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參加郵電工作從學徒開始,一直從事郵政行業近40年,現在人雖已退休離開了郵政的工作崗位,但中國郵政、人民郵政、郵票、郵戳、郵筒、郵路、郵資這些字符卻深深的鐫刻在我的心中。因此,當我完成了集郵人生的第一部航空郵集和專題郵集的編組後,還是想著能夠編組一部郵政史的郵集。
在2003年的一次偶然機會,經郵友介紹,從一位集郵愛好者手中轉讓到一批華東人民郵政時期的實寄信封。當我對這批實寄信封進行了分類分析,查閱那個時期的郵政資料後發現,在1949年-1950年這段國家新老更迭的特殊時期裡,郵政函件資費變動非常平凡。就決定學習編組我的第一部郵政史郵集——《人民幣時期的華東人民郵政郵資》。
傳統集郵、郵政歷史、郵政用品是郵集編組最早的三大類別,也可以稱之為郵集類別中的祖師爺。它是各國郵政在不同發展時期的歷史印記和完整的歷史料記載。收集這些集郵素材相對比較難,好的素材更是價格不菲,而且對編組郵集者要求具備這方面較高的郵識。
浙江省郵協:倪鬱列、張雄、馮舒拉、曾曉煒在2004年6月,我參加了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在福建廈門舉辦的「第二屆全國郵展高級理論研討暨郵展評審員培訓班「學習。在培訓班上聆聽了我國著名集郵家李曙光將軍的「郵政歷史郵集編組知識」講座後,讓時任義烏市郵政局局長的我深感慚愧,自愧不如。我幹了二十多年的郵政管理,對郵政知識和郵政歷史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如沒幹過一天郵政的「外行」——李曙光將軍。所以,集郵不僅能給你帶來愉悅心情、陶冶情操,同時,還能給你帶來方方面面的知識。
華東解放區,是在全國解放戰爭即將開始全面發展和勝利的形勢下,在山東解放區和華中解放區的基礎上發展、擴大起來的,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它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和上海五省一市,成為全國六大行政區之一。
《人民幣時期的華東郵政郵資》郵集展示和研究的是1949年6月1日,自華東區人民郵政第四號國內資費表施行,到1950年8月31日解放區郵票停止使用期間的華東區郵政函件郵資變化。在這短短的14個月內國內郵政函件郵資先後調整了9次的過程。整部郵集共分10章80個貼片,收集採用了這個時期的115隻實寄封,其中有當時郵資調整的首日封8枚、尾日封5枚和次日封1枚,郵集以大量詳實的實寄封向大家展示了這段時期郵資變遷的歷史。
1949年5月27日,全國工商業最發達的上海市解放,華東郵電管理總局隨華東財辦一起移駐上海市。5月30日,華東財辦通令規定自6月1日起執行人民幣(舊幣制)為單位的華東解放區第四號郵政資費表。
8月1日起執行華東解放區第五號郵政資費表。
10月1日起執行華東解放區第六號郵政資費表。
11月25日起執行華東解放區第七號郵政資費表。
1950年1月1日郵電部郵政總局成立,1月10起,華東區執行全國統一的郵政資費表,並且規定各解放區人民幣面值的郵票通用至同年8月31日。於1950年1月10日起執行第一次全國統一郵政資費表。
2月1日起執行第二號全國統一郵政資費表。
3月11日起執行第三號全國統一郵政資費表。
5月11日起執行第四號全國統一郵政資費。
7月1日-8月15日起執行第五號全國統一郵政資費表。國內平信每重20克郵資8分(新幣制)自1950年5月11日開始執行至1990年7月30日,結束了持續40年平信8分郵資。7月31日國務院批准國內郵資調整為信函(每重20克)本埠0.10元,外埠0.20元;明信片(每件)本埠0.10元,外埠0.15元;印刷品(每重100克)本埠0.04元,外埠0.08元,掛號費(每件)0.30元,函件航空費(每重10克)0.05元,郵政快件(起重100克以內每20克)0.80元,郵件保價費(每保1元)0.01元等。
華東郵電管理總局鑑於美鈔外匯牌價迭經調整,每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元,每金法郎折合人民幣650元,國際郵件資費按上列金法郎折合率調整,自1949年7月21日華東郵政管理總局頒發了《華東解放區第一號國際郵件資費表》,統一全區國際郵資。
這部《人民幣時期的華東人民郵政郵資》郵政歷史郵集,是對這一時期我國郵政函件郵資變遷的介紹,同時也給現代郵政人學習、了解這段郵資變遷提供了一本詳實的教科書。該郵集在國內獲獎後,2006年參加「杜拜2006第19屆亞洲集郵展覽」獲大鍍金獎,也是這次中國集郵代表團參展的13部郵集中的最高獎,為國爭得了榮譽。2009年參加「中國洛陽世界郵展」獲鍍金獎。
來源:北京集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