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傑出女文學家—易安居士李清照

2020-09-17 顏淵山莊

李清照:(1084-約1151)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並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 》,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 (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悽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她的聲聲慢;就創建在此時,所以詩中,從開頭的幾對複詞,可以看出她的悲傷.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她早年曾做《詞論》,主張「詞,別是一家」。注重詞體協音律、重鋪敘、有情致的特點,並批評了從柳永[/ur李清照本來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牽掛,如今面對這樣一個荷殘席冷、萬物蕭疏的景象,免不了觸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縈繞胸懷,內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來消除這愁悶呢?下兩句就是這樣引出來的: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就是說,我輕輕地解開了綢羅的裙子,換上便裝,獨自劃著小船去遊玩吧。她之所以要「獨上蘭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並非閒情逸緻的遊玩。其實,「獨上蘭舟」以消愁,不過是象「舉杯消愁愁更愁』一樣,過去也許雙雙泛舟,今天獨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過,李清照畢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這種愁苦歸咎於對方的離別,反而設想對方也會思念著自己的l]、蘇軾到秦觀、黃庭堅等詞家的不足。

  最有才華的女人,生於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

  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34;。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趙明誠空懷滿腔熱血,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國破家亡,清照&34;,在&34;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說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開的,從開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淪陷的國讎.這紛繁的愁緒令她一步步地邁上了文學的聖殿.真可謂萬古愁心!

  清照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

不僅文學方面,在史學方面她的<金石錄>同樣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

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如《如夢令》描寫惜春憐花的感情:【詩詞賞析】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紅藕香殘,鮮豔的荷花凋謝了,從竹蓆上感到深深的涼意,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隊形飛回來,(有沒有)傳回誰的家書?鴻雁飛回的時候,(轉眼間)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傾瀉在西樓,(我這在這盼望著)。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於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悽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後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後,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餘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於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由於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臺上憶吹簫》中「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而這種「物是人非」,又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這,真是「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所以正要想說,眼淚已經直流了。前兩句,含蓄;後兩句,真率。含蓄,是由於此情無處可訴;真率,則由於雖明知無處可訴,而仍然不得不訴。故似若相反,而實則相成。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

  「 昨夜雨疏風驟 」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 。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 ,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詢問意中懸懸之事。於是,她急問收拾房屋,啟戶捲簾的侍女: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還不錯,一夜風雨,海棠一點兒沒變!」女主人聽了,嗔嘆道;「傻丫頭,你可知道那海棠花叢已是紅的見少,綠的見多了嗎!?」

  這句對白寫出了詩畫所不能道,寫出了傷春易春的閨中人複雜的神情口吻,可謂「傳神之筆。作者以「濃睡」、「殘酒」搭橋,寫出了白夜至晨的時間變化和心理演變。然後一個「捲簾 」,點破日曙天明,巧妙得當。然而,問捲簾之人,卻一字不提所問何事,只於答話中透露出謎底。真是絕妙工巧,不著痕跡。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這位頗具文學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眾多詞人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聲聲慢》是她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悽苦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當時,正值金兵入侵,北宋滅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難的過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丟失殆盡。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嘗盡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苦痛。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作者寫下了《聲聲慢》這首詞,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作者的詞作風格:前期,相思閨怨,對愛的渴求,對自然的喜愛(<<如夢令>>) 後期:(南渡後) 懷念故土(憂國憂民).孤獨,悽涼(<<聲聲慢>> )

  要注意的是,這首詞中作者抒發的那種非比尋常的悽苦哀愁,格調看起來雖顯低沉,但分析此詞不能脫離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氛圍。聯繫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種閨怨閒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國土淪喪、人民流離失所、朝政腐敗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之下產生的,這就使這首詞的感情色彩有了一個時代依託,有了一定的現實性和社會意義。因此,我們可以說《聲聲慢》這首滿含悽苦情的詞。堪稱千古絕唱!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這首詞裡,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敘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 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喻巧妙,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詞的意境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託了一種悽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補充資料:據說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在外做官的丈夫趙明誠後,趙明誠讚賞不已,自愧寫詞不如妻子,卻又想要勝過她,於是杜門謝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詞五十首,並將李清照的這首詞夾雜其中,請友人陸德夫評論。陸德夫細加玩味後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哪三句,陸德夫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是本詞的最後三句。

  簡潔翻譯:稀薄的霧氣濃密的雲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龍腦的香料早已燒完了在爐金獸。美好的節日又到重陽,潔白的瓷枕,輕紗籠罩的床廚,昨日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說不會消損神魂,珠簾捲起是由於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遊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遊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錯誤地划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開頭兩句,寫沉醉興奮之情。接著寫「興盡」歸家,又「誤入」荷塘深處,別有天地,更令人流連。最後一句,純潔天真,言盡而意不盡。

相關焦點

  • 才女——易安居士——李清照!
    中華文壇幾千年,其中的女詞人寥寥無幾,有才有貌又兼具人格魅力的女詞人更是鳳毛麟角。易安居士李清照便是詞人中的翹楚。「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少年時的李清照也是酒中仙子,叛逆少女,但他的酒清新脫俗,那時的李清照像是一朵出水芙蓉,輕靈跳脫。
  • 女詞人李清照(易安居士李三瘦)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又因其詞有「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三句,故人稱「李三瘦」。
  • 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是易安居士,她是李清照!
    ,並且家境也是十分富裕優越的,在家裡詩書氛圍的薰陶下,易安居士從小就才華出眾,從這裡其實我們就可以看出,為孩子從小就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多麼的重要!李清照而在易安居士的家裡,她的家裡是很富裕且家裡是個書香門第應該不愁女兒嫁人的,但是易安居士還是在十八歲才成親
  • 前半生,李清照;後半生,易安居士!
    中國女作家中,能夠在文學史上佔一席地位的,李清照是唯一。也有人說,易安居士是一個受難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正是那些難民的真實寫照。「易安居士」是李清照給自己取的名號,源自陶淵明的「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 易安居士—李清照
    對於李清照的認識,最初便是來源於幼時所學的這首詩。那時,小小年紀,不懂人情世故,反到覺著詞人筆下的"不歸路"十分有趣,甚至也曾偷偷學做詞人的樣子——沉醉不知歸路,只覺此中趣味良多。 詞如人生,人生如詞。人生是個太廣闊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無法完美定義,然而,它又由我們自己掌握,旁人只有看,卻無法說。每每說起李清照,心底的聲音全都是"易安"二字。
  • 李清照為什麼自號「易安居士」,她對「易安」是一種怎樣的渴求?
    李清照(1084年——約1156年),號易安居士,出生於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李清照氏宋代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詞風以婉約著稱,是婉約詞派的代表詞人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 豪邁的李清照,霸氣的易安居士
    別離時就該唱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足以迷倒眾生;蘇軾的詞則適合幾個男人圍坐一堆,不談風花雪月,談人生;而李清照,最好是有幾個妙齡女子陪伴吃酒,任曖昧橫流,無病呻吟幾句「人比黃花瘦」,或者假裝俏皮,嚷嚷「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我承認我是膚淺的,至少對巾幗英雄李清照美女的認知太過膚淺,這不該怪我。
  • 宋代最傑出的女詞人 婉約派詞人「宗主」--易安居士
    南宋初期,金兵進一步南下,威脅著南宋的安全。廣大南宋人民和愛國將領奮起反抗,力抗金國;而宋高宗趙構卻只想投降,向金人屈膝求和來換取苟且偷安,遭到人民和愛國官兵的強烈憤恨。在這種愛國熱潮的影響下,愛國主義成為南宋文壇的主要傾向。各種詩詞、散文,無不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了南宋前期文學的鮮明特色。但是,婉約詞也一直在發展,代表人物就是南北宋之交的女詞人李清照。
  • 李清照,易安居士,麻將的祖師奶奶
    李清照,易安居士,麻將的祖師奶奶文/小柯南說事件 圖/網絡導語:李清照,易安居士,麻將的祖師奶奶,讓我們一起看看……我的唐代詩人旅結束了,我們今天時常聽到是唐詩宋詞在宋朝時就有一個另類出現,那就是李清照。老規矩我們來說說李清照的介紹。首先李清照是宋朝詞人,也是在古代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女詞人,而且作品也是很有料的,李清照是山東人,在四十三歲以前李清照的生活還是比較穩定的,但是在此之後,因為國家不太平,她也是飽受國家分崩離析的痛苦,在後期也寫過很多關於國家的詞,關心百姓生活的。
  • 易安居士李清照,濁酒一杯祝您生日快樂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1084年3月13日出生於濟南章丘,有「詞國皇后、千古第一才女」等諸多美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嗜好,易安居士李清照也不例外。除了宋人普遍都有的關撲(賭博)外,易安居士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她的愛酒嗜好。愛喝酒可謂貫穿了易安居士的一生,這從她的詞中顯現的尤為突出。
  • 一處相思,兩處閒愁:淺析易安居士李清照如何成為婉約之宗
    導語:"易安居士"李清照在詞史上被譽為婉約之宗,這與其轉益多師,努力進行"易安體"的創作實踐密不可分。易安詞與前人的婉約詞有很深的淵源,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同時也有對婉約詞的積極改造與革新,這些努力不僅使易安詞在宋詞中有較高的地位,也使李清照在宋代眾多婉轉詞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原創詞:滿庭芳•拜謁易安居士
    滿庭芳•拜謁易安居士(濟南研討會參觀李清照紀念館感賦)詞林正韻山野文香漱玉泉邊,芭蕉青葉,漏窗滴翠叮咚。易安陳夢,攜侶又重逢。紀念堂前思緒,又況是、千古詞宗。濟南會,鳶飛魚躍,追溯女詞風。章丘清照館,脈泉疊翠,佛定香濃。憶前番、墨泉映照長空。流落孤悽憂國,都付與、南宋詞中。新時代,廣開研討,書寫凱歌功。
  • 中國古代文學家之別號,有益孩子記憶
    :唐代大詩人 李白少陵野老:唐代大詩人 杜甫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 白居易玉谿生:唐代詩人 李商隱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 歐陽修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 蘇軾山谷道人:北宋詩人黃庭堅淮海居士:北宋詞人 秦觀後山居士:北宋詩人 陳師道蘆川居士:南宋詩人 張元幹後村居士:南宋詩人 劉克莊幽棲居士:南宋詩人 朱淑真石林居士:南宋文學家 葉夢得
  • 李清照的一首詞,構思新穎,不愧為千古第一女才子,令人嘆服
    李清照是南宋初期傑出的文學家,她思想開闊、多才多藝,詩文都非常具有氣魄,也很有獨創性。尤其是她的詞作明白如話、真摯清新,很多作品都被廣為傳誦。宋高宗紹興五年,李清照避難於浙江金華。當時她已53歲,卻遭遇了國破家亡。
  • 易安居士的「花花世界」。
    中國文學史上最優雅最優秀的女性李清照,一生與花相伴,賞花買花贊花,與花比美,以花自比,更像是一隻酒醉的蝴蝶,沉醉在花的世界。女人天生愛花,但似乎只有易安居士愛的更有詩情畫意,並且成了永恆的經典。易安居士情懷若水,哪些花能入她的青眼呢?讓我們到她的瑰麗清新的詩詞中走一遭吧。
  • 應是綠肥紅瘦——才女易安居士李清照的一生
    清代詞人李清照算得上是最為傑出的一位了。她一生著作頗豐,實在可以作為中國古代女作家的一個代表人物了。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宋朝歷程(今天山東省濟南)人,出生於宋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卒於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
  • 詩仙詩鬼、易安居士、紅杏尚書:詩人別稱大全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女詩人)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蘆川居士——張元幹(南宋詞人)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石湖居士——範成大(南宋詩人)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 易安居士的花樣情懷
    中國文學史上最優雅最優秀的女性李清照,一生與花相伴,賞花買花贊花,與花比美,以花自比,更像是一隻酒醉的蝴蝶,沉醉在花的世界。女人天生愛花,但似乎只有易安居士愛的更有詩情畫意,並且成了永恆的經典。易安居士情懷若水,哪些花能入她的青眼呢?讓我們到她的瑰麗清新的詩詞中走一遭吧。
  • 中國—居士
    (北宋書法家) 一佛居士——鄭 俠(北宋文學家) 鹿門居士——米 芾(北宋書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 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女詩人)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至遊居士
  • 詩仙詩鬼、易安居士、紅杏尚書:100位詩人別稱大全
    秦 觀(北宋詞人)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女詩人)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蘆川居士——張元幹(南宋詞人)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石湖居士——範成大(南宋詩人)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