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迷的福音到!中國首篇原創科幻小說、劉慈欣手稿 都藏在這家...

2020-12-18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對於科幻愛好者而言,如果能在一個地方看到科幻大咖的手稿,一定會膜拜之至。1月13日下午,時光幻象科普博物館在溫江開館,50多位科普科幻界人士到場祝賀。眾多科幻大咖捐贈的藏品和手稿,令人大開眼界。

民國時期科普大師顧均正的孫女顧備,專程從上海趕來赴會,代表家族捐贈了1939年出版的科普雜誌《科學趣味》。著名科普作家和翻譯家、中國最高科普圖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卞毓麟,委託朋友捐贈了他於1980年翻譯阿西莫夫科普名著《走向宇宙盡頭》的手稿,以及科普大師卡爾薩根著名的電視系列片《宇宙》分鏡頭腳本現存中譯稿本。

科幻雜誌

1904年被科幻迷們稱之為中國原創科幻小說的元年。這一年,荒江釣叟在《繡像小說》上發表了中國第一篇原創科幻小說《月球殖民地小說》,語言風格和故事情節都很適合消遣。

科幻作家董仁威代表科普博物館接受捐贈

科幻鋼鐵雕塑《紅蟻》

《科幻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姚海軍捐贈刊載這篇科幻小說的雜誌,泛黃的線裝本看上去十分珍貴。姚海軍介紹,《繡像小說》據傳是李伯元在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創辦的半月刊期刊,刊載的小說內容通俗易懂,同時又啟發民智。其中這篇《月球殖民地小說》,描寫了一個叫龍孟華的湖南人,因殺人被官府追捕,逃亡路上妻子落水失蹤,於是與日本友人玉太朗乘坐機械氣球,在世界各地尋找妻子。

中國首篇原創科幻小說刊載於《鏽像小說》

為何清代的作家就已經開始創作科幻小說?姚海軍認為,魯迅和梁啓超二人對中國科幻的啟蒙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02年,梁啓超在自己創辦《新小說》上連載法國作家凡爾納科幻小說《海底旅行》,這部作品後來名叫《海底兩萬裡》,令大家耳熟能詳。次年,魯迅翻譯了凡爾納的《月界旅行》,即《從地球到月球》。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科幻的創作都離不開月球,包括這篇《月球殖民地小說》,其中的故事情節都很像凡爾納的《氣球上的星期五》。

卞毓麟翻譯阿奇莫夫小說手稿

走進時光幻象科普博物館,不大的房間裡卻珍藏了不少難得一見的藏品,包括中國著名科普作家葉永烈、卞毓麟、張文敬、董仁威、吳顯奎的手稿,從清末民國時期到現代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期刊的珍品。

劉慈欣小說《地火》手稿

有趣的是,展櫃裡還有著名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2000年創作小說《地火》的手稿。泛黃的信紙封面,寫著劉慈欣的筆名「新菌」。當時,他還在山西娘子關電廠計算機中心工作,很早就用計算機創作的他,偶然收拾東西的時候才發現這本手稿,2017年11月捐贈給這家博物館。

成都科普創作中心成立20周年

當天恰好是成都科普創作中心成立二十周年的日子,主辦方展出了中心出版的36套圖書和科幻作家董仁威個人的100部著作。成都科普創作中心擁有200餘名籤約作家,組織出版《新世紀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叢中》《金色年華21世紀科普叢書》《現代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叢書》《小科學家叢書》《科普趣談圖書》《少年科學院書庫》等36套叢書,計200餘部,共5000餘萬字,發行突破1000萬冊。

相關焦點

  •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打問號
    劉慈欣小說又將拍電影 科幻迷心中打問號日前,國家電影局公布2020年5月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公示曝光,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全頻帶阻塞幹擾》赫然在列。據了解,劉慈欣的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已通過電影局備案,即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成電影,易常春擔任編劇。不過,在大部分科幻迷看來,這部電影能否像《流浪地球》那樣成功,還要打上一個問號。幾番修改終於立項公示 據悉,電影製作方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出品了《戰狼2》《流浪地球》《我不是藥神》《無問西東》《同桌的你》等影片。
  • 聽劉舸講座《劉慈欣與百年中國科幻夢》,為中國科幻小說興旺歡呼
    劉舸介紹了當代文學中科幻小說的發展,她說,近年來,中國的科幻小說獲得了長足發展,已經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以劉慈欣為標誌,中國科幻文學這一「寂寞的伏兵」,正在從新時代以來文學視野的邊緣處,同時向各個方向突進。為此,筆者有理由為中國科幻小說的興旺歡呼。劉慈欣寫過「你的想像就是全宇宙」,他相信無垠的太空是人類想像力最好的去向和歸宿。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原標題: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導讀: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英文版出版後劉慈欣收到不少歐美當代科幻作家的反饋,「幾乎都是正面的評價」,這讓他很開心,「科幻小說表達的東西是全世界都可以共同交流的。」新聞事件《三體》登全美百佳圖書榜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系列第一部《三體問題》的英文版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熱議和好評。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就這樣,直到有一天他接觸到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奇妙的場景、豐滿的細節讓他著了迷。之後,他又看了蘇聯作家阿·卡贊採夫的科幻小說《太空神曲》和葉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雲》,神奇的未來想像震撼無比。自此,他偏愛閱讀科幻小說,並飽讀了英國小說家威爾斯的《時間機器》《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書。
  • 劉慈欣:命中注定寫科幻
    即使沒有下一部,憑藉《三體》三部曲,大劉也已穩坐中國科幻小說第一人的寶座。不敢說後無來者,至少前無古人。  最大的疑問  《三體》是如何誕生的?  走路時瞎想出來的  4年前劉慈欣來杭州參加某項活動的時候,還在為寫不寫《三體》的第三部而煩惱。4年之後,大劉可以笑了。
  • 假如沒有劉慈欣 中國科幻電影怎樣?
    之後,觀眾就開始陸續聽到劉慈欣的各種小說即將影視化的消息,從最開始的《流浪地球》,到《微紀元》,再到《超新星紀元》等,平均每年都會有一到兩部劉慈欣小說影視化的消息,客觀地說,這種事似乎已經不新鮮了,但每次觀眾和粉絲都還是會興奮異常,尤其是在《流浪地球》電影版成功之後。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這種情況還會持續。
  • 從伊春林區走出的「科幻迷」把《三體》推向世界
    從林場工人到「中國的坎貝爾」,這位科幻迷的人生亦如科幻般精彩……姚海軍被「機器狗」帶入新世界「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跟劉慈欣在《三體2》裡所描述的「黑暗森林」的緊張氛圍不同,成長於伊春林區的姚海軍
  • 作家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英文版力摘雨果獎
    圖片說明:上周四,劉慈欣亮相上海書展。科幻迷看到劉慈欣激動不已,連忙舉起手機邀請偶像一起「自拍」。    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許,科幻界公認的世界級獎項、第73屆雨果獎在美國揭曉,現場大屏幕上,當太空人林格倫在太空站念出《三體》獲得最佳長篇小說獎時,中國科幻文學頗具科幻感的一刻開啟了,這也是亞洲作家首次摘得雨果獎。喜訊迅速傳至國內,大量科幻迷的歡呼與興奮,透過各大社交平臺噴薄而出。
  • 假如沒有劉慈欣,中國科幻電影會怎樣?
    之後,觀眾就開始陸續聽到劉慈欣的各種小說即將影視化的消息,從最開始的《流浪地球》,到《微紀元》,再到《超新星紀元》等,平均每年都會有一到兩部劉慈欣小說影視化的消息,客觀地說,這種事似乎已經不新鮮了,但每次觀眾和粉絲都還是會興奮異常,尤其是在《流浪地球》電影版成功之後。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這種情況還會持續。
  • 劉慈欣:沒有一個科幻作家預言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
    央廣網北京6月21日消息(記者徐菁)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劉慈欣至今記得家裡那本繁體豎版的舊書,那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地心遊記》。讀初中的劉慈欣在父親的箱子裡發現了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之後,他沉浸於小說裡的地心世界。劉慈欣說:「當時沒有科幻小說這個概念,看了以後以為寫的都是真實的事,因為凡爾納的文筆很寫實。
  •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透露 正創作與《三體》風格不同的科幻小說
    今日(11月3日)上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透露了他正在進行的科幻創作,他計劃寫出和《三體》風格和題材都不一樣的科幻小說。 談到成都,劉慈欣非常熟悉,這裡有孕育了很多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有非常濃厚的科幻色彩,他說:「《科幻世界
  • 劉慈欣:創作有中國氣派的科幻作品
    這篇文章與你素來關心的環境、生態、科技倫理、外星文明遭遇等對人類社會構成的巨大挑戰的提示,以及關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是一脈相承的。記得2018年10月在陽泉召開的「中國科幻文學40年高峰研討會」上你曾講過,以前你去美國,跟美國人談起中國的科幻小說,人家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還有科幻小說?但是現在,中國科幻小說在歐美世界已經引起相當多的關注。聽說近來日本也掀起一股「劉慈欣熱」,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 「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科幻世界
    中國有不少優秀的科幻小說作家,毫無疑問,劉慈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劉慈欣的小說《三體》系列出版後,被認為是中國科幻小說的劃時代之作。在國外,《三體》被提名星雲獎,並拿到了雨果獎。星雲獎和雨果獎相當於科幻小說領域的諾貝爾文學獎,這也是目前中國科幻作家拿到的最高榮譽。
  • 姚海軍:談談劉慈欣的科幻美學
    [摘要]劉慈欣的大部分作品描繪的都是宇宙級別的驚人事件,其中充滿了讓人目眩神迷的超技術。在《微觀的盡頭》中,人類對微觀世界的終極探索導致了宇宙反轉。劉慈欣的大部分作品描繪的都是宇宙級別的驚人事件,其中充滿了讓人目眩神迷的超技術。
  • 劉慈欣《流浪地球》票房破42億,未來中國科幻小說走向何處
    以前也有拍中國自己的科幻小說的設想,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都擱淺了,所以說拍中國第一部科幻小說《流浪地球》真的算得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在極有可能面臨撲街的情況下,還毅然拍攝,小編要給這些人點個大大的贊。《流浪地球》票房成績如此之好,一方面來自劉慈欣出色的劇本,另一方面也是劇組人員用心製作的緣故。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吳京。
  • 科幻迷必備,劉慈欣科幻作品改編漫畫~比看電影還過癮,值得收藏!
    而原著作者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劉慈欣,則被稱作「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到了世界水平的人。 今年五月,這套由全球20多位漫畫藝術家,斥巨資、歷時四年共同創作完成,以15部經典科幻作品改編——《劉慈欣科幻漫畫系列》(共4冊),比看電影還過癮,真心值得收藏啊。
  • 劉慈欣:科幻的原力
    編者按:詹姆斯岡恩堪稱科幻研究泰鬥,他在《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如數家珍地討論了影響整個科幻小說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說發展道路上發揮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為不斷變化的科幻小說勾勒出清晰的脈絡。《交錯的世界——世界科幻圖史》中文版日前由世紀文景出版,本文為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為中文版所作的序。
  • 內地科幻小說掀改編潮?火的還只是劉慈欣!
    這三個項目的共同點是,都是科幻小說改編。而這三個項目的小說原著作者,都是同一個人——劉慈欣。  劉慈欣——科幻圈人士都喜歡親暱地稱呼他「大劉」,在連續四年憑藉科幻小說《三體》成為中國出版市場的熱門話題和視線焦點之後,終於水到渠成地,在今年成了影視市場風頭最勁的作者。當然,不止這三個中影項目,早已塵埃落定的,有劉慈欣早年作品《鄉村教師》,由寧浩執導,據悉二人已經就劇本進行了多次探討。
  • 雨果獎得主劉慈欣編寫了一套少年科幻小說文集,好在這裡
    一、終於知道孩子們為什麼喜歡天天打小怪獸的奧特曼了劉慈欣,想必這個名字大家已經太熟悉了。他是高級工程師,更為人熟知的是2015年8月23日,他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由此中國的科幻登上了世界的舞臺。
  • 中國新生代科幻,不只有劉慈欣
    黑洞,那裡連光都無法逃脫。遠方一顆藍巨星的表面物質向黑洞傾瀉,形成熾熱的等離子流漩渦。飛船在漩渦裡越陷越深,越轉越快。就在即將墜入深淵的一刻,飛船突然加速,筆直地衝出漩渦,就像被雨傘甩出的水滴!這是諾蘭的電影《星際穿越》嗎?不,這齣自中國天文學家鄭文光先生寫於1978年的科幻小說《飛向人馬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