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的語言中藏有豐富的智慧。——索福克勒斯
提及罵人不帶髒字,不少人都會油然而生敬佩之情,罵人能不吐髒話,在一定意義上,這也是種說話的藝術。古人作詩早就會運用這一手法,但在詩詞中,這種說話的藝術被美其名曰「反諷」。著名的「商女不知亡國恨」就譏諷了晚唐的政治,無知的商女以及沉湎酒色的庸臣。這句詩也常被後人拿出來內涵無知之人,一定意義上就是被用作不帶髒字的罵人中。
再譬如蘇軾的詩歌「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字面上表達作者不情願在戰場上廝殺,但也絕不會想要去進行鬥雞的娛樂。不過更深一層則揭示了他的內心,既懶得建功立業,也懶得奉陪官場小人。這句詩也用於後來職場上的反諷,也被劃分為「罵人不帶髒字行列」。儘管這兩句例子已經顯得罵人者很有文化,但其實諷刺程度還是太過溫柔,真正能夠被定義為「罵人不帶髒字」的六句話,句句戳心程度其實都比這兩句要強的多。史上著名的6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別以為是在誇你。
一.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句出自五代十國之一的後蜀國中的花蕊夫人徐氏之筆,詞名為《述國亡詩》。那時的局勢是,趙匡胤建立的宋朝勢力強大,正在逐漸吞併五代十國,後蜀也不例外。不過,令徐氏惱怒的是,當趙匡胤攻來後蜀後,徐氏之夫,後蜀君王竟直接舉起白旗,並且十四萬後蜀士兵皆放下武器,投降表示不對抗。徐氏不解且憤怒,作出詩詞「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以十四萬士兵皆為女兒身來抨擊他們的懦弱,儘管趙匡胤是徐氏的地方,聞徐氏的這句詞後也對這名女子肅然起敬。這句話,也是徐氏作為大家閨秀所說出的不帶髒字的一句諷刺,直接將男人比作女人,其對他們的懦弱的諷刺,可以見得。
二. 相鼠有皮,人則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此句出自《詩經·相鼠》,句意為老鼠都有皮毛,人卻沒有禮儀,如果人都不講究禮儀了,那同死了有何區別?我們都知道,鼠自古至今都不受人待見,更是四害之一,把不守禮儀之人與鼠做比,直接表達有的人連鼠都不如,諷刺程度也是一絕。
三. 夏蟲不可以語冰
這句話出自《莊子》,完整句為「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用於比喻自高自大者,同時這句話的前句也描述了井底之蛙,表述了有些人的目光短淺。莊子總能將一些自然道理引入到人的身上,不知不覺中就讓一些人感到慚愧。
四. 老而不死是為賊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被記錄在《論語·憲問》當中,這源於孔子的弟子原壤坐沒坐相,坐下的時候大開著雙腿,這讓孔子大不悅,便大罵原壤,一直是個不講孝道的人,沒想到長大後也沒什麼成就,就是一個老不死的害蟲。罵完孔子還打了原攘的小腿,這句話能夠被作為「不帶髒字的罵人」之語是因為,「老而不死」在東漢時期原是人們心中的有罪之行。
五. 豎子不足與謀
這句話出自司馬遷的《史記》,講這句話的是著名的謀士範曾,這句話出現的背景是,劉邦買通項羽身邊的人,因此早就得知了鴻門宴一事,再加上項羽行事有誤,不小心放走劉邦,這令為項羽密謀已久的急性子範增大為惱怒,他氣不打一出來便說出此話。要知道,「豎子」在那個時候可是「小屁孩」一類的稱呼,範曾如此形容項羽,可見他的憤怒和對項羽的失望。雖然看「豎子」這個詞並沒有那麼強的抨擊性,但結合當時的情境,足以是體現範曾最狠的心聲。
六. 沐猴而冠
這句話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秦朝末年,起義軍快將秦朝攻克之時,而項羽作為起義者之首,其實理應成為新王朝的君王,不過項羽卻拒絕了這一至高無上的權位,而是自稱西楚霸王,統領了一波起義勢力。其謀士曾建議項羽還是在原基礎上建立新王朝,可項羽卻絲毫不聽從,甚至將都城建立在沒什麼優勢的地域,這令謀士大不解,他用「沐猴而冠」來形容項羽就像一隻帶著王冠的猴子,不聽善言、不服管教,簡直是愚蠢至極。
結語
這六條不帶髒話的「罵人言語」是句句扎心,不過卻都蘊含著深刻地道理,不但沒有髒字,甚至頗有文化底蘊,如今脫口就是髒言藏語的人太多了,看到如此有文化底蘊的「罵人之詞」竟是令我們不由得生出幾分敬畏之情,不得不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