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唐代題記的爭議

2020-08-22 大河文博

編者薦語:

開元寺鐘樓是眾多古建築愛好者口中「四座半」唐木構中的半座,它不但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鐘樓,也是中國僅存的幾座早期殿閣式樓閣建築之一。然而,多年以來,這座重要古建築的具體建造年代卻一直沒有定論。

以下文章來源於追跡文化 ,作者Acot一杯茶


我們目前仍然不知道開元寺鐘樓現存建築的準確建造年代。

近日,筆者偶然看到陳國瑩《開元寺鐘樓的木結構反映出唐晚期建築的做法》一文(此文收入孟繁興、陳國瑩《古建築保護與研究》,2006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中提到了開元寺鐘樓在80年代落架大修時發現了唐大中十年(856)的題記,說明鐘樓在這一年經歷過大修,從而可能為現存的開元寺鐘樓建築的模糊年代推斷給予一個確定的時間點。


陳文中對大中十年題記一石的記述

然而經過細讀此文及其他材料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陳國瑩先生《開元寺鐘樓的木結構反映出唐晚期建築的做法》一文(以下簡稱「陳文」)由「鐘樓發現唐大中十年題記」推出「開元寺鐘樓在唐大中十年有過一次修繕」的結論,很有可能變得不成立。


開元寺鐘樓的發現與斷代


既然是涉及開元寺鐘樓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把鐘樓的基本情況說一下,比較熟悉的朋友也可以跳過這一節。

開元寺鐘樓位於今河北正定開元寺內,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於正定開元寺的影像材料,目前能找到最早的是1908年日本人桑原騭藏的《考史遊記》(此書可以在鳩摩上搜到電子版),但他對開元寺並沒有做太深入的調查,而僅近似於一筆帶過。

真正對開元寺鐘樓進行相對全面而科學調查的,目前我所知道最早的應該是1932年4月梁思成在正定的古建築調查。他在調查之後撰成《正定調查紀略》一文,收入《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四卷第二期。除了進行文字敘述和圖片拍攝之外,梁思成依據開元寺鐘樓的種種做法的時代特徵,第一次對開元寺鐘樓建築的年代進行了推斷。他在此文中說:「若說它是唐構,我也不能否認。」


桑原騭藏《考史遊記》中1908年的開元寺


《正定調查紀略》中對開元寺鐘樓的記載


《正定調查紀略》中對開元寺鐘樓的記載


《正定調查紀略》開元寺鐘樓的照片


《正定調查紀略》開元寺鐘樓的照片


《正定調查紀略》開元寺鐘樓的照片

其實現在看來,梁思成先生文中的這番話話十分嚴謹。而其對於開元寺鐘樓建於唐代的推斷,則成為之後對現存鐘樓建造年代的經典看法。至今我們說「唐代的單體木構建築有三座半」,其中的「半座」,就是指開元寺鐘樓一層。

然而推論畢竟是推論,譬如之前山西平順天台庵曾通過其建築特徵以及現存的唐碑推斷為唐代,但近年的大修證明其實為五代時期建築。開元寺鐘樓僅依據其做法細節推斷為唐代後期做法,一來尚具有很多不確定性,二來尚缺乏一個更為精準的時間點性的斷代。

而在此之後的80年代,開元寺鐘樓進行了落架大修。這次大修的相關的信息披露在陳國瑩《開元寺鐘樓的木結構反映出唐晚期建築的做法》一文之中。此文雖然沒有對開元寺鐘樓的建造年代進行進一步推斷,但其提到鐘樓下層簷柱的柱頂石有刻字,其中一塊有「大中十年」的字樣,故據此推斷開元寺鐘樓在此一年有過重修(原文可見第一張圖,或昨天發的微博)。

如果此推斷無誤的話,當然是一個重要信息,因為古代向來「重修」與「重建」不分,如若開元寺鐘樓在唐大中十年有過一次重修,對照現存鐘樓的晚唐風格,鐘樓則很有可能是此次重修活動中重建的產物。



關於鐘樓「大中十年」題記的辨誤


在把這個信息發博之後,很快就有好友說這個題記是有問題的。簡單地說,原文中為「柱頂石」的石材,實際上是柱礎上的墩接石柱。而這些墩接石柱的來源,依據樊瑞平、劉友恆《正定開元寺唐三門樓石柱初步整理與探析》一文的考證,應該是來自開元寺另一座建築「三門樓」的石柱,是在清代的開元寺鐘樓大修之中移用過來的。石柱上的文字,其實都本屬於三門樓建築。

何以見得?

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當時大修中發現的刻字石柱的照片。

從照片中可見,開元寺鐘樓一層的簷柱,是上為木柱下為石柱的結構。類似的結構我們可以在其他古建築中看到。這種木石搭接的柱式有可能是大修所為,也有可能初建時即如此。


上海真如寺大殿後金柱,元代


河南登封會善寺大殿金柱,上部木結構為元代,下部石柱為明代

在此我舉上海真如寺大殿和登封會善寺大殿兩個例子。其中真如寺金柱木石搭接的做法應該是初建如此;而登封會善寺大殿則有可能為明代大修時將金柱下半截改作石柱。

至於為什麼要將下半截作為石柱,原因應該是避免木柱下端糟朽。而後期將木柱下半截換為石柱的建築,可能在換之前的柱子下端已經出現了糟朽的情況。


河南郟縣山陝會館大殿角柱的糟朽情況,清代

那麼開元寺鐘樓的唐代刻銘石柱,究竟是初建時即是如此,還是後期改作的呢?有證據說明一定是後期改作的,而且改作的年代應該晚於宋代,很有可能是清代。

樊瑞平、劉友恆《正定開元寺唐三門樓石柱初步整理與探析》一文在對開元寺唐代三門樓的研究中,指出開元寺鐘樓簷柱下端用到的九塊斷石柱(鐘樓簷柱共12根,不知為何僅用到9塊斷石柱,剩下3根如若仍為全木柱,或也可旁證斷石柱為後期移植。但目前限於資料,此處存疑)均來自於開元寺中另外一處始建於唐代的三門樓石柱,開元寺鐘樓簷柱的木石混合結構是後代將三門樓石柱打碎後二次利用的結果。

9塊斷石柱的來源不僅可以在形制上確定其來自三門樓,其中4塊還有銘文,除了一塊刻「大中十年」之外,還有三塊可以拼成一篇相對完整的《真定府開元寺重修三門之記》,也可以確證其來自三門樓。

開元寺唐代三門樓遺址,石柱為2008年修復後重新樹立


三塊斷石柱拼成的《真定府開元寺重修三門之記》

碑文落款為「時大□□□□□月十日記撰□□□□□段概」,年號僅剩一大字。但「段概」一名,亦見於80年年發現的宋大觀二年洪濟寺「敕文劄子」一碑之中(此碑現存隆興寺東院碑廊內)。可見此敕文劄子碑與《真定府開元寺重修三門之記》碑應為同一人所刻,年代相差不遠,而《真定府開元寺重修三門之記》的殘年號,很有可能就是北宋大觀。退一萬步講,即使只看這張公布出來的《真定府開元寺重修三門之記》拓片,我們也可以看出其書體與格式不是唐代風格。

宋大觀二年洪濟寺敕文劄子碑


敕文劄子中的「段概」落款

由此,我們可以下個結論:開元寺鐘樓簷柱的9塊斷石柱中,至少刻有重修三門記的三塊,應該直到北宋還是尚在三門樓原址上的。三門樓直到北宋還有重修,斷石柱上殘存的文字也說「上則屋瓦破漏□□□□□牖圮坼戶臬側陷」,三門樓也大概還沒到連堅固的石柱都倒伏不能用的地步。種種證據都說明宋代大觀年間及以前這個時間段不太可能多出來幾根唐代的柱子用到開元寺鐘樓上。

那麼,三門樓的石柱是在什麼時候被用到開元寺鐘樓的簷柱上的呢?至少,我們可以說應該是在北宋大觀年間之後,而且距離北宋大修之後有一段時間。在三門樓完全倒塌,門內石柱完全廢棄之後,鐘樓重修才有可能用到它們。這個時間,《正定開元寺唐三門樓石柱初步整理與探析》一文給出的答案是清嘉慶年間:清嘉慶十四年(1809)的《重修開元寺碑記》記載「嘉慶十年九月,鐘樓忽頹。」可見此次開元寺鐘樓毀壞破甚,必須要進行落架大修。而將承重的鐘樓一層木柱下半截換成石柱的做法,則非落架大修不可。此時的三門樓也早已塌毀,石柱存在被再次利用的可能性。

《正定開元寺唐三門樓石柱初步整理與探析》一文說得很謹慎,只說刻有三門重修記的三塊殘石可以確定是此次移換到開元寺鐘樓上的。但我們依據上述論證,也同樣可以說其他6根包括有「大中十年」題記在內的斷石柱也是在此次大修中從三門樓替換到鐘樓上的。刻下「大中十年」題記的時候,那截石柱應該還在三門樓上。

所以,直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不知道開元寺鐘樓現存建築的準確建造年代。


相關焦點

  • 河北古建築哪家強?去正定看唐風吹拂開元寺
    說起河北看古建築哪家強,那必須是正定了。這條原定為正定到太原的鐵路,最終因為滹沱河架橋的問題,起點改為了滹沱河南邊的石家莊村,從此石家莊借鐵路崛起,最後成為河北省省會,而原先風光的正定,則日漸衰落,成為如今略顯蕭條的小縣城。正定雖小,但保存下來的古蹟,絕對稱得上河北一絕。然而當我們從石家莊打車抵達正定的時候,正碰上大霧,縣城籠罩在迷霧中,如寂靜嶺一般,看不真切。一早去的第一站,便是霧中的開元寺。
  • 正定開元寺,這裡有中國最大的贔屓,超過了歷代帝王將相的神道碑
    古城正定承載著無數的情感和記憶,很多人知道開元寺這個名字是因為梁思成所著的《中國建築史》,梁思成曾經對這座古城有著無數的痴迷和眷戀,而開元寺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多次研究科考過的地方。開元寺的建築形式是顯著的唐代風格,與其他寺院的不同的是,開元寺的布局並非採用的對稱布局,而是塔和鐘樓並列而立,這也反映了佛教寺院建築從早期以塔為中心向晚期以殿為中心的過渡情況。對於開元寺塔,梁思成先生曾說過:「就形制講來,是正定四塔中之最古者。而實在的年紀怕是四塔中之最稚者。」
  • 河北低調的縣城,藏中國半座唐代木建築,塔閣風格堪稱「國內唯一」
    比如最近的河北正定古城之旅,雖然看起來這裡有些低調,但憑藉著古樸氣息同樣讓我驚喜滿滿。到達正定古城之後,第一站前往的就是地處市區的開元寺,雖然國內用開元寺命名的寺院不少,但是說到最著名的話,那么正定的開元寺一定可以算是其中一個,畢竟這是梁思成夫婦曾經多次來考察過的一座寺院。
  • 正定古城有一座寺廟,藏有我國現存最早的鐘樓,還有世界第一贔屓
    正定素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之稱,在其諸多佛寺中,有皇家背景的隆興寺當然最為聲名顯赫,而論及年代,始建於東魏的開元寺才最有發言權。 正定開元寺之所以聞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梁思成先生判斷其鐘樓的下層部分是唐代遺構,開元寺鐘樓也就成了如今公認的所謂四座半唐構中的那半座。
  • 老照片:不同時期的河北正定「四塔」
    剛剛過去的幾年對於歷史悠久的華塔來說只是眨眼的功夫吧1939年的華塔,變化不大,破敗依舊1907年的正定開元寺磚塔(須彌塔),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 (公元540年)。塔有9級,高53米,塔身平面呈正方形同期拍攝的塔東唐代鐘樓,鐘樓內有一口巨大銅鐘,敲響時,方圓幾十裡都可以聽到、1907-1912年間的開元寺全景,後面為主殿法船殿,右側即為唐代鐘樓1939年的鐘樓,和上面的圖比較,有了一些變化1939年拍攝的開元寺全景圖。
  • 正定古城應該怎麼玩?河北正定古城最值得遊覽的八個旅遊景點
    正定古城景點比較多,其中比較有名的景點有榮國府、趙雲廟、隆興寺、天寧寺、開元寺、臨濟寺、廣惠寺、南城門等。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河北正定古城最值得遊覽八個旅遊景點吧。一、榮國府榮國府位於正定古城興榮路,建成於1986年,是根據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描述設計和建造的建築群,具有典型的明清仿古風格,分為榮國府和寧榮街兩大部分。
  • 唐代木結構古建築新考(八座)(第二稿)
    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推斷唐代八座唐構全部是單體建築,其中六座有具體年號且與建築形式相符。年)山西五臺佛光寺東大殿,唐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甘肅敦煌莫高窟196窟簷,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山西長子布村玉皇廟前殿,推斷唐代河北正定開元寺鐘樓,推斷唐代八座唐構全部是單體建築,其中六座有具體年號且與建築形式相符。
  • 河北正定有座大雁塔?建造年代比西安大雁塔還早16年,唐風猶存
    河北正定古城中部,大十字街西南角,有一座古塔,要論資排輩,在正定四塔中歷史最古老的莫過於它。它是開元寺塔,又稱作雁塔。開元寺的雁塔,與著名的西安大雁塔頗相似,磚石結構的密簷方形,疊澀出九層,自下而上內收分明。根據現存實物並結合歷史記載推斷,此塔可能始建於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寧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後雖經歷代維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築特點。
  • 逛歷史文化名城、看中國最大贔屓,賞正定八大寺之一開元寺須彌塔
    走在正定歷史文化街區看完廣惠寺華塔的精美絕倫,又領略到了臨濟寺澄靈塔的清秀巍峨,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咱們的下一站正定八大寺之一的開元寺,出臨濟寺西行至燕趙大街一直北行,映入眼帘的是有著厚重歷史文化的燕趙大街文化街區,一直北行穿過陽和樓大概500米位置路西側就會看到這著名的開元寺須彌塔了
  • 邱承彬遊記:河北正定開元寺奇觀六
    開元寺原名淨觀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常勝街西側,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0年),隋開皇十年(公元591年)改名解慧寺。至清後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是顯著的唐代風格。   石家莊火車站東廣場148路公交車開往正定縣公交樞紐,票價2元,交通十分便利。正定縣各個景點之間有免費擺渡車。
  • 遺介攻略 | 玩轉正定古建築
    >▲隆興寺大悲閣河北朋友口中的   ▲開元寺石雕贔屓、須彌塔、鐘樓就是正定開元寺鐘樓的下半部分由於朝代更迭鐘樓的上半部分已經不是唐代建築了但是下半部分依然是唐代原物所以這是國內僅存的珍貴的唐代樓閣建築遺存,另外,開元寺中的唐代佛塔「須彌塔」與西安大雁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唐代磚砌佛塔的代表作之一。
  • 正定開元寺不只有冠絕中華的巨型贔屓碑座!新近出土文物2千件
    近日,正定縣開元寺南廣場遺址通過考古發掘,發現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7個歷史時期的連續文化層疊壓。考古發掘了晚唐、五代時期城牆防禦體系,金元時期開元寺寺廟建築體系,北宋至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和街道體系,累計出土文物近2000件;無論層位關係、遺蹟現象、平面布局、建造工藝,還是出土文物規模,在正定城市考古中均屬首次。 (攝影:詹新城)正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縣境內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9處之多,開元寺即為其中一處。開元寺有三寶,唐代鐘樓、須彌塔和巨型贔屓碑座。
  • 河北正定 - 隆興寺
    隆興寺中的銅鑄千手千眼觀音,即聞名遐邇的正定大菩薩,立在隆興寺的主體建築大悲閣中,高達22.28米,始鑄於北宋開寶四年(971),由於佛像超高,採用了自下而上分段續接的方法,共分了七段才將整座大佛鑄造完工。
  • 邱承彬遊記:河北正定開元寺奇觀十
    至清後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是顯著的唐代風格。   石家莊火車站東廣場148路公交車開往正定縣公交樞紐,票價2元,交通十分便利。開創了中國旅遊的正定模式,中國旅遊看正定,文化正定正以自己特有的人文景觀、配套設施和熱情服務迎接著八方遊客。   河北石家莊正定開元寺有龍雕塑。   龍是十二屬相之一,在十二屬相裡排第五位。龍是藥師佛手下的十二神將之一,名字叫波夷羅大將。
  • 三水營造│國保檔案之正定尋佛蹤
    開元寺呈塔和鐘樓並列而立的布局,恰好處於佛教寺院建築從早期以塔為中心向晚期以殿為中心的過度階段。開元寺須彌塔始建於唐代,雁塔形制,俗稱磚塔或方塔。塔正面闢石券門,門楣上端鑲嵌長方形石匾,刻有「須彌峭立」四個大字,因此而得名。
  • 正定開元寺最有名的就是贔屓,其次就是開元寺碑
    開元寺續篇: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據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真定開元寺記》碑文載:「寺前有門樓,後為毗盧閣,兩側左伽藍殿,右給孤堂;再後,左為鐘樓,右為磚塔,最後為法船正殿」。
  • 正定開元寺有著怎樣的世界難題?連數學家華羅庚都解不出
    開元寺是正定八大寺之一,寺裡有我國現存的唯一的唐代鐘樓實例。鐘樓裡懸掛著一口大銅鐘,也是唐代遺物。這口唐代大銅鐘居然能千年不落,可謂世界奇觀。1952年,我國數學家華羅庚對鐘樓考察後曾說,這是一道世界建築史上、世界數學史上的數學幾何力學難題。至今這道樓與鍾之間的力學結構數學題仍無人破解。
  • 名人名城 多少大家巨擘「點讚」正定
    正定還被稱為「古建藝術寶庫」,「佛教文化博物館」,現有隋碑、唐代木構建築、恢宏的宋代建築群、等級品相極高的塔寺樓閣、完整的城垣形制及明代城牆等建築遺存「九朝不斷代」,素有「三山不見,九橋不流」、「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譽。    這樣一個正定,古今中外為之痴迷的又豈止一個餘秋雨?
  • 遊正定,品古城!這些雄偉壯觀的古城,可都是老祖宗的智慧!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元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寺內現存天王殿、鐘樓、須彌塔和法船殿遺址。開元寺主殿在後,塔與鐘樓左右對峙,此種布局是研究佛教寺院以塔為中心轉向以殿閣為中心過渡時期的珍貴實例。 須彌塔始建於唐貞觀十年(636),高42.5米,九級密簷式方形塔,外形與西安大雁塔相似,但始建年代比大雁塔早16年。鐘樓與須彌塔相對而立,是我國現存唯一一座唐代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