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教授講一席話:「罵醒」所有臺灣人

2020-12-14 中國臺灣網

  臺大教授演講力挺中國共產黨

  打開天窗說亮話,中國的前途不在臺灣(什麼叫做「臺灣經驗」?可笑!),中國的前途不在港澳,不在海外華人,不在舔洋人後跟的小丑,中國的前途在中國大陸,在那13億心含「鴉片戰爭」之恥,心含「八年抗戰」之恨的中國人身上!

  他們衣衫襤褸地製造出原子彈、氫彈、中子彈,他們蹲茅坑卻射出長徵火箭和載人飛船,他們以捏泥巴的雙手舉破世界紀錄,他們磨破屁股奪回整打的奧運金牌,他們重建唐山而成聯合國頒獎之世界模範市……同胞們,他們為的是什麼?沒有別的:他們愛此「中華」,他們不能讓「中華」再隕落!

中國航天工程戰略計劃

  為什麼美國人那麼愛美國,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日本,為什麼有些走向「世界公民」(可笑的痴夢!)的中國人就不愛中國?愛中國,不再只是口號,不再只是情緒,而是要像大陸50年,苦心孤詣胼手胝足,不僅流汗甚至流血地幹,幹,幹!把大慶油田打出來,把北大荒墾出來,把葛洲壩攔江築起來……難以屈指的各種建設,無數的建設,把中國建設起來,這才是愛中國!

  而中國已經被熱愛了50年;她將繼續被熱愛,被那群建國者,真正的建國者,所熱愛(我手邊這部大陸編《新英漢辭典》,這部大陸版《辭源》,編得如此周全,印製如此精緻,細小的鉛字用放大鏡看都劃劃清晰,而且從來沒有看到一個錯字:我為他們的心血表現而發抖!而我們臺灣,50年來,哪部英漢辭典不是翻譯剪貼日作!慚愧哪,臺灣經驗!)。

1964年中國原子彈爆炸令中國人挺起了腰杆子

  他們一輩子吃了兩輩子的苦

  大陸上的人說,他們一輩子吃了兩輩子的苦。痛心的話,悲痛的話,卻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話。試問:不是一輩子吃兩輩子的苦,一輩子怎得兩輩子甚至三輩子四輩子的成就?50年前中國落後西方百年,50年後還落後10年20年(基礎科學若干部門已與西方比肩,甚至超前)。

  這不是一輩子吃兩輩子苦成就的麼?50年前中國參加奧運亦總是扛著零蛋回,50年後中國的奧運成績已揚名世界。誰敢再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這就是「吃兩輩子苦」的成就!

  我的老同學傅孝先留在大陸的姐姐,搞化學研究的高級科學家,52歲就死了,是活活地給研究工作累死的!累死,多值得的死!她不累死,千千萬萬的她與他不累死,中國科學怎麼迎頭趕上西方!怎麼出人頭地!「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建設文明文化也是要死人的??尤其是要「超英趕美」搞建設;而不「超英趕美」,永遠跟在英美之後吃英美屁,中華怎麼振興,怎麼出頭?

  所以,50年來,中國大陸是「煉獄」。什麼是「煉獄」?就是經過火的洗禮,能夠升入天堂。中國過去50年的苦難,是「煉獄」的苦難,是有提升功能的苦難,是有建設性的苦難,是追求成就的苦難。

中國科學迎頭趕上西方付出了巨大代價

  就像你要考上臺大而一年不看電影的苦難,程度不同,性質則一。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苦出頭來的中國人,如今在人類中已經嶄露頭角了。所以50年的苦難不是負面的、消極的、毀滅性的;它是中國的大蛻變,政治蛻變、社會蛻變、到精神蛻變(現在的中國人不再是「差不多先生」,而是競泳則爭半掌之長,射衛星不出毛病的「精準先生」)。

積極鼓動臺獨的李登輝

  而我們在臺灣,僥倖而不僥倖地躲過了這場「煉獄」的煎熬,50年隔岸觀火躲過了這場火之洗禮。就個人的福利言,我們是幸運者;就重建民族國家的責任言,我們是十足的逃兵!我們就像肢體殘障者站在路邊,看著一隊隊的男女好漢走上戰場,看著他們、她們的屍體被抬回來,或者看著他們、她們流血呻吟地爬回來,裹好創傷又衝上去。

  我們呢,隔岸觀火;而他們呢?他們拼搏,他們打仗,他們打的是我們的仗,打的是150年來的民族復興之仗,打的是為全體中國人爭一口氣的仗!而我們呢?我們還在訕笑他們的廁所沒有門,訕笑他們的所得低,甚至視他們為仇敵!我們究竟是什麼?一群沒有良心的市儈?一群沒有人性的畜牲?

  作者:顏元叔,文藝評論家、散文家、英語教育家,曾任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李登輝公開稱日為祖國:遭網友一句話打臉

  在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日前夕,臺灣前「總統」李登輝屢屢發表媚日言論,遭兩岸各界猛烈抨擊。在一片罵聲中,李登輝毫無收斂,日前又在日本雜誌上刊文,再次稱日本為「祖國」,並表示,二戰期間的臺灣人「身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70年前,臺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臺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相關言論再次激怒臺灣社會,有島內網友疾呼「必須立刻鋤奸,我們納稅人有必要養這麼個大漢奸嗎?」

  據臺灣《聯合晚報》20日報導,李登輝日前以「臺日合作新面相的曙光」為題在立場偏右的日本月刊《Voice》上發表文章,該雜誌副標題稱,李登輝是比任何人都重視臺日關係的臺灣前「總統」。李登輝在文中稱,「當時(指二戰時)臺灣的同胞們,毫無疑問都是作為日本人,為了祖國而戰」。他還說,日本交流協會臺北辦事處代表沼田幹夫拒絕出席對日抗戰勝利閱兵活動是必然的事,「臺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臺灣對日抗戰當然不是事實」;馬英九一連串動作,可以說是針對日本的刁難或騷擾,試圖想要討中國大陸的歡心。

李登輝發表媚日言論

  除了抹煞臺灣抗戰史,李登輝在文章中還稱,「九二共識」完全是「偽造的產物」,因為1992年香港會談中根本沒有達成「一個中國,兩岸各自表述」的共識,當時他擔任總統,「從來沒有人向他報告有達成這一項共識」。李登輝還肯定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是理性且不巧言令色的「才女」,稱會全力為蔡輔選。

李登輝青年時代深受日本殖民文化「洗腦」

  臺灣「中央社」報導稱,對於李登輝的最新媚日言論,馬英九20日回應說,一個做過12年「中華民國總統」、現在還享受「總統」卸任禮遇的人,居然會說出這樣出賣臺灣、羞辱人民、作踐自己的媚日言論,「我感到非常震驚、痛心和遺憾」。李登輝這樣怎麼對得起抗日犧牲的先賢先烈,以及2000萬犧牲的軍民同胞?馬英九呼籲李登輝立刻收回言論,並向臺灣民眾鄭重道歉。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20日表示,聽到李登輝的言論,「氣到不行」,呼籲全民對李登輝的言行囗誅筆伐。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蔡瑋稱,李登輝事實不分、邏輯不清,用納稅人的錢享盡榮華富貴還吃裡扒外,「說他叛國只是剛好」。

  李登輝辦公室主任王燕軍20日稱,李登輝8月初接受日本雜誌《Voice》的專訪,並非投書,當時專訪主題是臺日經濟交流和未來發展,在專訪中聊到臺日交流時,記者提問紀念對日抗戰是否會造成臺日芥蒂,當時李登輝的回答是「70年前臺灣沒有抗日作戰的問題」,因為當時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對於有人認為當時臺灣也有抗日活動,王燕軍稱,當時臺灣島內的抗日活動,是因為日本總督府控制臺灣人而產生的對日政權抵抗,臺灣人抗日不能解讀成整個中華民族的對日抗戰。

  對於李登輝抹煞臺灣抗戰歷史,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提出許多證據予以駁斥,包括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0月25日臺灣才光復,這段時間內仍在日本的統治下,但臺灣人還是自發慶祝了10月10日的「國慶節」,作為戰勝者歡欣鼓舞地慶祝二戰結束。王曉波說,臺灣參與抗日的人太多了,包括成立臺灣義勇隊赴大陸參戰的李友邦。二戰結束後,日本、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盟軍佔領,但臺灣、朝鮮卻沒有跟著被戰敗處分,可見國際認為臺灣人是被殖民的,不是日本的合法國民。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楊偉中表示,許多臺灣人前往中國大陸參與抗日工作,是不爭的事實。類似李登輝的「日本殖民統治全面肯定論」,悖離史實,不利於亞洲各國民眾的和解與交往。

  「太瘋狂了!」有臺灣網友如此評價李登輝的言論,「人之將去,原形畢露,李登輝終於說實話了,愛臺灣是假,愛日本才是真。他掏心掏肺地對日本表忠心,日本人聽了都肉麻」。有網友稱,「就算李登輝要否認國民政府的抗日,難道原住民沒有抗日嗎? 他真不怕遭天譴啊!」臺灣《聯合報》的讀者評論說:「二戰中,男人送去當炮灰,女人被迫去慰安,日本這樣對待臺灣人,李登輝竟稱日本為祖國,說臺灣和日本同屬一國,不折不扣地認賊作父,數典忘祖。」更有網友怒罵李登輝是「自甘當倭奴的一隻綠蛆」。

  而對於李登輝否認「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名詞提出者、臺灣前陸委會主委蘇起20日回應說,李登輝想借著「打破九二共識這隻瓶」,來「倒掉一中各表這壇酒」。蘇起稱,雖然「九二共識」幾個字不曾出現在1992年的兩岸函電往返文字中,但任何檢閱過原文的人,都可以看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的意涵,這正是1992年兩岸共識的精髓所在;若沒有「一中各表」的共識,哪來1993年的汪辜會談?對於李登輝此前否認「九二共識」的做法,馬英九5月出席陸委會特展時,在1992年「國統會」做成「有關一個中國涵義」的歷史文件前,三度指著李登輝的籤名,反問媒體「那這位是誰」?

相關焦點

  • 臺灣淡江大學教授:服貿協議對臺灣有利
    原標題:臺灣淡江大學教授:服貿協議對臺灣有利  臺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聶建中,公開聲明服貿協議對臺灣有利。   聶建中認為,世界目前經濟區塊分成美國、中國大陸、日本與歐洲這四大區塊,如果臺灣沒有辦法與這四大區塊快整連結,經濟將難以為繼,而與中國大陸籤署服貿協議,就是臺灣連結這四大區塊的一個有效途徑。
  • 臺灣大學教授批判本校學生吃飽等死如動物
    臺灣大學教授出言猛批 臺大學生吃飽等死如動物據臺灣媒體報導,近日,臺灣大學學生似乎屢屢成為箭靶,繼上課啃雞腿、打瞌睡被洪蘭教授數次批評後,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林火旺日前再批臺大學生「吃飽飯等死」,跟動物的差別只在於是「聰明的動物」,還引用名人的話告訴學生,「當你不再做出貢獻的時候
  • 邱毅:臺灣文化大學教授
    1956年5月8日出生於臺灣省高雄,臺灣地區政治人物,臺灣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教授、上海交大策略與危機研究所所長、臺灣義守大學講座教授。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後研究。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法國巴黎商學院客座教授,澳洲梅鐸大學客座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曾任中國國民黨第十八屆第一任中央常務委員,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曾加入過親民黨,現有中國國民黨和新黨雙重黨籍。
  • 臺灣政治大學竺家寧教授解讀兩岸詞彙
    4月16日下午,臺灣政治大學竺家寧教授應邀竺家寧教授任教於臺灣政治大學,是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監事、國際中國語言學會會員、國際華語教學學會會員。 講座中,竺教授從兩個方向和三個層面就兩岸詞彙的異同做了比較。通過豐富的例證和生動的講解,讓同學們在了解臺灣文化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兩岸語言文化的差異性和交融性。
  • 臺灣教授講述泰雅族教育感染蘭州學子
    臺灣教授講述泰雅族教育感染蘭州學子 2014年07月29日 11:50: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蘭州九月一日電(朱世強)「對於內地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想要讓他們理解並學習科學知識
  • 臺灣學者:所有政論節目名嘴都不該助選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親綠電視名嘴鄭弘儀在選舉造勢場合口爆粗口引發各界撻伐,島內新聞廣電學者也同聲譴責。臺灣中正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管中祥呼籲,包括鄭弘儀在內,所有從事時政評論的媒體工作者,都不應該參與輔選活動,因為這些公開展現政治傾向的行為,可能影響觀眾判斷。
  • 臺灣東吳大學教授到山東大學交流參訪
    臺灣東吳大學教授到山東大學交流參訪 2013年07月25日 14:0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山東省臺辦)  中國臺灣網7月25日濟南消息  日前,臺灣東吳大學中文系主任林伯謙教授到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進行訪問。  山東大學副校長張永兵會見了林伯謙。張永兵對林伯謙教授的來訪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的各方面發展情況,並與林伯謙教授回顧了山東大學與東吳大學多年來愉快的交往歷史,表達了進一步加強兩岸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推進雙方合作的共同願望。
  •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臺灣的小確幸離不開大陸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9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參訪團返臺後,於近日舉行了座談會,探討的主題是「臺灣的出路在哪裡」。臺灣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徵便是參訪團的一員,在座談會上,她對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提出很多自己的觀點。
  •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教授溫文爾雅 待人親切
    大陸人看臺灣:臺灣教授溫文爾雅 待人親切   中新網5月17日電 臺灣《旺報》17日刊登投稿文章介紹一位來大陸授課的臺灣教授,文章說,「這位教授帶給我的整體感受就是,很親切,能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大陸學者風格大不同。」
  • 臺灣大學教授林火旺到清職院講學
    原標題:臺灣大學教授林火旺到清職院講學  南方日報訊 (記者/赫鵬翀)「什麼是幸福?一個人要幸福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找到自己,做真正的自己,二是關愛他人。」日前,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林火旺來到清遠職業技術學院講學,受到了該校師生的歡迎和好評。
  • 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大陸就是我們的祖國
    原標題:這位臺灣教授,我想讓他火!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視頻,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苑舉正在講授「懷疑論」哲學專題課程時,詢問一女學生:「你哪個系的?外校的?」女同學回答道:「生工系的。」苑教授追問:「哪裡來的?」女同學笑道:「大陸。」苑教授強調道:「非常好,祖國來的!非常好,感動得不得了,我喜歡!」
  • 臺灣政治大學竺家寧教授趣談漢語音韻學
    4月8日至15日,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教研室的邀請,著名語言學家、臺灣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竺家寧為人民大學師生作了五場漢語音韻學學科國際前沿教師培訓講座。系列講座由人民大學文學院趙彤副教授主持,鄭林嘯、龍國富、熊燕等教師參加講座。
  • 臺灣大學張學孔教授被聘為山東大學客座教授
    張學孔教授在山大授課   華夏經緯網5月5日訊  4月25日,山東大學校長展濤與濟南市市長張建國在濟南舜耕山莊為在濟南市BRT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交通專家、臺灣大學張學孔教授頒發了山東大學客座教授聘書
  • 臺灣大學王澤鑑教授來校講學
    4月14日,臺灣大學王澤鑑教授應邀在法學院三樓模擬法庭作了題為「民法總則的規範體系、解釋適用與教學研究」的學術講座。本次講座由法學院黨委書記婁丙錄教授主持。王澤鑑從「民法總則與民法典的使命、法典化理念的實踐」等方面做了具體介紹。隨後,他詳細闡述了「法源、法律通用、法學方法論、自然人和法人、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代理、民事責任」等民法具體制度,並從比較法角度結合具體案例、現行立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王澤鑑強調,民法的使命任重而道遠,也需要法律人、包括法科學生的共同努力。
  • 臺灣知名學者李瞻教授在濟南介紹《山東人在臺灣》
    2007年5月,李瞻教授(右二)在臺北向山東師範大學趙彥修校長贈送《山東人在臺灣》    華夏經緯網4月30日訊    2008年4月26日上午,臺灣知名學者李瞻教授在山東省圖書館報告廳     李瞻教授,字士毅。山東壽光人。1926年 8月8日生。1944年畢業於安徽阜陽第22中學。1956年獲臺灣政治大學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歷任新聞研究所講師、副教授、教授。主講新聞史、比較新聞學、太空傳播等課程。1963年和1972年兩次赴美國留學,從事研究工作。1967年獲臺灣「教育部」文科學術獎金和金質學術獎章。1975年獲曾虛白學術基金會新聞學術著作獎。
  • 星雲大師在北京座談會發言:所有臺灣人統統都是中國人
    星雲大師:六十年來我在臺灣,一直沒有離開揚州,沒有離開中國。星雲大師專程從臺灣趕來,並獻上一段長達20分鐘的精彩發言,他希望弘揚中華文化,更動情地說:「我其實從未離開中國。」 星雲大師回顧在臺灣的生活,分享一段剛剛發生的事:「我祖籍江蘇揚州,現在年近九十歲。最近我看到一部文字資料,是關於康熙三十五年時揚州轄下的土地。我發現資料裡說,那時的揚州不僅包括南京、江蘇、武漢和上海,也包括臺灣。
  • 臺北大學教授:臺灣輿論高度肯定「張夏會」成果
    臺北大學教授:臺灣輿論高度肯定「張夏會」成果 2015-05-25 16:04:20「張夏會」成果(兩岸關係)  國務院臺辦主任張志軍23日下午在金門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夏立言會面,這是雙方第三次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面。
  • 臺灣大學歐麗娟教授談《紅樓夢》
    主題:臺灣大學歐麗娟教授談《紅樓夢》時間:15:00歐麗娟教授的代表作「大觀紅樓」系列的前兩部近日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引進出版,歐麗娟教授關於《紅樓夢》的網絡公開課點擊量非常之高,廣受歡迎,本次直播採訪中將涉及到歐麗娟教授如何看待寶黛愛情、釵黛褒貶、寶玉出家
  • 臺灣教授:馬英九應說「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在日前的一場題為「兩岸恩怨情仇的剖析與化解」座談會上,臺灣文化大學教授蔡瑋認為,過去從物質文明角度來看,有些人覺得大陸太落後,而不願與之往來。現在則是從「精神文明」來評斷大陸,認為大陸不夠文明不夠理性。臺灣什麼時候能用較健康、理性、務實、不卑不亢的態度來跟大陸就事論事,而非所有事情都用「悲情、被打壓」的角度出發,來處理問題,這值得我們可以進一步去深思。
  • 臺灣藝術大學教授求教河南省曲劇團
    臺灣藝術大學教授求教河南省曲劇團   中國臺灣網8月1日消息 7月31日上午,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系主任張儷瓊教授,帶領洪於涵、遊凱婷兩位碩士研究生來到鄭州河南省曲劇團,就河南曲劇的曲牌種類、調式結構、曲牌唱法、曲牌變化等專業問題向河南省曲劇團的老作曲家楊華一老師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