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它佔地8400畝,始建於1703年,歷經清康、雍、乾三朝,耗時整整八十九年,方才修建成這座兼江南之秀麗與塞北之雄奇,集園林、建築、宗教藝術之大成,融儒、佛、道三教文化於一體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皇家園林。
熱河景色
清朝定鼎中原,以北京為皇都安居下來。然祖祖輩輩生活在白山黑水間的滿族遊牧民族生性畏熱喜寒。一到夏天,北京酷熱的氣候迫使他們北上避暑,位於京師與塞外之間的承德,地處燕山腹地,人煙稀少、叢林茂密且土肥水甘,是一個避暑好去處,康熙在此親自挑選了一塊西北高、東南低,「金山發脈、暖流分泉」的福地,開始建造起避暑行宮,就是現在的「避暑山莊」。 於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成了帝國陪都。
導遊指著呈芭蕉扇形狀的避暑山莊導遊全景圖對遊客講解,山莊全景概貌圖好像大清江山的縮略版圖,西北山區、東南湖區、北平原區……集山區、湖泊、平原、草地四種地貌於一體,外圍城牆被當地人稱為「小長城」,捍衛著整座山莊。
招待王公的蒙古包
山莊正宮午門上書「避暑山莊」四個大字是它的第一代主人康熙的親筆御書,橫、豎、撇、捺之間自帶一股從容不迫的氣度,「避」字多出的一橫與眾不同地顯示了皇家獨尊的地位。
山莊前半部是層層疊疊的宮殿,沿中軸線依次為午門、正殿、主殿、藏書閣、後宮,除了規模,格局上大體與北京的紫禁城仿佛,皇帝在這裡處理政務、舉行盛典……正殿「澹泊敬誠」又叫楠木殿,全部用產自雲貴江浙一帶深山峽谷之中的楠木打造而成,不上油彩,保持著原木色味,每當陰雨連綿之時,楠木會散發出沁人心脾的縷縷清香,穿過正殿便是煙波致爽殿。再往後轉到了東、西兩宮後院。出了宮殿區,便是苑景區,也就是皇帝的御花園。造園天才巧用移天縮地的手法,將蘇州獅子林、嘉興煙雨樓、杭州西子湖、寧波天一閣、鎮江金山寺、金陵報恩寺塔……搬入山莊,清晨站在芝徑雲堤東望,可看到旭日東升,湖光黛影,恍若登上五嶽之首泰山觀日出。可謂「囊括天下之美,包藏古今之勝」。
登上北宮牆,舉目眺望,磬錘峰一柱擎天屹立東方,東南地帶開闊平坦,熱河一衣帶水川流而過,即便隆冬臘月,山莊銀裝素裹,熱河依然溫泉潺潺。西北部莽莽蒼蒼山脈起伏,半包圍著整座山莊,就像一把椅子的靠背,蒙、藏、漢八座風格迥異、殿宇宏偉的寺廟如眾星拱月般依次圍繞在山莊外頭,似乎萬乘之尊的君主坐在這張椅子上接受萬民的膜拜。
避暑山莊後花園
不得不佩服慧眼獨具擇此寶地的山莊之主康熙大帝,這位傑出的少數民族帝王八歲登基、十四歲親徵、翦除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蕩平噶爾丹……一生充滿傳奇。他別出心裁在關外設「木蘭圍場」,圍場以北是科爾沁草原、烏珠穆沁草原,每年秋天,邀請蒙古各部落首領在圍場舉行聲勢浩大的木蘭秋獮,一則對內練兵,提醒八旗子弟莫忘先祖「馬上得天下」的尚武之風,保持強悍的戰鬥力;二則借練兵之際,對塞外少數民族懾之以兵威,懷之以柔德,賜宴款待,安撫團結塞外少數民族各部落以共同抵禦沙俄入侵。當時,塞外少數民族極不習慣北京的氣候環境,進京覲見很容易感染致命惡疾天花,很多人因此喪命。為此,康熙在避暑山莊為蒙古王公貴族特意設置了蒙古包,讓他們安心居住,把山莊當成紫禁城處理軍政要務,召見蒙古王公,接待外國使節……並且在山莊外圍建造滿、蒙、藏等各族「外八廟」,其中,「小布達拉宮」仿西藏布達拉宮而建供班禪居住,廟頂用黃金打造。康熙不修長城建行宮,與蒙古王公馳騁縱橫圍場,談笑風生平邊烽。化長城「有形」為「無形」, 輕輕鬆鬆「化幹戈為玉帛」,讓多民族團結成一個大家庭,「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武學的最高境界,僅憑這一點,康熙的眼光和手段便超越了許多帝王。
一座山莊,承載著半部大清史;一座山莊,浸潤著一代帝王的所思所願;一座山莊,給萬裡長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申功晶 圖/文)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