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新模式為鄉村振興護航

2020-10-30 十大熱議內容

祠堂,是嶺南文化最為鮮明的符號。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至今保留著50多座明清風格的嶺南廣府系祠堂,形成鮮明的宗祠文化品牌,堪稱三水「祠堂文化大觀園」。

(10月28日,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家城市新聞網站的總編輯和業務骨幹齊聚三水白坭,感受「祠堂+文化」特色)

如何將數量龐大的祠堂資源進行最大限度地保護傳承、開發利用?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級試點,三水以白坭鎮為試點,探索構建「祠堂+文化」新載體,深挖提煉傳統祠堂文化,繼而將祠堂打造為基層善治陣地、文化集散陣地、新時代先進文化傳播陣地。2019年初,三水將白坭路徑進一步鋪開,通過「1+4+N」的創建形式,對全區30個「祠堂+文化」示範點進行軟硬體的升級改造,不僅使祠堂功能得以活化拓展,還通過開展文化服務進祠堂系列活動等,讓文化服務走進家門,不斷豐富活躍村居一線基層群眾文體生活,進而促進「文化聚民」、文化悅民」、「文化惠民」。

(鄧氏大宗祠現已開放給市民參觀)

2020年10月28日,由中國城市新聞網媒聯盟、佛山傳媒集團聯合主辦,佛山新聞網承辦的「中國智造 佛山功夫——2020全國網絡媒體看佛山」城市行活動走進佛山文創古鎮。來自全國近百家城市新聞網站的總編輯和業務骨幹,多維度感受、推介白坭鎮傳統嶺南祠堂文化與現代精神文明結合的「祠堂+文化」特色。

(網媒大咖多維度感受鄉村振興下的白坭祠堂)

文化聚民,盤活優秀傳統文化資源

途經白坭鎮陳氏大宗祠,總能聽見歡聲笑語,走進祠堂內,村史館、宗祠文化館、家風家訓館等場室,收拾得井井有條。這是白坭鎮充分挖掘各祠堂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盤活傳統祠堂文化資源的縮影。

(陳氏大宗祠)

(陳氏大宗祠一角)

「我覺得白坭在保留傳統文化這一塊做得非常好,生活在這裡的老百姓是很幸福的」 , 西安日報社編委、西安新聞網總編輯趙煒表示,白坭的祠堂像是一個博物館,既能了解白坭傳統文化,又能感受到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網媒大咖參觀鄧氏大宗祠裡的中國漆藝展示館。)

近年來,白坭鎮結合各祠堂的人文故事、歷史文化背景,深挖白坭進士文化、鄉賢文化、龍舟文化、紅色故事、孝文傳統等鄉村文化特色基因,聚力打造「一祠堂一品牌」。同時,依託祠堂建設一系列村史館、宗祠文化館、家風家訓館等場室,在講好白坭故事的同時,發揮新時代「祠堂+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內涵等功用,賦予祠堂新的作用和使命。

(鳳果周氏大宗祠)

目前,鳳果周氏大宗祠有武術、龍舟、醒獅等8大協會進駐,實現「文化活動就在家門口」;陳氏大宗祠在萃慶堂的基礎上,變身為面向社會開放的村級文化活動中心,連續9年舉辦祠堂裡的夏令營,還扶持培育了包括桌球協會、書畫協會、曲藝協會等13個文體協會,協會會員總數超過400人。

(陳氏大宗祠萃慶堂)

(孩子在祠堂內學習書法)

這都極大地盤活了白坭文化氛圍,使祠堂成為名副其實的「鄉村大舞臺」,通過傳統的祠堂與公共文化服務相結合,不僅破解了農村公益文體事業資源不足的難題,還讓祠堂成為群眾的活動陣地,成為外來人口融入社區的重要平臺。

(祠堂內的文化活動)

以前只在重大節慶開放的祠堂,如今通過「祠堂+文化」的推動,極大地盤活了白坭的文化氛圍,使祠堂成為文化集散陣地,喚醒公共文化服務末梢神經,為基層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供又一個途徑,讓優秀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文化悅民,祠堂成為基層善治有力抓手

因應各祠堂特色,白坭鎮以1個多功能活動中心+N個活動組織的「1+N」模式不斷融入黨建、社會組織孵化、文明教化、鄉村治理等內涵,開闢了一條傳統文化與新時期黨建、美麗鄉村、基層治理相結合的路徑,將優質文化服務輸送至基層末梢。

在白坭,到宗祠內讀書、看報、唱曲、練習書法、健身,已成為周邊村民群眾的生活方式。節假日時期,祠堂內保留元宵添燈活動、重陽敬老活動等傳統活動的同時,還結合「我們的節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等系列活動來開展文化服務,打破宗族的界限,構建出開放共享格局。

(清塘鄧氏大宗祠內的文化活動)

其中,在「我們的節日·重陽」敬老活動中,在立足傳統的同時,白坭鎮還對「五好家庭」等先進人物進行了表彰,推動了外來人員與本地人、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的融合。由此,祠堂也成為了基層善治的有力抓手,逐步實現了「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的鄉村治理模式,激發出基層治理最大合力。

目前,白坭鎮正以「祠堂文化+新鄉賢」為突破口,著力推動鄉村自治功能的回歸。陳氏大宗祠已形成三級的議事機制,日常小事由常委會解決,遇到一些涉及到動用資金較大的項目,則必須由19人籌委會討論通過。中社公祠從一姓之祠演變為四姓和諧的公祠,成立家鄉建設委員會和鄉賢慈善會,揭開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的新篇章。2018年12月-2019年1月期間,白坭首屆鄉賢文化節在陳氏大宗祠舉辦,營造知賢、崇賢、學賢、當賢的氛圍,為人才振興落地生根提供強有力支撐。

文化惠民,促進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

白坭大大小小的祠堂裡,文化氛圍愈加濃厚了,各類文體活動遍地開花,形成了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局面。各宗祠內舉辦的全國象棋公開賽、桌球賽等賽事都聚集了不少人氣。與此同時,白坭還將「市民學習中心」延伸,在祠堂建設基層鄉村圖書館和「學習天地」,打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後一公裡」。

(祠堂內的學習天地。)

2019年,以白坭鎮政府為主導,通過「祠堂+音樂」的模式,將傳統祠堂文化和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結合起來,譜寫了《家國祠堂》、《西江之子》、《夢回富景》等膾炙人心的原創歌曲,打造祠堂音樂節品牌。2020年,在佛山文創古鎮正式入庫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之際,白坭鎮依託特色小鎮建設,以「祠堂+旅遊」的模式拓展實現祠堂的旅遊服務功能,在祠堂及祠堂周邊區域打造出獨具當地特色的「古鎮休閒半日遊」、「沿江打卡一日遊」、「文創古鎮兩日遊」旅遊項目,以祠堂為特色的多個景點入圍三水區「嶺南水韻遊」精品旅遊線路,讓祠堂成為小鎮的文化IP和旅遊名片。

(祠堂文化館。)

創新探索「祠堂+文化」是白坭鎮乃至三水區推動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舉措,對助力鄉村振興,滿足廣大村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具有現實意義。如今,白坭鎮以「祠堂+文化」為抓手,深挖提煉傳統祠堂文化,不斷融入黨建、社會組織孵化、文明教化、鄉村治理等內涵,賦予祠堂新的作用和使命。


[來源:佛山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信陽市羅山縣靈山鎮:構建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
    近年來,靈山鎮始終立足鎮情實際,秉持綠色發展理念,重點扶持農村產業發展,湧現出如億峰公司、現代園林公司、靈豐園、惟馨花卉等一批茶葉、苗木、水果、花卉產業發展先鋒,逐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被授予省鄉村振興示範鎮。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靈山鎮深入領會中央、省、市、縣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根據鄉村振興總要求,構建鄉村振興發展新模式。
  • 臨夏市城郊鎮瓦窯村開闢鄉村振興新模式
    臨夏市城郊鎮瓦窯村開闢鄉村振興新模式 2020-08-16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合作新模式
    校、企、會、村四方合作助力鄉村振興及大學生創業公益項目本真農業啟動儀式現場。劉佔行 田桂雲 攝 保定市鏗鏘玫瑰創業聯合會會長王惠在會上發言強調,保定市鏗鏘玫瑰創業聯合會在2018年制定的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帶頭並鼓勵廣大會員積極參與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經過近兩年的安排部署,摸索實踐,思路逐漸清晰,並開創性地提出會、校、企、村四方合作,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新模式。
  • 汶川縣探索基層紀檢監督新模式 「12311」護航災區發展振興
    汶川縣探索基層紀檢監督新模式 「12311」護航災區發展振興 □施龍斌 龐峰偉 本報記者 陳松    6月12日,一個黨風廉政督查員培訓會在汶川縣威州鎮舉行。參會的是該鎮12個村的黨風廉政建設督查員,組織方為該鎮紀委,授課老師、威龍片區紀工委書記袁昌林講授了在村一級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若干規定的重點。    在汶川縣各鄉鎮,這樣的培訓會每月都有一次。今年2月該縣恢復鄉鎮紀委,初步構建起覆蓋縣、片區、鄉鎮、村四級黨風廉政監督檢查體系,為災區發展振興提供堅強紀律保障。
  • 基層黨組織固本強基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鄉村要振興,離不開堅強的黨組織。農村基層組織是政治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領導延伸到基層的重要載體。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就是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把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各類社會基層組織。
  • 廈門翔安打造面前埔田園綜合體 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翔安新圩鎮面前埔村,是鄉村振興市級示範村,面前埔田園綜合體項目則是翔安區首個由國企和民企合作開發運營的鄉村振興項目。作為翔安區屬國企,翔安投資集團高度重視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勇於發揮國企擔當,此次藉助杭州華清集團豐富的鄉村旅遊開發經驗,將為面前埔田園綜合體項目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助力翔安鄉村振興戰略。
  • 翔安打造面前埔田園綜合體 開啟鄉村振興新模式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曾嫣豔 通訊員陳領安餘慶東 圖/通訊員林木陽)翔安新圩鎮面前埔村,是鄉村振興市級示範村,面前埔田園綜合體項目則是翔安區首個由國企和民企合作開發運營的鄉村振興項目。作為翔安區屬國企,翔安投資集團高度重視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勇於發揮國企擔當,此次藉助杭州華清集團豐富的鄉村旅遊開發經驗,將為面前埔田園綜合體項目注入新的活力,更好地助力翔安鄉村振興戰略。
  • 雲端搭橋藝術為媒,錦江區開啟助力爐霍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模式
    雲端搭橋藝術為媒,錦江區開啟助力爐霍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模式 2020-10-21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廣播電視臺推出《鄉村振興大擂臺》
    本報訊 (記者張雪嬌)鄉村振興主題綜藝節目《鄉村振興大擂臺》近日在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頻道開播。  據了解,《鄉村振興大擂臺》首創主題綜藝擂臺比賽的方式,第一季共13期,廣東省21個地市各推薦兩個鄉村參與比賽,最終評選出廣東省最美鄉村前三名。
  • 李冰:探索新時代王杲鋪鄉村振興新模式
    通過一周的學習和考察,親眼目睹了浙江地區驚人的發展變化,親耳聆聽了他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好經驗、好做法,思想受到了巨大衝擊,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王杲鋪差在哪裡?產業鏈條較短,目前我鎮還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產業鏈、價值鏈短,一產、二產、三產連接度不高;農村(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 抓強「五大」建設,破解鄉村振興難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以「脫貧攻堅」為抓手,抓強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建設,全方位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實施產業幫扶「一對一」,助力產業興旺。
  • 【揭陽市農業農村局】著力推進法治建設 助力護航鄉村振興
    >著力推進法治建設 助力護航鄉村振興「七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市普法辦的指導下,市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二)普法教育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鄉村振興,法治先行。
  • 激濁揚清 「巡察利劍」護航鄉村振興
    原標題:激濁揚清,「巡察利劍」護航鄉村振興   近年來,溧水區探索高質量推進對村(社區)巡察全覆蓋實踐路徑,既突出創新模式、因村施策,提升精準發現問題能力,又注重推動改革
  • 廣東僑界助力鄉村振興!澳門三灶同鄉會結對幫扶……
    廣東僑界助力鄉村振興!闞興龍從大灣區建設對金灣旅遊的影響、金灣旅遊資源開發與產品升級、鄉村民宿遊與文旅IP營造三個方面進行深刻剖析,闡述了如何促進金灣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期間,闞興龍還通過圖片展示和案例分析進行講解,講座生動有針對性,引人入勝。 據了解,近年來,我區大力推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拓展旅遊產業覆蓋面,拉長旅遊產業鏈。
  • 陌上花開 鄉村振興新模式
    「國慶」七天長假,113個「北京最美的鄉村」再次成為鄉村休閒度假、體驗鄉村振興的熱點,據逐村統計並初步匯總,10月1日—7日期間,只佔全市行政村總數2.88%的113個「北京最美的鄉村」,共吸引了近百萬人次、總收入超過5600萬元,均比去年同期增長20%以上。
  • ​全國人大代表李金東:牢記囑託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全國人大代表李金東一年前的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陸河縣河口鎮營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金東圍繞實施美麗鄉村戰略作了發言。時隔一年,李金東說:「回想起去年3月7日,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我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殷殷囑託時常在我的耳邊迴響。」在去年全國兩會結束回到汕尾後,李金東就和其他代表第一時間到機關、商協會、金融機構、學校、農村、社區、企業宣講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 廣東高州建嶺南鄉村振興示範帶 一果興百業
    (嶺南寫真)廣東高州建嶺南鄉村振興示範帶 一果興百業中新社茂名12月5日電 題:廣東高州建嶺南鄉村振興示範帶 一果興百業作者 梁盛 梁晶晶>廣東高州有著一千多年的荔枝、龍眼種植史,境內萬頃果林鬱鬱蔥蔥。
  • 司令農品訂單式認養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不但各級各部門在積極貫徹落實,各類企業也在積極謀劃,圍繞鄉村振興工作主動布局。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是所有參與者共同的目標。
  • 三水樂平鎮將舉辦鄉村振興之大同湖生態示範區啟用系列活動
    佛山日報訊 記者何豔純 通訊員譚興華報導:6月30日,三水區樂平鎮將舉辦「黨建引領 萬畝譜新篇」鄉村振興之大同湖生態示範區啟用系列活動。活動將聚焦「五大振興」、十大活動主題,充分展示黨建引領下樂平鄉村振興階段性成果,綻放樂平發展新魅力。
  • 江津:打造「六治大院」探索法治鄉村建設新模式
    為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護航鄉村振興。江津區司法局立足實際,將法治鄉村建設融入傳統農家小院,在永興鎮黃莊村李家灣探索打造基層治理「六治大院」,力爭以點帶面,讓法治鄉村建設真正紮根基層。「六治大院」由鄉村傳統大院落改造而來。