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山水畫作的三點論辯,看李可染作品,得山水繪畫之精髓
圖/李可染 文/文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傑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

因為自幼喜學繪畫,李可染在13歲時便開始對於山水畫的創作,在山水畫作中嘗求變革,以遊歷山川為基,在旅途中寫生獲得素材。
▲李可染作品 西湖三潭印月
他在晚年時筆觸更為老辣,善於繪畫山水、人物。今以李可染大師作品為基,談談山水畫的三點論辯,得出山水繪畫之精髓。
01態度端正,切勿潦草
在山水畫的繪畫時,因為取景往往壯闊,若無恬淡心境和持之以恆的耐心,很難將畫中景致中的每一筆都傾注真心。

潦草是繪畫中的一個大忌,沒有比潦草更大的錯誤。如果按照這種想法去行事,敷衍獲得的作品在行家眼裡便會不值一提。
藝術並非是探囊取物那麼簡單,而是需要立足於基礎,將精力和興趣全部投入的一種創作。在全力以赴中塑造精品,如果浮躁、敷衍,那就很難成事。

大多藝術家都能高度集中精力,達到耳聰目明的的境地,能看到自然內涵,畫出真情實感。
02學習不止,涉獵廣泛
不僅僅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不斷學習的內心,即便是已經成名的藝術家,也並未停下學習的腳步。
▲李可染作品 山的研究之三
學習不止創造新的進步,師古人、師造化,在傳統中開拓新意,建立在傳統技法上磨礪更高成就。
另外對於學習對象,也不能「從一而終」,而是儘量選擇更為廣泛的涉獵,擴寬接觸面,選擇其中的精華作為學習的關鍵點。

學習不僅僅是學術上的進步,更是能夠在修養中獲得更好的塑造,在心胸寬廣後,能夠走出功利主義的囚籠,在藝術的土地上紮根,而並非隨風漂泊。
03追逐意境,師長舍短
現代入繪畫行業的年輕人,對於繪畫的理解有著獨到的認識,鑑於對於畫作的新穎理解,青年喜歡在新的思想中看待古人的畫作,自然會產生一種脫離感,不利於像傳統學習。

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從意境出發,追逐古人畫作中對於意境的塑造,腳踏實地,刻苦鑽研,展現傳統文化的本質韻味。
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也不能全盤接納,要師長舍短,學會鑑別知識。
▲李可染作品 太湖1954
可從短處開始,對於自己繪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逐個擊破,構局、筆法、層次、意境等,都可分開學習,但最終要追求一種統一性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並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