的愛好,幾乎可以用瘋狂來形容。這已不僅限於首飾,已經覆蓋到了她的日常生活用品中。
  • 見過慈禧洗澡,教過光緒英語,她是清朝最有國際範的公主
    當時德齡一家住在皇城邊上,為了能在按慈禧命令,晚上六點之前到達頤和園,一行人凌晨3點便出發了。慈禧對倆人的寬容可謂到了極致,特許她們不用換成清朝的衣服,直接穿著在法國的洋裝去覲見即可。姐妹倆成了慈禧太后的御前貼身女官。當然,她們的主要職責,是把多年在國外生活時候的所見所聞說給慈禧聽,比如老太后對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高跟鞋」就表示非常感興趣,提了各種神奇的問題,還興致勃勃地試穿了德齡姐妹的高跟鞋,看來慈禧也是非常有少女心的一位老佛爺了。
  • 慈禧的娘家後代們,在清朝滅亡後,都去哪裡了
    慈禧太后胞弟葉赫那拉·桂祥的曾孫,名叫「葉赫那拉.根正"。自慈禧去世起,「葉赫那拉」就一直是這個家族對外人諱莫如深的姓氏。所以,在身份證上,他的名字是「那根正」。進入21世紀,他的名片上才大膽地出現了「大清慈禧皇太后曾侄孫葉赫那拉,根正」的漢字和滿文。
  • 古代妃子手上戴的指甲套有什麼作用,是為了美觀,還是有別的用途
    而到了清朝的晚晴,我們都知道晚晴時候是一個非常奢侈浪費的時候,當時的慈禧太后便是一個典型的人物代表了。向來生活奢侈的慈禧,也非常喜歡佩戴護甲套,尤其喜歡佩戴在小指和無名指上,而且最長的時候可達到六七寸。慈禧的護甲套的製作原材料極其奢靡,有寶石的,也有瑪瑙的,配合金銀鑲嵌,可謂是璀璨奪目。
  • 伴君如伴虎,慈禧老佛爺當眾出醜,楊小樓巧妙化解殺頭危機!
    有一次,「武生泰鬥」楊小樓進宮為慈禧表演。演出結束後,慈禧非常滿意。楊小樓見老佛爺很高興,就趁機說:「奴才想請老佛爺賞個字。」慈禧說:「說吧,你想要什麼字?」楊小樓說:「能夠為老佛爺唱戲,是奴才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奴才鬥膽請老佛爺賜一個「福」字吧。」慈禧欣然答應,於是命人拿紙和筆,寫下一個「福」字。楊小樓接過一看,先是驚喜,緊接著臉色就變了。原來慈禧把「福」寫錯了,將衤多了一點變成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